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白鹿原》:一味迎合观众就是文学改编的救命稻草?



昨日,某曾经我很喜欢的大报刊登《<白鹿原>收视率走低:缺乏对观众心理需求的回应》一文,文章看起来极具煽动力,讲了一些实话,讲了一些废话,也讲了不少错话,有些还细思极恐。



首先必须纠正文中的几处欠妥和谬误。


其一,作为一份权威报刊公开刊载文章,作者观点固然不一定不代表报纸观点,同时也可能暗含着编辑和审稿领导的对文风和观点的基础认可。当然,报纸也可作为作者客观表达的平台,文章观点和倾向与报纸无干,我们姑且把这篇文章当做后者。然这篇文章的标题在措辞拿捏上,不论撰稿和审稿都应该更加严谨。


标题所述“《白鹿原》收视率走低”的表达本可以更准确些,“走低”一词,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向低处走,一开始高,然后越走越低,一发不可收拾。事实上《白鹿原》江苏卫视CSM52城收视率以0.654个点开画,24日刚过了0.723,0.6个点的徘徊居多,并非越走越低。


个人以为,对《白鹿原》收视率的表述用“低走”,可能会比“走低”的表达更准确些。


好吧, 我承认这个问题有点矫情,可以姑且跳过。


其二,文章提及“我国优秀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有类似情况,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莫言的《红高粱》、刘醒龙的《圣天门口》,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但都未能得到理想的收视率。”其中《平凡的世界》在两年前网络分流还没今天严重的局面下,CSM50城最高收视率才0.886个点,与《平凡的世界》小说出炉时引发的追捧相比,的确有点惨淡。


然而说《红高粱》未能得到理想的收视率似乎是不太负责任。《红高粱》2014年10月27日开播,那时还是“四星时代”,北京、浙江、山东、东方四大卫视联播,其中北京和山东卫视CSM50城平均收视都在1.5以上,长期盘踞同时段收视率前两名。此外,浙江和东方卫视平均收视率也在一个点以上。


就算放眼年度单个卫视平均收视率排行榜,《红高粱》也凭借山东和北京卫视1.542和1.526的表现分别锁定年度三、四名,仅次于湖南卫视《如果爱情有奇迹》的1.663,以及湖南卫视《宫锁连城》的1.64。此外,《红高粱》还凭借35.5亿网络播放量收获了年度网络播放量的探花席位。


如果这样的成绩还不理想,只能说有些人的预期太过理想化了。要知道当下的电视剧既要忍受越发严峻的网络分流现实,还要接受“四星”变“两星”带来的更加残酷的同档竞争。


《白鹿原》


其三,作者说“《白鹿原》是西北乡土题材,这决定了这部电视剧不能像一些流行剧一样靠演员的脸蛋取胜,从而难以吸引以追星为时髦的城市青年观众。”作者这么说,只能说他对文学改编电视剧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作者上文提及的《红高粱》,正好可以用来否定该论点。


当初《红高粱》的改编,启用的是周迅这样的实力派明星脸来诱发观众胃口,配菜是朱亚文和黄轩。为了诱惑周迅出演并将其打造成剧中绝对女一号的地位,剧本彻底放弃了原著和张艺谋电影中一贯的“我”的视角,这样一来,小说的旁观和调侃尽去,作者的寻根不再,而九儿被推成为第一视角,成就了一个女人的传奇。宅门、土匪、抗战交错,爱恨、情仇、恩怨俱下,加上周公子阔别十余载的荧屏回归,撑开、捋直之后的《红高粱》与原著故事和气质都相去甚远,转而扛鼎了女性传奇剧的大旗。


一年后的《平凡的世界》类似,王雷、佟丽娅加袁弘的组合,是演技和颜值兼顾的考量,因为小说人物与这几位演员年层感相当,故《平凡的世界》并没有像《红高粱》那样彻底掀翻了重来。但制作相对考究,叙述也极力追求原著精神的剧版,并没有再现《红高粱》的业绩。


当然,你非要说李易峰、陈学冬、赵丽颖、鹿晗、这样的颜才符合“追星时髦”,那我甘拜下风。那又如何?和《红高粱》和《白鹿原》比,《麻雀》有多么成功?《解密》有多么了不起?《胭脂》有多厉害?《择天记》有多伟大?我看不见得吧?



其四,也是最令人困惑的是,文章竟然还得出了“电视剧《白鹿原》收视率之所以低走,正是由于制作人员沉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缺乏对观众心理需求的回应”这样的结论。这话乍听颇为在理,同时还可以用来会诊当下一切叫好不叫座的优秀文艺电影。可你稍微逆向思维,就会发现这个逻辑细思极恐。


试想,如果贾樟柯对观众心理需求“积极回应”,还会有《山河故人》吗?


试想,如果王小帅对观众心理需求“积极回应”,那还会有《青红》吗?


试想,如果侯孝贤对观众心理需求“积极回应”,那还会有入选多国年度全球电影第一位的《刺客聂隐娘》吗?


