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得了啊!” | 有故事的人

图片来自《闲人马大姐》,与文章无关


裤嫂本是个六神无主的人,家里主心骨倒了,更是魂飞魄散没了主意,这会儿只会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拍着大腿哭喊:“何得了啊,我的个儿,何得了啊......”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810个作品

作者:青荷


裤嫂与裤领着孙女儿在地里种豆子,裤扬起锄头挖个小坑,裤嫂塞几粒黄豆进去,孙女儿赶紧抓一把土培上。裤的地行子打得笔直,像用直尺量过一样,他伸了伸腰,满意地看着婆孙俩:“我说你们加把尽,干完活街上买糖吃。”


突然,裤一阵眩晕,天地好像翻转过来了,“帮把手........”,他的话还没说玩,已经扑通倒地了。


裤嫂蒙了好一阵,才大声哭喊起来:“裤,裤没了,快来啊,快来人啊!何得了啊!......”,正在周边干农活的村民闻声从四面八方赶来,七嘴八舌,七脚八手将裤抬回家,等到120赶来,裤己经没了气。


“可怜见地的人啊,好在总算是在家断的气,不然临死了死了连家门都进不了!”村民们纷纷叹气。


裤嫂本是个六神无主的人,家里主心骨倒了,更是魂飞魄散没了主意,这会儿只会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拍着大腿哭喊:“何得了啊,我的个儿,何得了啊......”



裤家是牛栏村的唯一外姓,其他村民都是刘家一大族人,一个祖宗爷传下来的,如今还没出五伏。裤姓黄,不知是哪辈搬进了牛栏村,孤零零的一栋低矮砖瓦房矗立在牛栏村最西边的角落。好在裤生得本份,家境贫寒,刘家一族人也是忠厚老实的根基,倒是没人欺负他。除了清明会,牛栏村的一任红白喜事裤家都是参与的。


裤因个子太矮,差不多只到人家裤头,便得了个外号叫“裤”,久而久之人家也便忘了他真名叫啥了。


裤到三十岁才娶了裤嫂,裤嫂年轻时人长得俊俏,裤挑着担笑嘻嘻地领着裤嫂回家,活脱脱上演了武大郎娶了潘金莲一幕。不同的是裤嫂脑子不灵光,肚里不会划算,是个猪血梨,好看不中吃。裤嫂的一言一行给村民饭后闲余带来很多笑料。裤干农活去了,裤嫂在家做饭,桶大的冬瓜,布满了白茸茸的刺儿,裤嫂三下五除二剁成几大块一锅炖了,裤回家大骂:“傻娘们啊,冬瓜怎么不刨皮呢!”。第二天,煮的是苦瓜,裤嫂拿个大菜刀将皮全是刮了,留下一点儿苦瓜芯炖了,裤哭笑不得,大骂:“苦瓜怎么要刨皮啊?”裤嫂气得坐在门槛上大哭:“何得了啊,冬瓜不刨皮要挨骂,苦瓜刨皮也要挨骂。何得了啊!......”裤嫂的哭声有节奏感,连绵起伏,如洪湖水浪打浪,一浪高一浪,村民们纷份从家门口探出头,然后慢慢聚集到裤家门口,安慰裤嫂莫生气啰,裤嫂才得意地笑了。


老婆傻是傻点,但好歹有一个,裤对裤嫂心满意足了,更重要的是裤嫂给裤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遗传了裤嫂的俊俏、裤的能干,如今己娶了妻,生了个女儿,正带着老婆在外躲计划生育。小儿子的遗传基因恰恰相反,继承了裤的武大郎身材,裤嫂的智商,勉强读完就被亲戚领着去广州打工了,打着打着人就没了音讯,到处打听也不见个人影。


裤牵挂着小儿子,又满心欢喜期待大儿子抱孙回来,领着裤嫂拼命干活,一蹦子尽的奔向金色的未来,没想到一下子就没了。


裤的大儿子连夜赶回,在乡邻的帮助下,草草安葬了裤,留下五百元人民币和三岁的女儿霜霜又匆匆出逃了,裤嫂一把鼻涕一把泪拉着大儿子问:“娘和霜霜咋办呀?”大儿子不耐烦地回答:“等给你生了孙子咱们就回来了。”



裤嫂平日里都是裤指挥着干活,没了裤便如狗脑袋撞进了沙罐,没了方向,没几个月,裤坟头上的草还没长齐,他留下整齐划一的庄稼地己杂草丛生,庄稼早被野蛮生长的杂草吞没了。


