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何,搞腐败时刘邦高兴;为民请命时被关押下狱

 秦国的王翦,靠主动向秦王政要奖赏的方式,获得了信任;汉朝的萧何,则只能靠自己主动搞腐败的方式,获得刘邦的信任,这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研究探讨萧何的故事,或许能给人们以更多的启示。

说起萧何和刘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刘邦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类似于晁保正;萧何是沛县的功曹,也就是县令的秘书,类似于宋押司。我忽然间有了这么一种感觉,他们二人之间最初时的关系,怎么那么像晁盖和宋江?

对二人的详细记载,是从吕公的庆贺宴开始的,当时萧何曾拦阻过刘邦虚报贺礼的行为,没有成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也想造反,结果是领导权一开始就被萧何、曹参算计给了刘邦,萧何让樊哙赶紧去通知刘邦回来接管沛县。不料,县令反悔,萧何、曹参逃出投奔刘邦,吃了闭门羹,接管陷入两难境地。此时,萧何献计,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里,居然将事情搞定。

接着,在选领导人问题上,萧何、曹参因为害怕受到更大牵连坚决推辞,从陈婴母亲劝儿不要出头的话语中也能看得出来他们二人的担心。他们成功推荐刘邦成为了老大,从此迈上了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革命道路。曹参上了前线,攻城略地;萧何一直都在后方,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在反秦和楚汉争霸战争期间,萧何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给刘邦军队,不断的筹钱筹粮输送兵员,保证军队供给。后勤工作原本比较繁杂,也很无趣,经常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那些事情,趣味性、可读性不强,史家们也不愿意在这上面多费笔墨。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在称帝时,曾说:“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使他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

萧何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是,在进入秦都咸阳后,他没有抢钱抢女人,而是抢国家的图书档案,连刘邦都惭愧的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二是,还给刘邦追回来了一个天下无敌的大将军韩信,并凭自己的面子,让对韩信没有深入了解的刘邦封他为大将军,这种信任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后来,萧何又在吕后的指使下,将韩信骗进长乐宫中诛杀,给后世留下了这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公元前201年,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咱中国人在利益分配这个问题上,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操作标准,很容易出事。这不,谣言就起来了,说萧何只不过是个文人,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立下了战功的战将多呢?面对一帮邀功请赏的大将,刘邦用打猎作比喻,很不客气了指出萧何是功人,战将是功狗,并说:“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个人都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群臣皆不敢再言,谣言立止。

接下来,到了排位次时,很多人又开始鼓吹曹参为第一。在刘邦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君站出来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刘邦赞同,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称帝后,萧何一直担任着丞相,协助领导从事政府日常管理工作,好像很是风光。如果不是因为嫉妒,那可能就是因为他得罪的人也不少,要么大家怎么对他那么有意见,在他的职级待遇问题上指指点点的说是非。

负责照顾领导生活的萧何,不仅帮着刘邦变相搞享受,还给他打掩护。比如,在修建未央宫时,刘邦见太壮丽,甚怒,谓何曰:“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以。”

从这几句话中,给了我们一些信息,一是,修的好是让百姓知道这里面住的是皇帝;二是,皇宫不壮丽,就不能慑服老百姓;三是,省得后世再不停的扩建费钱;四是,皇上能享受还没有心理负担,刘邦自然是悦。从这里面,让我们也懂得了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办公大楼为什么都要盖得那么雄伟壮观。

为相十年,兢兢业业的为民谋利,为国尽忠,虽然换来了民众的拥护,却引来了别有用心人的议论,受到了刘邦的猜疑。萧何也不是傻子,从张良隐退开始,韩信被降被诛杀,燕王臧荼被诛杀,韩王信叛逃,赵王张敖谋反被废,梁王彭越谋反被诛杀,淮南王英布谋反被诛杀,燕王卢绾造反叛逃,他亲眼目睹甚至是参与了刘邦对功臣的屠戮,他也认识到了自己面临的危险,不过,他还有更多的尽职责任。

