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知道的七二一矿(6)

主编按语:2022年8月1日,是游子报(原名《721矿游子》)创刊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游子报秉承“留下精彩,献给历史”的办刊宗旨,刊登了多部重量级文章。为了纪念创刊十周年,从即日起,本微信公众号将连载这些重量级文章。第一部推出的是王红国先生撰写的报告文学《你不知道的721矿》。这篇报告文学是游子报里程碑式的作品,共有七章,游子报分8期刊登,此为第六章。

你不知道的七二一矿(6)
■作者:王红国
第六章
电视伴我们成长
  721矿最繁荣的时代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生产效益非常好,人们过得也很充实。70年代还没有电视机,人们基本上都是看电影。到了80年代,电视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影和电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内涵。
  80年代初,721矿职工的平均工资也就是在几十元。而且大部分人家都是单职工,还要养好几个孩子。我有位同学也是我的邻居名字叫王江,乖巧伶俐、聪明可爱,被同学们称为“班上一枝花”。王江同学的父母就是双职工,都在山南卫生所工作。王江还有个弟弟叫王正,上了江西矿冶技校后去了广东韶关工作。像王江同学家这样双职工养两个小孩的,家里的经济条件在矿里算是很好的了。
  不管怎么说,公家就是比私人有钱。为了解决职工家属在工余时间的业余生活,有条件的各单位、工区就在自己的生活区买了电视机。我上小学的时候,住在山南分矿邮电所边上的四工区生活区。那里有很多栋平房,住着百来户人家。公家在最靠近小河边的那栋单身宿舍专门挑了一间房子,买了一台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摆在那里,还派专人进行保管。每天晚饭后就按时播放。附近的人也从此看上了电视。
  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可是太稀罕了,何况还是一台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每到夜幕降临,管电视机的职工就打开门把电视机搬到门口。实际上电视机是装在一个大木头架子上,下面四只脚支着,上面是装电视的柜子,有个门可拉开可上锁,后面连着插在屋顶上的天线。由于电视信号不太好,所以721矿领导决定在山南边上的那个山顶上建一座电视发射塔。那座山很高,位于山南和莲塘生活区之间,在这里建一座电视信号中继站,整个721矿区都能收信号。
  为了打通山脚到山顶的那条公路,矿里许多人都参加义务劳动,我那时虽然还小,也和爸爸一起去参加过劳动。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宽约四五米的盘山公路终于修好。当时其实修了两条路,一条是从山南卫生所边的山脚往上爬,但由于这条路太陡,所以爬的人不很多。另一条是从山南分矿办公楼边的黑风口为起点,沿着山腰一直通往山顶,大约有一公里长。这条路后来也被矿里人称为“爱情路”。因为一到傍晚时分就有许多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在这条路上散步,站在山路上,远望着生活区的点点灯火,又有夏夜的凉风习习,真是一个谈恋爱的好去处啊!
  电视塔就是一座大铁塔,大约高有五六十米,旁边有一栋有人值守的机房。电视铁塔有两层圆盘式的瞭望塔,我只爬到过第一层瞭望塔。第一层瞭望塔离地面也有十几米高,蹬着小铁梯爬上去,看着腿都发软。不过风景非常好。向近处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山南、莲塘、一厂生活区和老表村庄,天气好的话也可以看到古城生活区。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运矿汽车尽收眼底。向远处望,石马山的瀑布像一条白色的飞练。再向远处看,巍峨的相山插入云端,风景这边独好!
