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滕王阁序 解读(一)

前言: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以前汉朝设置的旧郡,现在新改为洪州府。

故:以前的、旧时的,形容词。

郡: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最早设于西周时期,根据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在周代,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位于南昌的豫章郡,就是汉初增设的增四十六郡之一。

府: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天上对应着的星宿分属翼宿和轸宿,地上连接着的是衡山和庐山。

星:星宿, 指中国古代的星座,共分二十八宿(星群),英语中对应着constellation,名词。

分:分为、分属,动词。

翼轸:南方七宿中的翼、轸二星宿。古代中国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对应中国的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应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南昌属于南方七宿中的翼、轸二星宿所对应着的地面的区域。

地:大地,名词。

接:连接、挨着,动词。

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3、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

襟:古代衣服的交领,本是名词,但是,此处词性转换,名词直接用作动词,以…为衣襟。

三江:指的是赣江流经南昌后,分叉为抚河、玉带河与乌沙河三条河。

襟三江:以三江为襟,指的就是抚河、玉带河和乌沙河三条河在南昌交汇,如同衣服的衣领交汇在一起一样,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带:大带、束衣的腰带,本是名词,但是,此处词性转换,名词直接用作动词,以…为腰带。

五湖:指的是围绕着南昌市的五个大小湖泊。

带五湖:以五湖为带,指的是五个湖泊围绕着南昌,如同南昌的腰带一般,也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关于这里的三江和五湖,传统观点认为,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认为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这些观点都不对,也不准确,其实,随便翻开南昌地图看看,就明白王勃具体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4、控蛮荆而引瓯越:(向西)控制着蛮楚之地,(向东)连接着浙、闽、粤等地。

控:节制、控制,动词。

蛮:粗野的、不开化的,形容词。

荆:古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名词。

蛮荆:因为在西周以及东周时期,楚国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辖,而且,语言不通,所以被认为是蛮夷,所以,自古以来便被称为蛮荆,《诗经·小雅·采芑》中有“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的诗句。也正是因为被认为是“蛮荆”,所以才说“控”,因为南昌接近湖南和湖北的交界处,刚好可以节制两省往东发展。

而:而且、并且,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引:拉、牵挽,动词。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指的是浙江南部区域。

越:古时江浙粤闽之地越族所居,谓之百越,越与“粤”通,百越亦作百粤,作为地域的代称,主要指福建、广东地区,也作中国南方的泛称。

上面几句的描写,不仅文采灿烂,而且,天文和地理知识优秀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篇即兴之作,普通人现场发挥,几乎不可能写出这种句子来的,因为这不仅需要作者非常清楚南昌的地形地势,而且对整个华南的区域形势也非常清楚。王勃之所以具有这种能力,肯定与王勃此行的目的地有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位于今越南河内。王勃从山西出发,去遥远的越南河内探望父亲,如果手头没有地图,不掌握出色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各地的水路通道,那么他肯定不敢贸然去这么远的地方的。可以想象,王勃肯定经常对着地图研究一路上的地形地势地貌,以及各地的河流和湖泊。所以,他才知道南昌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而这些描写都是典型的空中视角,盯着地图看才能获得的一种视角和描写的角度,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过无人机获得的视角,很有一种《空中看中国》的既视感。在古代,地理和天文密切相关,懂地理,必懂天文,所以,他才知道南昌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

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南昌的)物产是华美的,天象是宝贵的,龙泉和太阿二宝剑的光芒直射到牛宿和斗宿二星宿所在的区域。

物:物产,名词。

华:华丽的、光彩美丽的,形容词。

天:天象,指的是上文所讲的星分翼轸。

宝:珍贵的、宝贵的,形容词。

物华天宝:“物华”和“天宝”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其实就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物华天宝 = 物是华的,天是宝的。

龙光:龙泉和太阿二宝剑的光芒。据《晋书·张华传》记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两剑出土后,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就没有了。王勃在此处引用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此地“物华”。

