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保利春拍重磅推介】 馬錢特(Marchant)家族四代甄選清瓷御窯集萃


預展:6月14-19日 凱賓斯基飯店一層

拍賣:6月20日18:00順延 北京四季酒店B廳




Mr. Sydney Marchant



    從1980年伊始,S. Marchant & Son開始以進行展覽的形式,反映一個特定的收藏主題,如Blanc de Chine(德化窯);明代瓷器;清代轉型時期瓷器;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宮廷御窯瓷器等等,以及一些私人收藏。這些收藏中,有眾多是由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遠東部的前館長John Ayers介紹的。1995年,在Marchant公司第七十周年紀念日,他們首次舉辦古玉器展覽,並開始了每五年舉行一次玉器特別展覽的傳統,最後一次為慶祝Marchant公司九十周年紀念,於2015年。2009年,在肯辛頓教堂街的商店改建後,公司名稱恢復到了創始名稱Marchant。從那時起,Marchant家族的另外兩個成員亦加入了這項公司,斯圖亞特的女兒娜塔利。2011年,她專任駐地攝影師,和他的兒子塞繆爾。在2015年,隨著Marchant家族第四代人的加入,回望公司創始人Sydney Marchant先生在1925年首次開業時的願景依然矗立眼前,善善從長。


5895

清雍正 黃釉暗刻八吉祥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8.5cm

RMB: 1,000,000 - 1,500,000

備註:1. 1990年10月5日,購自香港Alvin Lo & Co. 公司

2. Rolf Heiniger先生舊藏

3. 1992年1月13日,購自Marchant

4. Dr. Lowell Young醫生舊藏

5. 保羅蘭德先生收藏

出版:1. 《十九世紀清代御窯瓷器》,Marchant,2012年,編號52,頁52

2. 《Dr. Lowell Young 收藏明清青花御瓷》,Marchant,2012年,編號38,頁32-33


    本品敞口,弧腹,高足。內外通施檸檬黃釉,施釉均勻,色澤純凈,釉色亮麗可人。此釉碗之形,高足鼓腹,碗壁逐漸外撇,器形華貴典雅;其通體勻凈鮮亮的黃釉,釉質溫潤,純凈無瑕,內壁釉下暗刻可見蓮花托八吉祥紋。其高足內白釉微微閃青,碗口沿及高足底部留一淺白釉,黃白過渡暈染,極富韻味,甚為少見。底部施白釉,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類高足碗,於清代時被稱作「高足靶碗」,《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十年(1733)「二月二十二日,內大臣海望奉上諭:可將霽紅、霽青、黃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樣燒造些,厚些的亦燒造些,以備用賞蒙古王用。欽此。」由是可知,清代雍正朝官窯曾燒造各色高足碗用以賞賜少數民族上層統治者。而本品高足碗傳世極為罕有,雍正黃釉暗刻八吉祥瓷,傳世可見一對盤,錄於仇焱之、F.S. Drake合著,載於《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1959年第13期,圖版14號之圖2。而與本品一致者之高足碗,僅見一例,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編號1139。


5901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三果紋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6.6cm

RMB: 800,000 - 1,300,000

備註:1.  Ho-Ching Yang博士(1900-1964)夫婦舊藏

2. 紐約蘇富比,2009年9月16日,編號211

3. 柏知尼先生收藏

出版:《Recent Acquisitions》,Marchant,2010年,編號35,頁60-61(封面)


    本品口沿外撇,深弧腹,高足,極具雍正御瓷纖柔。胎骨細膩,輕盈堅薄,通體施白釉。外壁繪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蟠桃、荔枝三果紋,三果紋寓有「多子、多福、多壽」之意,為清代御窯瓷器流行的吉祥圖案。瑞果飽碩紅潤,枝葉纖細多姿,青葉紅實,二色映襯對比之美,俱收眼前。此乃雍正御窯設計之巧,彰顯其品味之逸雅絕塵。高足內施白釉,近足內牆以青花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單行楷書款。


(請向右滑動瀏覽全圖→)

5896

清康熙 黃地綠彩雲龍紋碗一對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4.6cm

RMB: 700,000 - 1,000,000

備註:1. 荷蘭私人藏家舊藏

2. 阿姆斯特丹蘇富比,2009年12月15日,編號166

3. 柏知尼先生收藏

出版:《Recent Acquisitions》,Marchant,2010年,編號24,頁40-41

    本品碗口外撇,深腹弧壁,圈足,整體造型規整,整器以黃釉地綠彩進行裝飾紋樣,外壁近足處飾海水江牙,主體通景裝飾兩條行龍於雲火間追逐火珠,二龍張牙舞爪。整器黃綠兩色發色良好,格調明快,紋飾鐫刻流暢生動,二龍神態兇猛,動感十足,頗具皇家威嚴之氣。碗底施白釉,以雙圈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傳世同類器,可見上海文物商店舊藏一例,錄於《清代瓷器賞鑒》,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第62頁,圖61。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例,錄於《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頁228。此類紋飾碗,康熙朝亦有綠地茄皮紫燒造傳世,可見一例,為香港徐展堂先生舊藏,錄於《徐氏藝術館—陶瓷Ⅵ·清代》,徐氏藝術館,1995年,編號114號。


