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2分国产纪录片!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初看医疗剧,大概还是十年前的日剧《Code Blue》,那时才知道,原来医疗剧还能这么拍。

宇宙无敌可爱少女Gakki


近几年,国产医疗纪实类节目的出现着实令人惊喜,且都有很高的质量。《急诊室故事》、《人间世,还有V姐前段时间推荐过的《生门》

最近也有一部医疗急救纪实片在东方卫视播出, 很多人看过后直呼“第一次看国产有看美剧的感觉”

V姐更是一口气连刷12集,根本停不下来!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豆瓣高达9.2分。

一样是紧急救护题材, CB是靠直升机完成一次次的急救工作,《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则是在拥堵的上海街头,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医院和急救现场之间。

该片历时2年筹备,100多天12小时全程跟踪拍摄,聚焦上海市120医疗急救中心的3辆救护车,从553个案例中选了72个故事,展示了上海120院前急救的日常工作。

我们很多人只是见过急救车在马路上开过,急救医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在救护车上会发生什么?我们则知之甚少。

《生命时速》关注的正是院前急救环节,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最紧张的一个环节。

院前急救团队由三人组成:一名院前急救医生、一名院前急救员、一名急救车驾驶员。

他们的工作是保证患者可以安全到达医院救治,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是稳定的“黄金三角”。

凌晨的上海街头,一辆急救车飞驰而过。

53岁的病人徐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转院。

之前已经电击除颤了八次的他,依然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异位心律,患者只觉得自己胸闷,心电图却是乱成一团,心脏随时会大罢工。

简单来说,就跟上了断头台没两样。

八次除颤把心梗病人救回来,相当于给了这个人八条命。

病人必须转到更好的医院下支架,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转院途中,病情不会出现恶化。

在转院途中的救护车里,病人随时可能死亡。

急救医生吴昕一边翻看病例一边盯着监视器,病人果然发生了室颤,他在第一时间进行电击除颤。

多年培养出来的默契,让急救员张星光是看他的眼神,就知道该如何配合。

急救车驾驶员陆坚宗把车速彪到140码,五公里的路程,用时三分四十秒。

赶到医院,直到急诊医生们下支架撑开堵死的血管,

这一仗,才算是赢了。

急救车也是一个流动的急诊室,他们每天连续工作十二小时,行驶一百二十公里。

这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人。

《生命时速》中有争分夺秒的医患急救案例,也有专业的医疗知识科普,但有它不仅是一部120急救纪实片,更是一部人生况味大全。

首先,这里面有生死之苦。

所有优秀的医生都清楚一个事实——有时松了手,错过了时机,你就输了

生命的伟大与可贵之处,正是源自它的未知与不可测。

不是每一次急救都可以百分之百成功,不是每一个病人都一定会被救活。

这是一份与死神博弈的职业。

吴昕遇到了一位重症肌无力患者,他与组内成员们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三人轮番上阵,不停按压,同时进行电击除颤。

要知道,为了确保有效的心肺复苏,按压强度必须达到每分钟一百次,即使是年轻力壮的急救员,坚持两分钟也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

然而做了30分钟的努力,大量的急救工作后,病人没有抢救回来。

死神面前,年轻的医生们无能为力,有人默默地抹眼泪。

救不回来的无力感,也要小心收起来,不能伤心太久。

因为还有下一车要出,还有下一位病人等待着被医治。

几个人私下也不过是可爱的大男孩,遇到抢救成功的病人会一起去庆祝一下,以水代酒。

看惯了生死离别的他们,与死神最有力的的对抗不是靠流泪,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位病患,按捺住所有的沮丧、自责、愧疚,按照专业的程序做下去。

以前看《Code Blue》虽然也会难过,但不悲伤。《生命时速》的悲伤却是扑面而来的,因为它每分每秒记录的都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故。

这里面有很多你我都不愿意正视的东西,包括衰老、车祸、疾病、甚至是死亡。

比悲伤更艰难的,是收起悲伤,继续前行。

其次,这部纪录片中有无奈之涩。

上海是目前全国急救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急救车近800辆,平均每4万人就拥有1辆急救车,全市急救分站157个,平均每两个街道就拥有一个急救分站。

