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Linkedin成功找到接盘侠,职场社交巨头的下一步要怎么走 | 观察
导读

微软收购领英这事,到底是谁亏了?领英自己真的值这个价么?领英和他的职场社交,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碰壁?且听刺猬君给你絮叨絮叨。

by 苏天翱 金凯娜

领英和微软成功地用收购消息抢走了苹果新一届WWDC开幕的头条位。

当地时间2016年06月13日,微软(纳斯达克:MSFT)和领英(纳斯达克代码:LNKD)周一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微软将以每股196美元的价格收购领英,交易以全现金的形式进行,价值262亿美元,价格包含了领英的净现金储备。领英在此次收购后将在微软内保持一定的独立地位,CEO杰夫韦纳继续执掌公司,并加入微软高管层,向微软CEO纳德拉汇报工作。


双方的CEO旋即以公开方式对这次收购做出回应——或者说,双双为这次联姻站台。微软CEO纳德拉在13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双方企业文化拥有诸多共同点,将“共同改变世界”;而领英现任CEO杰夫韦纳更是将收购日称作“领英重生的时刻”,在给员工的电邮中,这位CEO的激动之情可见一斑:未来领英可以不用再仰望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也不用再好奇营运规模那样庞大的公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领英就是这些公司中的一员。


一场不被祝福的联姻

在这场引发了科技界和投资圈地震的收购中,双方的动机其实并不难捉摸。

微软方面,在office365和Dynamics共同构建的专业云服务平台上的1亿多用户,距离微软连接人与组织的生态系统还远远不够,而领英所提供的完备的社交网络无疑具有相当的价值。一方面,后者的社交功能让用户在云服务之外有了更多驻足时间的可能,另一方面,领英自身所包含的4个亿用户,对微软的数据支持是一笔相当重要的补充。双方的联姻对构建一个完备的职业服务系统,显然有着相当的意义。

但在外界看来,这场联姻,至少从微软的角度,并不是什么值得祝福的事情。

尽管外界对微软所提出的Linkedin同Office、Exchange、Outlook、Bing深度整合的愿景似乎也没有太多怀疑,但股价的变化已经表明了一切:收购消息一出,领英的美股价格较上周五收盘溢价49.5%,而微软则下跌2.6%。

交易结束后的股价,上图为领英,下图为微软

外界不看好收购的理由,第一条应该就是微软开出的天价了。“Linkedin=26个Instagram=3.6个诺基亚=3.1个Skype=2.1个摩托罗拉移动=1.4个WhatsApp”,从这个最近被疯狂转载的计算公式里也可见微软此次出手的豪气。但要知道,这笔交易早在2011年就已经被摆上过谈判桌,初始的5亿报价一度翻到20亿,微软最终放弃了当时正处于上升期的领英;时隔数年,微软用10倍的价格完成了这次交易,但领英却已经不复往昔的势头——后者在去年增长放缓,净亏损超过1亿美元。也难怪不少人会有种微软当了冤大头的感觉。

不过,从微软在移动互联时代一贯的不被叫好的口风来看,微软在社交产品上表现不济才是更重要的原因。Wallop和Socl两款原生产品表现平平,MSN也在不甘中退出历史舞台,而被微软收购的其他社交产品诸如Skype也难堪大任;加上微软此前收购的其他产品所遭遇的命运(典型代表诺基亚),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网友评论“又一款产品要被微软毁掉了”。

不过,领英自己倒不是很在意这个问题,此次交易多数观点还是倾向于领英成功找到“接盘侠”。这种观点的背后,是领英在瓶颈期挣扎的现实。增速放缓,营收减少的领英在今年年初被22家投行下调了目标股价,整体估值也被分析师下调。另一方面,2012年的大规模数据丢失事件也暴露出领英产品的安全问题。

种种迹象表面,此次收购行动中领英方面的意愿并不亚于微软,某种程度上前者甚至强过后者。这家享有全球第一职场社交网络之称的公司,现在正需要一股新的力量来谋取突破。


领英简史

和老牌互联网公司微软相比,领英要“年轻”许多。这家成立于2002的公司尽管年轻,但深究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它能在互联网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社交驱动招聘——领英的路

领英所倡导的职场社交,精英气息一直都相对较重。这种调性和创始人的气质及产品最初的种子用户有关。曾是LinkedIn(领英)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张溪梦说,第一批用户获取就完全靠创始人冷启动,所有的联合创始人和最早期的 10 个员工,每个人需要拉 500 个朋友进来,这就是他获取的第一批 1 万个用户;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则被称为“硅谷的人脉之王”。


但本质上讲,领英作为一款社交产品,职场社交的关系链条背后,驱动的是求职这样的传统需求。从CEO杰夫韦纳在这次的内部信就可以看出——“创造经济机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问题”,所谓经济机会,本质上就是人与组织更为个性化的连接方式,落到领英的范畴中,就是求职。领英意图用人与人之间个性化的连接方式取代传统求职招聘系统那种枯燥冰冷的连接模式,后者虽然效率高,但在中高端人群的追求个性化和高质量职业岗位的需求面前明显难以有效满足,领英的做法就是依靠社交网络的运转驱动职位与人的连接。

依靠社交驱动的弊端很明显:效率低下,因为社交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沉淀的环节,但换个角度来看,比之传统网站工具属性,社交网络的外壳让用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领英身上。领英在发展过程中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它的用户显然要比招聘类网站的用户要拥有更多的粘性和依赖感,因此,为停留在此处的用户提供拓展性的服务,丰富内容产出就是领英下一步要做的了——以求职为节点,向后拓展成职场生涯的服务,资讯信息、协作工具,都是需要拓展的焦点。

