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关于1月3日的四个故事,关于中国和日本




【今日由头】

XXXX年1月3日


1


回溯中日两国的历史,需要铭记的日子,其实不少。


比如1894年7月25日,那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日子。


比如1931年9月18日,那是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日子。


比如1937年7月7日,那是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日子。


当然,还有1945年9月3日,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居,从派“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到实力强大到足以对中国打一场“降维战争”——这些日子,都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其实都是中日关系进程中的一个个“果”,有没有一个可以标志“因”的日子呢?


恐怕是有的。


1月3日,应该是其中的一个。


2


先来说说关于第一个1月3日的故事——1836年1月3日


这个故事,和一个日本人有关,他叫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


1836年的1月3日,坂本龙马出生在土佐藩(今日本高知县)。之所以姓“坂本”,是因为他的祖上,是明智光秀(对,就是逼死织田信长的那一位)的女婿,而坂本城,正是明智光秀当初的封城。


坂本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龙马飞腾,所以父亲就给孩子起名“龙马”,典出中国唐代诗人李郢《上裴晋公》中的“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资”——毫无疑问,至少在那个年代,中国文化还是深深影响日本的。


坂本龙马是个标准的富二代。他们家是做卖清酒生意的,而且做得很大。但龙马的志向却不是继承家业做一个商人。


因为在坂本龙马17岁的时候,日本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国运的事。


那一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带着四艘军舰开到了日本江户的湾口,64门大炮齐刷刷对准了日本本土:不开国门,就开炮!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黑船来航”事件。


“黑船来航”事件


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Perry),美国海军将领,因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被人牢记。


和13年前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一样,日本人也被仿佛“外星文明”一般的西方科技给震惊了,与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羞辱感和紧迫感。


在那个年代,出于保卫日本的意识,日本的武士们又开始流行起学习剑术,剑道馆遍地开花。坂本龙马一开始也投身剑术,并且拿过好几个地区冠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批人会最先醒过来:拿冷兵器去和高科技搏斗,等于是以卵击石。


坂本龙马就属于第一批清醒过来的人。


一个在日本流传的著名典故是:


在当时日本阶层陷入混乱之后,坂本龙马对自己的朋友说:“打斗我喜欢用小太刀,比太刀好用。”


太刀刀身长1米至1.5米,玩《怪物猎人》系列的读者肯定熟悉


然后朋友过了段时间后就给他拿来把小太刀,但龙马掏出一把手枪:“这个比小太刀更有威力!”


过了段时间,朋友又给他带来一把手枪,龙马却拿出一本《万国公法》(一本国际法方面的书):“手枪最多伤人,而这东西能振兴整个日本!”


朋友对他说:“你说的话朝令夕改,怎么取信于人?”


龙马的回答是:“《论语》中说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顺应时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啊!”


所以,决定顺应时代潮流的坂本龙马就做了专业的革命家。他的革命目标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可以用龙马在1866年前后提出的著名的“船中八策”来概括:


(1)奉还政权;


(2)设上下议政局;


(3)登用天下人才;


(4)广泛采纳公议修改条约;


(5)重新撰定法典;


(6)扩充海军;


(7)设置亲兵保卫帝都;


(8)就金银物价制订与外国相等的法令。


坂本龙马总的思想概括而言,就是:“解散幕府的统治,但为了避免内乱给列强有可乘之机,要将权力归还给天皇,然后进行从上至下的改革。”


日本大河剧《龙马传》中关于“萨长同盟”的剧情。坂本龙马的一大功绩,在于说服当时日本的萨摩藩与长州藩结成军事和政治同盟,共同“倒幕”。


1867年12月10日,才31岁的坂本龙马死于一场离奇的暗杀(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此文不展开了),但他的策略却被后人认为是奠定日本走向富强的基石,他本人也深受各阶层的爱戴——老百姓认为他是平民英雄,资产阶级认为他是日本近代商业的鼻祖,民主派认为他是民主先驱,保守派认为他忠于天皇,连军国主义者都认为他是帝国海军的保护神。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坂本龙马渐渐被后世的日本人神化,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先知一般的存在。但必须承认的是,正是包括他、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在内的这一批人,在日本被强迫打开国门之后,没有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开始致力于日本走向近代化,走向富强。


他们是日本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2


于是就要说到第二个1月3日了————1838年1月3日


这一天(确切地说是农历),清朝的道光皇帝任命了一位钦差大臣,交给了他一项任务:去广州禁鸦片。


没错,这个钦差大臣名叫林则徐。


林则徐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大家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这里就不在赘述。这里要说的,是林则徐销烟之后发生的一些事。


众所周知,原先对林则徐销烟批阅“可称大快人心事”的道光皇帝,在英国人打进来之后,就翻脸了,最后一路将他贬到新疆。


这也引发了后世乃至现今对林则徐的一些讨论:他到底是不是个民族英雄?


