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羞羞的铁拳》回溯:过去20年华语喜剧电影五大流派


 


国庆档即将过去,《羞羞的铁拳》一枝独秀,截止日前,已揽获12亿票房。2014年国庆档票房冠军为喜剧片《心花路放》(11亿),2015年国庆档票房冠军为喜剧片《夏洛特烦恼》(14亿),2016年国庆档票房冠军为军事题材的《湄公河行动》(11亿)。



2017年春节档,四部高票房影片,《功夫瑜伽》17亿,《西游·伏妖篇》16亿,《乘风破浪》10亿,《大闹天竺》7亿。虽然这四部影片的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但按照类型划分皆为喜剧范畴。

2015年的国产喜剧电影取得了瞩目成绩,前有暑期档励志喜剧《煎饼侠》、魔幻喜剧《捉妖记》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后有国庆档喜剧《港囧》再续“囧”系列神话、《夏洛特烦恼》成最强黑马。

喜剧是最有观众缘的电影类型,国产喜剧在电影票房中有最突出的贡献。喜剧贵在“寓庄于谐”,通过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发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有成为闹剧的危险。诙谐的台词和表演是喜剧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既然喜剧重在靠外显的表演达到效果,我们就从喜剧演员入手,来盘点下在口碑和市场影响力方面都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喜剧人。

周星驰的香港“无厘头”喜剧——笑中有泪


上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这时的周星驰辗转于各个影片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1990年代,香港电影处于一个充满机会与竞争的时代,百花齐放:王家卫的艺术片、徐克的武侠片、吴宇森的枪战片…… 大卫· 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曾这样评价——“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而周星驰就是在激流勇进的香港电影市场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1990年,周星驰主演的《赌圣》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并凭借这部电影确立了其“无厘头”表演风格,备受关注。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在几年后风靡内陆,其“后现代”和“无厘头”的语境颠覆了当时观众的审美习惯。


《大话西游》


本无关联的台词,排列组合形成幽默和讽刺并举的经典名句。周星驰为小人物代言,在玩世不恭的台词和夸张滑稽的表演下,藏着星爷对自我的怀疑和对人生的思考。喜剧电影人都是悲凉的,他们把别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反复体味自己的所感和自身经历,添油加醋,供人品尝。

周星驰的自传作品《喜剧之王》诉说了自己的演员梦想,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在最无能为力的时期遇到最想照顾一生的人”。那句“我养你啊”成为如今痴情男女用来诉说愁滋味的经典名句;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在后来表现追寻演员梦想的作品中,成为关键道具。


《喜剧之王》


如今,星爷的粉丝一次次喊出“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口号,不仅使得星爷的一部部新作票房有保障,也让很多喜剧人看到了星爷的号召力,时不时来一波“致敬星爷”。


葛优代言的“京味儿喜剧”——会心一笑


“流水的冯女郎,铁打的葛大爷”,谈到冯小刚,就离不开葛优,提到这俩人,第一反应就是“贺岁档”。冯小刚的“京儿味喜剧”大多改编自王朔的小说,《甲方乙方》、《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等。其中,《甲方乙方》开启了贺岁喜剧时代。“你看,那位先生,一看就是一大款,有钱,而且还是正道来的,称得上是仪表堂堂,财大气粗吧!”“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甲方乙方》


王朔作品的幽默感是以“调侃”实现的,静观平民生活、戏谑贵族日常、揶揄主流社会。调侃的武器又是老百姓都听得明白、有所感受的大白话,说到底,有着北京城里人的“贫”劲儿,喜剧也都是都市题材。如果说周星驰的对白是对现代话语的解构,那么葛优的对白就是对老百姓语言的兼收并蓄、再加工。


与其说冯导现在转型,着眼更加严肃的题材,如《1942》、《唐山大地震》、《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倒不如说冯导对政治话语的关注是一以贯之。只不过在喜剧作品中,冯小刚运用人物行动与人物身份的错位制造喜感,实质上就是借着平民之口关注着上流政治话语权。这种阴差阳错、张冠李戴制造的笑点总是能够和观众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感。


《顽主》


“我就是一傻波依,您甭为我费心“晚上睡觉别盖太厚的被子,别穿过紧内裤,早睡早起,多想想共产主义事业”。《顽主》虽然不是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但这是葛优的代表作品,充满着改革开放时期对旧秩序、旧道德观的反思与批判。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儿与社会主流话题紧密结合,正是冯葛京味儿喜剧的表现。


