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上海抗疫故事

我的上海抗疫故事
■作者:邵重源
  我是正宗的上海人,今年60多岁,住在徐汇区华沁家园21号楼。本轮上海疫情起源于上海华亭宾馆,到全市多点暴发,造成两个多月封城的严重后果,我还是第一次经历,留下难忘的印象。
  记得2022年3月11日上午,我在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遇到隔壁邻居李阿姨,她对我说:“多买点菜吧,下午我们楼就要封闭了。”我听了一惊,问她是怎么回事呢?她说,出门时看见疾控中心的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口,问司机怎么回事,司机说,你们楼里有阳性确诊病人要转移到医院去,你们楼下午要封闭了。
  我听了李阿姨这么一说,确认消息是十分可靠,就急忙买了点菜和干货回家了。然后又去买点饮用水和生活用品,心里想着最多封闭14天,也不用买很多东西。后来的经历告知我错了,最后封闭了81天,造成了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就是出高价也买不到的局面,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有备无患。

 一、报名当志愿者
  3月11日下午,我住的21号楼下面拉起了警戒线,有三个穿着防护服的大白24小时看守着,人员只能进,不能出。我们楼高34层,住户有457人,许多人看见封楼了,毫无思想准备,也没有生活用品的准备,一下子就紧张起来,纷纷询问大白,关几天,明天上班怎么办?看病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生活用品怎么去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大白回答,等居委会通知。
  到了下午五点钟,整个小区被封闭了,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我们小区有22幢高层建筑,2720户居民,居住人口有9千多人。除了21号楼是封楼管理,居民足不出户。其他楼的居民不能出小区,但可以在小区内活动。
  当天,居委会发布了小区封闭管理的通知,影响上班的人可以去居委会开证明。封闭管理期限是14天。居民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居委会,但是居民反映居委会的电话是打不通的,一直是忙音,只能说居委会太忙了。因为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七个人,封闭管理后,各方面的事情很多,显得人手不够,就在居民中招募志愿者。
  我立马挺身而出,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因为我是中共党员,要第一时间亮明身份,义不容辞冲在抗疫第一线。在党员的带领下,许多年轻人不惧危险,纷纷报名参加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服务。正是点点微光,照亮了华沁家园的万家灯火。
  第二天早上,我们21号楼全体居民做第一次核酸检测,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助维护秩序,帮助扫码,在核酸管子上贴条形码等工作,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虽然累点,但是能够为抗疫作出应有的贡献,心里还是挺高兴挺自豪的。

二、帮助困难群众
  封闭期间,造成居民生活物资的缺乏,只能依靠政府发的救援物资,每户一份,楼里面有群租房,每户少说分割成三四家,也是发一份物资,只能平均分配了,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到了5月份以后,政府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后发放物资给群租户和家中人口在5人以上的家庭发放两份物资,另外楼里的居民自发的在一楼办了一个爱心角,将家中多余的物资和不爱吃的蔬菜水果放在爱心角上,让需要者自取。
  还有的居民家里缺少某些生活用品,比如:电池、创口贴、药品等,只要在群里发个声,立马就有热心肠的人拿出物品放在门口,让他们自取。如此,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更加团结友好了。
  居委会为了便于工作,要求每幢楼的居民组建一个群,这样可以上情下达,信息可以马上传递到每户居民。另一方面,群里迅速出现各种物资采购团长,虽然价格高,但是也解决了居民生活物资缺乏的燃眉之急。
  可是向团长购物必须使用手机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宝支付,现金不收。老年人有许多人是不会用手机支付的,有的人没有绑定银行卡,有的人是子女不让开通支付系统。遇到突发事件,就产生困难,我碰到好几个这样的人,都是用我的手机帮他们支付了,先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以后他们再还我现金,还非常感谢我。
  比如,本楼有一对老夫妻,年龄都有80多岁,有手机,不会网上支付,群里买菜无法用手机付钱,付现金团长不收,此事被我看见,我就用手机帮助他们付了钱,他们非常感谢我,并将现金付给我了。
  我对他们说,生活上需要购买的商品告知我,我来帮你们买。他们对我说,急需要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我就在小区里各种购物团里去寻找这些物资,帮他们下单。收到货后再送到他们家门口,帮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高兴,我也很高兴。
  3月31日晚上7点钟左右,我接到了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男性居民,40多岁,明天早上7点钟要到中山医院做血透,让我开车送他到中山医院去行吗?我立马答应可以的。
  第二天早6点半,我就下楼准备去车库,门口大白不让出门,我把出门原因说了,大白还是打电话去确认了才放我出门。我开车到了小区门口,那个病人已经在等我了,他手中拿着一张居委会开的出门单,给门口大白看了以后才放我们车子通行。
  驶往中山医院的路上,原来车水马龙的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我还是保持正常车速行驶,20分钟就到了。王先生下车后对我说,谢谢啦,不用等他,他要先做核酸检测,等六小时结果出来了阴性才能做血透,血透需要4个多小时,要晚上才能回家。
  我问他晚上要来接你吗?他说不用了,自己想办法回家。我就开车回家了,心里想着在全市停驶公交车、出租车的日子里,如果自己没有车,看病出行都是问题。到了晚上,我心里不放心,打电话给总支书记询问王先生回家了吗?总支书记告知我已经另派车子接回来了,我才放心。
  听说我们小区的血透病人有十几个,男女都有,都是中老年人。在上海全面静默的日子里,他们每星期要去医院做两次血透,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熬过来的,总之他们是坚强的人。

