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护国兴教寺唐三藏塔前想到……

前几天,因为有空,我独自一人乘公交车去了距西安市约有20多公里的东江坡村护国兴教寺,这里据说是唐三藏(又称为玄奘、唐僧)的尸骨长眠地。

这里是世界佛教文化名地,却不收门票,让我感到了有些意外;寺院门外只有两三位卖香纸的人,虽然也试图向我招揽生意,却没有那种强迫纠缠的气势,让我感到了有些意外;因为地势相对比较偏僻,尤其是在冬日的早晨,院里也只有几个游客,走在寺里,也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寺院里很是寂静,烧香祈福的人也不是很多,悬挂最多的是终南心一的心灵鸡汤类书法,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氛,这让我也感到了一些意外……看来,这里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座佛家清修的寺院。

清同治年间,除了三座舍利塔外,兴教寺曾被付之一炬,几成废墟。民国时,才开始重建。据说,建国后还曾差点被毁。今天自己能够有幸到这里来,确实也算得上是一种缘分。

在兴教寺里,在观摩了心一的很多励志心灵鸡汤类书法后,让我久久驻足的地方,就是唐三藏塔。在兴教寺里有三座唐代砖塔,分别是三藏法师塔和他的两位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塔,他们都曾对佛经疏文、翻译注释、著书立说作出过重大贡献,更被后人立塔为奠。

在这里,我的思绪在小说和现实的穿梭中也胡乱地想了很多……

(一)说到唐三藏法师这种称呼的由来,我们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西游记》中唐僧,他之所以被称为三藏,是因为如来佛祖给他传了可以超脱苦恼、解脱罪孽招致的灾祸经的经总共有三藏,其中有法一藏,谈天;有谈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他将这三藏经文带回了东土大唐,让它们流传于世。

在现实生活中,三藏又作三法藏,是佛经典的总称。藏,梵语称其为容器、谷仓、笼等。印度佛教圣典分为: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将唐玄奘法师称唐三藏法师。

(二)现实中的玄奘法师,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627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历时17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在公元645年回国时,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还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现实中的唐僧,他是一个蜗牛凡夫向山巅佛子的不屈迈进,侥幸甚喜地取得了成功。

而《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原本是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因为不听佛祖说法,累慢佛教,被贬而转生东土。他去西天去取经,是因唐王太宗不尊佛教,不拜如来,才被地狱还魂般地引出一系列磨难,最后被判官指点,通过办佛教超度鬼魂的水陆大会来消灾。在办水陆大会之前,朝堂高官中也曾发生了是否要理佛的大辩论。于是,那个由观音亲自送投胎的长老,从极乐来到东土的佛子玄奘法师,脱颖而出;于是,一张看似惊险艰难无比却没有性命之忧的取经活动,在一路的打打杀杀中展开了,在去历经十四年,经过了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不到一日便回到了东土,又在八日之内回到了灵山,因功封佛。

小说中的唐僧,他是一个真佛子的转世再次镀金,不是你我常人能够拥有的!

(三)关于唐三藏法师的去世成佛,《西游记》中讲他在经历了八十难到达西天灵山脚下时,面对凌仙渡上的独木桥时,除过孙悟空之外的师徒三人产生了畏惧情绪,接引佛(南无宝幢光王佛)驾了一只无底的船儿来到了跟前。唐僧还在惊疑时,行者将他推下了水,跌在水里的唐僧被撑船人一把扯起。所有人都上了船后,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流淌下来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傅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沙僧也跟着说:“是你,是你!”唐僧在这里脱了凡胎。

而在现实中,唐三藏法师于公元664年在铜川的玉华宫圆寂,随后灵骨被归葬在西安市浐河边上的白鹿原上。公元669年,灵骨被迁葬到了长安区东江坡村的兴教寺三藏舍利塔。不过,还有说法是,唐末时因为天下大乱,灵骨被移送到终南山紫阁寺安葬。公元988年,被南京天禧寺住持可政亲自千里背负,迎归金陵天禧寺供奉。公元1386年,寺僧守仁及居士黄福灯等将法师顶骨由长干寺(即天禧寺,后更名为大报恩寺)东岗迁至南岗,建三藏塔安奉。1943年12月,侵占南京的日军在施工中,从三藏塔遗址中发掘出安奉玄奘顶骨的石函。此后,法师头骨舍利就被分成多份在多地保存,到今天为止,在日本、印度、台湾和大陆等地都有保留贡奉。

在历经了千年风雨侵蚀的这三座灵骨舍利塔前,留给人的应该还有很多的思考,在生活和事业的迷茫之中,自己究竟能够怎样做,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内心无愧?处于油腻中年阶段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地份追求,承担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

三藏法师的故事和经历,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那就是要对法师那种舍身求法精神的领悟和传承。

在佛寺的佛塔面前,想到这些,很容易让人联系到今年很流行的“佛系文化”说法。那些喜欢讲佛系的人,大多数虽然满嘴讲的都是些“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类的道理,都是在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假佛子。

假佛子,口中念佛术不正;真佛子,酒肉穿肠有禅心!

游览寺庙,自己并不是为了烧香祈福,也几乎是从不叩头膜拜,更多地是在于想身临其境地对这种历经千年依然没有消失的佛家精神进行感悟和体会,从内心深处对自己进行洗礼反思,在对自己心灵进行一次净化。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不断地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干扰,自己依然能够克心慎独的旅程;人生,就是一场修身、修心的远行。

修行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为了改变自己。

改变了自己,也就可能会影响和改变到他人。其实,改不改变别人,都是无所谓的,至少说明自己已经改变!

在千年的砖塔面前,让人感到时间过的真快!去途2个小时,游览2个小时,归途2个小时,6个小时后,兴教寺的这段游览也就成为了我自己的一份记忆

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知不知足、快不快乐那都无所谓,似水的时间,总会将一切带走、冲淡、消融!不过,时间虽然消磨了很多的人和事,但还是有一些人和事在未来会被人所提起,就像这三座砖塔,历经千年风雨,虽然塔体斑驳,依然屹立不动。

环境困住的是人身,欲望困住的是人心。

我们不一定能够挣脱环境,但是通过努力有可能会挣脱自己的内心!

说真的,无论是僧人,还是我们这俗世中的凡子,能够抛开杂念的人,不是高僧就是圣人。只不过,这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在是非荣辱面前,其实,我们什么都抛不开,甩不掉,内心满是纠结和迷茫!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需要刻意地去摆脱太多,只要能够稍微地约束住内心中的一些欲望、纠结、忧虑、恐惧和不必要的执着,认清水月镜花的虚无,看到自己能力的有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般地生活做事。

只要能够:“因上精进,果上随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般地努力,全身心地投入,不问结果地尽力做到最好,那怕一事无成,至少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貌似知足快乐的人,成为一个真正地俗世佛子,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丝慰藉。

     2017年再有几天就要过去了,2018年再有几天就要来到了,我们还得用心的送完2017,用心地去迎接和面对2018。

    谨以此文向在2017年曾经努力过的自己致敬,向关注木林自媒体的朋友们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拜谒佛教八大祖庭之——兴教寺
潜修集‖096. 曲折“取经路”
国学常识:中国历代名刹、高僧大全
唐僧或唐三藏就是玄奘法师?
庄严古朴-西安大雁塔 (绝品收藏)
《西游记》中唐僧原型,头骨被日军挖出敲碎带走,至今没有归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