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无麻醉的外科手术

一次无麻醉的外科手术

■作者:陈爱慧

  1968年11月,我们这一届初高中毕业生离开南昌到农村插队,我们这群十五六,十八九岁的“青年”来到进贤,在那里开始踏入社会独立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什么都是从头开始,从头学习。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自己做饭吃,第一次拆洗被子,第一次下田干活,第一次上山砍柴。这些第一次给了我们新鲜的感受,成功的喜悦,当然更多的是经验。

  我记得有一次,几个知青好不容易改善一下生活,集上买了鸽子蒸着吃。有一个同学,給鸽子拔完毛后洗了洗,就放进锅里蒸。待她看见别人在开膛剖肚时,才想起自己的那只鸽子没掏内脏!这时她的鸽子都快蒸熟了。想起这件事真让人忍俊不禁。然而最难忘的还是我第一次给病人做皮肤缝合手术。

  当时农村条件很差,我们所在的致岺大队有十二个自然村,仅有两名赤脚医生。从大队部到县医院有十六里路,到公社卫生院将近十里路,当时交通又很不方便,村民想要看个病,要走那么远的路,真是不容易啊!

  1969年8月,大队推荐我和当地一名女青年盛细梅参加白圩公社举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半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我们就回到大队医疗站当赤脚医生。仅仅半个月的培训时间,所学的医疗知识当然是很有限的,好在当时我们大队还有一位从江西医院下放的吴医生带领我们。吴医生医术非常全面,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有她的帮助和指导,加上我们自身的刻苦学习,我们的医术提高很快,几个月的功夫,我们就从一个对医学知识一无所知的中学生,成长为能给人治疗常见疾病简单处理伤口的赤脚医生!我们背着医药箱走村串户,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在农村,重大病症和疑难病症一般是去公社医院或县医院,来我们大队医疗站看病的绝大多数都是炎症感冒之类的小毛病,所以我只要针对病症开些退烧药消炎药什么的,一般都会好。但是,这在看重实际效果的农民看来,你就是妙手回春的良医。静脉注射的技术我也很快就掌握了,有一次我给一个婴儿注射,我在他的囟门处很快就找到了血管,针轻轻地一扎就见血了,又轻又准,小孩都没怎么哭。村民见了啧啧称赞。我受到了村民们的尊重和喜爱,当我背着药箱走在田埂上的时候,人们老远地就“陈医师!陈医师!”的打招呼;如果走进农民的家,他们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你,临走时还要拼命往你手里兜里塞。我很享受这种待遇,但是更把这当作鼓励和鞭策。

  1970年年初的一天上午,叶家生产队在修堤坝时,村民之间发生争吵,打了起来。小叶的头被打破了,他捂着头来到医疗站,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沾满了鲜血,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喊着:“不得了啦!打破了头哦,流了好多血哟!”我见状,赶紧上前处理。我首先给他按压止血,接着开始清理伤口。我迅速剪掉沾满鲜血的头发,露出一个好大的倒V形创面。“需要缝针!”我脱口而出。可是,当时医疗站只有我和细梅两个新手在家,时间紧迫,不容迟疑,这样的伤口越早处理越好!细梅胆怯地说:“要缝针呀!那我是不敢啊!”也是啊,我们不仅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看也没有看过缝针啊,怎么办呢?这么大的伤口,肯定是要缝针的!缝了针,伤口才能很快愈合,否则,伤口暴露在外,很容易感染化脓,延长愈合期。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你不敢,那我来做,你赶紧做好针线器具的消毒准备!”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一边说,一边翻开《赤脚医生手册》有关皮肤缝合术的章节,仔细阅读。

        其实,之前,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并且多次用普通的缝衣针线在自己的裤腿上练习绕线,打结,掌控松紧度等等。这时,细梅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赶紧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拿起持针器,夹住消过毒的针线,开始皮肤缝合术。原先想得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头皮又硬又厚,很难刺穿,加上使用持针器夹着针操作,有劲也使不上!真比用缝衣针缝棉被还要难上几百倍!但是,必须要缝合,没有退路!我继续用力,眼看着露出了针尖,再一使劲,针穿过去了。我松开持针器,换到针的前半部夹住它,轻轻一扽,很快把针线拉过来了!第一针总算完成了一半,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在伤口的另一边从内向外扎,这下很快就穿过去了。我按书上的方法打好结,把线剪断。这时,我听见围观的人叽叽喳喳的议论:“哎吔!好吓人哪!血污嘀嗒,看都不敢看哦!”“陈医师,你啷个煞的心哟,啷个戳得下手啊?”

