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种技术叫做煤转油

煤炭液化是一种历史相当悠久的技术,他通过化学加工,是固体煤炭转化成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


煤转油的技术分成两个大类,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早在1869年就已经出现了,要知道,那时候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生产石油。(当时连汽车都没有,石油的作用非常有限)

1913年,高温高压下将煤加氢液化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被正式发明了出来。

间接液化起源于1923年,德国人通过使用催化剂进行CO+氢反应得到液体燃料,简称是F-T合成。

众所周知,煤炭和石油都可以说是工业时代的两个象征性能源,但这些资源的分布却十分的不均衡。

比如德国就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煤炭储量极为丰富,但油真的少(指20世纪初期发现的油田,战后德国发现了一批深度极深的油田)

德国人无疑是真正将煤转油技术发扬光大的国家。在1927年时,德国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10万吨/年的直接液化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在物理化学领域的地位是绝对超然的)

1936年到1943年间,德国先后建成了11套直接液化设施,到了1944年时,德国煤转油的数量达到了巅峰,总有400万吨燃油是煤炭液化而来的。(间接合成德国用的较少,日军用量较大)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种煤转油技术支持了德国空军三分之二的燃料和陆军一半的燃料。(海军用的是重油或柴油,这个技术帮不上忙)

相比直接开采石油,煤转油技术无疑成本要高的多,比如一个年产100万吨的转化厂,就需要投资超过10亿美金,消耗500万吨煤以及1000万吨水。

但由于目前原油价格不断的升高,通过煤转油技术转化而来的燃料依旧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各个发达国家竞相建立大型的转化工厂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综合战略和政策研究组的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需要量将超过5亿吨,而国内的产量仅有1.8-2.0亿吨,缺口远远超过50%

国际公认的石油进口安全警戒线是30%,虽说中国南海油田规模空前,四川页岩气储量惊人,但开采难度确实太大。煤转油技术在中国广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发现德国】现已开通商务咨询服务,如果您对中德两国的各类资源感兴趣,或有兴趣与【发现德国】微信平台合作,欢迎致信:xpresstours@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金裂变:煤制油的起落沉浮(2)-萨索的崛起
我国以煤炭为原料的MTG(甲醇制汽油)生产现状
二战期间德日苏美的油料供应情况|二战综合
水煤浆的定义和利用
2014年11月2日-煤油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