  有了电视塔,就可以收看好几个电视频道,而且信号质量也强多了。那个年头,看电视成了人们生活的一大乐趣。1982年,我在的那片生活区,有一家人家买了电视机,是一台14英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我家住在维修队后面第一栋平房。我家是第三家,那户人家是第七家。他家边上还有一栋很大的茅草屋紧挨着小河边。茅草屋的男主人姓胡,家里五六个孩子,靠磨豆腐贴补家用,日子十分清苦。如果遇上下暴雨,小河里的水涨起来都会漫到他家。他家的胡文芳、胡继军姐弟俩还是我小学同班同学。
  有电视机的这户人家是双职工,男主人叫刘迪光,山南分矿工程师。八十年代末当上了山南分矿副矿长,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721矿总矿计划处处长。女主人姓段,是山南学校的校长。有两儿一女。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的3个孩子后来全都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刘工程师家是双职工,工资收入也高,所以也买了电视机,这让附近的邻居羡慕不已。他家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会把电视机搬到窗户上,让隔壁邻居来看。不过总归是不方便,后来工区自己置办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大家就都跑到那里去看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没有比看彩色电视更有吸引力的了。

细细回想一下,那个年代都放了哪些优秀电视呢?

  1980年,由香港拍的25集电视连续剧《上海滩》公映。周润发扮演许文强,赵雅芝扮演冯程程。上演了一段上海滩黑帮英雄与富家小姐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周润发那风流倜傥、潇洒英俊的外表,赵雅芝那温婉可人、美丽柔情的小姐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那首广东话的歌曲“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也成为了一代经典。当年还上映了南斯拉夫的电视剧《黑名单上的人》,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和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1981年,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虾球传》上映。它反映了清末民初广东福建沿海边民下南洋谋生历经的艰难困苦。歌中唱道“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辛酸?”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一部同类型的连续剧叫《雾锁南洋》,也是反映当时社会底层的中国老百姓到南洋谋生的经历。另外,有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插队知青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大胆地披露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人们心里充满困惑迷茫。关牧村演唱的主题曲这样唱道“青春的岁月啊,像条河……”反映“文革”的作品在当时算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1982年,香港电视剧《万水千山总是情》里面汪明荃唱的主题曲“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清风也静”,歌词委婉动听清新可人,很快就在全国流传开来。还有一部轰动全国的日本电视连续剧,27集的《血疑》,讲述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女大岛幸子,因为一次偶然的意外,在父亲医学教授大岛茂的实验室里受了感染,结果得了白血病。幸子的未婚夫光夫为了挽救年轻未婚妻的生命,和岳父大岛茂一起,不离不弃,想尽了各种办法。遗憾的是,幸子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安详地在光夫的怀里走了。剧中人幸子的扮演者山口百惠,光夫的扮演者三浦友和,大岛茂的扮演者宇津井健,为观众演绎了一段父女情深、夫妻恩爱的凄婉柔情。观众们看了无不唏嘘不已。
  还有一部日本的经典动画片《一休的故事》。里面那个聪明的小和尚一休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聪明,机灵,乖巧,善良,好像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里面那首主题曲“一休哥。哎,各的各的各的各的各的各的……”也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另外还有一部动画片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丰富大胆的想象,让人们记忆犹新。
  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播放,从此央视春晚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人过年也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看央视春晚。这一年还有两部电视剧影响巨大。一部是《霍元甲》。讲述了清末霍、赵两家的家国恩怨情仇。霍元甲(黄元申扮演)和赵家小姐赵倩男(米雪扮演)相恋,但霍、赵两家素有怨气,一直为谁是正宗流派争执不休,日本势力介入,使矛盾更加激化。霍元甲创立迷踪拳,后被日本人害死。大徒弟刘振声胆小怕事武功又差,精武门的重担落在了二徒弟陈真(梁小龙饰)的肩上。演绎了一段家仇国恨的历史。当然,香港电视剧里的霍元甲发型很现代,与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形象大相径庭。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观看热情,霍元甲和陈真的精湛武艺博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片头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和片尾曲《谁知我心》广为传颂。