即便如此,供需矛盾的问题依然严峻。

《生命时速》像一个多色的万花筒,除了真善美之外,同时呈现的也有无知、自私和荒唐之形态。

个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从业者才可深深体会。

有人无理取闹,没有疾病随意拨打120。

有人把急救车当出租车,把急救员当成抬抱的工具。

有人发个烧,宁可绕远路也要去大医院,只是为了个人方便。

有人要求急救车把病人送到养老院,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浪费了社会资源。

救护车只能用于病人从发病地到医院,这是最低的底线,也是其它高危病人的生命线。

车子资源紧张,耽误了急救车的时间,或许就耽误了救治其它病情更危重的病人。

怎样合理使用每个人四万分之一的急救资源,让急救车出现在真正需要急救的地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老龄化驱使加剧、独居的老年人群体、承载儿童不安全驾驶、《生死时速》同时带过了许多社会命题,它要去探求的不是解决之法,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种种急需被关注到的社会现状。

另外,这里面还有舍离之酸。

舍是“舍弃”的“舍”,离是“离别”的“离“。

急救医生姚明,作为上海第一批急救医生,已经从业28年,当之无愧的急救中心“一哥”。

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有条不紊地解决,是团队中的定心丸,有他在大家总是很安心。

因为工作的关系,姚明医生与爱人聚少离多。

常年坐在晃动的急救车上,对有脊椎病的他来说很不利。

他舍弃了自己的健康,却总是劝说病患们要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

急救医生吴昕,沉着冷静,15年急救工作经验,10秒即可完成插管,是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的急救医生。

30岁出头他,被夸是年轻有为的“鲜肉”,却也是经验丰富的“老”急救员了。

经验都是哪儿来的?

他每天早上乘坐5点半的地铁上班,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还只是保守数字,没算上紧急情况的加班。

常年累月下来,他的工作时长几乎是正常人的2倍。

妈妈说他太辛苦了,想让他换一份工作。

他说:

我学得就是这个,换掉就失去意义了。

在一次出车的时候,吴昕听到了对讲机里的预报,自己的姐夫出车祸了,他赶到的时候,姐夫的呼吸心跳都停止了。

从不掉眼泪的他,当时就趴在姐姐身上哭了起来。

做了这么多年急救工作, 自己的亲人发生了意外却无能为力。

他舍弃了大量休息时间来救治他人,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告别。

最后,最动人的是,在这档节目中还有奇迹之甘甜

吴昕医生组接到预报,是一个低血糖病例,然而到达现场,他们却突然面对一个心跳呼吸都停止了的病人。

在不遗余力的心肺复苏后,病人的心跳回来了。

他们骄傲地说“又救回来一个”,脸上是最纯粹的喜悦。

从呼吸心跳停止,到心肺复苏成功,只用了8分钟。

用司机阿宗的话说就是——和死神赛跑。

这部纪录片看罢12集,我们仿佛也在生死的赛道上,同急救员一齐目睹了道边的种种,

有老去后的力不从心,有亲人离世的大悲大痛;

也有上百车辆为婴儿营造的生命通道,有事故后冒死爬进车底救治的急救医生……

有的是生之喜悦,生之奇迹。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他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去的途中,一只小奶猫爬进了车底,他们想方设法把它从车底下抱出来才离开。

所谓医者仁心,大概就是去尊重一切生命。

尊重它的奇迹和伟大,也尊重他的流逝和变化。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写道:

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在这档纪实节目中,你会看到那座人生的钟摆。

生命的本质是苦,它最为令人动容的,是它在两极间不停摆动着。


图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跟死神抢人命,看完哭着给满分
今年第一部「救命」的良心片,就是它了
医患矛盾、遗体捐赠、器官移植…《人间世》,一部评分9.8的现实版心术
72个生死故事,这部国产纪录片究竟如何将病人从死神中带回?
强力安利这部救命“真人秀”,看了真能救命
急救医生眼中的上海见死不救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