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秋拍】施甘洗甲 持盈保泰 | 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以下简称《大捷诗》)为清嘉庆御笔亲书,作于嘉庆五年(1800年)。是时为嘉庆帝颙琰亲政初期,朝廷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丛生,特别是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的五省白莲教大暴动,历时九年,波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和甘肃五省。清廷耗费人力、财力、物力巨大。平息白莲教起义既是乾隆帝的夙愿,更是嘉庆帝亲政时的重大举措。当获清军将领德楞泰潼河大捷、取得转折性胜利的奏折,嘉庆帝欣然提笔亲书赐此诗卷于参赞大臣德楞泰。全篇以诗载文,记录了清军围剿起义军的历程及重要战役,抒发内心喜悦之情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见证清朝由盛转衰的珍贵史料。


嘉庆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嘉庆五年(1800年)作

水墨纸本  手卷 

引首28×75 cm

书法28×190 cm

出版:

《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9册,第721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御笔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文)》收录于《清颙琰(嘉庆)诗初集》第27卷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包首图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玉扣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按住下列图片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手卷纵28cm,横190cm,缂丝包首,并经《石渠三编》著录,白玉别子上镌“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铭。纵观嘉庆此幅楷书,用笔沉稳深厚,结字方正平稳,气息森严,尽得唐人楷体之精髓,可谓是嘉庆盛年精整之作。


引首嘉庆御笔书“施甘洗甲”四字。“洗甲”源自武王伐紂,相传周武王出师時遇大雨,感动天地降惠雨,是苍天为武王洗刷兵器。武王擒纣灭商,战争停息。嘉庆于引首处题喻上天加惠甘雨,洗净甲兵,清军大胜,平息白莲教五省暴乱。


◆    


白莲教起义,亦称川楚教乱,爆发于嘉庆初年(1795年),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结束,是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教徒反抗清廷的武装起义。白莲教为北宋时期开始流传的民间秘密宗教。入清后,潜伏各地,曾经匿迹,其组织成员多为社会下层的穷苦群众,由最初清政府的潜在威胁逐步发展成为反清统治的一股强大武装力量,是清廷面临的最大内乱之一。


面对五省白莲教大暴动,嘉庆帝收到清军参赞德楞泰转败为胜的捷报,其愉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德楞泰(1749-1809),伍弥特氏,字惇堂,正黄旗蒙古人,是嘉庆平定白莲教义军的悍将。嘉庆四年十月,攻破义军高家营,擒获义军高均德,晋封二等男爵。嘉庆五年三月,胜义军冉天元,晋二等子爵,授成都将军。嘉庆六年正月,冒雪夹击义军高天升得胜,晋升一等子爵。十月宣布“德楞泰节次歼擒首逆,保全川西数百万生灵,又将徐天得、龙绍周两股剧贼全行歼灭,阙功甚伟,着晋封为二等伯,并赏黄面貂皮马褂一件”,嘉庆七年七月,晋封为三等侯。


此卷以诗配文的形式而成。全诗充满了对嘉庆对清军大败白莲教获胜的期许和赞赏,抒发了对白莲教起义军攻城掠地、肆虐百姓的担忧,表达了对治军带兵庸官的愤恨、对英勇善战将军的赞许,展现了嘉庆作为亲政后力主振刷政治、军政方略的信心与决心。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局部)



诗文内容如下:


人君治民奉上天,民遭颠沛君何颜?川中邪教肆奔突,任性焚掠诚凶顽。嘉陵失守贼夜渡,裹胁啯匪不知数;欲涉白水直趋甘,幸有雄师扼前路。五日四战陈冉俘,石门寨破贼势孤;追奔直抵潼河岸,满望一鼓歼萑苻。讵料潼河船未撤,抢渡过涉任顶灭;余尽将熄又蔓延,即正刑诛儆昏劣。将军奋勇急渡河,星夜追逐自太和;三队虎旅齐效力,天戈所指摧群魔。四寨重围立解散,民庆生全得免难;披览封章慰实殷,叩感昊慈速戡乱。四载黎元受厄深,愿消劫运施甘霖;稍赎予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



而诗中小楷,详细记录了嘉庆四年至五年(1799-1800年)平定义军中的几次重要战事——定远渡江战役、江油马蹄岗战役、射洪潼河战役的情况。江油马蹄岗战役和射洪潼河战役,清军皆反败为胜,为战事之转捩点,白莲教起义军势力逐渐减弱,到最后平息。