狂奔在路上的“囧”喜剧——哭笑不得


2010年,徐峥、王宝强通过《人在囧途》将“公路喜剧”带入大众视野。一个满腹心机的大boss、一个单纯无脑的过路人、一个精于算计的倒霉鬼。此类喜剧更多靠错乱的人物关系达到笑点。不论是找寻之路还是逃亡之旅,同行人物总是高度无默契。无默契的背后是自我保护主义,每个人的行为动机放在自我坐标体系中都是合理的。


《人在囧途》


路上状况百出、每个人都在寻求当下环境的最安全状态,立场不同、利益相悖,矛盾冲突之下便展现出了百态人生。



《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的“囧”系列,宁浩的《心花路放》《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都是这个路数。在这类喜剧作品中,那个单纯无脑的人物是完成喜剧使命的核心。从演员层面讲,徐峥、王宝强、黄渤已经成为“囧”喜剧的代言人,尤其是王宝强,当《港囧》中包贝尔接棒王宝强时,观众们甚至都不买账。



话剧舞台走出的包袱喜剧——哈哈大笑


从2015年国庆档的票房黑马《夏洛特烦恼》,到黑色幽默喜剧《驴得水》,再到今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羞羞的铁拳》,“麻花出品”似乎已经成了票房保障。沈腾、马丽、艾伦等人也成为极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在故事和笑点设置上都经过了观众的检验,话剧表演时演员与观众重在交流,密集的包袱要得到观众的回应。因此改编时被留下的包袱一定是让观众们最认可的。而且话剧表演的夸张性导致其改编作品中的包袱总是很大胆。丰富的舞台经验使得这批话剧喜剧人对观众的喜好了如指掌,对观影情绪的发展拿捏得更精准。

沈腾、马丽继《夏洛特烦恼》后虽不常搭档了,但凭着舞台剧和大银幕的经验,各自的作品在密集笑点的制造上都不是难事。不过,能否创造出更好的成绩,故事的完整性和创新度才是重中之重。



话剧改编的电影在宣传上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羞羞的铁拳》在9月30日正式上映,其同名舞台剧全国巡演已于9月28日在北京开启。曾经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也是同样的宣传模式。舞台剧的加持,无疑会促进观众对包袱的理解,表演所到之处,一片哈哈大笑。


都市的冷幽默喜剧——忍俊不禁


没有哈哈大笑的酣畅淋漓,也没有太多深刻的思考,但人物是熟悉的,面孔是身边的。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跨界电影人,他们讲述的是青春的故事。韩寒的作品不代表一个时代,但是韩寒这个名字代表着一代人的青春。


韩寒的喜剧是一种冷幽默,相对克制。2014年的《后会无期》、2017年的《乘风破浪》分别收获了6亿和10亿的成绩。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还找不到标签化的演员,但是却能看到一种文艺轻喜剧的表演风格。片中的角色都是在云淡风轻地搞笑、感伤。



这很符合现在都市年轻人的“丧”气质,哭和笑都很克制。我认为,这是一种和特定观众群对话的喜剧风格。

成龙的动作喜剧、陈佩斯的杂耍喜剧、彭浩翔作品中的趣味喜剧……喜剧片可以说是电影类型中细划分种类最多的一种。优秀的喜剧电影,可以在欢声笑语中呈现百态人生、时代症结。从喜剧表现方式的流变中,我们还能辨识社会发展演进的脉络。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喜剧人擅长将自身经历和成长环境藏于作品中,为了避免观众审美疲劳,喜剧创作者更应该探索更多种喜剧表现形式。非要标签化的话,浪漫的法国人喜将幽默寄于哲学思考中、绅士的英国人喜冷幽默、直接的美国人喜欢话痨幽默……中国人呢?


辽阔的中国土地、多样环境成长出的喜剧人,也许还会有更多惊喜。

【文/孙丽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夏洛特烦恼》到《羞羞的铁拳》票房的大获成功,他功不可没!
开心麻花的逆袭,本身就像是喜剧片的套路 | 小巴看一周
'羞羞的铁拳'狂揽近20亿!开心麻花这个电影圈新手怎么做到的?
《李茶的姑妈》票房破3.6亿、评分跌至5.2,“话剧第一股”开心麻花套路失灵?
估值研习 | 开心麻花:喜剧黑马,估值42亿
百亿影帝沈腾也没辙,开心麻花三年上市梦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