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春拍] 遲氏家族珍藏重要張大千作品 | 5月30日

 “畫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形態是指整個身體,精神是內心的表露。在中國傳統人物的畫法上,要將感情在臉上含蓄的現出,纔令人看了生內心的共鳴。”

                                                                                              — 張大千


敦煌在張大千的藝術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藝術家於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研習壁畫,汲取上溯至唐代甚至更早期的中國藝術傳統,對自己的藝術革新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張大千離開敦煌後,其人物畫面貌為之一變,作品中的用色、用線及筆法均受到敦煌壁畫的明顯影響。


5月30日,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畫」拍賣將呈獻遲氏家族珍藏的重要張大千作品,其中即包括張大千於1940年代創作的臨摹敦煌壁畫工筆重彩傑作。此外,亦有一系列書法珍藏。


拍品編號1376

張大千

《仿敦煌南無觀世音菩薩》

設色絹本 鏡框

1947年作

142 x 72.5 cm.

估價:港元 15,000,000 - 20,000,000

 

題識:南無觀世音菩薩。丁亥年(1947)二月十九日,蜀郡清信弟子張大千敬造。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來源:1940年代於上海購自張大千展覽,並由家族繼承。

展覽: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敦煌藝術文物特展”,1967年11月12日。


敦煌第401窟初唐《持盤菩薩》

 

 《仿敦煌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藍本應為敦煌第401窟中的《持盤菩薩》。第401 窟始建於隋,此窟下部,繞窟一周繪有各種姿勢的供養菩薩。北壁東端的一身,即此幅藍本,為初唐時期所作,最具代表性。在基本構圖忠實於壁畫原作的同時,張大千所用線條設色較原作更為柔細妍麗。張大千作品中,菩薩身材修長,腰肢作微曲之勢,頭戴火珠寶冠,天衣隨身,長裙曳地,右手托玻璃寶珠盤,左手輕輕提起薄紗飄帶,雙足呈八字形,踩二色蓮花上,體態輕盈而神情祥和。菩薩周身裝飾極為富麗,戴瓔珞耳環,肩飾巾帶,風吹仙袂,佩環丁當。張大千用極為熟練的線條表現菩薩柔軟的腰肢、纖細的手指,甚至連托起輕紗的姿勢也極美。對質地不同、透明度各異的玻璃、薄紗,亦描繪的恰如其分。

 

拍品編號1377

張大千

《仿漠高窟北魏人畫馬》

設色 絹本鏡框

1946年作

106 x 64.5 cm.

估價:港元 4,000,000 - 5,000,000

 

題識:

青驄連錢,紫絲三花。

銀蹄龍脊,白踏煙斜。

咨嗟款段,安步桑麻。

胡不萬里,驍騰天涯。

丙戌(1946年)八月,仿漠高窟北魏人畫並贊。蜀郡張大千爰。

鈴印:爰居士、大風、略其玄黄

來源:1940年代於上海購自張大千展覽,並由家族繼承。

展覽: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敦煌藝術文物特展”,1967年11月12日。

 

敦煌第290窟中心柱東壁北魏《馬夫與馬》

 

《仿漠高窟北魏人畫馬》藍本為敦煌290窟中心柱東壁壁畫,其時代為北魏。此壁畫題為馴馬圖,表現一個頭戴氊帽,深目高鼻的胡人馬夫正在調教一匹烈馬。賀世哲先生研究認為,在莫高窟洞窟中心塔柱中央畫馬,僅此一幅,可見這匹馬的來歷非凡,很可能就是史料中記載周武帝賜給李賢的那匹「中廄馬」。張大千畫作中略去胡人形象,亦不著背景,只表現白色駿馬。駿馬通身暗處用淡墨渲染,只在鬃毛、關節處施以白粉,以產生明暗效果。張大千用硃砂、石青、石綠表現馬具,色彩妍麗高雅。畫作中馬蹄碩大,忠實於壁畫原作。張大千曾評價,「北魏喜誇張,畫多誇大,西域新疆出良馬,北魏畫馬,多以西域,馬蹄較常馬大兩倍,其誇張與此概。」畫中雖無人物,但韁繩緊繃,畫外似有馬夫控馬,因此馬匹前蹄騰空,似欲躍起,畫的極為生動傳神。

