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幕红尘》是作者玩的一场哲学游戏

豆豆三部曲感悟之十四:谈谈对《天幕红尘》这部小说的看法

01 匪夷所思的情节

如果说一部小说经常是在故事情节中引出哲理,那么豆豆的第三部小说《天幕红尘》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在哲学中引出故事情节。

如果你是正常的读者,想要享受一段精彩的故事,你可能会对《天幕红尘》失望,这是一部为了哲学而哲学的小说,小说一开始就让哲学问题“见路不走”出场,而故事情节,我反而认为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有剧透,慎读):

情节1:离奇的债务
有个叫罗家明的人,因实践了男主叶子农“见路不走”的理念,导致在苏联的投资破产而自杀,欠下了 60 万美元的私人债,罗家明老婆带着各债主万里迢迢来到柏林找叶子农,希望叶子农能帮罗家明还债。

首先,罗家明老婆连叶子农都没见过,就万里寻踪,已经离奇,再看看那些债主:香港当红明星戴梦岩、纽约老九面王老板老九、美国著名媒体编导布兰迪...,哪个真会缺钱?他们去向一个死亡商人的遗孀讨债?更离奇的是,这位罗家明老婆口中的“神人”叶子农,只是初中毕业文化,住在柏林平民阶层的外来移民聚集地,特长就是研究 mǎkèsī 主义,故事就这么离奇地开始了。

情节2:神一般的操作
叶子农没钱替罗家明老婆还债,但想出了一个以劳务输出为幌子,实则变相帮国内的人移民欧洲的赚钱“高招”,这个“高招”经过叶子农神一般的操作,竟然成功了,因此还了所有债务人的钱。

游走在法律边缘,复杂的执行操作涉及到抵押房屋获取本金、德国华人商会会长、匈牙利华人商会会长、在匈牙利找厂房和房东、联络国内xx市外经委负责人、组织劳务输出... 任意过程一旦出纰漏,局面无法收拾,但就是这样复杂的任务,叶子农是举重若轻,我只能感叹叶子农是神,不是人。

情节3:离谱的价格和赌局
美国著名媒体编导布兰迪听到叶子农对 mǎkèsī 主义的独到见解后,邀请叶子农参与他的《gòngchǎnzhǔyì 一百年》策划,事情惊动了他的领导----媒体公司董事长乔治,乔治对叶子农开出了 1000 万美元这个能把绅士变成魔鬼的价格,禁不住乔治派人三顾茅庐,叶子农只同意去纽约跟乔治“探讨一个赌局”,结果面对乔治提出两个刁钻的哲学命题,叶子农只一句话便让乔治哑口无言,结果,叶子农免于为美国媒体服务,而且乔治还要输给叶子农 20 万美元。

一个知名集团总裁,把工作变成玩一般的赌局,这段故事是离奇的价格、离奇的行为和离奇的结果,恐怕现实中怎么也无法找到。

情节4:不可能的爱情
一位在娱乐圈可以呼风唤雨的港星戴梦岩(感觉地位堪比当年的梅艳芳),和研究 mǎkèsī 主义的叶子农,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叶子农爱他的 mǎkèsī 主义和佛学超过女人,而戴梦岩却要为叶子农抛弃明星前途,大有一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气势,小说把他俩凑成一对实在是扯淡了,而且到了最终,他们也从未同居。

不可能的爱情

后面的故事只会更加离奇,我甚至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国外极端 mínzhǔ 组织非要干掉叶子农不可,就因为叶子农蔑视了他们所谓的 mínzhǔ 吗,他们不是宣扬 yánlùnzìyóu 吗?

小说的故事就这样离奇地开始,离奇地结束,我还是再次奉劝读者,如果想追情节的,别看这部小说。

02 作者的哲学游戏

虽然情节比较牵强,但是《天幕红尘》可以给你带来一席哲学盛宴,抛开情节,我看到了宏大的格局,有深度的逻辑。豆豆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在对话中,犹如教科书般插入哲学思考,使得对话的逼格很高,相比前两部来说,这一点在《天幕红尘》已经做到极致,叶子农几乎每次跟别人的对话,都在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让我们来欣赏几段:

片段1:关于守法

在大家讨论劳务输出非法的时候,

叶子农说:“规避法律风险就是正视法律的存在,就是遵守法律。但是,我们说这个不究竟,究竟的遵守是不缘起法律问题的遵守。”

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思:我们每天在遵守规章制度的时候,到底是在刻意避免违规,还是即使没有规章制度也发自内心的遵守?