射:照射、射向,动词。

牛斗:牛宿和斗宿。

之: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牛斗之墟=牛斗的墟,相当于英语中的名词属格。

墟:场所、地方,名词,此处指的就是天上的牛宿和斗宿这一区域。

射牛斗之墟:是为了说明此地“天宝”,在二十八星宿中,翼轸二星宿往北刚好正直对应着斗牛二星宿。

6、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南昌的)人物是俊杰的,(南昌的)大地是灵秀的,徐孺子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人:人物、人们,名词。

杰:卓越的、出色的,才智出众的,形容词。

地:土地,名词。

灵:有灵性的、有灵气的,形容词。

人杰地灵:这句与“物华天宝”相对应,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也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人杰地灵 = 人是杰的,地是灵的。

徐孺:姓徐,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下:放下,使……放下,动词。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名词。

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雄伟的洪州,像涌起的浓雾一样排列着,(历史上的)俊才之士像流星一样灿烂地疾驰划过天空。(这两句依然是一句地理,一句天文)

雄:雄伟的、气势恢宏的,形容词。

州:即,洪州,南昌当时的名称,名称。

雾:像浓雾一样地,副词。因为“雾”是用来修饰动词“列”的,所以,这里的“雾”肯定是副词。

列:排列,动词。

雄州雾列:这句也是以一种通过看地图获得的空中视角做出的描写。

俊:才智超群的人士,俊士,名词。

采:盛多的,形容词。

星:像流星一样地,副词。

驰:疾行、疾驰、追逐,动词。

8、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南昌城处在东南地区与中原接壤的地方。(来赴这次宴会的)宾客们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台:城阙,名词。

隍:没有水的护城壕,名词。

台隍:城阙和城池,用来代指南昌城。

枕:枕着,处于、位于,动词。

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泛指东南沿海一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交:交界处、毗邻处,接壤的地方,名词。

宾:宾客,名词,而且,此处是复数名词,宾客们。

主:指洪州都督阎公,名字不详。

尽:全部、都,副词。

东南:指的就是相对于关中地区而言的华东和华南地区。

之: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

美:有名望之人、俊杰,形容词用作名词,词性转换的用法。

9、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都督阎公有高尚的名望,我在滕王阁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仪仗队最前面的棨戟队列。

都督:中国古代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的官职名称,名词。

阎公:时任洪州都督的阎某,名字不详。阎公,是对他的敬称。

雅:美好的、高尚的,形容词。

望:名望、名声,名词。

棨(qǐ):有缯衣的戟,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名词。

戟(jǐ):一种可勾可刺的分枝状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唐代的礼仪性戟如下图所示。

棨戟:棨戟被唐人视为地位高贵的象征,属三品以上专享福利。

遥:远远地,副词。

临:从上向下看、从高处往低处看,动词。此处指王勃在滕王阁上面,远远地看见了都督阎公那有阵势的先导仪仗队。

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作为美好模范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暂时停留。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刺使。新州,唐属岭南道,今广东省新兴县。宇文,名钧,从长安前去赴任,路过南昌。

懿(yì):美好的,形容词。

范:模范、典范,名词。

襜(chān):车帷,古时马车四周的布帘,名词。

帷:围在四周的布幕,名词。

襜帷:车的帷幔,这里是以局部代指整体,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

暂:暂时地,副词。

驻:古代特指车驾停立、停留,动词。

1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美好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多;来自千里之外的朋友们在此相逢,大家坐满了所有的座位。

旬:十日、十天,名词。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

十旬:确切来讲,“十旬”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一旬休假”。

休:休息、休假,动词。

假:放假、休假,动词。

休假:动词近义词连用。

十旬休假:指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胜:美好的、优秀的,形容词。

友:友人、朋友,名词。

如:如同、好像,动词。

云:云彩,名词。

胜友如云:美好的朋友们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多。

逢:遭逢、遇见,动词。

迎:遇见、相逢,动词。

逢迎:动词近义词连用。

千里逢迎:来自千里之外的朋友们在此相逢。

高:敬称、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形容词。

朋:朋友、朋友们,名词。

满:填满、布满,动词。

座:座位,名词。

1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如同那飞腾的蛟龙,又如同那飞起的凤凰,这就是孟学士挥墨泼洒而成的文辞。

