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州旧书店。等他来接的时候,在酒店周围转转。只见一派平原乡野风光,顿感很熟悉,很亲切。尤其看见水边芦苇,竟似久违老友重逢。连芦苇都多年不见了,一叹。

王道夫妇开车驾到。北京绿茶知道我们将有苏州之行,早就介绍爱书人、作家王道作为内应。几天前绿茶说既然想逛书店,那就在苏州找家书店做场活动吧。我们说好好好就谈谈书店好了。他刚刚出了一本新书《假如没有书店》,正火遍南南北北书店内外。我说主题不妨叫“绿茶红了,书店亮了”。绿茶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们谈你们的别捎上我。但是眼下谈书店怎么绕得开《假如没有书店》呢?王道于是和筹办活动的“慢书店”商量将话题定为“假如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时间定为五月三日晚七点。好吧,这个话题当然可以谈,也不难谈,因为答案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城市将会怎样?——不会怎样。

既然不会怎样,那就开始逛书店。王道说今天先逛山塘街一带的小书店。我来过苏州多次,竟然不记得游过山塘街。

今日长假第二天,留园一带车流不动,山塘内外人潮滚滚。

不过还好,书店是清静的。

先逛了一家街边一楼旧书店,未见新奇之处。继续前行。进一楼门,登一狭窄陡峭楼梯爬上二楼,一汉子笑脸相迎,王道说这位是赵彬先生,这店是他的山满小楼。

扫了靠墙书架一眼,并未发现有多少旧书。正狐疑间,王道在里屋喊道:进屋进屋。

原来另有洞天。

赵彬问,胡老师你玩儿那块儿的?我想他大概是问我藏书的专题或方向,但我一时也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说,瞎玩儿瞎玩儿。

估计这让赵老板很为难:你瞎玩儿,那我给你看什么东西好呢?

我翻了几种鲁迅民国版的毛边本,欣赏了“文库”版沈从文《边城》初版本,手虽不停,眼神却定不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只知道没见到自己要找的。

赵彬说《浮生六记》你玩儿吗?我说,年轻时玩儿过,后来洗手不干了,大概是芸娘实在不好找。大家大笑。

赵彬说,《浮生六记》我藏了不少版本,给你看看。他提过一个纸箱,取出一摞又一摞大大小小的书,足足有几十本,每本都有塑料膜细加防护。

这都是《浮生六记》?我吃了一惊。1990年代我迷了一阵沈复的这本名著,说是学文笔学生活其实最想窥视的还是作者与芸娘的男女恋情与人生悲情。可惜六记终是残缺不全,连带集藏心情也慢慢淡了。没想到有人对《浮生六记》如此痴迷,也没想到这名难副实的“六记”(其实只存四记)竟然出了这么多版本。

赵彬说,他喜欢这本书40年了,桌上这些只是一部分,最多时手里有过约两百个版本。

我继续吃惊:那,这《浮生六记》,究竟出过多少版本呢?

赵彬说,说不准,差不多三百多吧。

眨眼午饭时间到,王道已在山塘街某茶餐厅占位以待了。正要告别时,赵彬又拉开最底层抽屉,拿出一袋手稿说,还有一包日记,感兴趣可以看看。

和王道会合后,我说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包日记手稿;没来得及仔细看,只好以后再说。

匆匆午饭毕,顺流赴琴川。“流”是山塘街人潮,琴川者,书店之名也。

琴川书店的老板见多识广,十分健谈。架上1980年代的平装书,品相之好,出乎预料,可惜我动心者不多,顺手要了三本,算是启动此次苏州之行的购书项目,希望这是“结束的开始”,而不是“开始的结束”。

老板又拿出几种民国珂罗版画册让我们翻翻。我对其中一种略感兴趣,问价,老板说,不卖,自己留着玩儿。

我们只好也看着玩儿。

他说,你们下次来,提前说,我把好东西从库房先运过来,让你们好好看。

继续顺山塘街前行。此刻苏州艳阳高照,微风吹拂,端的是好天气。

忽然来至一处,门左右挂两个匾额,左边是莫言题写的“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右边是朱永新题写的“安泰书店”。王道熟门熟路,进门直奔一纸箱,一把提起装裱好的“安泰书店”镜框给我看。我笑说,永新先生的字不错,我得让他给我写“夜书房”。

然后上楼。王道左右晃了一下脑袋说,谭老师不在。我们径直闯进里面一间办公室兼库房的所在,开始寻寻觅觅。片刻王道太太说,谭老师不是在外间拍照呢吗?谭老师,她喊了一声,那个貌似谭老师的人没有反应。王道又叫:谭老师!谭老师猛地收起手机,扭头笑着,然后快步走过来。

寒暄过后,各自寻宝。谭老师仿佛不经意说了一句,解放前就有晶报了吧。

我一愣,连忙说,对对对,1919年就有了。此刻我才意识到,这谭老师不愧是收集和研究老照片的专家,发表过很多论文与随笔,还出过散文专著,民国年间上海就有晶报这点小事他顺便就记住了。

时值下午两点多,游客像咕嘟咕嘟的泉水,不断从一楼冒到二楼。老谭见惯此景,一副淡然处之的神态。楼上很多凳子,他说,孩子们也愿意来,把这里当图书馆了。

我们就在“游客泉水”中聊起来,像是给围在一座孤岛上。他说他是受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杂志启发走上老照片收藏道路的。我说,1990年代喜欢上读藏老照片的人,差不多都是受《老照片》影响啊。他说《老照片》一百期展览在深圳举办时他也到过深圳。我说那个展览开幕时我也在啊,晚上大家聚会吃饭时你在吗?老谭说我在啊,一张大桌子,汪家明、冯克利都在。我说对啊,我也在啊,应宪食堂那桌子真是太大了。

原来四年前我们就见面了,可是到今天我们才认识。

虽然没什么东西可买,可是这样的聊天也很有趣。聊起他藏研老照片的故事,我一再拍案惊奇,谁知道惊奇到最后,竟然还有惊奇:老谭最近在写一部历史小说!小说叫《大明海医》。

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城市”也许真的不会怎样,但是读书爱书的人生活会大大不同。譬如今日,如果没有书店,我和苏州的相遇会是另外的故事。我们不会认识王道夫妇,不会和他们有愉快的书店之游,不会遇见痴迷《浮生六记》的赵彬先生,不会和二十年矢志不渝收藏老照片的谭金土先生午后神聊,也不会知道琴川书店老板其实很不喜欢现在的书与书人:他一心怀念的是他的九十多岁上去世的老师和苏州陆文夫那一辈的文化人……这样的相遇、相识、相谈,我喜欢,而我也会因此喜欢这座城市。就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道 | 苏州旧书店淘书指南:山塘街、钮家巷、平江路
三白主人寄琴川
神奇的书店在哪里?我想把他们都画下来!
刘隆进——《劫后“天堂”》编辑谈
叶在壮:奇人收藏家谭金土 (散文)
苏州七里山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