片段2:关于信仰
布兰迪跟叶子农探讨信仰,他认为sūlián解体后, mǎkèsīzhǔyì 的信仰价值已经不存在了。

叶子农:“如果我告诉你,我们三个正在望河楼吃饭,你信吗?”
布兰迪说:“这不是信不信,是就是。”
叶子农说:“所以,信即不是,信仰只管需要信仰的用,对我这种刨根问底的疯子就不用谈信仰了。”
布兰迪看着叶子农,突然有些困惑了,说:“那你……到底是赞成 mǎkèsīzhǔyì 的?还是反对 mǎkèsīzhǔyì 的?”
叶子农说:“我不是赞成的,也不是反对的,我是要知道 mǎkèsīzhǔyì 本来的。

你认知一样事物,如果只看到表面,那就有视角,注意力就会被视角所吸引,这叫“着相”;如果不问究竟只管信仰,那就是有立场,这样的立场导致了“迷信”。我们可以仔细盘算一下,自己的观念有多少是“着相”和“迷信”的?答案几乎是全是,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恐惧,我们这一生思考得太少,总是在跟着别人的思维在走。

片段3:关于理想
老九谈到他的家业,说他赶不上他爹,这辈子能挣到500万美元,就知足了

叶子农就问:“想管不管用?”
老九说:“当然管用,有志者事竟成嘛。”
叶子农弹弹烟灰,笑着说:“那你小家子气了。既然管用嘛,千吗不多想点?要我就多想点,想500亿,一万亿。”
老九愣住了,想了想说:“那……就是不管用了。
叶子农说:“你连想都没想过,怎么可能去做呢?想只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它这个条件的用,不管别的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正确,你跑一辈子也没用,老天不会因为众生心诚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条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让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的,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是条件可能的,多少都正常。”

一些名人总喜欢说,他成功是因为“从小立志”,这往往让我们以为“立志”很有用,一旦我们对“立志”着了相,那么我们就很少思考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条件,把一切观念都先放下,理想是理想,条件是条件,当两个都搞清楚了,这才是实事求是,我们也就是明白了人。

片段4:关于立场
叶子农为了证明自己无法胜任布兰迪《gòngchǎnzhǔyì 一百年》的策划,买了黄豆、红豆和绿豆各一袋混撒在桌子上摊平,让布兰迪寻找可以连出什么字母。

叶子农问:“你连出了多少字母?
布兰迪喝了一口茶说:“所有的,而且如果密度够大,可以连出任何文字和图形,不管是单色的还是混色的,都可以。”
叶子农说:“而且不管你连出什么,都是真实的、有根据的。”
布兰迪说:“是的,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呢?”
叶子农用手指沿那堆豆子画了一个圈,说:“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因为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
“于 gòngchǎnzhǔyì '邪恶说’我是狡辩,于'神圣说’我是歪曲,怎么都不招人待见,没人待见就没市场。”
“昨天人们相信 gòngchǎnzhǔyì ,不是因为 gòngchǎnzhǔyì 是真理,是相信了一个许诺。今天不信了也不是因为它不是真理,是没得到预期的实惠。众生不管你真不真理,他们只需要许诺、兑现。”

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

这段告诉我们,只要你有立场,就很难认知真理,叶子农是个“出世”的人,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无边的,而我们大部分都是“入世”的人,我们越是不断在维护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能离真相越远。屁股决定脑袋,不正是我们天天在干的事情吗?