腾:腾跃的、飞腾的,形容词。此字只有动词的词性,并没有形容词的词性,此处是词性转换,相当于英语中的-ing分词。

蛟(jiāo):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名词。

起:飞起的、起飞的,形容词。此处也是动词用作形容词。

凤: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孟学士:名字不详。

学士:唐代掌管文学撰述的官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具体指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宗:宗派、流派,名词。

词宗:文体宗派。

13、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青霜这样名贵的宝剑,是王将军的兵器库里的藏品。

紫电:古代宝剑名。《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青霜:也指古代宝剑。《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 青霜也可写作“清霜”。

王将军:名字不详。

武:武器,名词。

库:军械库,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名词。

武库:储藏兵器的仓库。

14、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父在交趾担任县令,我路过洪州这一著名的地区;我区区一个童子能懂得什么呢,却有幸逢遇这一盛会。

家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世因此称自己的父亲为家君。

作:从事、担任,动词。

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名词。

路:路过、经过,动词。

出:经过、穿过,动词。

路出:动词近义词连用。

名:有名的、著名的,形容词。

区:区域、地区,指的是洪州,名词。

童子:王勃的谦称,在众人面前对于年轻的自己的自我谦逊。

何:什么,名词性疑问词。

知:知道、晓得、明了,动词。

童子何知:我一个童子懂得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作为宾语的疑问词进行了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童子知何,通过这种句子内成分顺序的调整来体现出其疑问语气。

躬:亲自、亲身,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胜:美好的,形容词。

饯(jiàn):原本是动词,意思是设酒食送行,也就是饯行的意思,此处用作名词,意思是宴会。

篇章总结

上面便是对《滕王阁序》第一段的分析和讲解,这一段只有短短178个字,如此解读一遍,耗时6个小时,高强度脑力劳动的6个小时。抛开其写作的角度和视野不谈,从语法和文辞的角度来讲,动词近义词连用和词性转换是其写作能力中的亮点。其中,动词近义词连用可以让他自己创造出大量全新的词汇,而不只是搬用前人的词汇,而词性转换则是任何文言写作的灵性之所在,词性转换运用的越是灵活,诗词文章越是显得有灵性,这是所有写作共同的一个特点。

《滕王阁序》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为这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不只是我们,之前的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应该都非常熟悉这篇文章。但是,这次解读应该是王勃把它写出来之后,第一次被精准地解读出来,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当时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来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词性都使我大吃一惊,经常一边解读一边在心里感慨,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这个意思!在完成这种解读之后,再去读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开朗了。

这篇文章虽然是王勃写的,但是,其中的语法原理,虽然他会用,但是,未必会懂。现在的这次解读,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学知识,对汉语言古文进行科学精准的解读,结果还是非常理想的。我们终于有了打开汉语言国学大门的一把科学的钥匙,一切都有了一个客观的解释标准,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学习和做学问的门径。

之前我们所有人读这种文章的时候,都只是去读和理解其中的“字”,对于这些字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过把这些字的意思结合到一起,来推测和得出一个大致的意思。对于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意思,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但是,根据语法规则,把每一个字的词性和使用方式确定下来之后,每一个字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每一句话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句话都能透彻地理解到位,看着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当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写出来的这篇文章,这就是理解文章时的第一视角,也就是作者的视角,找到这种理解文章的作者视角了,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

作者简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本文所讲解的语法知识,在《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都有着详细的阐述,这本书适合需要学习英语的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成人,它可以让你学习到最科学的语法知识,给你清晰地理清各种语法概念,讲解各种语法现象,帮助你构建其自己头脑中的语法体系。而且,书中的语法知识极具实用性和使用性,学到的语法知识可以马上、直接、立即地应用到我们的英语学习之中。不管是学英语,还是学习国学,这本书都不能错过。有兴趣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孔网搜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
最中考英语词性转换:动词变名词/动词变形容词/名词变形容词!
“的、地、得”的词性+用法口诀!
每天学一点标日经典句第31期(初级上第16课上)
【英语词性转换归纳】动词变形容词、名词变形容词,考试必备!
结合语法巧解高考文言实词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