(請向右滑動瀏覽全圖→)

5909

清康熙 黃地綠彩雲龍趕珠壽字紋碗一對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0.2 cm

RMB: 360,000 - 560,000

備註:歐洲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本品撇口、深腹、圈足、內外通體施黃釉,碗心於綠彩雙圈內楷書壽字,碗外口沿刻繪卷草紋與脛部的如意紋相互呼應,腹部飾以趕珠龍紋兩組,間以「壬」字紋雲角,寓意萬壽齊天,行龍生動威猛,具有康熙朝龍紋的典型特徵,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黃地綠彩最早出現於明初永樂年間,清康熙朝恢復前代諸多品種。其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需先在瓷胎上錐刻紋飾,入窯高溫燒成澀胎後,施加黃綠彩釉,再於低溫烤花爐內二次燒成,因而品質精良者極為難得。據《國朝宮史》記載,清宮中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里外黃釉的瓷器;皇貴妃用外黃里白的瓷器;貴妃、妃使用黃地綠龍瓷器;其餘偏妃貴人皆用黃地紫龍的瓷器。因為需求量較少,所以生產數量便不及其他種類。清代康熙朝之遺存更屬少見。黃地綠彩為明清官窯的名貴品種,歷來尤受鑒賞家青睞。與上海文物商店藏品相類,見《清代瓷器賞鑒》,頁62,圖61,為清宮祝賀壽誕之器。


5910

清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2.6cm

RMB: 1,300,000 - 2,300,000

備註:

1. 中國重要私人家族舊藏,1930年代移居日本

2. 日本繭山龍泉堂,1940年代

    本品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燈草邊;短頸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部暗刻三團螭龍暗紋,龍紋清晰。底部淺圈足修整圓潤,胎質潤白堅緻,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太白尊」因形似唐代詩人李太白飲酒的酒罈而得名。豇豆紅是康熙朝特有的釉色,非常名貴。外壁銅紅釉分若干次吹釉而成,燒制難度比郎窯紅更高,所以產量很少,多為文房用具,供皇帝內廷賞用。康熙以後,豇豆紅釉燒制技藝失傳。《陶雅》言:「太白尊惟康窯有之,各色俱備,惟紅獨多」,《飲流齋說瓷》亦載:「此等尊無巨大者,通體不過數寸耳,以豇豆紅色或帶蘋果綠、蘋果青色為多,腹有三團螭暗花,乃淺凹雕也,除康窯外歷朝甚罕仿製,故價值之昂等於拱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康熙豇豆紅太白尊,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頁292、293,圖106。藏於上海博物館之例,刊於汪慶正編,《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香港,1998年,圖版206。又一例,原屬大維德爵士雅蓄,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錄於 Margaret Medley,《Ming and Qing Monochrome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89年,圖版580。還有一例,略小,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見 Suzanne G. Valenstein,《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紐約,1989年,圖版234。美國貝萊爾收藏一例,曾著錄於1925 年紐約出版《The J. Insley Blair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貝萊爾藏中國瓷器),圖版IV,編號110。


5894

清雍正 胭脂粉釉菊瓣盤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6.1cm

RMB: 800,000 - 1,200,000

備註:1. 托馬斯科迪Thomas English Cody (1889-1948)舊藏

2.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器形優雅,胎薄體輕,直口,弧腹,圈足,整體呈菊花花朵造型,盤心略下陷,盤壁弧形並模印二十四瓣菊瓣紋,外罩嫩艷的胭脂水釉,圈足上露出細潤潔白瓷胎。底施白釉,正中雙圈內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雍正皇帝擬取菊之形態美感凝練於瓷藝造型之中。予菊花之形化之於器物之上始於宋代金銀器和漆器,後為瓷器所摹仿,此法彰顯宋人至為高雅恬靜之審美情趣,讓生活四季都有菊之倩影,居室周圍皆生隱逸之氣。雍正皇帝深諳此道,在宋人創意的基礎上,他引領藝匠們創製出紫砂和諸色釉菊瓣壺以及各式菊瓣裝飾元素的陳設琢器,造型豐富,品類齊全,較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雍正十一年御窯廠精心製作的十二色菊瓣盤更將胤禛對菊花的喜愛表露無遺,此套菊瓣盤取秋菊之形,雋美佳妙,配以十二道勻凈瑩潤的釉色,彰顯出清新脫俗的藝術魅力,將文人的意趣融入其中,遂成曠世名品,獨步古今。