等到裤留下的口粮吃完,儿子留着的五百元钱用完,裤嫂便每日拖着霜霜,一大早背着脏兮兮的蛇皮袋出门,傍晚照例是背着满满的一大袋回家,除了垃圾废品,里面还藏了裤嫂顺手牵羊从别人庄稼地里摘回的一小兜白菜、一个丝瓜、半截儿玉米……。


这曰,裤嫂又在黄昏时分背了满满一袋回家,邻居兰嫂问:“裤嫂袋子里装的是啥好吃的呀?”,裤嫂眼珠子溜溜转,狡黠地笑着回答:“没啥呢,啥都没有。”兰嫂又问:“那圆鼓鼓的是什么呢?”裤嫂慌慌张张:“不给你看!”兰嫂生气了:“平日里你摘个瓜儿果儿的,我们都不跟你计较,刚结出的西瓜,还没熟透呢,自己都舍不得吃,倒被你们婆孙俩先尝了!”裤嫂一看被抓着了把柄,顺势就坐在地上大哭了:“何得了啊,霜霜要吃啊!我没偷啊!和得了啊........”霜霜趿着双露出脚指头的棉布鞋,脏兮兮的小手握着棒棒糖,斜斜地看着奶奶,闷不出声。


兰嫂气不过,又怕惹出裤嫂就地十八滚的绝招,不好收场,只得转移话题问道:“我咋见隔壁村的哑巴大清早的从你家门口溜出来?”裤嫂立马站起来,搭上前来悄声说:“可不能乱说,帮我干活呢?挑水,背谷子。”兰嫂叹了口气:“可不能这样啊!裤嫂!将来媳妇回来了,你不好做人呢!”


哑巴是隔壁村的单身汉,裤走了后,哑巴有意于裤嫂,眉来眼去的,两人竟偷偷好上了,隔三差五的,哑巴偷偷摸摸地出入裤嫂家,有时送点东西,有时干点零活,虽说是偷偷摸摸,但村里人是无人不晓,只是背后议论,不当面点破罢了!



转眼三年过去了, 裤嫂东拉西扯,饱一顿饥一顿,带着孙女儿,竟然没被饿死!她大儿子终于抱着大胖孙子回家了。裤嫂高兴地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孙子,我有孙子抱了。”旁人道喜:“裤嫂如今要享清福了。”裤嫂笑嘻嘻地回答:“享福哩!”


谁知福没享到,裤嫂反是受尽了儿媳妇的百般白眼。媳妇一回家,嫌她碍眼,便将她从堂屋赶到烧火的偏屋,让她独自过。裤嫂虽是傻,在外人面前还会倚傻耍赖,在儿媳妇面前却大气儿不敢出,因为裤生前常教导她,不能跟儿媳妇急,将来我们还指望着她养活呢。裤嫂害怕将来动不了啦,媳妇不给吃的,被活活饿死!


裤嫂在家带孙子,寸步不离,孙子还是磕碰在地上,额上肿了一个大包。媳妇破口大骂:“你这老不中用的,除了给我们添负担,啥用都没有!真是个老不死的!”裤嫂终于按捺不住了,她像被点着了的鞭炮,完全忘记了裤的教诲,坐地大哭起来:“何得了啊,我的个儿,骂我老不死的,何得了啊,我的个儿,不给我吃,不给我穿,何得了……”裤嫂有一绝招,一旦哭骂起来,声音便连绵不绝,如鼓点般有节奏感,有穿透力,她越哭越带尽,伴随着“何得了”的反复吟唱,将这些年所受的委屈,苦楚都哭喊出来,她连滚带爬、连哭带骂来到裤的坟头前,期望着她的哭喊声能将裤从坟堆里硬扒出来,憨憨地在她大闹以后安慰她:“别哭,带你上街买糖去!”


裤嫂以往与裤闹,村民们都会看热闹似的聚集拢来,三言两语地劝慰她。但如今情形不同了,是与儿媳妇闹,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触碰不得!都是做婆婆媳妇的人,话一出口,稍有不慎,便会引来家庭口角!


