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童氏源流概述

童姓源自“蕫”族,是一个发现自然火,利用并进行管理的原始部落;处于对火的崇拜,产生对红色的太阳、扶桑神树的祭拜。

唐朝林宝撰《元和姓纂》曰:“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童姓源于山西雁门,春秋战国时,避居山东。先秦时,主要活动在山东北部(琅琊郡)地区。公元105年,童恢由不其令擢升丹阳太守,弟童翊后随兄迁丹阳,任颖州(今安徽阜阳)令,其后播衍全国。

童姓迁入浙江境内最早始于东晋建武二年(公元318年)。主要有三大迁徙源地派系,即以建德为迁徙中心的浙西文伯公兄弟派系;以嵊州为迁徙中心的浙东良玉公派系,以及迁自江西南昌的以兰溪为迁徙中心的澄公派系。

一、以建德为迁徙中心的浙西文伯公兄弟派系

“五胡乱华”,公元316年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原居山东青州的丹阳太守童恢后裔童文伯、童文超、童文雄、童文顺等兄弟,护驾晋元帝司马睿渡江迁都建康府而居浙江睦州(时治所在今建德梅城镇)所以,童姓迁入浙江境内最早始于东晋建武二年(公元318年)。此后,该地成为晋唐时期全国童姓的集聚中心,到现在也还是全国童姓最集中的聚居地区。

建德、兰溪等地《童氏宗谱》载:东晋元帝时,文伯公为护国将军,统兵随帝渡江,迁都建康府,帝即位后,命祖逖锁雍邺,逖死北境渐退,命文伯代之,于是荆、豫、青、兖之地皆平,惟其用兵功多,年老赐封食邑,州郡任便居住。公时年九十有六,尚能往游,卒于睦州,葬建德县城(今梅城)西三十里,三江界口小故里,坟高九尺,墓田一十三顷,有石麒麟、石狮子、石虎、石牛、石马,有姓蒋兄弟六人守墓。

童文伯、童文雄后裔后移居建德市寿昌镇,此后裔分迁浙江的兰溪、龙游、衢县、江山、常山、开化等地。

光弼直谏得罪后唐武将郭崇韬,贬浙之三衢(今衢州)世童陶(克成公)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官都务大夫由三衢迁徙兰溪太平乡离相。北宋景祐(1034-1037年)世着公官至翰林学士,晚年自睦州迁回老家兰溪太平乡松窝。十二世居易公世居兰溪,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宋理宗时平李全叛,功封东莞,其父童允迪赠东莞伯,后世以“东莞郡”为郡望。其侄克家无子,以甥兰溪赤塘章文炳为继。文炳迁香溪,故改支派今兰溪境内复姓为章姓

其弟三子克俭率子承文迁居衢州市龙游泽随仓院。明嘉靖年间(1522-1567)童俊分迁七都童家。宋末,由童魁后裔童茂由兰溪孟湖迁居衢州市龙游湖镇浮牌洲上、下童村。宋绍兴(1131-1162)间,衢州市龙游沙溪迁浙江遂昌(丽水市遂昌),后裔分布︰遂昌县内妙高、王村口、大柘、三仁…等乡镇。光弼后裔千一公童天柏1264年从兰溪香头迁居衢州九姑坪(柯城区九华乡)

童愈勤为宋税院使,世居兰溪石渠,传至童伯康,其后裔分派迁居兰溪香溪。明景泰年间1450-1456),始迁祖童斗见自兰溪香溪迁居武义县白阳山麓,取名“童庐”。今武义县白沙乡童庐村明景泰年间(约1450年),东莞伯(允迪公)裔孙魁一公从兰溪香溪迁入武义县建村。

童纯,字文良,约1335年从兰溪迁永康。约至明万历初(1567)荣六公童钰又从永康市唐先镇横洋村迁居永康市唐先镇唐上村

五代十国的后汉时(947年),文伯公后裔童耿、童聊、童职三兄弟,以义勇起御契丹,立功受封督军大将。此后,寓居寿昌县五都八鼓桥(今建德市航头镇大店口八鼓桥村)。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德十一公讳童徽自睦州(北宋末改称严州)寿昌(今属建德)八鼓桥迁来兰溪纯孝乡黄冈(虹霓山)。传至十世,能十四怡公于元至正年间自兰溪纯孝乡黄冈(虹霓山)迁居本邑十五都浮鳖童村(今兰溪市黄店镇童家村)。传至十世,元泰定年间(1324-1328),茂十广海,复迁徙于本邑露源童家源。