    深者為紅,淺者為水。胭脂水釉為清宮色釉中最尊貴的品類之一,是瓷胎畫琺琅的重要基本彩料,創燒於清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期盛行,其以金為著色劑,用吹釉之法施釉,經800℃低溫烘燒而成,其色如仕女化妝所用之胭脂,故名。因其配方為歐洲傳入,故唐英《陶成紀事碑記》稱其為「西洋紅色器皿」,又因其釉色似盛開之玫瑰花、薔薇花,因此又有「玫瑰紅」、「薔薇紅」之稱。


    傳世所見,雍正御制諸色菊瓣盤的型式有二款,一款作四十四瓣,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套十二色菊瓣盤,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下冊),北京,2005年,頁414-415,圖版194號;另一款作二十四瓣者,數量及釉色皆較少。目前所見有檸檬黃釉、粉青釉、甜白釉、松石綠釉、胭脂紅釉等五種色釉,總數量不過數例。傳世僅見一對,為美國新澤西州RANNY SCHOOL舊藏,後於紐約佳士得售出,1989年6月2日,編號206。故本品屬傳世極罕之物,堪稱清代御窯美學典雅,彌足珍貴。


(請向右滑動瀏覽全圖→)

5889

清雍正 霽紅釉茶鍾一對

「大清雍正年制」款

D7.7cm

RMB: 450,000 - 650,000

備註:1. 廣東黃埔重要私人藏家舊藏,約1890-1920年代,後代遞藏

2.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直口,深腹,圈足內收,造型飽滿規整,圈足所見胎骨緻密,外壁施紅釉,釉色瑩澈濃艷,如初凝之牛血,口沿處及圈足外壁有微流釉現象,有康熙郎窯紅之遺韻,內壁及底施白釉,釉質肥腴堅緻,光潤均凈。杯底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仿製永宣寶石紅釉器之品,於彼時當可謂雍正孜孜以求之情,而自康熙景德鎮御窯廠復燒此品後,雍正時燒制工藝漸趨成熟,可謂達到頂峰。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雍正行樂圖·圍爐觀書》及《雍親王十二美人圖》中都有此種紅釉小杯出現,由此可推斷本品應是雍正皇帝御用心賞之物。


    雍正茶鍾,造型似本品之淺墩式者,最為珍貴。本品近口沿處釉層較薄,隱現白色胎骨,以下漸形肥潤,至足端截然而止,頗具康熙郎窯紅釉特徵,乃景德鎮御窯廠刻意為之,傳世極為少見。香港松竹堂收藏一例,錄於《琅環琳琅-松竹堂中國御窯瓷器珍藏》2016年01月,頁138,圖54。上海文物商店舊藏之例,見於《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09月,頁108,圖133。另有一例,著於《中國古代陶瓷藝術 明清彩瓷與顏色釉》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01月,頁208-209,圖86。紐約E.T.HALL舊藏一例,於紐約佳士得2004年售出。瑞士玫茵堂亦藏有一例,與本品造型一致。


5897

清雍正 粉青釉淺浮雕花卉紋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2.2cm

RMB: 650,000 - 850,000

備註:1. 1980年代購自Marchant

2. Ira and Nancy Koger伉儷舊藏

3. 紐約蘇富比,1990年11月27日,編號29

4. 紐約佳士得,2007年9月19日,編號369

5. 柏知尼先生收藏

出版:《Recent Acquisitions》,Marchant,2008年,編號35


    本品撇口,垂腹,圈足,修胎規整,盡顯雍正之器輕巧俊秀、工麗嫵媚之貌。全器內外滿施粉青釉,釉面勻凈光澤,釉汁肥腴,釉質細膩,與玉質之瑩潤如脂殊無二致,光華內蘊,臻於純美,展現了極為高超的製作技巧。外壁腹部模印淺浮雕一周纏枝花卉紋,為淺浮雕技法精製而成。其花飾疏朗有致,布局之妙,獨見匠心。剔刻精湛細緻,富具立體感,所施粉青一色,溫潤厚腴,秀美天成,淡淡的嫩翠色,予人無限嬌美之感。碗底正中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5898

清雍正 仿汝釉小花盆及盆奩

「雍正年制」款

盆D13.9cm,托D14.3cm

RMB: 1,300,000 - 2,300,000

備註:

· 花盆:

1. 1940年代購自山中商會,東京

2. 歐洲重要私人藏家舊藏

3. 紐約重要私人藏家舊藏

4. 紐約佳士得,2008年3月19日,編號655

5. 2008年5月4日,購自Marchant

6. 柏知尼先生收藏

· 盆托:

