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象视界】超豪华阵容!拍卖新贵“大羿”神龙再度来袭

6月份忙碌的北京春拍季,几乎十几二十家主力拍卖行全部都扎堆在了6月中旬举槌,而唯独有一家实力强劲的拍卖新军,居然选择了在6月初打头炮,这便是去年秋拍刚刚完成首拍的拍卖新贵——北京大羿拍卖,去年12月的大羿首拍,总成交2.988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以古董作为主打的拍卖新军,首拍交出这样亮眼的成绩单,毫无疑问完全足以跻身古董领域的绝对一线拍卖行!而让人同时记住的,便是他们“后羿射日”的霸气LOGO。



到了今年春拍,大羿再次来袭,这次除了超级古董专场以外,还特别增加了书画专场,使得这家超级新军更加值得期待了。今天的这条,我们就请朋友们先睹为快大羿春拍。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龙纹重器,几乎每一件都可圈可点,就这几条龙,就足以看到这家新贵相当不俗的硬实力了:


LOT309  

清乾隆青花云龙纹五孔扁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31.8cm

估价:RMB8,000,000——10,000,000


十分高级又极其罕有的清宫陈设!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清代官窑在很多地方都极尽所能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这种五管瓶又称五孔瓶,它并不是清朝的首创,其器形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清代沿袭并改良。这五孔象征着五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雍正仿汝釉五管瓶,带有清宫原配的黄签,上有“五岳朝天尊”之记载,可为佐证。五孔瓶从审美上独具均衡对称的美感,也反映了古代中国阴阳五行思想。而一高四低的五管造型,也可寓意“一统四方”。因此,这种高级陈设器的器形,可谓是煞费苦心。


参阅:清乾隆青花云龙五孔扁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腹部作八方状,绘制了凶猛的正面龙,结合五孔瓶的器形,显彰帝王天威。我们翻阅市场上的资料,这种带龙纹的五孔瓶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与之几乎完全相同的品种,可以比对。




LOT310   

明洪武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盘

直径:15.5cm

估价:RMB 1,200,000-1,600,000


宋元明清,每一个时期瓷器上的龙纹都各有不同,而明初洪武朝的龙纹极具特色,而对于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还有不少值得我们挖掘研究的地方。我们专门为朋友们介绍过,明初官窑的标准件,除了景德镇遗址和南京明故宫出土,便是朱元璋之子鲁荒王墓的出土了。


明 洪武 青白釉云龙纹梅瓶(描绘)  高29.6cm  朱檀墓出土


明 洪武 矾红云龙纹瓷盘残片  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


洪武一朝的龙纹极为独特,其大致造型基本上和元青花上的龙纹接近,头小,颈细,身细长,周围往往衬托以火焰纹。而龙头的造型和元青花的龙纹不同,角软无鬣,圆脸猫睛,龙爪基本为五趾,这种略带一点可爱的龙纹,便是洪武一朝官窑瓷器龙纹的标准器了。这次大羿春拍上呈现的这一件龙纹盘,便是标准的洪武龙。


我们刚才说,作为一家拍卖新贵,大羿呈现的很多瓷器,都是市场上极为罕见的品种,像明洪武一朝存世官窑瓷器数量本来就十分稀少,根据国内外诸多权威机构统计,全球加起来总共也就是230件左右,其中两岸故宫就占115件左右了。

这种双色釉瓷器也是洪武一朝的首创品种,其中,像大羿春拍上的这种“外酱里蓝”是最为经典的,但同样存世稀少,


明洪武 蓝釉高足杯、盘  大英博物馆藏


根据出版资料统计,洪武外酱釉内蓝釉龙纹瓷器除此之外仅四件传世: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高足杯、盘各一件;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肯斯美术馆藏高足碗一件;北京光华路五号美术馆藏有盘一件。大羿拍卖的这件龙纹双色釉盘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外酱釉内蓝釉盘造型与尺寸均十分接近,均模印云龙纹,龙纹为轮形五爪,器内底心阴刻云纹,因此,称得上是极为罕有的洪武官窑经典器。




LOT0312 

清康熙 青花龙纹瓶

高22cm

RMB 3,500,000-4,500,000


我们接着来看康熙朝的龙,显示出了另一种鲜明的时代特色,清康熙青花龙纹瓶,青花四爪秃尾苍龙,双目瞪圆炯炯有神,张口作咆啸状,洗练挺拔,气宇非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秃尾龙纹是康熙一朝瓷器上的特色龙纹,这种龙纹在雍正、乾隆两朝就十分少见了。还特别需要说明,这种龙纹并非全部都是五爪,也有四爪和三爪,如大羿这件,便是四爪的秃尾龙。