兰溪孟湖【山童童氏宗谱】:童观正世居睦州府城(今建德市梅城镇)杜田村,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进士,官任翰林学士,因与权贵不合,辞官归田,于北宋康定元年(1040)夏自衢州沙溪复迁故地淳安杜田村。1120年方腊起义,童顼(行百十)魏避战乱,举家从淳安杜田避居兰溪之西三十五里地之小山中(今兰溪松窝村山童自然村),因其地多大松木,故名其地位“松窝”,以表患难中图安乐窝之意,生三子:童仁、童信、童仪。童仁南宋时分迁兰溪孟湖乡下朱井头村童信(行千十二)南宋时分迁本邑溪童村童仪仍居山童村,后裔分迁井头童、畈田、东莞、祠堂脚等村。

唐永隆元年(680),文选自睦州寿昌杜田村迁龙游北沙溪,长子津,五传至福,迁居东库(今龙游县横山童麻车)。次子紧,传至文阴,唐开元九年(721)迁居本邑会泽里。文阴弟文达分居沙溪(今龙游县后除)。宋绍兴二年(1128)童必大迁龙游县童墅,明末分迁本邑上庄溪、塔石、西方坞等地。

元至正八年(1348),文伯公世系由睦州寿昌(今属建德市)杜田村迁居龙游塔石桐岗(今为童岗坞),明末分迁本邑山水碓,至明崇祯年间(1628-1644),分迁本邑兰塘、道士庄。明嘉靖、万历间藏书家童佩就出此族。

童文超,东晋时任新安令,致仕而居淳安。此后裔分迁浙江的杭州、富阳、桐庐,安徽的黄山,江西的上饶等地。宋绍兴间(1131-1162),童应龙由浙江淳安仁寿乡迁遂安樟山童源,后裔迁金鸡石、五里阪、解林等地。

二、以嵊州为迁徙中心的浙东良玉公派系

良玉,武侯长子,字宏德,行国一,唐宣宗朝847-859)进士。任浙江山河节度使,晋金紫光禄大夫,赐绯金鱼袋、上国柱太史兼吏部尚书仆射。配徐氏,封齐国夫人,生四子:天才、地才、人才、民才。公因黄巢之乱,致仕。兼沙陀朱氏兵变,居处不宁,公元873年从汴梁(开封)迁越东剡溪游谢乡杨家宅双龙港口先生潭上居焉。墓葬下庄鸦鹊嘴。

天才为嵊县剡溪之祖。谱载:“天才,良玉长子,字经文,行朝一,唐季为总持殿产点检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保、署平章军国事。配王氏,封梁国夫人。生六子:初民、福民、万三、禄民、祯民、祥民。墓葬燕窠斗。”长子初民,字天元,行万一,为闽西之祖。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万一郎携四子自浙经江西避乱来闽,先居宁化禾口石碧村,再迁汀州府清岩里(今长汀县童坊镇);次子福民,字天德,行万二;三子万三,字天眷,行万三;四子禄民,字天爵,行万十,为嵊县杨家宅派之祖;五子祯民,字天兴,行万十五,为嵊县山头宅派之祖;六子祥民,字天瑞,行万十六,为嵊县山巅派之祖。该支派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

后裔敏公于公元1057年举家迁居汴州任官。孙宗礼、宗敬、宗仁公元1127年从宋高祖南渡绍城(今浙江绍兴)覆盆桥。宗仁六世孙克瑾,元时为兰亭书院长,由覆盆桥赘于富盛张氏,为富盛童氏之始。清嘉庆间,克瑾第14世孙童璜为进士,官礼部主事。道光年间,童璜子光炜、光荣、光烈由富盛迁徙至钱清。乾隆间童浩以甥张芹生为嗣,谱名鸿绪,后居广西梧州,支派较繁