1. Goldschmidt先生舊藏

2. 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20日,編號490

3. 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編號70

4. 柏知尼先生收藏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通體施仿汝釉,圓足無釉,此盆素麵無紋,冰裂開片自然,釉色寧靜純美,氣息柔和,以媚人之釉色取勝,給人以溫潤之感,仿汝達到如玉般的質感。底心處有一出水孔,在出水孔四周等距落青花」雍正年制」篆書款。盆奩亦折沿,圈足,腹壁出弦紋一周,優雅至極,底亦署」雍正年制」款。



    本品最所落款識與常見雍正同類所用雙圈楷書款不同,為極為少見之雍正篆書款。與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所藏」清雍正 鬥彩歲寒三友圖執壺」所書款識一致,故,此類款識書寫,應用於雍正御窯少量且等級極高器物之上,且燒制數量極少。


    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十年(1732)九月十三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日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奉上諭:著寄信與年希堯,將霽紅、霽青、均窯、汝窯小花盆、水連燒造些來。先做木樣呈覽,朕看準時再發去燒造。」拍品即為此類花盆中的仿汝釉品種,由皇帝親自選樣看準,足見其燒造極受重視。本品與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品,同屬前述清檔記載奉上諭燒造的品種,胎體較厚,通體施仿汝釉,釉面肥腴溫潤,呈色勻凈淡雅,與小巧簡美的器形相稱,體現了雍正單色釉瓷追求形色相合、以雅為尚的藝術造詣。台北故宮藏品,錄於《清康雍干名瓷》,台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頁72,圖35。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一例,可見《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192,圖168。香港胡惠春先生舊藏一例,錄於《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2005年,頁52,圖9。


5904

清乾隆 窯變釉雙耳蓋碗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1.7cm

RMB: 850,000 - 1,250,000

備註:1. 日本大阪工業大學主席,Masataka Inoue教授舊藏

2. 1975年代,購自Seigando & Co., ,東京,日本

3.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瓶唇口,長頸,頸飾雙雲耳,折肩收腹、圈足,因其從腹部分開,上下扣合而成一體,形似蓋碗,故稱」蓋碗尊」,是清代官窯的典型器。全器通體施紅、藍、白相間的窯變釉,紅紫交融於身,口、耳等處因釉汁流淌而呈現特有的月白色與藍色,斑斕無比,縱橫變化,頗有意蘊。足底為醬黃色釉,落」大清乾隆年制」篆書刻款。


    據《清文件》記載,清雍正六年(1728)皇室派駐景德鎮御窯廠的內府員外郎、陶務佐理唐英協理景德鎮御窯廠窯務,七年(1729)會同幕友吳堯圃「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終於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經反覆實驗,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窯變」。由此,仿古的銅紅窯變釉,從造型、裝飾到釉色各方面獲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燒窯漸趨完美。清雍正、乾隆時期,窯變被視為一種祥瑞的象徵。


    首都博物館藏之例,見《官窯名瓷》,台北,1993年,147頁。著名顏色釉收藏家,美國E.T.HALL家族珍藏之另一件作例,售於倫敦蘇富比2006年7月12日,編號150。日本繭山龍泉堂,與日本細川家族舊藏一例,展覽於《細川護貞コレクション展 II:清の磁器.波斯の陶器》,熊本縣立美術館,熊本市,1993年,編號53,後售於香港蘇富比,2014年10月8日,編號3111。


5905

清乾隆 爐鈞釉燈籠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3.5cm

RMB: 800,000 - 1,200,000

備註:1. 日本私人藏家舊藏

2. Dr. Lowell S. Young先生舊藏

3. 1997年6月16日,購自Marchant

4.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口外撇,短頸,筒形腹,下承圈足,因形似燈籠而得名。瓶腹部兩側堆貼瓶狀雙耳,瓶上加瓶,寓意「平上生平」,構思新穎,別出心裁。通體施爐鈞釉,釉彩自然流淌,藍、紫等色交織熔融,極盡變幻之能事,足內釉底淺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乃先鈐章後上釉而成。



    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瑞士玫茵堂等文物機構和,私人收藏均有與本品類似之乾隆朝爐鈞釉燈籠瓶珍藏,足見其備受青睞。本品呈色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類似,紅彩泛紫,尚存雍正遺風,在乾隆朝以後的爐鈞釉中殊為少見。乾隆爐鈞釉燈籠瓶傳世較為稀有;可見一例嘉慶者,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頁211,圖190。一件乾隆者,於本品尺寸、形制、釉色極為相似,可見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lot 870。瑞士玫茵堂亦舊藏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lot 6。


5906

清乾隆 仿官釉貫耳八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4.6cm

RMB: 600,000 - 800,000

備註:1. 日本私人藏家舊藏

2. 購自繭山龍泉堂,東京

3.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呈八方形,兩側各飾一貫耳,腹部微鼓,下承圈足。瓶內外壁通施仿官釉,釉色天青,釉面肥厚,其上散落空靈開片,器物足端平切,塗褐色護胎釉,以仿宋器」鐵足」之意,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配日本舊雙層木盒。