在设计除掉韩信,被刘邦提升为相国时,一个种瓜群众召平(这个群众可不是普通的群众,他在秦朝时被封为东陵侯,这也让我想到了朝阳群众),用“功高盖主,必有大患”的道理劝他不要接受封赏,萧何听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时,刘邦率军亲征,张良带病送行,刘邦不疑,还让他辅佐太子刘盈镇守关中。而对于萧何,刘邦多次派人问萧何在做什么,表现出的不是关心,而是更多的不放心。

面对刘邦的屡次询问,前几次,没有过多思虑的萧何,捎话说自己:“会替皇上安抚百姓,会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献给军队,就像皇上征讨陈豨时做的一样。”这样的话说过几次后,萧何的家臣对刘邦的过度关心做法感到了怀疑,对萧何说:“您快要被灭族了。您现在身居相国,功劳第一,一切都已经达到了为臣的极限。皇上进关中时,深得民心;您当丞相这十多年,民心都归队您了。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问您在干什么,全是因为怕您煽动关中百姓谋反。皇上既然这么想,您就得顺着意思去做,抛弃一点民心。为什么不强买良田,大放高利贷,让自己失去点民心呢?”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强买良田,大放高利贷,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刘邦听到萧何的所做所为后,非常高兴。尤其是在刘邦征计英布回来时,看到密密麻麻跪了一地告萧何状的人,很是高兴,把告萧何的状子,全部交给萧何自行处理。

如果有了心病而没有打开心结,任何时候都可能重新爆发。看似一件棘手事情解决了,因为刘邦的猜疑,其实根本上没有解决。这不,勤于工作、爱民如子的萧何,又开始给刘邦建议,将皇家打猎的上林苑部分土地,退猎部分以给老百姓耕种。刘邦大怒,说萧何:“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命令廷尉给萧何戴上枷锁,立即关押到监狱,等待问罪。

在帝王垄断权力的时代,对错只是领导的一句话,犯没有犯罪也是领导的一句话。法律被一个人说了算时,可以被个人随意曲解时,高管进牛棚这类事情就变得平常不已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维护个人利益方面,说你对你就对,不对也对;说不对就不对,对也不对。前面萧何通过自污自保来讨好刘邦的做法,我们就应该能很好的理解了。

几天后,一个神秘人物王卫尉在历史记载中出现了,他们之间的那段对话,被记载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很值得大家琢磨研究。关于这个王卫尉,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我后面将准备专门为他写一篇探讨类的文章,给朋友们扩展延伸一下思想,敬请期待。

王卫尉开门见山的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样的大罪,让陛下您这么残暴的对待他?”刘邦也很坦诚的跟他说,是因为萧何收了商人的钱,成了民意的代表,害怕他造反。这王卫尉话说的更加的不客气,从萧何跟刘邦历史讲到现在,并批评了刘邦见识的短浅,让刘邦当时很不高兴。历史记载中没有讲这个王卫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只说了几天后,刘邦释放了萧何。

六十多岁的萧何,经过牢狱这么一折腾,虽然心力憔悴,但依然还是谨慎小心地跑来谢恩。尤其是他在听了刘邦这句话,“我之所以故意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后,他知道了刘邦意思,在韩信等人被杀之后,他变成了最大的威胁,关他就是为了杀鸡给猴看,挫一下功臣们的心志。

刘邦也在变相的告诉了所有人,不要看我老了,身体不好的了,我盯你们着呢,都给我夹紧点尾巴!于是,剩下的开国功臣们都变得老实了,国家政权交接过渡也很平静,吕大嫂将太子刘盈顺利地扶上了皇位。

萧何虽然还继续干着相国,但他汲取了韩信居常鞅鞅被杀的教训,开始从实干相国,变成了名誉相国,最后熬到了善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诛杀韩信后,刘邦为笼络萧何封相国,萧何识破被迫用了一绝招保命
汉代风云人物33元功第一之萧何
萧何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死或者苟活的悲剧人生
漢代歷史導讀08章 千古名相萧何
萧何一直忠心耿耿,帮吕后骗杀了韩信,为什么反被刘邦怀疑会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