  另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同样也博得了满堂彩。小说作者金庸的名字也传遍大江南北。郭靖的诚朴厚重,黄蓉的机智狡狯,杨康的见利忘义,江南七怪,铜尸铁尸,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把洪七公,黄药师,老顽童,梅超风这些人刻画得入木三分。铁血丹心,华山论剑,也成就了金庸。“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美仑美奂的歌曲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此武侠剧开始在中国风行起来。
  另外,还有两个连续剧不得不提。一部是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剧中的排球运动员小鹿纯子一步一步地如何成长起来,深深地激励着广大观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剧中的经典杀手锏“晴空霹雳”“幻影游动”“流星赶月”像神话一般既优美又威武,所向披靡不可抵挡。
  还有一部是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剧中讲述了庄园奴隶主来昂休看上了自己家的美丽女奴隶伊佐拉,软磨硬泡,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伊佐拉深深爱上了心地善良、英俊潇洒的奴隶主多比亚斯。多比亚斯适应时代潮流,决心带头废除奴隶制。遭到了其他奴隶主的围攻和陷害。故事的主题就是围绕奴隶想往自由解放,同奴隶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富有正义感的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下,终于废除了奴隶制。这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次引进南美洲国家的电视剧。
  继电视剧《霍元甲》之后,又推出了《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把香港的武侠电视剧推向了一个高峰。还有日本电视剧《阿信》,墨西哥电视剧《卞卡》。神话连续剧《封神榜》,但由于《封神榜》剧里面一些露胳膊露腿的和床上的镜头较多,没播完就被停播了。不过那首屠洪刚演唱的插曲,倒是广为流传。也觉得傅艺伟、汤镇宗演得还不赖。
  1984年,我家已经搬家到楼房。这是一栋红砖的3层楼房,两个单元,共住着15户人家。其中就有我的高中同学朱云峰、王江。这一年,721矿的不少人家都买了电视机。随着大家经济状况的好转,电视机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那时候的电视机牌子大致有北京、上海、飞跃、金星、西湖。私人家庭买的基本上都是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1984年5月份,我父亲到浙江绍兴和宁波出差,回来时顺路在杭州买了一台西湖牌14英寸黑白电视。扛回家时,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那时矿里已经有三四个台可以收看。
  那个时代的电视机,可不是按键式的,更不会是遥控的。电视机右上方有两个旋钮,调换频道时,一档一档“答答答”地扭。有时候在房子里面信号也不大好,电视机上都有一根可以伸缩的天线,我们就按住天线,左右来回的摇晃调到一个最清晰的角度。把手一放开,电视屏幕上又有雪花点。有的人就开玩笑说,干脆在天线上挂块猪肉得了。

  1985年,香港神话电视剧《八仙过海》播放。精美的人物造型,别致的画面,都使大家流连忘返。特别是奚秀兰演唱的那首歌“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谁说世外有天仙,天仙休羡慕,世人刻苦干,何难亦有欢乐园……”,那甜美的歌声,那穿越时空的歌喉,让人百听不厌。
  1986年,国产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开始与广大观众正式见面。其实,早在1982年,《西游记》的试播集《除妖乌鸡国》就已经播放,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然后,西游记剧组边拍边播,一直到1988年,前25集集中起来播放。接着又集中开拍续集16集,一直到2000年全部拍完。《西游记》也成了电视连续剧中经典的经典,以后每年都会重播,而且在东南亚国家地区深受欢迎。
  这一年,还播放了电视剧《调色板》《流氓大亨》。另外有一部反映解放初期,湖南西部剿灭土匪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剧中人物错综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申军谊饰演的土匪刻画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篇上乘佳作。
  1987年,播放了电视剧《便衣警察》,反映“文革”后期公安战线上爱党爱国爱护群众,忠于职守的公安形象。刘欢演唱的插曲也深入人心,“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词写得好,歌也唱得好。同年还播放了台湾电视剧《庭院深深》。
  1988年,播放过香港电视剧《法网柔情》《情义无价》。1988年,我已经上高三了,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看电视嘛,基本上也就是看看《新闻联播》,再就是挑一两部比较好看的电视剧。