北宋熙宁11年(1078年),三九公从浙江绍兴府迁闽南平东坑罗源。明洪武元年1368年),遗德公因贸易迁广东封开县修太乡古柳塘。

地才,谱载:“地才,良玉次子,字义理,行朝二,为明州内史,升庆元府太守。配钱氏,生五子:视民、礼民、祭民、祖民、种民。”五子分居五地:长子视民,字天明,行万四,居宁波鄞县西门外建岙。次子礼民,字天节,行万五,居慈溪县车厩。三子祭民,字天诚,行万六,居慈溪县东埠头。四子祖民,字天宗,行万七,居奉化县白水乡。五子种民,字天始,行万八,居宁波小溪。

唐末(约880年)童葵(字朝阳)自鄞州建徙居慈溪鸿门村(今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童家村)。该村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坦君。

朝阳公27代裔善长又名在元乾隆48年(1783年)童善长始创上海童涵春堂国药号,是上海盛名百年老店。清康熙年间(约1700),应泰公从鄞县鄞江建岙(现属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迁徙宁波象山县雅林溪。明末清初“五桂堂”童姓太公从宁波市慈溪市车厮陆家埠迁舟山市定海秀山岛。

童全明洪武年间(1368-1399)进士、官秘书郎自浙江慈溪迁鄞县梅园乡建岙,旋迁至鄞县城内月湖西岸,分居廿四间、西门外千柱屋。清通政使司副使童、礼部右侍郎童华、光绪翰林官山东劝业道童祥熊、历史学家童书业皆其后裔。现月湖银台第官宅博物馆,即童槐之家宅,有“帝师故居”之称。

人才为余姚之祖。谱载:“人才,良玉三子,字彝伦,行朝三,唐季中第一百三名进士,为余姚州内史,升会稽郡太守。配陈氏,生五子:神民、禧民、裕民、祚民、佑民,即居余姚治中龙泉山下方基建童家桥,后厌城市,迁居石堰,造童家井。墓葬冶山乡大岙杨郎湾。”禧民与子源居梅川乡童黄塔(今余姚梅川),为迁梅川始祖。后裔桂元于泰定(1324~1327)间仕会稽教谕,由宁波市慈溪迁居昌安坊(今属越城区昌安街道)传十六世美斯,清中叶迁新昌。光绪己丑举人童学琦,其裔也。

民才为台州派之祖,谱载:“民才,良玉四子,字言行,行朝四,为黄岩州内史,升赤城(今天台县)太史,即居台州上岙。

【黄岩上岙童氏谱】载︰懿我始祖,来自严桐唐季迁迨曰希闵公,长子德润,次子德宏,长子曰世甯赘居赤缪,次子曰世康迁居台州黄岩上岙,三子曰世昌析居扬州,四子曰世隆居衢州龙游。南宋淳祐七年(1247)黄岩上岙童氏八世孙童实(1222-1276),号敬南,名承忠,南宋淳祐癸卯科举人,因避乱徙居于今温岭市琛山乡莞渭童村(原名前童,又名莞童)

宁海前童【塔山童氏宗】载︰黄岩上岙后裔童潢,字天水,号颛孙,旧谱行132,生于宋嘉泰2年(1202年)1233年童潢往四明途中,经过塔山见两山平耸,两溪交会,潢公深深被吸引,举家迁居现浙江宁海塔山前童为塔山童氏鼻祖。

三、迁自江西南昌的以兰溪为迁徙中心的澄公派系

黄巢之乱,江西南城童宗说长子童模避饶州德兴,次子童楷避建州瓯甯(福建建瓯市)

童模三世孙童澄,字国宾,号清溪,行德三。世居江西南昌择里,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进士,官至殿中左侍御史,时局乱上奏忤旨降仕江苏吴县任知县,途经浙江兰溪,见此地风景秀丽,遂定居于兰溪纯孝乡椒石西二里,即今焦石童(又名下童)堂号:三堂。

