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康宁文集:钟岭故事多

钟岭故事多(上)

■作者:李康宁

  钟岭,七二一金安小区所在地。自打搬迁到抚州,我就力求走进它、溶入它,走进它璀璨的历史,溶入它厚重的文化。毕竟这里是我们最后的归宿,是我们后代繁衍生息之地。作为从七二一祖居地整体迁徙出来的一个重大分支,我们承担着继承和发扬的责任,七二一的名字将因金安小区而永存。钟岭(乡)街道很小,只有公溪镇的1/2,原人口也很少,只有原721矿1982年居民人数的1/2。可这里却是村村有名人、家家有故事的地方。

  五月的一天,我沿抚河边的树丛向南闲逛,不到半个时辰,竟钻进了河滩边一座不到20户人家的小村庄,叫环洲饶家,村庄门楼上书“双峰第”。借问当地村民,方知此乃名人饶思诚的故居。

  饶思诚,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举人。废科举后,他考入江西优级师范选科,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南京两江优级师范本科学习。毕业后先后任县立高等小学堂校长、省立第三师范教师、省第一师范训育主任,中共地下党员朱由铿、陈赞贤、邹鲁等都是他的学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出任国民党江西省第一区党部常委、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痛斥蒋介石、汪精卫,积极组织领导青年学生配合“八一”起义,并以省党部执委身份,参加“八一”起义庆祝大会。起义部队南下,他因突发性疾病回到临川。其后又任南昌一中教员、省立图书馆管理员,直至新中国建立。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饶思诚出任副主席兼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至1958年,先后两次当选为江西省副省长。在任期间,他关心教育,就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在抗美援朝中,他将身边的一子一女送往前线,并将亡妻的遗物——金镯一只捐献出来。1958年8月23日,因旧病复发,医治无效逝世

  钟岭不仅在政界出名人,在科技领域更是名人辈出,甥舅同院也算是奇迹,这就是饶毓泰和丁渝。

  饶毓泰,钟岭街白岭村朱饶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设研究实验室,使北京大学物理系迅速位居国内物理教学和研究的前列;执教40余年,培养了吴大猷、马仕俊、马大猷、郭永怀等一批知名物理学家。

  丁渝,钟岭韩峰丁家人。现代实验物理学家,中国波谱学的奠基人。其父丁鼎南,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母亲饶毓芬,其舅父是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的饶毓泰。他毕业于上海交大,美国物理学博士。1954年在加拿大首先攻克了化学周期表中镧元素的超精细结构和核四极矩,引起美国科学家惊叹,使他名扬海外,其数据载入国际通用的《原子核自旋和磁矩表》中,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现在在加拿大研究院,丁渝使用过的原子束仪上挂着一块牌子,记载着丁渝的事迹。

  1956年7月,他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教授,着手制造第一台“原子束仪”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为卫星上天和海军防御系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为国防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他的原子束仪的经验,受到世界同行的推崇。“文化大革命”期间,丁渝被诬为“里通外国”,被怀疑为“特务”而受到了莫名的审查,并下放到湖北干校劳动。但在这样的逆境中,丁渝仍然没有忘记祖国的科学事业,在干校劳动期间,他写下了洋洋万言的“关于三项基础研究的意见”:提高频率标准的精度的方案;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精密实验如兰姆位移和g因子反常;检验CPT守恒的精密实验。在这些建议中,他不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还提出许多具体的技术设想,体现了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忧心如焚的心情,终于抢在死神之前,忍着病痛的折磨,系统地总结了低温超导加速器的相稳定性问题,为国家留下了最后一笔科学财富。

      他奋斗一生,确立了中国物理方向性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国际上的许多科学家至今仍在做着这些课题的科学实验)。他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深厚功底和他对科学进步的追求精神,现在仍影响着世界物理界。1973年参加高能物理考察团赴美考察,回国后,为将新技术应用到高能加速器上去,更加废寝忘食,埋头苦干,连除夕晚上都忘记回家吃年夜饭。终因长期拼搏,积劳成疾,于1974年12月16日与世长辞,年仅54岁。

  动人的故事是有传承的,古人的故事是今天故事的奠基石,比如:被誉为明代临川前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徽。

  祝徽,钟岭祝家村人,与汤显祖、邱兆麟、帅机齐名,被誉为明代临川前“四大才子”、“三大名士”。官至山东道临监察御史。1628年思宗召对,祝徽首次进京应召。先后两次上疏,奏请“起废进贤,缓刑勤政,开垦进田,整顿军备”,均切中时弊,深得思宗赏识。其德政万民称颂,有口皆碑。他看见边境告警,军费浩繁,毅然上疏将自己历年所积俸银八千两,随盐税上解,以佐朝廷军需。其忠心为国,受到朝野赞扬。祝徽一生风仪自励,步入仕途前,以教为生,所教学生曾栋、游玉廷等都比他早十多年考中进士,祝徽为文与书法,均劲骨奇姿,博大精深,独成一家。著有《四书十言》、《壁经》、《十日言余集》、《伏日言馀集》、《在手篇》等传世。明神宗万历年间礼部右侍郎、太师周廷儒久闻祝徽书院之盛名,为之撰写匾额近期被发掘。