    此類於《清檔》中稱之為」八方雙管瓶」,製作靜雅。清代貫耳瓶器形多樣,有圓、方之分、大小之別。如本品式樣八方貫耳瓶,常見有兩種,一類高度為十四公分的小尺寸貫耳瓶,一類高度為三十至四十公分的杏圓貫耳方瓶,本品即為小尺寸者,手可盈握把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兩件造型及尺寸相若之仿汝釉與仿官釉製品,分別於器底題刻乾隆皇帝御題詩,其中」簪花勝酒斟」、」擷芳攜取供吟興」兩句,表明是為花器之用,可見於《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2012,頁188、189,圖85、86。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尺寸較小的同類例子(13.9公分),見《清代單色釉瓷器》,台北,1981年,頁149,圖89。香港胡惠春先生暫得樓舊藏一例,錄於《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上海、北京、香港,2005年,圖版32號。


5881

清咸豐 青花雲龍趕珠紋碗

「大清咸豐年制」款

D11.1cm

RMB: 120,000 - 180,000

備註:1. 1990年10月5日,購自香港Alvin Lo & Co. 公司

2. Rolf Heiniger先生舊藏

3. 1992年1月13日,購自Marchant

4. Dr. Lowell Young醫生舊藏

5. 保羅蘭德先生收藏

出版:1. 《十九世紀清代御窯瓷器》,Marchant,2012年,編號52,頁52

2. 《Dr. Lowell Young 收藏明清青花御瓷》,Marchant,2012年,編號38,頁32-33

    本品口微外撇,深腹,底部圈足。胎質堅實,釉色光潔。器內壁口沿飾一圈雙弦紋,壁身光素無紋,底心繪有龍紋和海水紋,龍利爪張開,唇齒相抵,瞪眼鼓鼻,十分威武,海水相伴期間,烘托氣氛。器外壁繪有雙龍趕珠,一條回首張嘴吐舌,另一條瞪眼抿嘴,作追趕狀。龍紋繪製形象極近乾隆之風骨,內外壁主圖一致,相互呼應,深淺有致。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咸豐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咸豐朝為清代官窯瓷器史上,生產數量和品種最為稀少時期。據《清文件》記載,咸豐帝即位後削減官窯瓷器生產數量和品種,前期僅生產了五千餘件瓷器,其中祭器逾半,而品種除祭器外僅有盤、碗等圓器四十二種,其中品種最多的才有二百餘件,最少的更僅有十二件,故咸豐官窯器物歷來即被視為珍品。此類咸豐青花龍紋碗例,傳世極為罕有,僅見北京瀚海,1997年6月1日,編號1060售出一例,另有一例青花地黃彩龍紋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85年5月,編號178。


5883

清乾隆 青花礬紅海浪龍紋盤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7.5cm

RMB: 150,000 - 200,000

備註:1. 購自Kunryudo & Co.,東 京,日本

2. 日本大阪工業大學主席,Masataka Inoue教授舊藏

3. 保羅蘭德先生收藏

出版:《Recent Acquisitions》,Marchant,2011年,編號39

    本品敞口,淺弧腹,圈足,以青花紅彩裝飾。其形輕盈雋美,胎質細密,瑩潔如玉,盤心繪海水側面立龍圖,外壁飾繪九龍。以青花線描繪畫海水紋,雖繁密而清晰。以礬紅裝飾龍紋,色澤鮮妍厚潤,騰龍矯健有神,氣勢非凡。青花與紅彩相互輝映,對比鮮明,以表現紋飾的立體效果,盤底亦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將釉下青花和釉上紅彩相結合的裝飾工藝,始創於明宣德時期。有清一代,景德鎮御窯廠以清宮舊藏明代官窯器為範本,燒造御用瓷器,乾隆朝官窯則更盛仿古之風,前朝的諸多佳作名品皆成為其追摹的對象,本品即為其摹古情懷之代表。青花加礬紅龍紋盤始見於明代宣德官窯,後成化官窯繼之,本品所摹之原器應為成化官窯佳作,頗可珍之。同類器,可見《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朝華出版社,2005年,頁22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 素三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頁190,P150。


