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你是该问“你为什么哭?”还是问“你伤心么?”

你为什么哭?

许多家长有个习惯,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他们会问道:“你为什么哭?”

通常这么问的话,不仅起不到止哭的效果,反而孩子会哭得更厉害,甚至有些家长在问清楚缘由后,还会继续责骂孩子一顿。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1、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哭的这件事

一天你发现孩子在哭,于是就去问“你为什么哭?”

但孩子依旧在哭,并没有立刻回答你,于是你很烦躁,声音便大了几分贝:“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哭?你将问题说出来,我们才能去解决问题!”

孩子抽泣着说:“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

你了解了孩子哭的原因,原来是将碗打碎了。

于是你接着问:“你能将碗打碎的经过和我讲一下么?”

这时候,孩子很小声地说道:“是我在家里踢皮球,不小心将皮球踢到碗,于是玩掉下地了。”

你气不打一出来,严厉地说道:“不允许在家踢皮球这件事,我是不是经常提醒你?为什么你这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本来孩子已经非常自责了,他哭泣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感觉到自己做错了,另一方面他是感觉到有可能会被家长责备。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导致孩子哭泣的这件事,而忽虑了孩子本身。

在家长看来,孩子哭泣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孩子造成的问题才是应该要解决的。

孩子哭泣引来了家长的关心,但家长却立刻将这种关心从孩子的身上转移到孩子所造成的问题上。

这样的思路,一开始就直接忽视掉孩子情绪和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这样的做法是希望孩子能吸取教训,加深印象,让孩子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种做法确实能在短时间带来效果,孩子知道不能在家里踢球,因为踢球可能会引来家长的训斥。

但这样的做法直接将孩子试错的机会给大大减少了。

这就等于家长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样的教育方法如同知识灌溉,孩子在这件事中并没有感悟到更多的道理,他们只知道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件事不能做,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试错对我们非常重要,尤其对孩子来说,每一个良好的试错都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收获。

俗话说熟能生巧,而生巧的过程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和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前进。

因为如果连试都不敢,那就永远也无法有个最直观的体验,一辈子都不会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它,更别说如何运用它了。

还拿不允许孩子在家踢球这件事来说。

即使家长告诉孩子不允许在家踢球,并且告知为什么不能在家踢球的原因,但孩子依旧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还是非常好奇,他还是想要尝试一次。

家长越是强调他不能在家踢球,孩子就越想在家踢球,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可不是家长三言两语就能给压制下去的。

有句话说的很好:好奇心害死猫!

2、家长要更多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泣,说明孩子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在告诉外界我需要关心一下。

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

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

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然而有些家长非常固执,他们非常迫切地想要解决孩子哭泣的问题,于是他们遵从了:想要解决问题,就先要找到问题的本质。

可是当家长找到问题的本质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忍不住对孩子进行说教。

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孩子只会觉得越来越委屈,于是哭得也就越来越厉害。

家长的那些说教在他们此时听起来,就如同老和尚念经一样,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效果,只会让他们觉得心烦!

3、比较推荐的做法:

同样还是孩子踢球打坏了碗的问题,家长可以先蹲下来问孩子:“宝贝,是不是很伤心?看到你伤心,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先和孩子共情,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来安慰自己的,并不会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责备自己。

家长不要立刻追问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哭,即使家长已经通过满地的碎片知道了原因。

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家长可以在恰当地时间问明孩子伤心的原因。

家长一定要控制住说教的欲望,即使非常生气,即使这个问题你已经提醒了很多次。

一些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突出、屡教不改,大多与孩子的本质并无关系,而与孩子所在的家庭结构、关系以及父母的个性、行为模式关系更密切。

家长可以说:“对不起宝贝,是爸爸妈妈不好,以前我们一直告诉你不要在家踢球,踢球会打坏家里的东西,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所以这一次爸爸妈妈不但不会批评你,而且会表扬你,因为你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家里踢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这些碎玻璃渣子扎到宝宝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不对么?”

孩子听到家长这些话后,他们会感谢家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责怪自己,反而会表扬自己。

孩子也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更直观的地亲身体验到了在家踢球会引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且他们还从家长口中知道,爸爸妈妈不允许在家踢球,并不是因为会破坏家里的东西,而是因为碎玻璃渣会伤害到自己,原来爸爸妈妈是一直在关心自己啊!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又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可谓是一箭三雕!

家长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秩序延续了上千年。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秩序是正确的,是不需要去质疑的,但社会是进步的,过去认为是对的东西现在可未必是对的。

过去的教育方式用到现在的孩子身上,未必就管用,甚至是错的。

即使面对孩子哭泣这件小事上,我们家长要对“正确”时刻警醒,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且鼓励孩子也要对世界充满好奇,让他们永远对未知的世界保持高度的探索欲望。

孩童时代的试错成本是最低的,现在不抓紧这个机会更待何时!

育娃革命尚未成功,宝爸宝妈继续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期性教育,你准备好了吗?
面对孩子的“流氓问题”,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样解释最好
宝宝坏习惯全攻略
这是令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爸妈千万要注意
父母让孩子恐惧伤心的8个举动,你占了几个!
夫妻吵架竟当街丢下3岁女儿,稚子何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