        这时,我才注意到伤者面部表情十分痛苦,没有办法,为了完成手术,我还是对他说:“已经缝了一针,再坚持一下,还有一针。七天后拆线,伤口就会愈合得很好的。”这话既是对他的鼓励,也是在给自己加油!这时,细梅说:“给他吃一片止痛片咯!”“对!对!对!赶快给他吃!”细梅连忙拿出止痛片,小叶吃了止痛片,又休息了一会儿,情绪稳定下来。我准备继续缝第二针,在缝针的时候,小叶发出的“唉哟”“唉哟”的惨叫声真是撕心裂肺,让我心惊肉跳,难以忘怀!我尽量平静自己,捏紧持针器。第二针比第一针更快,更顺当。缝好之后我在伤口上敷了黄沙条,包扎好,还给开了两天的内服消炎药。小叶休息了片刻,便由村里人搀扶着回家了。

  后来,吴医生回来了,我们向她汇报手术经过,才知道缝针前应先打麻醉针!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吴医生说,不打麻醉针就做手术是很危险的,因为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力是不同的,耐受力差的人会痛得晕厥过去,发生休克现象。我们听后害怕极了!还算幸运啊,真是谢天谢地!这一现象没有发生,否则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抢救!吴医生还告诉我们,缝合针分圆缝合针和三角缝合针两种,三角缝合针刃口锋利,更适合缝较厚的皮肤。当时我们医疗站只有圆缝合针,难怪我们刺头皮时那么费劲。第三天,小叶来到医疗站,我们检查了他的伤口,发现伤口很干爽,不用再给药了。吴医生看过伤口评价道:“小陈,伤口缝合得很平整。”我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愧疚的心才稍稍得以缓解。第七天拆线,伤口已经愈合得很完美了。

  通过那次手术,村民们对我的医术更加信任了,而我,也在致岺大队赤脚医生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六年,直到离开农村。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十七年,但当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每每想起此事,除了庆幸治愈了小叶的伤口而且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对年轻时的自己,当时表现出来的当机立断,大胆尝试,谨慎小心的品质的骄傲!

  e唱e和

  曾键平:赤脚医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代名词,病人最需要服务的时候,赤脚医生会及时出现,即使这个服务不是最佳的,甚至难免有差错,但它是温情的。正是这批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具体践行着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为几亿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这也是那个时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

  郑克强:拔毛鸽子不开膛,头顶缝针无麻醉,几个小故事看似有点荒诞不经,其实却是真实的生活写照。我们都曾在那条岁月的河里浸泡过,浑身上下都烙下了那个时代难以抹去的印记。

  李谦:看过陈爱慧的无麻手术,真为你捏一把汗。好在缝针者和受针者都不知道手术是要麻醉的,以为缝针就该受那个罪。想象小叶龇牙咧嘴痛苦的样子我差点笑出声来!

  熊大蘅:文笔生动活泼,乡村气息浓郁,接地气!当年爱慧稚气未脱,却以无畏的大爱,忘我的情怀,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努力学习,默默奉献,胆大心细,成为一名深受农民信赖和喜爱的白衣天使。在艰苦磨砺中,爱慧收获了成长。

  雷杰凡:别开生面,我读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插队小故事,一次无麻醉的头皮缝合手术,竟让一个只学了半个月的医疗常识的小姑娘给做得漂漂亮亮!这里面除了谨慎小心的品质外,更主要的就是急人所急,救死扶伤的精神使然了。

  陈平:胆大心细,充满爱心,身为赤脚医生能尽心尽责地为农民服务,实在是难能可贵,如果给陈爱慧深造的机会,她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

  黄亚琳: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是很差的,老表们有病都是拖着扛着,根本没有保健意识,也舍不得花钱,话又说回来,也的确没钱。有一年冬天挑水库,我看见我前面一个老汉的脚后跟和脚踝处裂开了好几个大口子,这些大口子用黑粗线(普通的棉线)一道道地缝着!看着真叫人心疼。

  回莎莉:陈爱慧讲的故事再次证明,当年我们这批受过良好中等教育的人无愧于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我们当农民,能带领乡亲科学种田;我们当赤脚医生,能给村民治病做手术;我们当乡村教师,能身先垂范教书育人;我们当放映员,能播撒文明娱乐大众。不敢说我们给农村带来了变化,但至少有一些影响;不敢说我们是国家栋梁,但确实是坚实的社会基石。我总觉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意义寥寥,倘若非要挖点意义出来,那就是上山下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最最严酷的环境,让我们“速成”。

  肖钝如:你有一副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菩萨心肠,救苦救难无私无畏,创造了奇迹,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为插队知青为赤脚医生露了脸争了光。我为你点赞!正是:初生牛犊何惧虎?救死扶伤敢用武。全心全意为百姓;二中陈医真翘楚!

  陈爱慧:感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其实我也只是和大家一样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想起那次手术,于我还是心存内疚的,因我的无知让小叶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痛苦。所幸手术结果还算完美。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干,我们这一代因插队虽然失去了很多东西,但也经受了磨练增长了阅历。

  章勇:陈爱慧,了不起!我和同学们一样,对你的事迹和文笔要点赞!

  下图为作者陈爱慧(中)当年与其他赤脚医生的合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术伤口不需要缝针了,国外推出新型“拉链”,已经进入国内
做手术过程中,麻醉醒来,会发生什么?
3个伟大的发明,手术伤口不缝针,拉链一拉就能愈合,不留蜈蚣疤
医学上3个发明,手术伤口不缝针,拉链一拉就能愈合,不怕留伤疤
手术中缝针不翼而飞,外科医生肠子悔青,想说找你太不容易!
转载:我的赤脚医生生涯(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