所以直到她大儿子干砖匠活儿回来,才将捶胸顿足、哭天抢地的裤嫂推搡着拖回家来。裤的儿媳妇正愁着抓不着裤嫂的把柄儿,如今她寻死觅活的闹成这样,心里得意,便哭着诉苦:“不过是儿子摔了,说她两句,就闹成这样,还要不要人活了,我也死了清净,在外面受了那么多苦,如今回家了还要看她的脸色!”裤的儿子蹲在门槛上铁青着脸不说话。她大儿子学的是砖匠,近年头手艺人吃香,他一天砌几千个砖头,挣几百元钱不在话下,眼看着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没想着老婆和娘天天闹腾,累了一天,回到家也得不到个清净,想着这个拖他后腿的傻娘,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裤嫂儿媳妇的奶娘一天晚上突然喝农药自尽了,她娘家嫂子有诉不尽的冤屈,:“老不死的,给她吃,给她穿,她要想不通这样害后代,害我受冤屈……”,为了证明她的冤屈,她对这个小姑子的家事格外热情。这日,姑嫂二人又在闲聊,小姑子道:“这日子是没法儿过了,天天在家哭,在外打喊,哑巴的事谁不知道,还要不要脸了!”她嫂子打笑说:“说不定就嫁给哑巴了呢!”小姑子说:“那怕是撞上背时鬼了,有一个老不死的了,再添一个?”说到嫁,她们一时有了主意,说不定还真能将这傻娘嫁出去了。


一个半傻老太婆要嫁人,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但俗话说天上的金童配玉女,地下的哑巴配瞎子,世上可巧就有这样的事。


她们觅到有一退休老干部,刚丧了妻,儿女都在外发财,老干部不愿离家,一个人在家孤苦寂寞无人照顾,意欲找个老伴相伴着过日子。她嫂子拾掇裤嫂的姐姐将这媒给做了,裤嫂的姐姐与裤嫂一娘所生,智商高不过裤嫂一根线,正为裤嫂的生计犯愁,一听有这等好事,立马就行动起来,舔舌咂嘴地动员:“有退休工资呢,儿女不在身边,又有钱,有吃有喝有穿,比不得在这里受气,姐姐有福享哩……”,裤嫂眼见在这家是呆不下去了,裤在的时候,裤嫂穷是穷点,但不缺吃不缺穿。裤不在了,裤嫂带着霜霜独自过活,虽说愁吃愁穿,但自由自在,不用受气。如今眼看着好日子到了,却整日里与儿媳磕磕碰碰,日子过得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何况那边退休老干部还有工资,好歹不愁吃穿!裤嫂笑嘻嘻地应承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儿子对裤嫂说:“你要想好了,你要是嫁出去了,以后难进这家门了,今后我们也不负担你了!”裤嫂的儿媳妇做足了戏,在门口大声劝阻,:“家里虽是苦,但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你执意要走,我们也拦不住,我可不愿担着这恶名,你可得告诉大伙,是你自己要走!”裤嫂便当着众人发誓,是自己要离家出走!裤嫂对她儿子说:“那边条件可好了,妈有钱了,不给你们添负担了!”


裤嫂在裤坟边哭上一回,背着包袱走人了。


老干部是个心善人,怜悯裤嫂,便将她留了下来,待她也周全,村民们议论:“裤嫂八字好呢!”也有人不以为然:“只怕吃亏的日子在后头哦!”


裤嫂想孙女,孙子了,穿着崭新的衣服回家来,笑嘻嘻地喊霜霜:“叫奶奶,奶奶给糖吃。”霜霜不说话,裤嫂便掏出一百元钞票来:“奶奶有钱哩,叫奶奶。”儿媳妇正在剁猪草,她将刀子剁得“砰砰”响,大声骂道:“喂猪去!”霜霜扭头便走了,裤嫂搭讪着去抱孙子,孙子大哭:“我没有奶奶!”,裤嫂在门口徘徊了好一阵,看儿媳妇的脸色,终究不敢踏入门槛,恹恹地走了!



牛栏村赶上了好日子,政府征收了牛栏村的土地,规划为工业园,裤家七七八八共有十几亩地,按六万元一亩征算,再加上人头补偿费,差不多补偿了一百万元。裤死了,裤的小儿子不见了,裤嫂嫁了,这些补偿费便一统江山成了裤大儿子的。夫妻俩夫唱妇随将原来的小平房拆了修建成五层的小洋房,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裤嫂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不到五年,老干部一命乌呼了,他的子女们回来,风风光光的安葬了老爹,大门一锁,外出了。可怜的裤嫂便无家可归了,当初说嫁过来,不过是背了包袱来,服侍老人几年,并无任何协议手续。


她哭天不灵喊地不应,流浪在街头, 愁眉苦脸的找姐姐谋生计,当年撒破脸嫁出去,是姐姐的主意,如今无依无落只好投靠她。姐姐这时也是懊恼不己,便给她出主意,回去求儿子,给儿媳妇认个错,说不定他们还能容了她。


裤嫂一路哭哭啼啼、磨磨蹭蹭,做贼式地不敢跨进家门,见到儿媳妇便“扑通”一声跪下,求儿媳妇原谅她的错,让她进这个家。儿媳妇横在门口,大声喝斥:“还有脸面回来,当初嫌家穷,要嫁出去享福,如今活不下去了,便想着回来,大伙儿评评理?有这样不要脸的吗?”裤嫂仿佛真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一样,羞愧难当,撑红了脸,哽咽着竟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集拢来,也有指责裤嫂的:“都嫁出去了,就是抛尸露骨也不好意思回来呢!”,也有劝慰儿媳妇的:“不要跟这样一个傻瓜娘计较呢!都有自个儿的难!”