三、感恩援沪的苏州医护人员
  上海从3月28日开始,要给全市2500万人口进行全员核酸大筛查。先从浦东新区开始,浦西从4月1日开始,大筛查期间禁止人员流动,做到足不出户。孙春兰副总理亲临上海指导工作,中央举全国之力,调集大量的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人民子弟兵也来了,他们不仅支援上海人民共同抗疫,更是给上海人民带来了希望。
  我们小区提前得知,4月4日来我们小区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是苏州医护,要求所有人要保持安全距离,要有良好的秩序,做好采样后要对苏州医护说声:“谢谢啦!”以显示上海人民的文明和礼貌,还有感恩的心情。
  大家都做到了,这天核酸检测做完之后,苏州医护主动要和我们的志愿者合影留念。我们小区的居民为了感谢苏州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苏州医疗队,有许多居民签字的。我也画了一幅彩铅画,表达了对苏州医护的感谢之情。这幅画被长桥街道党工委写的文章中引用,并发布到《长桥视线》公众号上,我很高兴。

四、查快递小哥
  上海疫情暴发高峰期,是4月4日到4月26日,每天查出阳性病例1万多至2万多人,根本做不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方舱医院。
  尽管浙江和江苏两省提供了部分方舱医院,也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查出阳性病例的人,只能在家隔离,一般要三天或者四天之后才能送到方舱医院去。客观上也造成了家人的感染或者邻居的感染。有句话说,你明天睡在哪里,取决于你的邻居。
  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尽管小区已经封闭管理了很多天,没有外来人员进入,但是小区里面感染的人数还在逐渐增加。经过流调,感染者说,没有出去过,也没有接触过外人,只是去拿了一个快递。因此疾控人员和街道管理者认为快递是风险源,要求加强对快递小哥的核酸检测结果的检查,另外对快递物品进行消毒后存放4小时再送到业主楼下。
  4月20日,领导安排我去小区大门口值班,每天上午工作三个小时,专门检查快递小哥的核酸结果,快递小哥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允许卸货,否则不允许卸货。我很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虽然风险大,责任心强,但是穿好防护服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我也是责任心很强的人,我们把第一道防线守住了,才能保证小区居民的生活安心。
  就这样,我每天在小区大门外查快递小哥的核酸报告。在我值守的日子里,也遇到了两个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人,我坚决不允许卸货,如果胡搅蛮缠就打电话报警,快递小哥只好带着货悻悻然返回去了。后来又要求快递小哥当场做一次抗原检测,一条杠才能进入。再后来街道送来了一台数字哨兵,手机大小,拿在手里对准快递小哥的手机绿码一扫,就显示出来核酸检测日期,阴性,体温多少。速度既快又准确,有了高科技的装备,我们就省力多了。
  快递物资送进来后,我们马上进行消毒,后来安排一个保安先给快递物资消毒才允许放进来,还有几次搞全小区快递静默一星期活动,就是所有人的快递不能进小区,只有到居委会报备过的团购物资可以进小区。
  经过严查快递小哥和消毒,小区里面的阳性感染者越来越少,最后全小区都是阴性,终于经过华沁家园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小区从封控区变为防范区,到了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我们小区也解封了。
  当了抗疫志愿者后,我深有感触,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党员初心使命的考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挺身而出,我用心做好每一次志愿者服务,就是用行动诠释入党初心。我们要为守护这座光荣的城市全力以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瘟疫。两个多月的抗疫,我热爱并引以为豪的城市,疫情消退,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上海必将涅槃重生,上海又回来了,依然是全国人民的上海。现在上海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在上海每个小区和公共场所都设有做核酸的检测亭,早晚都可以自己去做核酸,社区里面每个星期做一次核酸大筛查,我依然在社区做志愿者,维护大筛查秩序和扫码工作。
  我们长桥街道为了表彰志愿者在这次大上海保卫战中作出的贡献,给我们发了志愿者证书和感谢信,我收到后很开心,这是政府对我们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有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人生的一个亮点,在今后的日子里还是要做到人老心不老,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写于2022年6月29日
       @原文刊载于第336期《游子》。下面是于2022年7月5日出刊的游子报版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在上海做志愿者:知道了很多“秘密”,现在小区可以收到全国各地的快递啦
疫情中的申城居委会
与2500万市民一起禁足,但新闻从不休息
数读上海居委会:疫情下城市的“末梢”治理难在哪
经济日报
疫情风控的第六天,我的生活“流水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