钟岭故事多(下)

■作者:李康宁

  名人辈出,无不与它的土壤和民风有关,举一例就可说明。

  钟岭施坊(义门)陈家村。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中国姓氏通书》誉为“义门陈”,1996年为世界吉尼斯记录所确认。唐宋时期江洲(九江)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344庄。钟岭乡施坊陈家就是其中一支。

      “蛟腾凤起荣家世,水绿山青绕义门”,这是位于陈家村儒一公祠门前的一幅石刻楹联。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众多的“义门世家”、“派衍江州”、“至公无私”、“忠孝世家”等诸多的牌匾额首。陈家祠堂群,清代建筑,大部属于砖木结构,含儒一公祠、儒二公祠、谏寿公祠、应九公祠、宇卿公祠等。大多保存较为完好,主体建筑依旧。“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宋太宗赵炅曾御笔旌赐“义居人”,并赐以上对联。陈家祠堂古建筑群便是彰显孝义文化的载体。在一幢明代晚期的“步云”民居中,立有祖宗灵位案台,存放着历代族谱。抚州明代前四大名家祝徽的“星聚轩”书法木质横匾,就悬挂在灵位的案台上方,并保存至今无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岭是一块风水宝地,无水怎谈风水!母亲河从身边一路高歌奔向大海,抚河文化就是源于崇山峻岭,走向赣鄱大地、长江流域,传扬海外,只有这种文化风水才会滋养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中国的梅纽因”盛中国等名人。

  谈几个离金安小区10㎞、10分钟车程内的名胜吧,比如:灵谷峰、徐家村文魁公祠、竹溪村雕刻、拟岘台等。

  灵谷峰。灵谷峰距金安小区直线距离仅5㎞,在我家窗台可直观其山顶的庙宇。该山海拔320.6米,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主政临川,在此建道观以隐。故山路两旁有斗姥宫、驻云亭、观音阁、牯牛石、漉酒泉、石门关、退心石、瀑布泉、南北二井、棋枰石、谢灵运洗墨池,盱江之水萦回于前,巍巍壮观。上个世纪90年代,台胞郑其庭主持重建隐真观并改名为灵谷峰寺。

  灵谷峰寺山中葬有王安石祖父及岳父母;山南有千年古刹疏山寺和现代名人何应钦祖籍;南侧的黄远山有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揭重熙所掘的长七华里、连通数山的世所罕见的“抗清洞”和白马寺。西坡是唐代诗人戴淑伦任官抚州时兴修的戴湖;北面有天造岩洞“神仙崖”等。

  王安石、曾巩、陆游、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汤显祖、戴叔伦、晏殊、晏几道、许应瑛、肖涤非、游东升、白玉蟾、虞集、吴澄、揭傒斯、李绂都曾登临灵谷,赏松间明月,听石上清泉,把酒临风,别样诗情。而当代国学大师游国恩就出生在灵谷峰下。其灵气和神秘,更让它成为无数人们仰慕朝拜的“江西第一诗山”。

  山下是民国2号人物何应钦的祖籍,应钦中学以其命名,何应钦曾为应钦中学题词并赠送了大幅肖像。1942年5月下旬,被侵华日军攻占,黄坊村老弱群众26人全部刺死在福音庙前的池塘里。日寇败退后,曾纵火梵烧灵谷峰。因一云突至,晴空转雨,将火浇灭,得存后殿及偏舍。伏于丛林中窥视之数百乡民,无不举手加额相庆,认为这是观中神灵显圣。

  徐家村文魁公祠。距金安小区一河之隔,分布着10余明清古建筑群,为我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祠始建于明代1598年,砖木结构,长56米、宽16米、高5米,大门为三楼门坊式,上石雕人物典故、飞禽、走兽、花卉等图案,额枋刻“文魁公祠”四字,造型尽显江南宗祠的华贵大气,是我市明清古建筑保存最好的。文魁公祠屋内分两厅,中有天井一处,厅后为神台,祠堂外有石狮一对,雕刻工艺极为精致。文魁公曾被万历皇帝诰封为中宪大夫,是朝廷的正四品官员,其祖屋“大夫第”仍住着他的后人。文魁公祠目前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