澄次子因官留明州奉化祈次子陛,籍于鄞陛次子璞,居秀州华亭。童九世孙童字元养,1244年典郡绍兴,因占籍焉。颐生有四子:藻、蘩、菲、薪。元朝初年,藻居会稽(绍兴)之南乡。蘩居郡城(绍兴城内)。菲居绍兴县湖塘镇(山阴之刑塘)。薪居绍兴县杨汛桥镇竹园童村(山阴之舍浦)。清初,竹园童万七迁徙浙江萧山市进化镇霄汉村

1、二世童泰分徙兰溪香溪镇瓦片塘边。

2、二世童杰迁居虹霓山五两屏下,称上童街,五世童节复迁本邑黄店镇三泉;十一世童明三复迁馒头山脚,十三世童涟再迁金家(又名择里畈)

3、四世童安(曾任河南归德府睢州学正)由兰溪迁居永康,十世孙茂四公童祚于明洪武年间(1370)定居永康市童宅村,称【东梓郡】,后析居本邑青塘、童宅、绍童、大园童等地,和浦江童店。

4、五世童勤、童慎兄弟俩迁本邑西童。五世童胐迁本邑下新方。五世童豪南宋时迁本邑石渠,复迁兰溪下陈乡下马公须村(今为毛山突村),童豪次子再分迁浦阳童坞上童山。

5、童宪于北宋末迁兰溪香溪童光斗,字天颖,行千一,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自兰溪香溪迁居本邑水亭乡塘边村。童景星,行文一,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自兰溪香溪迁居本邑水亭乡童才村。六世童粟由兰溪香溪迁本邑下方,十九世童孝员由下方复迁建德柳村;廿三世童起乔由下方迁本邑北乡上新方。世童忠由下方复迁黄坑边(又名石溪)后,廿二世童长隆再迁本邑横大路汪家。

6、八世童福,行佑七,南宋末年迁居兰溪泽基,世童彦由泽基分徙县城东门外蔡坡阪。十三世童旦由泽基分上新屋,十八世童廷亮由上新屋迁西乡青龙山。廿三世童寄聚由泽基迁大吴岗。廿三世童寄惠由兰溪泽基迁建德柴童埠。

7、八世童佑四(童景云之子)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迁兰溪北乡上新方。

8、十二世童良迁居本邑大塘山。

9、十三世童琥迁居浦江。

童全,行江三于宋绍熙三年1192)从兰溪焦石下童村迁居缙云长兰(今缙云县上姓童村),为缙云澜川始祖。

四、其它派系

1、晏公派系

《鄞县明志》载:童恢后裔童晏官苏州别驾,唐德宗贞元间(779-805)童晏携三子童森避乱(长子、次子留故居嘉兴),自嘉兴迁居宁波鄞县邹溪乡童家岙(宁波鄞州区童夏家村),为邹谷赤堇童氏始祖。其分派有童夏家、高钱(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高钱行政村)、咸祥(宁波鄞州区咸祥镇)、江苏苏州吴县 …。该村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第周。

2、金文公派系

唐太宗年间(627-649),工部尚书金文公为奕世之宗。六世祖迥公,为太子马,居徽州。十世祖清公徙居三衢龙邑(今龙游)。十六世祖彦忠公迁居三衢信安(今衢县),子孙分徙四方,皆出凤阳金文公之派也。

建德碧山童氏,先祖金文公十九世始迁祖童暄之裔孙闰一公,元末明初时,自寿昌五都焦塘(今建德市航头镇大店口里童坑村)迁徙六都碧山村。

   2019年元月6日于杭州小和山

【作者简介

童惠平(1967.11

浙江兰溪市人,大学文化,世界童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筹)执行会长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客座教授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姓氏文化研究院特聘专家青岛成康书院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姓氏与家谱》选修课特聘主讲教师。长期致力于姓氏文化的研究和家谱的编制工作,特别是童氏历史文化的研究,著有《童氏世系迁徙史》《东汉循吏童恢研究》《古今童姓著述录》等多部童姓研究专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店村童氏永睦堂游记
蹊跷的《童氏宗谱》
【兰溪祠堂】 虹霓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嵊州童氏起源与发展
漳州族谱研究一:黄氏源流
安徽歙县雄村派系 曹鹏贞编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