裤嫂的儿媳妇见裤嫂自觉理亏,便又大声嚷嚷:“若是当年没有嫁出去,我好吃好喝供着她,如今嫁出去了,休想进这个门!现如今也没有你的住地了,你那破房子己倒了!”


可怜裤嫂一肚子的理,竟无法说出,她目光四处打量,希望儿子出现,给她讲讲情,哪里找得着呢?儿子已躲远了!


村民们背后议论:“再怎么着,也应该让裤嫂留下来,裤嫂也分了田卖了钱的,这些供她养老也够了,都是养儿养女的人,不能这样昧着良心!”但裤的儿子都不愿认这个娘,谁又爱好去她媳妇面前遭这个嫌呢!


可怜的裤嫂一路哭天抢地,又离了家去。


这样在外流浪了好几个月,赶上政府严打,协警清查流浪人员,抓住裤嫂旁问:“哪里人?”“牛栏村的!”为啥不回家?“”儿媳妇不让!“。


裤嫂如同抓住了救命草,一把扯住协警的袖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着这几年来咽下的一肚子官司。协警一听,立刻上了火:“和谐社会还有这等事!这事得管!”他三下五除二拨通牛栏村支书电话:“立刻来接人!”


村支书刘来喜风风火火赶到,在协警耳边嘀咕好一阵,最后两名协警开了110警车,由村书记陪着,送裤嫂回家。


裤嫂的儿媳妇正在家搓麻将呢,一看裤嫂竟然向政府搬军,心里的火是一股股的冒。


“好啊,今天政府也来了,我们就来评评理,看谁对谁错,当年是谁要贪图享受嫁出去呢?我们苦拦也拦不住呢?是谁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呢?是谁好吃好喝的供着养着,还要百般闹事呢?嫁出去的女儿还泼出去的水呢?你不是嫁了吗?你找他们要吃的啊!”裤嫂儿媳妇说起事来曲里拐弯,一套一套,仿佛她占尽了天理!


“一个不守妇道,不要脸面的人,还好意思回来,当初嫌家贫,现在看儿子富裕了,想回来享福了吧!”她嫂子也帮腔。


一提到己经嫁了,裤嫂就像霜打的茄子,她觉得自己千错万错,就不该错在再嫁,她想不出别的法,讲不出别的理,于是又耍出就第十八滚的绝招,哭滚着打喊:“我的个儿呀,何得了!何得了啊,我的个儿!”


那边她的儿媳妇也在闹:“今天她进这个家门,我就出这个家门,我也不要受这些冤枉气了,政府就逼出个人命来!”


清官难断家务事,协警一看,下班时间到了,看样子这样的麻纱事,一时半会儿也绕不清了,交代了村支书几句,开了车离去!


村支书清了清喉咙,说了句:“大家散了,散了,现如今她儿子也不在家,谁都做不了主,我的意思,娘还是要负担的!”,说完便借故踱着方步离去!


村民们有的劝慰裤嫂两句,有的安慰儿媳妇,也三三两两的散了!


裤嫂终究不敢跨进家门,黄昏时分哭哭啼啼又离了家去!



“养儿养狼呢!”村民们背后滴咕。


“也怪自己没个主见,娘家又没人撑腰,不然我硬是要住回来,媳妇还敢吃了你!”又有人叹气,“看人脸色,还不如流浪呢!”


“前段日子还在街头碰见裤嫂,捡破烂,不成人样了,现如今竟不见了,和她小儿子一样,怕是没这个人了呢!”村民们一声叹息!


责编:彭彭

本文版权归属有故事的人,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3岁奶奶,2天吃了1斤冰糖,节奏停不下来,79岁儿子:限量供应
和80岁的父母同住,你们幸福么?看看下面这位阿姨怎么回答…
【槐树街183】 张建成 | 老人味儿
有声读物丨王老太的房子
民间故事:老妪救了一条白蛇,三年后白蛇将她从奈何桥边赶了回去
八旬老太冻死亲儿家门口,岂料当夜村里三家遭灭,轰动全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