   竹溪古村雕刻。距金安小区一河之隔,是抚河岸边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有着让人称奇的明清古建筑群。在这些古建筑里,我们可以欣赏到数不尽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珍贵的匾额;散落着各具特色的19栋明清古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古风遗韵十里路,古戏台、古庙、古绣花楼无处不闪耀出彪炳千古的璀璨光辉;走进古村,最先看到的是庞大的“仁德永达”古屋。“仁德永达”由喻超群于道光年间耗时13年余所建。它是由99个房间组成,面积之大,房间之多,不得不让人惊叹。喻超群曾经出任过清朝道光年间的太学、知府和奉政大夫。他壮年时转而经商,发家致富后,建设了这99间房的“仁德永达”,寓期喻氏家族天长地久,仁德永继,值得现代人深思。村中还有一栋“孝廉方正”的古屋,清道光皇帝钦赐匾额与当时的大孝子喻载堂“承德郎”称谓。

  出生于竹溪村的北大教授、影视中心主任、博士后喻文益先生,多次回乡实地查看后,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呈交“竹溪文化旅游项目书”,其中“竹溪访古”、“龙舟竞渡”项目被摆在首位。

  拟岘台。距金安小区距离仅2.5㎞,是小区居民早晚健身的好去处。该台为江南名胜,与幽州台、鹳雀楼、郁孤台等齐名;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主体高度为39.9米,为宋代风格建筑。拟岘台由北宋抚州知州裴材主持兴筑,经近世百年战乱,台阁残塌,文革中彻底铲毁。它伴随古城抚州,见证千年兴替。抚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拟岘台,可谓顺民心、襄善举,功在千秋。2008年开工,2013年竣工。拟岘台文化积淀深厚,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题记诗赋现存稿的有曾巩、王安石、陆游、黎道华、桐城派诗人天诚等记八篇、赋二篇、诗五十余首。现正在收集文物,作画题词,即将开放。

  最能说明钟岭和抚州故事的浓缩版,应该是2011年12月竣工的抚州名人雕塑园。

  抚州名人雕塑园借助凤岗河的风水。建于钟岭大道南侧,长1400米,宽500米,占地1000亩,总投资5亿元,目前为江西省最大的生态人文园林。国家AAAA级景区。2014年该园青铜篆印获世界吉尼斯纪录。名人园是一个以抚州历代名人雕塑为主题,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园。园区形状好似一朵如意花,建有青铜大鼎,五孔汉白玉门楼,九个不同青铜篆印雕刻的园标,天圆地方广场,牡丹亲水广场,富丽水上舞台,云岭人造石林,莲花渡码头,祈愿台、三元楼、15个植物园等景点。高达100米“擎天一柱”的喷泉,与北广场音乐喷泉遥相呼应。园内最具特色的是将抚州历史名人塑成雕塑利娱游、供镜鉴,以启迪。

  园中的名人雕像花岗岩制品32座,铸铜制品34座。中心岛上有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陆九渊、谭纶、乐史、揭暄、舒同、李井泉十大巨星人物雕像,高达8米;在才子园、英烈园、院士园、状元园、宰相园内有魏玩、晏几道、陆游、谢灵运、盛中国、游国恩、颜真卿、李瑞清、王羲之、黄火星、傅烈、周建屏、赵醒侬、饶漱石、黄爵兹、揭重熙、邓茂七、揭猛、艾兴、吴澄、程孝刚、余瑞璜、邓从豪、吴式枢、李觏、铙毓泰、邱定蕃、朱仙舫、董德元、张昇、罗点、张渊微、吴伯宗、吴道南、元德昭、陈彭年、陈宗礼、元绛、曾布、王安礼、吴居厚、曾渊子、邓润甫、包恢、董裕、何宗彦、危素、何文渊、蔡国用、本寂禅师、欧阳竟无、罗汝芳、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分布园内四面,错落有致。通过神采飞扬、独具特色的人物雕塑,用无声的语言来展现抚州“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千百年恢宏气势,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从历史中走来。

  据悉,截至目前,江西省共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6个,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3个,数量名列全国第5位。抚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占全省总数的17%,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占全省总数的15%,在全省11个地级市均排名第一。

  欢迎七二一游子常回家看看,喝一口抚河水,饮一盅家乡酒,留下一缕美丽的乡愁。你们在外拼搏,乡愁尤甚。乡愁不是哀怨惆怅,而是事业的起点、拼搏的基石、精神的归宿。记得住乡愁,乡愁是魂牵梦绕的故乡,是温暖和煦的阳光,是久别重逢的拥抱,是嘘寒问暖的笑脸,是香甜可口的饭菜,是父母皱纹里的故事。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90、9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五首
曾国藩手书《拟岘台记》拓片(私藏参考)
抚州游记:寻梦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江西抚州记行(四)
古代水利工程:千金陂
江西抚州最美8大古村古镇,临川遗风千年人文悠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