5884

清乾隆 黃釉暗刻龍紋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2.5cm

RMB: 200,000 - 300,000

備註:1. 美國重要私人藏家舊藏

2.  J. J. Lally and Co舊藏,紐約

3. 於1975年代購自香港

4. 保羅蘭德先生收藏

出版:《中國唐至清代瓷器》,Marchant,2014年5月,編號46,頁92-93

    本品直口,深弧腹,圈足,碗形流暢,形制周正。內外皆施黃釉,口沿下側與足牆暗刻雙弦紋,外壁於釉下暗刻雙龍趕珠紋,近足處刻有海水江崖紋,碗心亦刻有趕珠龍紋,龍紋姿態矯健,氣勢兇猛。此碗胎質堅硬,釉質細膩,釉色溫潤均勻。底施白釉,正中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類墩式碗於乾隆黃釉碗品中,屬極為罕有之品種,清宮檔案原名稱之為「里外嬌黃暗龍墩子中碗」。內外黃釉的器皿,被稱為「黃器」或「殿器」。清代尚黃,以黃色為帝王的專用顏色。據文獻記載,不同等級的皇室人員所使用的器物顏色、紋樣與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其中黃色有龍紋的瓷器當為天子用器,黃色無紋的瓷器大多為皇太子、皇后用器,皇貴妃只能用里白外黃的器皿,這一制度從清初一直延續至清末。據清代《國朝宮史》記載,器物里外皆黃釉者,屬皇太后、皇后專用,皇貴妃則用白里黃釉器,由此可知,此碗的御用等級極高。此類淺墩式造型碗例,見暗刻皮球花者,可見香港徐展堂先生舊藏,後售於《靜觀堂》,紐約佳士得,1997年9月18日,第161號,唯龍紋者未見。


5886

清乾隆 粉彩過枝癩瓜花卉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0.8cm

RMB: 520,000 - 820,000

備註:1. Bluett & Sons,倫敦

2. 英國私人收藏

3. 保羅蘭德先生收藏

    本品敞口微撇,弧腹下收,下承圈足。其上粉彩繪過枝癩瓜圖,竹枝、瓜葉以青綠兩色繪就,以示陰陽反側,竹枝纖長挺拔,瓜藤蔓延舒展,豐葉垂實,葉間開數朵淡黃花,清新雅緻,癩瓜凸瘤斑斑,果實裂開,飽滿瓜瓤垂而外流,蝴蝶粉色嬌俏,翩翩飛舞。紋飾由碗外壁攀爬過枝延伸至內,內外裝點靈動巧妙。底施白釉,正中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故宮博物院現存一百零九張瓷器畫樣中,即有此一品種,可見《官樣御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34、135頁,圖26。南京博物院藏例,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18。英國大維德爵士舊藏中有與此相近之例,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載於《Catalogue of Ch'ing Enamelled Wares》,倫敦,1958年,圖版897。另見一例,藏巴黎吉美博物館,錄於《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 Great Collections》,卷7,東京,1981年,圖版91。亦見一例,載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中國陶磁篇》,卷2,東京,1980年,圖版660。再可參考一對例,Alfred Beit 基金會收藏,曾售於倫敦蘇富比2013年11月6日,編號78。


5888

清康熙 嬌黃釉茶鍾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1.1cm

RMB: 120,000 - 180,000

備註:1. 歐洲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2.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弧腹,圈足,小巧精緻,為康熙御窯黃釉佳器。碗外壁通體施黃釉,光潔瑩潤,清新淡雅,類似明弘治之嬌黃,怡人心扉,正合《陶雅》「康雍蛋黃器,色具鮮明」之讚譽。《通典》注有:「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底部施白釉,正中落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


    黃釉瓷在古陶瓷藝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明清時期,黃色為皇家專屬,對於黃釉瓷器的管理更是十分嚴格,不得僭越,據《國朝宮史》,內外黃釉者,為太后、皇后所用。瓷器上純正的黃釉始於明永樂年間,以後各朝均有燒制。由於康熙造辦處文獻資料不存,之後《清檔》記載,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茶房筆帖式金大鵬送來黃瓷碗樣二件、黃瓷鍾樣一件,內大臣海望看過。著將黃瓷碗、鍾交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家人鄭天賜轉發江西燒造瓷器處,照樣燒造一百件,限一百天內送來。」此檔為本品之清宮記錄之最早記載,證明,雍正皇帝曾用康熙時御瓷做樣,交景德鎮御窯廠加以改式,故證明此類康熙御瓷之珍。


5891

清雍正 粉青釉小盤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3.2cm

RMB: 220,000 - 320,000

備註:1. 英國倫敦John Sparks Ltd. 舊藏

2. 亞歷山大先生購藏於1950年代

3. 倫敦蘇富比,2009年11月4日,編號112

4.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敞口、弧腹,下承矮圈足,胎質潔白,胎體玲瓏秀巧。內壁、外壁通體粉青釉,釉質肥厚瑩潤,色澤清幽。其形端莊規整,其色淡雅如玉,體態輕盈,釉色粉潤柔和,紋飾構圖舒朗,頗具清淡素雅之態,正是雍正御窯極雅之品。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宋瓷單色純凈的不事雕琢之美,為後世所仰慕,其中龍泉窯「粉青」如和闐青玉般蒼翠溫潤,成為一代典範。雍正皇帝對宋瓷的推崇和理解超越前人,他在位僅十三年,卻於摹古宋瓷方面成就顯赫。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明確記載:「一仿龍泉釉,有淺、深二種。一仿東青釉,有淺、深二種」,「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澤同米色宋釉一外覓得」,「仿龍泉釉寶燒,本朝新制」。按唐英所說,本品即應為仿龍泉,素麵無紋者之典型慕古御窯作品。