  1989年,播放了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剧中的主人翁葛茂源大叔膝下有四个儿子,金锁、银锁、铜锁和铁锁,4个儿子各自的人生经历,深刻反映出中国农村社会人们的思想变化,绝对算得上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经典之作。范琳琳演唱的主题曲也很快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又拍了续篇第二部《辘轳、女人和井》,第三部《古船、女人和网》,主题曲也改由毛阿敏演唱。
  这一年还播放了比较好的电视剧《那五》《公关小姐》《义不容情》《海鸥飞处彩云飞》。高考期间,有一部连续剧叫《处处彩云飞》。高考期间,有一部连续剧叫《沧海一粟》,讲述美术家刘海粟先生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经历的曲折。其中有人体模特全裸供人写生的镜头。虽只有短短几秒,却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这种电视纯粹是流氓艺术。据说演人体模特的那位女演员在社会舆论压力下被逼疯,整天光着身子在街上跑。演人体模特的男演员也被工厂开除,父母也羞得抬不起头。那个时代,这种前卫的艺术肯定无法被保守的社会所接受。
  1990年,又一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牵动了千万人的心,这就是室内剧《渴望》。剧中讲述了“文革”后期,工厂的普通女工刘惠芳(张凯丽饰)温柔贤惠,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良家女子。有两个人爱上了他,一个是车间主任宋大成(李雪健饰),老实憨厚,又没什么文化,但是心地非常善良。另一个是刚刚分来的大学生王沪生(孙松饰)。故事以刘慧芳的爱情为主线,抒发了“文革”时期中国老百姓的苦闷、压抑、不满又无奈的内心世界。剧中的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由李娜演唱。我非常喜欢听李娜的歌,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赵尚志》里面的那首主题曲《嫂子颂》,也是李娜唱的,我也非常喜欢听。
  之后又有根据钱锺书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由陈道明、史兰芽、盖丽丽等主演。把方鸿渐这样的旧知识分子的内心演绎得恰到好处。之后又有一部青春励志剧校园题材的《16岁的花季》,打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1991年,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打工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片子《外来妹》,深深地影响了那一代年轻人。陈小艺不温不火的表演,细致入微的刻画,很好地把握了一个打工妹的心态。由杨钰莹演唱的那首主题曲,委婉动听,轻声细语,娓娓道来,甜美的歌声摄人心魄。之后又有美国的电视剧《豪门恩怨》,另外一部《家有仙妻》。
  1992年,美国的侦探系列电视剧《神探亨特》也受到了好评。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另外一部优秀的室内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制作成本低,语言诙谐幽默,表演轻松自然。剧中由葛优饰演的李冬宝,吕丽萍饰演的戈玲,侯耀华饰演的余德利,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各自的人物性格特点,他们所讨论的内容都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很能抓住观众的心。再加上一些著名演员的客串表演,使该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就火了。
  1993年,又有姜文、王姬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以及由王志文、江珊主演的《过把瘾》,也都算是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这首由刘欢演唱的《千万次的问》也流传甚广。1994年以后,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还珠格格》《雍正王朝》等等一大批优秀的电视作品相继推出与广大观众见面……
  啊!难忘的721矿;啊!难忘的少年时代。电视,给我们欢乐;电视,伴我们成长!(未完待续)@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114期

王红国,男,1970年生,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浙江金华,1972年迁入父亲工作所在地江西抚州生活。小学至中学就读于国营721矿子弟学校,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核工业部721矿任地质技术员。1993年外出打工,辗转于江西、广东和浙江等地,从事过工厂车间技术主管、工厂厂长、集团公司行政秘书、电视台技术部技术员、报社新闻记者、中国国际旅行社行政管理、三轮车夫、水果摊贩、个体超市店主、统计局聘任统计员等多项职业。爱好摄影、绘画、体育、文学。有少量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连载合集 —— 一次看个够!
盘点80年代10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
致敬经典:《上海滩》一播,整个上海就瘫掉了
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电视剧
这十部神剧你都看过的话 说明你老了 里面有你的青春
(散文)    怀念黄元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