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籁之声》:该如何向传统致敬?


谈传统音乐这种大问题一定要从小角度切入,我就谈谈这档节目会给普通听众带来些什么吧:


首先是惯常流行音乐以外的画风——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的一大优势就是迅速构建出色彩感浓烈的民族/地区风情。歌手们在改编时准确提炼了当地 / 民族音乐的特色元素,并把它融合进了作品当中,或者整首作品就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贺国丰老师的《祈雨调》、《神仙挡不住人想人》,都是基于陕北信天游改编而成,非常好地保留了其白嗓真声的演唱特点,以及双四度结构、首句高起而后总体下行等音乐特征。再比如阿鲁阿卓与山风组合的《星星火把》、《石头》,就很好地继承了彝族民歌里那种旋律频繁上下行跳进且伴随着真假声切换的演唱特征。同时,贺国丰演唱时用的是陕北方言,而阿鲁阿卓和山风组合唱的是彝语,用本地区语言演唱本地区民歌会有格外的契合感——当然这略微有点倒置因果了,因为从音乐学的角度看,某地区的民歌之所以会具备某种特征,是和其方言形态直接相关的 which is 语言音乐学的基本出发点(当然也会受到本地区地理、人文、社会形态等因素也会影响)。




还有几位歌手,在展现了本民族「鲜明画风」的同时又为其匹配了复杂的音乐形态,比如本季我非常喜欢的哈雅乐团和央吉玛。哈雅在民族元素的取舍上相对灵活,在大量使用蒙古族特色元素如马头琴、呼麦的同时,又使用了经过改良的、常见于图瓦地区的羊皮鼓(当然还有的木吉他电贝斯)。律动方面,他们一改蒙古族音乐常见的辽阔悠长,使用了层次复杂的复合律动——比如《啦哩》,虽然整体可以视为 4/4 拍,但散板过后的主歌段,是被拆分成了 6/8 + 6/8 + 4/8 的结构。虽然仍然是两个 4/4 小节的时长,但律动感已经完全被重新构建了。(假如数小拍子的话,应该数成:12 34 56 12 34 56 12 34,1 为强拍、3 5 为次强拍)。又比如央吉玛,她的作品中也大量融入了门巴族古调(和林芝地区的藏族音乐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呈现上也大量使用了电子音乐、氛围音乐的元素,甚至和具体音乐的某些技法有些相似。例如她《黑色的山》中,音乐在大段散板之后有一长段的 5/8 拍段落,而后又在 6/8 的段落中进入高潮后结束(编曲上也有相应的变化)。这些作品在呈现处鲜明民族特征的同时,音乐上已经呈现得非常复杂、精致与丰满了,是非常典型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从我个人的审美角度审视,哈雅和央吉玛是本季节目里把传统元素与艺术创新之间平衡得最好的(并且歌还好听)。




很多作品之所以会和惯常流行歌的画风迥异的原因是,它们根本就不属于流行音乐体系。这需要我们切换到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


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流行音乐大多是文化产品,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娱乐消遣。在快速发展的音乐产业中,从业者们在不断地观察着人们的娱乐(欣赏)习惯,经过分析、调整、实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最有效率的生产体系(或者说创作规律)。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当中,娱乐只是音乐的诸多功能之一,甚至都算不上重要功能。民间音乐常常被用来记录历史、指挥生产,又或者是承担宗教或社交功能。娱乐功能也有,但并不像流行音乐产业中那样处在压倒性地位。没有经过这种文化工业体系修葺的民间音乐,自然会呈现出更丰富更多元的形态。比如它们常常超越所谓的「主副歌结构」(而绝大多数流行音乐都遵循这种段落结构),经常会使用散 - 慢 - 中 - 快的段落大幅速度变化,题材上也非常丰富,山川大河、家庭成员、英雄人物、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歌颂对象。


而籍由民族音乐也能侧面观察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就拿克尔曼老师和阿来为例,他俩的音乐就特别能体现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在气质上的差异。他们这两个民族的音乐虽然同属于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但克尔曼的维吾尔族音乐热烈奔放,律动精巧复杂,装饰音丰富妩媚,舞蹈感极强。而阿来带来的哈萨克族歌曲则多用大旋律线条,律动简单、歌曲深沉悠远(想比起 90 后的年纪阿来有些音乐显得非常老成)。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则是两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维吾尔族是环塔里木的农耕民族,而哈萨克则是阿勒泰地区的游牧民族,其在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别延伸到了音乐中,造成了同在一个大音乐体系下的明显差别。




传统音乐比普通的流行音乐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所以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渠道(当然,音乐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是中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变化实在太剧烈,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没来得及与时俱进,就和时代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如何把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既考验着音乐人的艺术造诣,也体现着他们的文化责任感。把传统音乐进行适当改编,让它变得酷、时尚、能收获听众并真正地活在当下的时代里,就是对传统音乐、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从这个意义上看,《天籁之声》表达了对传统的敬意。或许这也是第一季刚刚结束录制(节目还没播完呢),各主办方就已决定开始筹备第二季的原因了吧。希望下一季能够向观众介绍更多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也改编、创作出更多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那简直是一定的你看第一季节目制作预算这么紧张(仔细看很多场景很简陋的)还做出了那么多好歌(但节目组没省音乐经费 & 音乐总监非常给力),第二季的资源更多好歌肯定也更多啦。


东南卫视每周四晚 21:10 播出,本季节目还剩四期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中国的天籁--以《徐千雅·听我》为例谈民歌的现代化
耳畔屡出“歌王”,阎维文:不仅是竞技,也丰富了评审
学习唱歌,不可不知的几种唱法!
民族音乐市场化
浅谈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
原生态民族绝美天籁,无法抵御的音乐盛宴《发烧·民歌》品味韵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