(請向右滑動瀏覽全圖→)

5892

清雍正 天藍釉盤一對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3.2cm

RMB: 400,000 - 600,000

備註:1. 廣東黃埔重要私人藏家舊藏,約1890-1920年代,後代遞藏

2. 紐約佳士得,2009年3月19日,編號572

3.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為一對,敞口弧壁,下承圈足,器物胎體薄厚均勻,底足修飾渾圓規整。盤內壁及足內施白釉,外壁通施天藍釉,釉色靜謐,宛若秋日晴空,因燒造時釉汁略有流動。盤整體釉色自上而下漸深,如藍天有遠近之別,盤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目前所見技術較為成熟的天藍釉器物出現於清代康熙時期,燒造時間主要集中於康雍干三朝,其後漸趨斷絕,且其數量極少。康熙天藍釉器物釉色淺藍,瑩潤素雅,多見瓶、洗等小件陳設或文房器,是為康熙朝瓷作之無上珍品。雍正時期天藍釉在前朝基礎上技術更為純熟,其色調更趨淡雅,釉質勻凈平整,代表了有清代制瓷業的最高水準,其品質為後世難以企及。本品即為雍正朝同類器之佼佼者,其造型,釉色及款識均為上乘,且為成對流傳,極為不易。館藏例,可見南京博物院例,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年,第208頁。另有一例,著於《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第141頁,圖73。存世所見雍正朝天藍釉盤有兩類式樣,一類如本品,內外皆施天藍釉,底落小字六字楷書款;另一類內施白釉,外施天藍釉,底落雙圈大字楷書款,後者不如前者珍貴。


5899

清雍正 寶石藍釉大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8.7cm

RMB: 200,000 - 300,000

備註:1. 1972年5月2日,購自Marchant

2. 歐洲私人藏家舊藏

3. 倫敦蘇富比,2012年11月7日,編號267

4.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侈口、弧壁、圈足,口徑碩大,胎體厚重,為典型仿永宣之器。碗內施白釉,外壁滿施霽藍釉,幽藍如藍寶石,又如藍色深海,賞心悅目。此碗為仿明宣德品種燒造,造型規整,釉面不流不裂,口沿留有一周白釉燈草口,是為雍正寶石藍釉中的精品。圈足內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藍釉瓷器習稱「霽藍」,使用的是一種富含石灰鹼的寶石質釉料,故而,明代有「寶石藍」之稱,又因為藍色是皇室規定的祭祀用色,所以,從宣德起,「霽藍」又有「祭藍」一說。 景德鎮的藍釉瓷器早在元代就燒製成功,明代則更有長足的發展。成書於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有「宣窯……又有霽紅、霽青、甜白三種,尤為上品。……霽青用元子精配釉」的記載。霽青就是霽藍,所以宣德霽青是後世藍釉的楷模。此式碗同類,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2000年,頁79,圖72。


5900

清雍正 寶石藍釉盤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6.3cm

RMB: 135,000 - 185,000

備註:1. 巴黎蘇富比,2009年12月18日,編號72

2.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淺弧腹,壁至口沿漸薄,造型纖巧優美,圈足。內里、外壁通施寶石藍釉,釉面平整,幾乎無雜質;圈足修胎呈滾圓的泥鰍背形,製作十分精細,為雍正本朝典型器,底部施白釉,正中雙圈內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清末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有:「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亦有:「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所以祭藍釉又稱「積藍釉」、「霽藍釉」、「霽青釉」,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雍正崇古,仿宣德寶石藍釉色,發色純正猶如海藍之寶,又似上等青金石之藍,色澤濃郁沈著,宛如深海明珠,亮澤光潤。


5902

清雍正 霽紅釉弦紋高足盤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7Cm

RMB: 220,000 - 280,000

備註:1. 1963-1968年購自Marchant

2. 丹麥駐英國大使舊藏

3. 柏知尼先生收藏

    本品敞口,淺腹,腹下收,高足,雅緻端莊。此器秉承雍正朝制器之精工細膩,造型線條完美,比例合宜,協調美觀,大方雍容,為其後各朝所不能及。盤內施白釉,類玉似雪。外壁施紅釉,肥潤鮮紅,濃艷欲滴,光華內蘊。此類器物應系佛前供器,非日常食用之器,是以燒造不多。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書款。