全诗分四段记述了由嘉庆四年后到剿灭起义军这一过程。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局部之一)


第一段“人君治民奉上天,民遭颠沛君何颜?川中邪教肆奔突,任性焚掠诚凶顽”。此四句,抒发了作为一国之君对白莲教义军攻城掠地、肆虐百姓的焦虑与担忧。


嘉庆四年(1799年)十二月,义军冉天元挺进苍溪地方,虽被清军包围,双方激战,但起义军大胜。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冉天元乘胜趁清军官兵欢度元宵节,疏于防守之际,乘胜在定远县的石板沦强渡嘉陵江成功,进入四川腹地。起义军意兵分两路,一支留在川西牵制清军,一支于射洪、盐亭、阆中沿嘉陵江上游至甘肃阶州、岷州与那里起义军会合。摘嘉庆此大捷诗中小楷,对是时战事的概况诉说如下:“川北竄匪自抢渡嘉陵江后,里胁日众,由剑州之元山场向彰明江油一带西竄。是趋龙安赴白水江之路,其意欲与甘肃竄匪会合。幸德楞泰由广元带兵赶至,绕出江油之重华堰菁林口,扼据龙安等处要路,为迎剿之计。”


而后高院场一战,义军击毙清军川北镇总兵朱射斗;后在江油县马蹄岗用伏兵包围了德楞泰,清军激战三天未得突围,溃散不成军。此时德楞泰身边只剩数十亲兵,以为必死,突然团练率乡勇以乱石击打起义军,冉天元坐骑中箭被俘,德楞泰反败为胜,见嘉庆诗曰“德楞泰节次奏报,生擒首逆陈得俸、冉添元及伪总兵伪元帅等,军威大振。”


起义军余部下由剑州南下,在射洪县潼河与清军大战,清军将领魁伦,官吏部尚书,因违背严守潼河的命令,撤兵留船,被义军宵渡。义军得以进入川西地区,向成都、重庆四川心脏地区挺进。嘉庆以魁伦“军纪所关,亦难之曲宥”,褫逮治罪,解京赐令自尽。这也是嘉庆第一次以“失误战机”处死封疆大吏。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局部之二)


此卷中嘉庆楷书第二段“嘉陵失守贼夜渡,裹胁啯匪不知数;欲涉白水直趋甘,幸有雄师扼前路。五日四战陈冉俘,石门寨破贼势孤;追奔直抵潼河岸,满望一鼓歼萑苻。讵料潼河船未撤,抢渡过涉任顶灭德”记述回顾了清军与白莲教义军的上述大战的情形,有对嘉陵失守的叹息,有对义军北上甘肃的忧心;有对清军与义军五日四战激烈战事的刻画,更为清军反败为胜的欣喜;也有为潼河大捷中清军首领敷衍塞责的痛斥。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局部之三)


第三段“余尽将熄又蔓延,即正刑诛儆昏劣。将军奋勇急渡河,星夜追逐自太和;三队虎旅齐效力,天戈所指摧群魔。四寨重围立解散,民庆生全得免难”记述了清军围剿义军剿而难灭的艰辛,以及嘉庆帝以“失误战机”处死封疆大吏魁伦的决心和痛恨;以及嘉庆帝整饬清军,重新任命首领、采取有效举措围剿白莲教所取得的多次胜利后,释放了压力的舒畅心情。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局部之四)


第四段“披览封章慰实殷,叩感昊慈速戡乱。四载黎元受厄深,愿消劫运施甘霖;稍赎予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描述了嘉庆帝获悉捷报的愉悦之情,充满了对大败白莲教获胜的期许和赞赏,抒发了对英勇善战将军的赞许,表达了治乱后期待治国也得以顺利的期许,更保持坚守了居安思危的韬光养晦之志。


◆    


嘉庆帝的全诗展现了作为亲政后,力主振刷政治、军政方略的信心与决心。这首诗是嘉庆皇帝众多诗词中最为难得的获捷诗中的佳作,是研究清史、特别是清军战史、白莲教史的珍贵的档案文献,史料价值、人文历史资料价值十分珍贵。

 


本文改编自马小彬《清嘉庆帝〈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赏析》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庆手书《大捷诗》,背后揭和珅跌倒铁幕
嘉庆皇帝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比太平天国还凶的“邪教”,差点灭亡清朝5
书法-庆御笔 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卷
清朝史上嘉庆皇帝统治时期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和珅被抄家后,亿万钱财去哪了?全被嘉庆耗在这个小女孩身上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