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林则徐在禁烟手段上简单粗暴,和当时昏庸的清朝官员并无二致,其实是挑起“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称“民族罪人”也不为过。


真的是这样吗?


回过头看,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237万斤鸦片这件事,如果一定要用现在的眼光去评析,或许在处理方式上确实可以更理性一些:比如可以平价先从英国商人手中收购鸦片,然后再集中销毁,这样也不至于落人把柄——毕竟,当初英国议会投票是否要发起对清朝战争,最终仅仅是以9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的。


但是,回到1840年前后的中国大环境下,这样的要求无论是对林则徐还是对其他人而言,都是不现实的。


首先,“禁烟”是道光皇帝直接下的命令,说清楚是“销毁”,作为钦差大臣,不可能去和皇帝讨价还价。


其次,鸦片之恶,全民皆知,嫉恶如仇如林则徐者,肯定是选择暴力销毁。即便放到现在,也没听说过先要将可卡因先从毒贩手里平价收购,再集中销毁的——当然,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对“毒品”的认知没有那么统一(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才发布的《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第三,鸦片贸易的背后,其实是西方列强急需打开中国的大门。断了鸦片这条路,以清朝当时的闭关政策,他们早晚还是会用其他借口开战的。


所以,说林则徐当时可以做得更好,有用“上帝视角”苛求的意味了。



但是,林则徐的真正可贵之处,其实并不在于敢于禁烟——有皇帝谕旨撑腰做事,且自身刚正不阿的官员尽管可能不多,但未必只有林则徐一个。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受到标准儒家教育的中国儒生,在对外遭受洋人打击,对内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却依旧能够冷静地看待当时中西之间的差距,意识到必须要“睁眼看世界”了。


这比当时一大批或仍自视“天朝大国”,或只知哀叹“牢记国耻”的人而言,不知道要高明到哪里去了。


而且林则徐不光意识到,他还尽自己一切力量去做。


林则徐首先开始大量收集情报。他认为“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 ,所以开始大量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希望朝廷能对所谓的“夷人”能重新认识。


在了解西方之后,他很快端正了态度,指出一定要向西方学习。虽然林则徐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要学西方的军舰和造炮技术这一阶段,但以当时的环境来看,已经相当不容易。


林则徐写的对联


历史留给林则徐的时间不多,但他确实是尽力了。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是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至少比日本早了15年以上。


3


该说说第三个“1月3日”的故事了——1842年1月3日


这一天,一部名为《海国图志》的书,皇皇五十卷,在中国刊印发行。


这部书的作者,叫魏源。


魏源和《海国图志》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海国图志》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这部书一举打破了中国人已经熟悉了千年的关于“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概念,明确告诉中国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五大洲,有四大洋,有很多并不比中国差,甚至比中国还要强大的国家。


为什么要写这部书?魏源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上写得明明白白: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没错,这个理念看上去和林则徐的理念一脉相承,因为魏源确实是受林则徐的嘱托编撰这部书的。


出身官宦家庭的魏源,从小思想就不同于常人。1841年,忧患于国家形势的魏源干脆放弃考功名,投笔从戎,入了当时主战的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8月,魏源遇见了已经被革职的林则徐。


那一夜,在镇江,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当时的林则徐,手里有一本《四洲志》,那是他组织班子根据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整理、润色而成,全书介绍了海外30多个国家,大概9万字左右。


当时的林则徐表示自己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魏源能够编一部让国人了解外界,进而能发奋自强的著作。魏源接受了这个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扩编成五十卷的《海国图志》,详细介绍了海外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科技文明、军队武器等等。


五年后的1847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扩展到六十卷;再过五年,又扩展到了一百卷。


《海国图志》


那么问题来了:


前后十年,整整一百卷,魏源呕心沥血写出的《海国图志》,在中国一共印了多少本?


