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春拍】琼台玉宇——明清宫廷玉器赏析



中国玉器自史前出现起,即是最高规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礼器和配饰,进而衍生出实用价值如摆件与生活用品等。古代人们并不是简单地将玉作为装饰,玉不仅仅表现出外在的美,更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如《礼记》记载:“君子比德如玉。”古代君子必需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此次我们为您挑选出几件将会出现在嘉德春拍夜场《含英咀华——明清宫廷艺术聚珍》专场的明清宫廷玉器,感受宫廷御作的精工细琢。







Lot  2866

清中期

白玉双夔凤纹提梁卣

H:24.5cm 

 

此件玉卣呈扁圆体,直口,束颈,垂腹,圈足,颈两侧立耳套活环提梁,提梁线条优美,流畅光滑。瓶盖抓钮光滑圆润,盖浅浮雕变体螭龙纹,瓶盖瓶身口沿相合处均刻划数道弦纹及回纹,磨制规整,严丝合缝,颈部及腹部上下各饰以一道宽阳线弦纹,主题纹饰为浮雕双夔凤纹,双凤相向,尖喙圆睛,凤头饱满,曲颈优美,尾羽如蓬,垂腹丰满,光洁无纹饰,近足处饰以变体莲瓣纹,纹饰取材上古青铜,古朴神秘,刻划精细纯熟。


清乾隆《钦定西清古鉴·卷十六》周子孙卣二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此件作品以青铜器为蓝本创作,既忠实继承了青铜器的高贵堂皇,又融入了玉器的钟灵剔透。器形比例及工艺布局几近完美,做工精美华丽,醇厚古朴,具有鲜明的文人气息和传统的哲学理念。



Lot  2863

清乾隆

白玉携琴访友寿山福海双面插屏一对

H:36.5cm; 26.3×18cm

     

白玉插屏一对,呈矩形扁片状,玉质细腻净白,光洁温润,包浆匀净,内含宝光。插屏采用浮雕减地技法,双面满饰携琴访友寿山福海图。整幅画面内容丰满,构图如画,层次分明,于方寸之间展现出丰富景深,线条清晰利落,工艺细致生动,刀法细劲遒婉,颇有意境。下配红木托座,绦环、挡水满雕花卉,边缘起笔直阳线,打洼平整,雕琢精细,富丽堂皇,用料考究,用心精巧,映衬白玉插屏,更显得工艺精细,侈美奢华,玉屏托座无不彰显乾隆时期清新古雅与雍容华贵之融合。



插屏为清代重要的宫廷陈设品,既可当做文房用具,又可陈设。中国的传统文人,一直有一种超然物外、寄身心于山水的隐士情结,此类插屏置于案头,凭以释怀,悦人心目,深合中国传统文化。



Lot  2865

清乾隆

白玉花蝶纹盖盒

L:7.8cm


盖盒白玉为材,莹润细腻,光洁无暇,色如羊脂。取整块和田玉料,雕琢丰硕瓜形,一剖为二,盒盖随形浮雕,瓜上藤蔓攀附,浅浮雕瓜叶数片吊扣瓜身之上,遮蔽烈日,一派清凉,瓜蔓蜷曲自然,随风垂摆,蝴蝶展翅,翩翩起舞,花纹丝丝点点,美轮美奂,触角微曲,生动逼真,阴刻瓜棱瓜蒂,惟妙惟肖。本器子母口扣合,严丝合缝,自盖至底皆直壁,盖面构图张弛有度,以浅浮雕、减地、阴刻等技法勾勒,寓意吉祥,余部不雕不饰,光素无纹,形制规整,弧线优美,抛光考究,包浆醇厚,尽显工艺之精湛,展良玉之妙绝。此玉料无绺无沁,完美无瑕,为乾隆平定新疆回部后进贡之上等和田美玉,工料双绝,堪称贵重。查阅资料,布达拉宫珍宝馆收藏有一件与本品造型、纹饰极为相近之作,可互为参考。


“瓜瓞绵绵”出自《诗经·大雅瓜瓞绵绵》,如“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表达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之意。



LOT  2867


黄玉提色螭龙执壶

H:17.4cm


执壶形制,呈长方形,口沿平直,颈部微敛,弯流丰硕,矩形腹,束胫,下呈高足。整器黄玉为材,光润亮泽,提油技法形成数片棕褐色块,以效留皮俏雕之意;短流饱满,小口微撇;壶壁高浮雕一条螭龙,暴睛阔口,犄角后收,四肢矫健,脊背有力,身躯健壮,指爪犀利,攀于侧壁,似欲扑爬而上,刻画栩栩如生;盘手以高浮雕、镂雕、刻划诸技雕琢而成,变体龙形为壶鋬,龙首衔于口沿,龙目圆睁,龙角收于脑后,鬃发披肩,威严豪迈,龙身变形,矫健有力,与壶身结合完美;底足镂雕而成简化夔龙纹,兼以如意头纹饰,边缘起阳线勾勒形态。玉壶螭龙雕琢写实生动,刀法明快精准,仅寥寥数笔,螭龙灵活不羁之情貌跃然而出,与壶身的整体造型、气韵相得益彰,即显示了玉料的华贵精美,又透露出厚重沉稳的古朴意韵,借今之物类,发古之幽思,二者结合巧妙,实为明代同类器物中难得的佳品。


