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管世道如何,毕竟还要学问丨茅海建与他的9本书



作者:逆北

 审核:喵大大     编排/制图:花兔


「你读过《天朝的崩溃》吗?」

「哦?你说的是那本讲鸦片战争的书吗?

「正是。」


以前所接触的有关鸦片战争的读物,很多都极尽刻画清军下层抵抗的英勇与英国人的狡诈,好像重用林则徐这样的“忠臣”便可“御敌于国门之外”一样。


可是,当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把很多问题都想的太简单了…


茅海建教授认为,历史著作的基本功能是叙事,而“以论带史”虽便于读者咀嚼,却剥夺了读者直接了解历史真实后自我得出结论的乐趣。


在教授心中,真实生动而准确的进行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史学之树常青的一股活水。《天朝的崩溃》便是这颗“史学之树”上一颗饱满的果实,只是这个果实有些五味杂陈。


该书在学术圈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批鼎鼎大名的学者教授都撰文来磋商,也有人站在非学术的角度加以批评指责,“天朝怎么可能崩溃?”。一时之间,这个秉持着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学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或许,正是基于客观求史的态度得出了“反常识”的结论,才让人不得不神经紧张起来。


有趣的是,自茅海建之后,学界根据所谓“政治正确”来评判学术著述的风气,居然为之稍杀,后来者日子好过多了。



对鸦片战争的研究告一段落后,教授又转向了对戊戌变法的研究。


为了搜集史料,他奔波在各大城市之间,殚精竭虑……


在解读史料时,他注意到了康有为等相关著述中的不实之处,而为了让研究尽可能接近事情的真相,他又花费6年时间为康有为的《我史》作注83万字。


值得玩味的是,在国家社科课题评审中,这书居然被评为暂缓结项项目。 


据张鸣教授介绍,近代史学界,看档案看得最多的人是谁?如果要投票的话,估计半数以上的学者会投给茅海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几乎就是茅海建第二个家,只要他没出国,也没有课,要想找他,直接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是,他肯定在那儿。如果人家大年三十不放假,他可能也会去。即使在家过年,他的大半时间也是在啃那些从馆里复制来的档案。


茅海建的学生说,任何跟过茅海建的学生大概都会被他对于史料(尤其是档案)的“极端崇拜”所感染。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师承”。这就是“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你和他在那间狭小的办公室待上一小会,他的“气场”就足以影响你一生…… 


这就是茅海建。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他的著述吧。


1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年7月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有关此方面的研究颇多,但教授却重在对鸦片战争中具体史事的考据,并努力以当时人之思维方式来还原这场战争的相关细节。如何评价林则徐的外交思想?如何看待清军的失败?这本书会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该书于2014年10月与2017年6月,两次由三联书店再版)



2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年4月

清咸丰年间,在陆上,“东南万里红巾扰,西北千群白帽来”;在海上,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地区,这些让咸丰帝焦头烂额。那么他是如何去面对这些危机的呢?清王朝内部又掀起了怎样的政治飓风?教授在此书中,以通俗而不失严谨的笔法,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丰满的咸丰帝形象。(该书二版于2013年3月由三联书店再版)




3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年1月

本书之所以要以“近代的尺度”作为书名,一方面在于设定一胜负标准来衡量两次鸦片战争中双方的得失;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对得失的分析来说明当时“天朝”与西方列强之差距。作者立论扎实平稳,实为此一研究领域上乘之作。


4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5月

作者耗时近六年,走访了北京、台北与东京等相关档案文献处,通过大量史料的比较与辨伪,以重新考察戊戌变法前后的真相。在以往的相关著作中,多将戊戌变法简单化为上层新旧政治势力的斗争,但在这部书中,作者不仅对中下级官员和民众对变法的反应进行探讨,还对变法的时间、过程等加以准确的界定,作者用力颇多,是在进行相关研究中难以绕开的一部著作。



5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年12月

初集出版后,作者并未止步于对戊戌变法相关史事的研究考证,而是步步深入,对“公车上书”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考察,并借此体察变法过程中不同人物之心理与时代环境,引人关注。



6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5月

康有为在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写下了数万字的回忆录,这一回忆录对研究戊戌变法价值极大。可是,一些学者指出,康有为在回忆录中有多处作伪,这也增加了此研究的难度。如何去认识康有为的《我史》之史料价值,在本书中,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
《依然如旧的月色(学术随笔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1月

学术研究多是枯燥无味的,如何才能从其中走出来贴近生活的本色?在这个千变万化的近代中国与现代世界,还有什么可让读书人有所依恋?或许就有那依然如旧的月色。


8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3月

戊戌变法真的是康、梁等人说的那样吗?在已被确定的史事之背后,又有着哪些疑点与误区?通过阅读地方实力派张之洞的档案,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9
《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5月

该书中既收入了教授对鸦片战争与戊戌变法的相关研究讨论文章,也有教授对恩师的追忆和在越南与朝鲜访问的游记随笔。内容丰富,干货甚多。


另:据《三联学术通讯》相关消息,茅海建教授有关戊戌变法研究系列的精装典藏本由三联书店推出。


学术的道路到底是苦是甜呢?还是用教授的一段话来做结尾吧——


真正的学术是平淡、平常、平和的,没有太多的华丽色彩,也无需那些枕中秘笈。有着一颗平实、平静的学术之真心,力行恒久,也就自然地出了平淡、平常、平和而会成为不朽。


力行恒久,需要的是时间。


“史学不是年轻人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序言部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

[2]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序言部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1月

[3] 茅海建《历史的细节》 公众号来源:二十世纪,2017年6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丨杨国强《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must 相关阅读丨三联茅海建作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新版丨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学术随笔集》
书单|这些近代史讲述不一样的Modern China
梁章钜:虚报三元里抗英战绩 误导时局判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