“积极回应”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贾樟柯去拍《栀子花开》,王小帅去拍《小时代》,侯孝贤去拍《澳门风云》!天下一统,成为媚俗货的垃圾桶。


影视艺术创作之所以能保持魅力,就是因为有一批有坚守、有原则、有底线、有创造的人拒绝与票房烂片和高收视率媚俗剧和谐,“沉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努力保持着创作基因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只有这样,才会有《路边野餐》、《踏雪寻梅》、《驴得水》等风格迥异的个性化创作丰富电影艺术的货架,才会有《大明王朝1566》、《大明宫词》、《雍正王朝》和《人民的名义》等继往开来,保持我们对电视艺术的求索。


《<白鹿原>收视率走低:缺乏对观众心理需求的回应》一文的出现,和《人民的民义》的爆款不无关联。《人民的名义》CSM52城收视率以1.523个点开画,最高峰几近7个点,平均数是也在3.66,刷新近年多项记录。然而千万别一时脑热,把《人民的名义》的特例当做当今电视收视率的常态,现如今电视收视率真正的常态是,超过一个点就可能是同档期的大赢家。


这期间,网络终端的点击分流切走一大块,“四星”变“两星”,电视收视率遭遇的是几何萎缩。以前“四星”一部强片垄断一个档期是常态,同时拿出两部硬碰硬的已经算是够胆肥,如今一部剧顶多占据“两星”,还有独播剧和周播剧围剿,收视基数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人民的名义》困境中的坚守,“沉湎在自己的小天地”搞突破创作,排除万难去突破风险,也就不会有该剧的问世,更不会有前段时间收视率和话题的爆款。



《白鹿原》同理,如果不是一小撮有情怀的人“沉湎在自己的小天地”,花十年立项,六年筹备,然后又花一年多拍摄、制作、过审和排片,也就不会有《白鹿原》的改编问世。一部戏前后经历二十来年的历程,从作者作品问世后不久,一直追逐到作者驾鹤西去,这是怎样一种魄力,怎能用一个“缺乏对观众心理需求的回应”轻易抹杀之?


同样的钱,同样的经历,他们完全也可以“积极回应”,然后赶制出一大批的颜值偶像剧,再造一大波徒有虚名,却不会演戏的所谓明星,可以捧出一大堆年轻观众喜欢,甚至是五迷三道的帅哥美女。然后视他们耍大牌不背台词而不顾,纵容他们演戏都用替身,配合他们用假表演甚至假人去欺骗深爱他们的粉丝?


如果没有他们的固执和沉湎,这将会是怎样一个世道?


是的,时代变了,《白鹿原》有些地方没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也许它应该以追星为时髦,积极回应市场,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弄一个范冰冰来演仙草,再弄一个迪丽热巴来演田小娥,把《白鹿原》改编成两个女人的史诗,看点有了,争议和话题也有了,收视率节节高升,银子像自来水一样流下来。


《白鹿原》收视率不够高,这并不代表它活该被踩,就该被全盘否定。任何一部文学改编作品,都会有期待值的落差和改进的空间,但文学改编的创作同时也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钳制,只要创作的态度是端正的,制作是用心的,至少不应该沦落到被打压和踩踏的地步。何况《白鹿原》相比《红高粱》和《平凡的世界》,既有原著的秉承,亦不乏史诗的体量。



目前《白鹿原》在豆瓣的评分是9.0分,远高于同档期《思美人》的3.9分,也高于同档期《欢乐颂2》的5.2分,甚至比爆款剧《人民的名义》的8.3分还要高出一头。豆瓣代表不了全体观众,但至少可见以豆瓣文青文为代表,部分群众的眼睛并不被收视率的雾霾所影响。


《白鹿原》口碑分化其实也表明,这部戏还是很火的,别的不说,至少我周边的新老文青都在追这部剧,讨论着这部剧。说这部品质剧、史诗可以匹配更高收视率是可以的,但就此说这部戏没有火,那是无稽之谈,不火的戏,我们争论它又有何意义?


最后,还要批评一下这篇文章的收尾“电视剧创作要繁荣发展,必须尊重电视剧的艺术规律,这就需要电视剧生产者从这种错觉中走出来,放下架子,研究市场,研究观众”,以及关于“但是电视剧的投资需要回收,它必须迎合市场”的表述。我不否认,优秀电视剧可以有市场考量的因素,但绝对不该为市场所妥协,处处盲从市场的作品,被观众牵着鼻子走的创作,只会迅速透支自己,创作力江河日下的张艺谋就是一个活案例。


【文/曾念群】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鹿原》突然停播,两家卫视的缓兵之计?
《白鹿原》收视率低 背后的现实
五大卫视年度收视率出炉!《安家》第一名,垫底的电视剧出乎意料
2018年卫视收视率前五位的电视剧,你看过哪几部?
评分9.1收视率却很低,解读《白鹿原》不受欢迎的内在原因
以人民的名义怼白鹿原:影视剧营销水平的最高与最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