明清宫廷的仿古玉器中黄玉所见甚少,物以稀为贵,可与羊脂白玉相媲美。魏文帝曹丕有《与钟大理书》说:“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以“蒸栗”比拟黄玉品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说,“黄玉如粟者为贵,谓之甘黄”;明末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论古玉器》提到:“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以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古代五行以中为黄:黄色在中央,也是大地之色,故称“中色”;因此其认为:“蒸栗色佳,焦黄为下,甘青色如新柳,近亦无之。”由此可知,黄玉有过傲视羊脂玉之历史典故。本品即为代表,且应属文献所题“蒸栗”之色,实为不易。查阅出版物,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中藏有明瑞兽龙把杯,而本品取品级之高的壶为器形,甚为珍罕。


“提油”是指做出玉的皮色的方法,选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植物染料经过物理加热后进行染色,由于原料的有机性,再加上上色手法的温和,才使得玉器的内部晶体结构没有被严重破坏,而且最终的成品油润可人,反倒比真古玉的手感更加细腻。



Lot  2870

清中期

白玉双鹤御环灵芝香薰

H:18cm

 

整块白玉圆雕熏炉,光洁无瑕,润如凝脂。整器随型圆雕、镂雕、透雕、减地、刻画种种工艺不一而足,纵观熏炉略呈冲天耳炉形制,俏雕一对瑞鹤相倚而立,口衔灵芝,皆做回首曲颈状,头颈细长圆润,婉转柔和,身躯修长,共享一背,羽翼丰满,互相偎依,各抬起一足,另一足直立,似安然而憩,富于,灵气动感,背托灵芝为盖,双足支立于透雕灵芝草上,玄妙之处在于化鹤首鹤颈为双耳,鹤身为炉腹,鹤腿及灵芝仙草为足,鹤炉合而为一。此炉堪称叫绝之处在于,除炉身之外无不镂雕,双鹤口中灵芝垂于炉侧下接活环,透雕子母口灵芝盖更以十道活环为链,炉盖炉身一而二,二而一,双鹤立于万年蕈丛中,瑞草繁茂,腿足颀长,幻化呈圈足状。此炉以和阗玉整料雕琢,玉质坚实细密,莹白透亮,打磨抛光如镜,包浆深沉厚重,光可鉴人。本香薰构思巧妙别致,整器以浅浮雕、阴线刻法、镂空及圆雕等工艺雕琢,刀工技法精湛,立意明确。尤以仙鹤衔环,玉环穿缀成整条连绵不断玉链,线条婉转有致,流畅自然,可谓鬼斧神工。又兼盖底以灵芝仙草镂雕串联双鹤炉,其上萌出大小各异的九株灵芝,合称九芝,极具写实风格,令视觉效果更自然多姿,亦见匠心,尽显华丽之感。 


鹤体态优雅飘逸,亦称“百羽之宗”,据说乃凡人登仙后所化,又称“仙鹤”,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王者仁慈,则芝草生”、“王者德重,则芝实茂”,灵芝为古今之祥瑞,有“仙草”、“瑞草”之称,在神话传说中有使人生翼乘云,轻身避水,长生不老之功效,亦为仁政与明君的象征。鹤衔灵芝自有“芝仙祝寿”的美妙意涵,为健康长寿之祝福。



Lot  2869

清中期

白玉一路连科摆件

L:24cm

 

摆件白玉为材,体量硕大,温润细腻,晶莹白皙,以立体圆雕、镂雕、透雕、浮雕、薄意各技法相结合呈鹭鸶莲花通景。整器修长,一硕大莲藕生于盛夏湖底,碧波荡漾,浪花微卷,藕节分明,首尾微翘,自然写实,藕节之上生出数茎莲花,莲花或含苞或绽放,红、白、粉各色缤纷,一株莲蓬随波轻舞,莲叶或漫卷或舒展,乘风婆娑,叶脉分明,一只鹭鸶立于水中,尖喙圆眼,脖颈细长,回首敛翼,翅羽根根分明,雕工精湛,形象生动。鹭鸶谐音“路”,莲花谐音“连”,二者合寓“一路连科”,祝颂科举考生可以连中三元。整器荷塘小品景致层次分明,枝梗随风摇摆,荷叶立体而有阴阳向背,颇有意境。


此摆件材质佳美,孔壁平滑,转折自然,构图舒朗圆浑,线条圆润流畅,可观可赏,器身的雕刻技法各有不同,刀法旷达有力,雕琢细致入微,深雕、浅雕、镂空雕等疏密有致。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院藏有同题材作品,可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德×保利:2021年度玉器专场成交排行榜
古玩 38 【清代玉器】
圆滑光润的青白玉
青白玉
深圳珠宝网
中国嘉德:明清瓷器玉器掌玩艺术成交价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