    此類淺腹高足盤為雍正顏色釉高足瓷中,品種較為稀有者。傳世常見深腹直口高足、深腹撇口細高足者,誠然本品造型者傳世最稀。上述兩者多見公私收藏,可見一例,為南京博物院收藏,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97,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香港天民樓藏一例,錄於《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市政局,1987年,上冊,圖126;下冊,頁205,圖126。


5903

清乾隆 仿永樂紅釉高足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5.2cm

RMB: 220,000 - 280,000

備註:1. Mr & Mrs James E. Breece三世舊藏

2. 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730

3. 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編號3514

    本品敞口,深腹,腹部下收,下作梯形高足,通體施祭紅釉料,釉料色澤深沈凝厚,呈現靜謐雅緻氣韻,器表質感光滑瑩潤,流露含蓄內斂之美。整器外表未琢絲毫紋飾,碗身造型簡約有力,雍容大度,既富柔美華麗之質,又具端莊雅正之姿。高足內壁施純凈白釉,其上落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造型簡約瑰麗,實為個中上,外壁霽紅流釉明顯,故有仿永樂、宣德紅釉之意。相類器傳世亦不多見,可見日本長尾美術館舊藏一例;南京博物院藏一例,錄於《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南京博物院編著,頁197。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8日售出一例,編號3022。此三例為與本品一致造型,余見乾隆紅釉高足碗皆為淺口,高足弦紋者,故本品於同時期作品燒造更為稀有。


5907

清乾隆 白釉墨彩暗刻雲龍仙鶴紋盤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4.5cm

RMB: 150,000 - 200,000

備註:1. 倫敦蘇富比,2004年4月7日,編號269

2. 歐洲私人藏家舊藏

3. 倫敦蘇富比,2008年5月14日,編號697

4. 柏知尼先生收藏

出版:《Recent Acquisitions》,Marchant, 2009年,編號41,頁74

    本品敞口,弧形淺腹,圈足,盤形雋秀典雅,胎體厚薄均勻,圈足修胎精緻。通體施白釉,釉面光瑩潤潔,口沿下側及盤心飾墨彩弦紋兩道,盤心圓形開光內暗刻雙龍趕珠紋,二龍身姿矯健,首尾相逐,五爪鋒利,間飾火珠,四周祥雲環繞,大氣磅礡。外壁暗刻仙鶴紋飾,極富祝壽之意,整盤白釉釉下暗刻紋飾,又以墨彩繪製輪廓開光,更顯得雅緻秀麗,韻味悠長。底施白釉,正中落墨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式龍紋暗刻盤為乾隆御窯極為罕有之品種,在乾隆御窯瓷中,青花、粉彩、鬥彩以及各色單色釉都較為常見,唯純白釉器物較為少見,而所見白釉器也以素器為多,富紋飾精美者極為罕見。乾隆時期,同類雲龍趕珠紋飾盤類,可見青花礬紅者,白釉地綠彩者,青花地黃彩者等等,唯本品之純白釉暗刻者不見,疑為孤品。


(請向右滑動瀏覽全圖→)

5908

清乾隆 茄皮紫釉暗刻雲龍趕珠紋盤一對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9.1cm

RMB: 450,000 - 650,000

備註:1. Omell Family舊藏,斯德哥爾摩,瑞典

2. 柏知尼先生收藏

出版:《Recent Acquisition》,Marchant,2012年,編號47,頁106-107

    本品撇口,弧腹,圈足。周身滿施茄皮紫釉,盤內壁暗刻正面五爪立龍及火珠捲雲紋,外壁刻雙龍戲珠紋,所刻龍紋蒼健兇猛,猶有排山倒海之勢,紋飾雖綽約可見,然難掩皇家氣勢。器底刻楷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茄皮紫系以錳為著色劑,在850度左右火候窯溫中燒成。其色紫中泛藍,釉質肥厚光潤,釉色有深淺兩種,深者呈紫黑,淺者呈淡紫,以無裂紋者為上乘。茄皮釉創製於明弘治年間,《南窯筆記》載「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經嘉靖、萬曆而至清三代達到極致,存世極少。清代多燒仿古作為祭器,同時又是為清玩摹古之物,乾隆時期尤盛。本品乾隆茄皮紫釉暗刻龍紋盤典承順治時期制度而成,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順治茄皮紫釉暗刻龍紋盤,可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60-61,圖3,紋飾、尺寸與本品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春北京保利什袭之藏——马钱特九秩晋三甄选清瓷御窑隽品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保利香港春拍 | 乘物游世——明清瓷器欣赏
清雍正时期的杯子在当今的平民手里 一个杯子足以改变一生
元素快讯 | 保利夜场一尊5.5cm高的“心灵小水盂”780万落锤 !(总36件)
崇正2022春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