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车祸外伤,害人害己,急性前颅底骨折

额部暴力伤致前颅底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眶板、筛板骨质菲薄,与硬脑膜粘连紧密,暴力传导至此可引起粉碎性骨折,造成骨片破碎重叠或缺 损,硬脑膜撕裂缺损,额窦、筛窦开放形成脑脊液漏、逆行性感染,同时脑组织受损致脑挫裂伤、血肿等,严重时波及蝶窦、眶内神经、血管及眼肌。

 
急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常同时伴有非对称性双额叶挫裂伤和血肿,可使前额叶压力迅速升高并向后正中传递,造成间脑及脑干相继受压,随着迟发性 血肿和脑水肿进一步发展,易造成中央型脑疝。伴有鼻腔内脑脊液漏及出血时,极易出现误吸,造成肺功能急剧下降,加重脑组织缺氧,且持续的脑脊液鼻漏容易形成逆行性颅内感染,致死致残率增高。因此,术前及早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开颅清除血肿并颅底重建、恢复前颅底的解剖屏障以阻隔鼻腔,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将前颅底骨折分为 3 型:Ⅰ型累及单侧额窦壁、筛板,为线性骨折,骨质无明显缺损;Ⅱ型累及双侧,但蝶窦无明显受损,筛板出现缺损,面积小于前颅底 2/3;Ⅲ型累及双侧,额窦、筛窦、蝶窦均不 同程度受损,面积超过 2/3 骨质。

 前颅底重建包括骨性重建和膜性重建,其中骨性重建可恢复颅底解剖结构、支撑缺损和塌陷部位,而膜性重建对于急性损伤后期防止脑脊液漏极为重要。在实践中,对于Ⅰ型 和骨片无较大缺损的Ⅱ型骨折,单纯膜性重建可达到目的,极少出现术后脑膨出、眼突等并发症;对于粉碎性、骨片缺损较多的Ⅱ型骨折和Ⅲ型骨折,应同时行骨性重建,以预防脑膨出、眼突等并发症。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两层骨膜或筋膜间填入自体颅骨或钛网,进行骨性重建,膜性重建多采用人工硬脑膜、自体骨膜、帽状腱膜或颞肌膜,随着技术的进 步带血管蒂的游离组织瓣膜也有报道。这些修补材料各有优缺,应根据术中缺损面积、部位和程度选择多种材料进行修补,以恢复颅底支撑,预防后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张尚明, 陈其钻, 王守森.急性前颅底骨折重建并脑挫裂伤清除术[J/CD].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 3 (2) :126-1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外科题库
手术经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附手术视频)
颅底骨折结构与出血的关系
脑脊液漏修补术
【病例报告】自发性低颅压合并硬膜下血肿继发昏迷1例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