有关这种在康熙一朝盛行的秃尾龙,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最为盛行的说法是李龙王传说(民间称秃尾龙王传说),相传李龙王出自满族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李龙王原为龙子,要入人间道磨练方可修成真龙。他以凡胎至尘世修行时,遭遇切尾劫难后觉醒为神龙王,因此,大清时期东北地区也被称为龙脉所在。而另一种说法则是,秃尾龙对龙母依恋有加,之所以康熙时期盛行,是出于康熙皇帝对其母佟佳氏的怀念,因为在民间秃尾龙的传说中,其始终对于龙母依恋有加,成为佳话。佟佳氏15岁之时就生下康熙皇帝玄烨,24岁之年就去世了,尽管后来康熙成为千古一帝,但一直对于生母早逝抱憾。无论是哪一种,由于秃尾龙出自于民间传说,因此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


清康熙 青花龙纹瓶  上海博物馆藏


类似的藏品在北京故宫和上海博物馆均有收藏,而早在2006年,张宗宪先生花了2252万港元买下了一只,为五爪秃尾龙。




LOT303   

清乾隆釉里红龙凤穿花纹灯笼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24.5cm

估价:RMB 2,800,000——3,500,000


这是乾隆时期的龙纹,五爪龙凤纹饰,标准的帝后象征,以釉里红勾勒纹饰,明初以后,龙凤合绘,往往意寓帝后婚庆。

传世乾隆朝灯笼瓶绝大数为青花品种,也有一些单色釉品种存世,而这种釉里红品种极为稀少,又是精彩绝伦的龙凤纹,可见其等级之高。




LOT0301 

清乾隆 绿地粉彩镂雕暗八仙群仙祝寿图如意 

长50cm

RMB  1,500,000-2,000,000

来源:英国私人珍藏。

拍卖记录:伦敦佳士得,2013年5月14日,Lot.278。


就在去年12月的大羿首拍上,一件清雍正洋彩镂空八仙福寿图如意拍出920万元高价,本次大羿春拍,又出现了一件纹饰极为独特的瓷如意,同样是群仙祝寿的题材。

我们知道在清代,如意是王公大臣年节敬献的重礼,而在诸多的如意中,瓷如意先由内府造办处下属如意馆绘出画样,得皇帝允准后发付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级别极高,又不易保存,存世稀少。


这件瓷如意,更是采用了“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的瓷器镂刻技法,更加的稀罕珍贵。


我们看每一处细节,如意头中镂空雕如意形开光,内饰扇子、葫芦、宝剑、荷花等暗八仙纹,并围绕着中间的团寿字。中腹及尾部,皆饰绿地花卉纹开光,柄身以粉彩绘神仙故事图。仙人布置错落,姿态各殊,或回首、或仰视,或持物而立,衣纹拂动,神情闲适,有仙家道骨之气度。北京故宫藏有类似的瓷如意可作参考比对。




LOT369

明成化黄釉沥粉龙纹三足炉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高 7.5cm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这是一件孤品级的存在,今天我们由于篇幅关系,只能简单的为朋友们点到为止。

明清官窑,历来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成化瓷器以小巧、精致、秀美著称,这些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为数不多的成化御瓷,不乏亿元级的存在,如2.8亿港元的成化斗彩鸡缸杯,1.4亿港元的成化青花宫碗等等,而这一件,则称得上是孤品级的成化黄釉香炉!

大羿这件在目前所见的资料中从未见过完全相同之收藏。但是我们查阅资料,景德镇御窑厂出土一只成化青花云鹤纹三足冲耳炉,造型为鼎形,圆腹束颈,盘口冲颈,青花绘云鹤纹,其外底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书写字体与本拍品完全一致,很可能为同一人书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明代无款黄地沥粉绿龙纹茶盅,台北故宫将其年代定为宣德,其龙纹造型与本拍品极为相似,所采用的沥粉工艺也极为接近。

