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动脉瘤怎么筛查

脑动脉瘤不是真正的肿瘤,是动脉血管局部的异常扩张,如同自行车的内胎打气过多时候,那一块突然鼓起来一样,内胎鼓起的最后结果是爆炸,脑动脉瘤的最终结果也是爆炸破裂。脑动脉瘤一旦形成不会自己消失,在血压的冲击下将会逐渐生长、进一步扩大,高血压者更易于出现动脉瘤扩大和破裂。

脑动脉瘤的大小悬殊很大,动脉瘤直径通常在5~20 mm。动脉瘤的破裂与其大小有关,一般破裂的动脉瘤较大,未破裂的较小。脑动脉瘤破裂的临界大小为直径在5~6 mm。直径超过5 mm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机会逐渐增多。

我们知道动脉瘤一般都会增长,所以我们建议存在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抽烟、多囊肾、父母亲戚有脑动脉瘤者,发现有脑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者)的病人常规筛查。检查的频率由动脉瘤的直径和其他危险因素决定。

早发现、早期治疗对降低脑动脉瘤的死亡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无临床表现的高危人群更为重要。

MRA具有无创、无辐射、适应范围广、简单、方便等特点,是有效的脑动脉瘤筛查方法,能直接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并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整体情况,不受颅骨伪影的影响。

对于直径大于5 mm的动脉瘤显示效果与DSA所见相似,在直径大于3mm的动脉瘤中约60%~95%可由MRA发现,但是MRA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不易显示<3mm的动脉瘤,对血流速度、流量有限或湍流为主的颅内动脉瘤不敏感,对走行于扫描层面而非垂直的血管及扭曲、分叉的血管因饱和作用造成信号丢失,出现漏诊。

CTA在高危人群的筛查中的优势在于高分辨率,可显示微小动脉瘤。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8%~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9%,可显示3mm的小动脉瘤,但对于颈内动脉瘤尤其是海绵窦段动脉瘤,受到颅底骨质影响,难以充分显示瘤体全貌及瘤颈,易漏诊。对于动脉瘤瘤颈部细长的动脉瘤或对比剂难以进入瘤体内的动脉瘤显示欠佳。随着人群对辐射观念的日益加强,该检查单独在颅内动脉瘤的筛查方面的应用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DSA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不仅能显示动脉瘤的存在,还可确定其部位、形态、瘤体大小、瘤颈宽窄、扩展方向及载瘤动脉的全部情况,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程度、供血动脉、有无脑血管痉挛、侧枝循环的好坏以及血管的正常与变异等。同时,DSA还是一种兼顾治疗的检查手段,对评价后的动脉瘤体可进行栓塞,以到达临床治愈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脑动脉瘤的不断认识和其他影像手段的应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颅内动脉瘤,如伴有血栓闭塞导致造影剂灌注较差的颅内动脉瘤,管腔外病变信息评估,DSA的显示并不十分理想,其准确率也并非100%,并且对于发现脑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有创性的DSA检查会引起再发出血风险的可能。甚至,有些学者对于其“金标准”的说法提出了质疑,约16%的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动脉瘤与动脉影像重叠或动脉痉挛使动脉瘤不显影,再造影时约有20%的动脉瘤可再度显影。所以,目前临床上通常结合CTA/MRA和DSA的图像,综合诊断和评价瘤体的生物学特征。但是DSA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在动脉瘤的筛查中应用较少。

联合颅内超声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以及光分子成像技术等新型成像技术的发展为颅内动脉瘤的筛查注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特异性分子探针从微观水平上对脑动脉瘤进行显示,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成像价格低、穿透力强等优点,不仅为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瘤提供了新技术,而且在对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上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技术要求高,大部分医院很难开展,故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的筛查仍是以CTA或MRA为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错与误判]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三)
头 CT、MRI、颈动脉彩超,有何区别?如何选择?
有必要筛查脑血管病吗?
它被称为长在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预防办法看这里
看图识病(182):构音障碍+偏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