遵照这个逻辑,再回顾领英的收购之路,个中道理就很明显了。2012年收购的Slideshare是一个提供在线演示文稿共享的工具;随后的Pulse和Newsle,都属于聚合阅读类产品,前者是纯粹的内容聚合,后者则提供了新闻社交和个性化定制。

尽管前几次收购都未能取得预想中的成果,但领英内容和工具的侧面延展至少已经初显成效。到2015年Lynda的收购,领英可以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成立于1995年的Lynda可以提供涵盖编程、设计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在线课程,每个领域课程数超过6000个。Lynda的加入,对领英提供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有着相当大的推动,这对于整个领英内容网络都是相当关键的补充。


到这儿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领英会选择微软这条大腿而不是谷歌了,根据爆料谷歌同期也表露出了收购意向。抛开独立性问题不谈,微软连接人与组织的核心理念和领英殊途同归,而前者旗下的职业云服务工具组对于领英自身的社交网络是极大的延伸,二者的用户群本身就存在重叠,功能属性也可以互相裨益,加上在社交战场屡战屡败的经验让微软愿意给予领英相对的自由独立,这桩生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他国内招聘产品的狙击

领英算是职场社交的奠基者,伴随领英的崛起,这一理念也在国内落地生根。当招聘求职与互联网发生关联,国内也迅速涌现了众多同类型产品。这些挑战者中,不乏领英自己的模仿者。

1.猎聘网

 


猎聘的招聘服务是以猎头为核心的,它所购建的社区网络也是求职者—猎头—企业三方共同构建。尽管被指为是在传统招聘网站上的改造创新,但猎聘的根本逻辑和领英还是很相似的。二者都放弃了人才市场式的海量简历投递,以人与人的连接为核心进行求职信息匹配,只不过猎聘的这种人际联系,和领英那种纯粹的职场社交网络还是有很大不同,猎聘自身对这种关系系统的关注似乎也仅停留在简单的社区范畴。

定位人群上,猎聘自诩是针对高端人群,听上去和领英的精英气很相似,毕竟猎头本身就是针对中高端求职者而存在。但有个悖论是,真正高端的人才群体,会使用这种公开化的渠道服务么?当猎头的信息匹配被置于一个公开的平台,再怎么自我标榜,恐怕也只能是把中端人群中那部分渴望高端服务的人拉拢过来。

2.脉脉

相比起猎聘,脉脉算是当前本土职场社交产品最典型的一支了,CEO自己也承认,脉脉算是领英的学生。

直接以人脉关系切入的做法让脉脉从一开始就朝着社交网络的方向走了下去,而效法微信的热启动(通讯录一度关系,好友的好友二度关系)做法让脉脉在社交网络的形态上甚至比领英还要成熟许多——后者甚至缺乏IM功能和一对多的沟通。脉脉甚至还加入了匿名、吐槽等类似于朋友圈的功能项,也难怪脉脉会拥有“工作版微信”的称号。

 

左为领英在中国的产品赤兔,右为脉脉

尽管声势浩大,但脉脉在商业模式上的构建还远远落后于领英十多年的积淀。尽管公司也开始针对创业公司进行人才招聘付费、顾问咨询和辅助融资的一系列服务,但脉脉总体上的商业化尝试依然小心翼翼。

3.拉勾网

严格来说,拉勾网和领英基本没有多少相似度,这家精耕于互联网领域的垂直类招聘网站,从形态上更符合传统的招聘模式——海量简历与HR的匹配。区别于传统的招聘网站,拉勾网的利益来源主要是针对B端。



没有借用时髦的社交元素并不妨碍拉勾网自己的火爆,事实上,当前国内的职场社交更多是停留在表面的光鲜噱头,招聘市场的主导依然是拉勾们的天下。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职场社交,至少在中国的范畴里,是否还是一个伪命题?


领英在中国

职场社交的本质是将大社交概念精细化,提炼出特定领域的社交关系进行深耕。但尴尬之处在于,人情社会贯穿始终的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会把工作和感情严格区分的地方,当你已经习惯于在酒桌上谈生意时,就很难有意识地对工作社交和生活社交的场合进行区分了。这种文化观念的差异,让职场社交在国内的推广大受阻碍。

领英的本土化推进算是不错的了,尤其是相比还在使用“真的笑,笑出声”这种诡异翻译的的苹果。从2014年2月中文版上线,到主动同微信合作成为腾讯唯一一个非自家产品的外部接口,领英中国1300万用户的成绩已然超过了公司的预期。但职场社交概念本身与国内文化的碰撞,也让领英中国的总裁沈博阳无奈承认,职场社交在中国真正的盛行,还需要时间。

当然,硬要说职场社交在国内是伪命题也有失偏颇。人情文化并不能完全渗透取代现代企业文化,工作和生活关系细分处理的好处也在被慢慢发觉,很多人开始抱怨微信好友关系复杂就是个很好的证据。企业社交,职场社交类产品的出现,还是有相应需求的,但是这种社交关系的建立,必须要迎合本土的元素文化,而不是延续领英在美国的故事。


独立开发的赤兔,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从产品形态上看,赤兔已经很具有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的特色,同时比起领英自己浓烈的PC痕迹,要更贴近于移动互联网。按照领英中国CEO沈博阳的说法,赤兔承载的,不仅仅是领英进军中国市场的希望,同时还是测试移动产品新功能的实验品,“赤兔,也许就是领英5年后的样子”。

刺猬公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大科企收购案之一微软262亿美元收购领英
领英中国攻略
领英中国推出新应用“赤兔”,它挺像一个职场版的微信
沈博阳发现了LinkedIn的三个问题,于是做了赤兔
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强强联手为office加入社交元素
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访谈录:80后创业者的奋斗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