有关这件器物,后续我们应该会进行更多的研究比对工作。




LOT268

17-18世纪 雪堆白银大威德金刚像

高 25cm

估价:估价待询

出版:《LE TANTRISME DANS L' ART ET LA PENSEE》1974 年,第 93 页。

展览:“LE TANTRISME DANS L' ART ET LA PENSEE”布鲁塞尔 1974 年 3 月 7 号至 4 月 10 号。

出版:《LAMAISTIG ART》,1975 年,NO.67。

展览:“Nepalese Belgian Friendship”布鲁塞尔 1975 年 5 月15 号至 6 月 30 号。


大羿春拍继续推出佛教艺术专场,这次的最大看点,无疑便是这件大威德金刚了。我们知道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尊神,西藏传统表述是,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无上瑜伽部父续本尊阎曼德迦(Yamantaka,也称降阎魔尊)的三种变化身之一,极受格鲁派重视,

17-18 世纪,藏传佛教的造像中心——拉萨雪堆白造像中有比较青睐用银造像的传统,罗布林卡收藏的银铸无量寿佛双身像,银铸大白伞盖佛母,和这尊大威德金刚在工艺上有惊人相似之处,基本可以判断,其出自于当时最为顶尖的作坊。眼前所见,其工艺细节极其繁复,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强烈视觉冲击力,而两三百年以来,其品相极佳,就连各种法器都保存极为完好。

而更为难得的是,这尊大威德金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在了欧洲的展览和图录之上,可谓传承有序。




LOT314

清乾隆杨季初制紫砂泥绘水村图笔筒

“杨季初”款

高:15.5cm

估价:RMB 2,500,000-3,000,000


清三代宫廷紫砂器在这两年的拍场上屡屡创下高价,其代表人物,便是杨季初,杨季元兄弟,就在去年的西泠秋拍上,一件杨季初款花盆拍出了97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杨季初为清雍正、乾隆时宜兴名家,有彩泥绘第一人之美称。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院所藏紫砂器中,均有杨季初堆泥笔筒作品收藏。

堆泥彩绘是在已成型完工且保持一定湿度的紫砂坯体上用本色泥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雕细琢,使之质感强,有浅浮雕、薄意雕的效果,多为进呈宫廷御用之器。大羿这件杨季初笔筒将唐代诗人张旭《桃花溪》之意境引入画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用五彩泥妙手造就了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世界。




LOT0758 

陆俨少就新册

设色纸本镜心

共八开每开24×33cm 共约5.7平尺

估价:RMB4,800,000-5,800,000

著录:第2、7开著录于《陆俨少自述》第144、14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第3开著录于《陆俨少画集》第3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本次大羿春拍还首次推出了书画专场,大象在5月早些时候探访了大羿拍卖的库房,他们的首场书画拍卖十分严谨务实,拍品追求质量和可卖性,体现出一家超级新军的态度和实力。


如这套陆俨少就新册为上世纪六十年代陆俨少先生在各地写生的力作,记录下了祖国的“旧貌换新颜”,原为陆俨少家族收藏,共有二十四开,文革期间损失一部分,余下的重新装裱成册。其中的几开有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权威著录,可谓品质可靠。




LOT0759 

徐悲鸿 鳬鸭 信札五通附四函 立轴 设色纸本

画心67×34.5cm;信札尺寸不一

RMB  2,800,000-3,800,000

出版

香港《大公报》c6版“收藏天地”2005年10月24日。


这件徐悲鸿的《 鳬鸭》是其赠与弟子卢巨川(1921-)先生的,徐悲鸿先生的美术教育可谓桃李满天下,其弟子卢巨川先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现任香港画家联会名誉会长、香港美术研究会副主席、广西书画金石研究会顾问。

整组拍品除了徐悲鸿先生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手法栩栩如生的描绘了芦鸭进食时的生动姿态外,还附有两人往来书信五通,内容大致为徐悲鸿介绍卢巨川去中央美术学院读版画系研究生,而卢巨川因在香港找到了工作未成行。整组拍品,成为了徐悲鸿先生艺术和教育成就的缩影。




北京大羿2018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8年6月3日-4日

拍卖时间: 2018年06月05日

地点: 北京嘉里大酒店A厅


【大象视界】专业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羿精品展示
北京大羿2021秋拍丨百余件御瓷尖货领衔,即便不去京城也能尽享收藏乐趣
中国嘉德2015春季拍卖会—瓷器集萃
北京羿趣2021四季冬藏·叁拍卖会
北京大羿2022年春拍瓷器(一)
【大象视界】罕见“成化红龙”、“锦地洋彩”上拍京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