 

遲氏家族珍藏


原藏家遲氏早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他於1930至1940年代在中國從事金融業,曾於哈爾濱渣打銀行任職經理。1940年代遷往上海,並開立自營商號,從事進出口外貿生意。本收藏中編號1378-1381作品為慶祝遲氏新開業商號“永豐德號”,多位書法家題贈作品。此四幅書法作者均為民國時期重要人士,可見遲氏與當時政治、文化界的關係緊密,亦反映出他不俗的社會地位。遲氏在經營生意的同時,對中國藝術別有鍾情,並眼光獨到,於1940年代購得此兩幅張大千作品。1949年農曆新年,遲氏家族於上海留下合影(見下圖),其中清晰可見《仿敦煌南無觀世音菩薩》懸掛於府邸中堂壁上。家族合影以此為背景,可見藏家對其鍾愛有加。1949年後,遲氏家族移居台灣,後赴美定居。此二幅張大千作品和四幅書法作品一併攜往美國,由家族珍藏至今。


遲氏家族1949年於上海合影

 

據現藏家介紹,兩幅張大千作品均購自張大千於上海舉辦的展覽。查閱張大千年表可知,畫家曾於1947年5月和1948年5月於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辦展覽。1949年後,遲氏家族攜作品移居台灣。1967年11月12日,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敦煌藝術文物特展」(《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所列展覽列表中包含「敦煌藝術特展」)。此二幅作品亦被借用參加展覽,當時歷史博物館致謝遲氏信函仍由家人保存至今。

 

國立歷史博物館致謝遲氏借展信函,1967年

 

拍品編號1378

李石曾

《書法“業精於勤”》

水墨紙本  鏡框

35 x 83 cm.

估價:港元 12,000 -18,000

 

題識: 業精於勤。永豐德號開幕誌喜。石曾李煜瀛。

鈐印:石曾李煜瀛印

來源: 1940年代原藏家自營商號開幕獲贈,並由家族繼承。

註:李石曾,又名李煜瀛,河北省高陽縣人,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學首席校董。

 

拍品編號1379

鄒魯

《書法“日升月恒”》

水墨紙本  鏡框

38.4 x 86.4 cm.

估價:港元 8,000 -10,000

 

題識:日升月恒。永豐德號開幕志慶。鄒魯。

鈐印:鄒魯之印

來源: 1940年代原藏家自營商號開幕獲贈,並由家族繼承。

註:鄒魯,原名鄒澄生,廣東省大埔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1949年到達臺灣,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著《中國國民黨黨史》等。

 

拍品編號1380

鈕永建

《書法“經濟匡時”》

水墨紙本  鏡框

87 x 36 cm.

估價:港元 8,000 -10,000

 

題識: 經濟匡時。永豐德寶號開幕誌喜。鈕永建書。

鈐印:鈕永建印

來源: 1940年代原藏家自營商號開幕獲贈,並由家族繼承。

註:鈕永建,字惕生,江蘇省松江府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中華民國建國的中堅力量。曾任國民政府秘書長。1949年赴臺灣,擔任考試院代理院長。

 

拍品編號1381

張繼

《書法“以天下為利”》

水墨紙本  鏡框

86.5 x 32.7 cm.

估價:港元 8,000 -10,000

 

題識:以天下為利。永豐德號開幕之喜。張繼。

鈐印:張繼

來源: 1940年代原藏家自營商號開幕獲贈,並由家族繼承。

註:張繼,字溥泉,河北滄縣人,國民黨元老,亦參與了故宮博物院的建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荟萃:香港春拍殿堂级中国古典家具
【羅芙奧季刊No. 20】再谈常玉─写在逝世五十年特展前
香港佳士得秋拍
[香港春拍] 中國近現代畫精選:齊白石重要作品
從亞洲拍場「明星」 管窺藝術市場
3件千萬趙無極大作!佳士得第3波夜拍焦點揭曉|新聞好好看|生活|世界新聞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