片段5:关于境界
戴梦岩受到叶子农拖累,决心放弃明星,计划转做时装生意

戴梦岩:“店名我都想好了,叫'浮华散尽一一你是你’,品牌定位就是风情女人、品位女人。聘请设计师按我的理念设计,经营自己品牌的极品女装”
叶子农说:“你这么老土,干不了这事。戴梦岩惊诧地说:“啊?你是说……我老土?叶子农说:“咋,不爱听了?
叶子农问:“什么是境界?什么是风情、品位?什么是极品?”
戴梦岩说:“境界就是境界,品位就是品位,我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
叶子农说:“那你这不是瞎扯嘛,你说不出来怎么让设计师理解?如果只说概念,哪个设计师停止过追求境界和品位?还轮得着你来要求?你自己都一锅粥,设计师拿什么标准给你设计?要么难为死,要么也给你一锅粥。”
“浮华散尽就更扯了,荣华、豪华、奢华,哪个是人能舍弃的?古往今来,虽然荣华的形式在变,但人们追求荣华的心从来没变过,这东西你不让它出来,人们做个梦也得让它出来。你倒好,都散尽了,谁敢进你的店哪。”
叶子农在纸上画了两道竖杠:“境界是一个表达状态的区间,两边为界,界内为境,不可能揣着这边扔了那边,是本一的。如果不赋予它具体的内容,这个表达工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风情女人咱就不说了,连性这一境还没出离呢,不然她风情个啥劲呢?品位女人,没品没事,一品就露了俗。对治俗的一境,您还有可能扔了俗吗?只要不出离雅俗,您还有可能不土吗?”
...“浮华散尽也不可能是你,是穷光蛋。什么叫定位?定位就是排他,就是不能搁哪儿都行。”

我们经常喜欢一些高大上的名词,但我们却不能准确地定义它们,这样无异于戴梦岩的“土”。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我们大多都没有理解,我们也最怕遇到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想想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幸福?直到什么是“我”?恐怕没多少人能清晰回答上来,我这一刻非常惊讶我们的能力: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却能够自以为懂而活得悠闲自在。

03 宋一坤是“入世”高人,叶子农是“出世”高人,丁元英则恰到好处

豆豆三部曲的男主人公都是高人,以前我认为丁元英是宋一坤的升级版,叶子农是宋一坤的升级版。

看完《天幕红尘》,我推翻了这个看法,豆豆用哲学绕绕绕去,最终都在说一个主题: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世上本没有“高人”,他们都做到了“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就成了“高人”,其实你也可以努力做到!

敬重你的实事求是

他们三人,不同的只是宋一坤是“入世”高人,叶子农是“出世”高人,丁元英则恰到好处,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背叛》的宋一坤非常实在,有一堆的狐朋狗友,他的目标就是要赚快钱,来打造出文学巨匠夏英杰,但是他太狠,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也没有了回旋余地;《遥远的救世主》的丁元英朋友不多,虽远离欲望,但最终还是要给芮小丹“造一个神话”,为此,他当了一回上帝,冷漠地看着一众人的悲喜生死;《天幕红尘》的叶子农,他根本没有朋友,甚至没有类似宋一坤、丁元英的俗世目标,他远离立场,一心追求真理,他不是活在凡人的世界,他的智慧根本没用在保全自己上,他的结局也印证了这一点。

哲学,就是爱智慧,但智慧不能高高在上,而是用来解脱我们人生的痛苦的,从这点上看,我认为丁元英的故事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天幕红尘》开头的这几行字,我很喜欢,但本人水平有限,很难用语言来逐句解释,大家慢慢去品:

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
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 渐达佳境。


如果你觉得《背叛》没讲到什么哲学,《遥远的救世主》还没把“天道”说清楚,那么就来看看这本《天幕红尘》吧,这本书的关键并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对前两部小说的哲学阐释,你能从叶子农的对话中收获智慧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幕红尘》:推演到极致,才能看到所演变出来的因果是什么次第
读懂豆豆的《天幕红尘》你会发现如今的好多现象,书中都有答案
《天幕红尘》:叶子农与布兰迪的那场谈话,价值1000万美金
《天幕红尘》笔记 (评论: 天幕红尘)
《天幕红尘》深谙人性的叶子农,为何先拿钱后答题,引来杀身之祸
《天幕红尘》:叶子农让布兰迪数豆子的究竟用意是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