1000本左右。


当时中国很多的为官之人,并不觉得这本书有何特别之处,反而因为记录的内容闻所未闻,过于古怪,去读的人非但不会受到尊敬,反而会被人嗤笑——这本书一度还被呼吁查封烧毁。


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1851年,日本的长崎港海关人员,在一艘来自中国的商船上搜出了三本奇怪的书。书上说了很多奇怪的外国国家的事,还有80多张从来没看到过的介绍外国国家的插图。


一开始,日本的海关人员也没有太在意,将这三本书没收回去之后,就扔在了那里——《海国图志》就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了日本。


没过多久,日本的贵族圈就开始流行看一本叫《海国图志》的中国“奇书”。随后,各个阶层的日本人开始争相借阅,很快就出现了《海国图志》的手抄本。看到如此流行,日本官方索性将《海国图志》正式翻印,一时之间,风靡全日本。


《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价格一共涨了四倍,加印过十次,有十五个版本。


最关键的,是日本人真的看进去了。


有一个人,才十来岁时,为了能抢先看到这本书,不惜与师兄相约决斗。他就是之前第一个故事里提到的坂本龙马。


有一个人,把这本书连续反复看了几年,做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个人叫佐久间象山,他后来被日本“维新派”视为师长和楷模。


有一个人,排着长队买到了这本书,回来路上恰逢大雨,被淋成落汤鸡却死死捂住这本书。这个人叫东乡平八郎,后来成为日本海军元帅,在日俄战争中直接打残俄国舰队,被日本人视为“海军之神”。


东乡平八郎


和中国一样,日本在遭遇先进西方文明的“降维打击”后,同样也是不知所措的。


但他们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的指引——《海国图志》。


那本中国人写的,却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


4


终于说到第四个“1月3日”的故事了——1868年1月3日


这一天,发生了影响日本,乃至亚洲和全世界历史的一件大事。


日本的第122代天皇明治,正式发起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


至于这场改革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日本迅速崛起,实现富强,乃至“脱亚入欧”。而作为检验这次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在1894年,日本与自己以前从来就只能仰视的“天朝大国”打了一架。


甲午一战,震惊大清帝国:日本怎么骑到我们头上来了?


1898年,作为日本强盛中坚力量的首相伊藤博文辞职,访问中国。据说,李鸿章讨教伊藤博文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去看《海国图志》。”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在他的任内,日本成为亚洲头号强国。1909年,伊藤博文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杀,终年68岁。


《海国图志》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整个过程中是否有如此大的作用,还有待考证,但作为日本一代“维新”政治家的启蒙读物,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日本史学家井上靖就曾明确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


横井小楠,作为明治维新政府中的中枢人物,明治天皇一般对他的建议都言听计从。他曾说过:“日本近代对外开放的思想,首先正来自《海国图志》的支撑。”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深度西化


四个1月3日的故事,前后跨度也不过32年。


但就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日本,师生易位。




【馒头说】


应该在去年上半年,后台有一位读者给我发了条留言。


留言的大致意思是:


很喜欢读你的文章,尤其喜欢看你写的抗日的文章,会热泪盈眶。另外也很喜欢你太太的文章。但发现你们俩会去日本旅游。实在无法接受这种情况,所以取关了。


我想给她回点什么,但发现她已经取关了。


我很理解她的心情。确实,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有时候是挺矛盾的:一方面,对日本一直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不得不赞服日本的动漫、料理以及一其他些文化。而如果你去过日本,你更能切身感受到日本有很多你不得不敬佩的地方。


没错,中国现在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仅仅这一个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日本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资源再利用等一系列影响我们未来生活的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的核心专利技术数量和海外净资产都是世界第一的。


我们以为日本“失去了20年”或“正在陷入衰退”,但我们在高歌猛进,人家也在拼命发展和蓄力。


所以,我有时候也在想,如果我能有机会回复那位读者,我会说什么。


我想,可能也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吧:


无论爱一个人还是恨一个人,前提是要了解对方。


很多事情,你做了,并不代表你遗忘了过去,并不代表你不会铭记历史。


在“黑船来访”的那一刻,我相信日本人肯定也是无比很痛恨那些强行打开自己国门的洋人的。但他们接下来做的,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或者进一步封闭自己,而是去了解,去学习,然后改变,然后超越——那才是证明我比你强大的最好方式。


曾几何时,和日本同处一室的我们,自己设置了一个“叫醒”服务。


等到闹铃响时,日本一骨碌就起床了。


而我们,却假装没听到,继续蒙头大睡。


那一幕,不能再重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对《海国图志》的态度看日本成功中国失败
日本一战称霸亚洲的武器,竟是大清的一本书!
晚清一奇人写下巨著,本想为中国所用,却被日本学去反戈击败清朝
历史上的今天——1843年1月3日,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50卷出版
乱扣洋帽子误国
日本疑案:被坂本龙马抛弃的漂亮未婚妻,守节一生还是嫁过他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