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者来稿】高平游仙寺访古


 

“淡影疏星照露台,鲸音初动梵宫开,惊残一枕游仙梦,多少禅僧入定回。”

这是一首收录于清顺治《高平县志》中的题诗《游仙晓钟》,可以想见清初游仙寺梵呗钟鸣,僧侣聚集的盛况。现游仙寺位于高平市南郊河西镇内的游仙山麓,山上有数家煤矿的井口,在煤炭价格飙升的年份里,这里的空气中也曾飘逸着煤尘和重卡的轰鸣声。近几年随着煤井口归于平静,在各级媒体和志愿者的呼吁下高平政府集中维护修缮了一批国保级古建筑,游仙寺的山路和寺院也整饬一新,此行上山和入寺都没受什么周折,而且与高平的多数古建一样免门票,比较前几年到访这里的旅友我还是有些幸运的。

 

游仙寺的整体布局为三进院落,山门建成两层楼宇,为清代样式,名“春秋楼”。第一进主殿毗卢殿为北宋原构,也是寺中历史最久价值最高的古建。二进为三佛殿,柱网和檐下铺作为金代特征,其他构件为明清补修后的样式。三进是七佛殿,明代建筑。除中路院落外,现仍保有西院一进,东院在解放后因存放炸药,不慎炸毁。

 

高平的地缘特点和古建群落的形成

 

高平现隶属晋城市,古称泫氏(东周威烈王时即建城,威烈王在位期间正式封魏赵韩为诸侯国)、长平(战国时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即发生于此,坑俘40万),北齐时始有高平之称。

 

高平位于晋东南上党盆地(古代上党郡)核心区,这块盆地由太岳山、王屋山、太行山围合自成一地理单元,同时又有几处狭窄山谷(所谓太行八陉的南部几陉)与河南、河北的平原地区相通,构成这里即可躲避战乱兵火,又在和平期与外界沟通建筑材料和工艺的独特地缘,很有世外桃源之感。

 

上党盆地在高平附近有一段东西向的小山脉又将这一区域分成长治(古代称潞州)和晋城(古代称泽州)两个小盆地,长治盆地属浊漳河流域,这里的长子、平顺早已是古建旅友的圣地,而丹水则自北向南纵贯泽州盆地,著名的晋城青莲寺就建在丹水河谷中。

 

历史上上党盆地曾是自河北平原的中心地区邯郸(曹魏和北齐都曾建都于邯郸的邺城)和中原腹地的开封(五代的几个王朝和北宋曾定都开封),进入太原时所走的一条捷径,因而颇受中央和割据政权的重视,加之佛教和民间信仰的流行,使得这里得以创建和保存了大量宋、金、元时期的木构古建。

高平现有国保级建筑20处,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国保单位数量仅略低于河南登封市和河北蔚县,排在第三位。如果考虑到登封和蔚县都有一定数量的遗址或石刻列入国保,若只考察地面木构古建筑的数量,高平当排全国第一。



游仙寺的创建故事

 

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许纳揆撰文的《重修游仙寺碑记》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游大深撰文的《重游游仙寺记》中都提到游仙寺始建于唐大历(766-779)年间。这段记载如果确有根据,也只说明游仙山自唐就有僧教寺院存在,但遗物已淹没在岁月冲刷中,现游仙寺范围已无任何唐构遗存。

 

关于游仙寺在北宋时期发展的碑刻内容相对丰富。明正德九年(1514年)的《游仙山慈教院记》中令人瞩目地提到一块现已不存的古碑,碑文记载游仙寺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由僧辉公主持,本地劝农官姬子政备料督造,游仙寺的寺名由朝廷敕赐名额。这段内容记述比较详备,结合游仙寺毗卢殿檐下柱头斗栱所具有的宋早期特征,原山西省古建研究所长柴泽俊先生,定游仙寺毗卢殿建于淳化二年(991)。目前关于毗卢殿的官方断代大都沿用此说。

 

淳化是宋太宗赵光义用过的年号,淳化年间比较重要的事件是中国最早的碑刻书法丛帖《淳化阁帖》得以颁布。此外宋太宗还在淳化年间多次给上党地区的佛寺敕建赐额,现存的除游仙寺外还有高平崇明寺,平顺淳化寺,陵川南吉祥寺等。赵光义为何对上党地区佛寺的赐额这么情有独钟呢?

 

高平与赵宋的创建颇有紧密联系。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逝,世宗柴荣继位,割据在太原的沙陀族政权北汉想趁机灭后周,举倾国之兵围攻后周的泽、潞二州,柴荣御驾亲征与北汉在高平决战,战役进行到最危机的时刻,当时只是偏将的赵匡胤单骑救主以死拼杀,反败为胜。此战不仅使赌上国运的后周转危为安,而且战后赵匡胤得以统帅禁军,正式崛起,6年后赵匡胤就黄袍加身,开创大宋。

 

赵匡胤建宋后,后周的泽潞节度使王筠不服,起兵造反,这又是对北宋这一新生政权的重大考验,赵光义参加了讨伐泽、潞的战事,并成功平叛。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后,为记念战死在高平的官兵,对这里的寺院频繁御赐名额以示纪念。

 

回到游仙寺,现毗卢殿外台明西北角另有一块古碑,正面是北宋康定二年(1041)由乡贡进士阎仪正撰文的《游仙院佛殿记》,背面是元代大朝甲辰(1244年)寺院主持善晖书丹的《十方慈教院施地记》(关于元碑后文再加以解读)。在宋碑中记述了潞州延唐寺僧继一“偶云游至此,拨土住持,始则结庵块处,茅茨不剪”,又有寺南河西村乡绅张明“精心好善,奉道崇缘,同构成佛殿一所三间”,并塑画佛像。后张明去世,至康定年间其子“强壮第七指挥使”(强壮指挥使是宋代乡兵首领的一种职衔)张玠延请乡贡进士阎仪正撰文记述其父助构佛殿之事,以“序厥事之始因,庆先君之美行”,并勒石刊碑于寺内,以彰显其父之功德。

 

研读这段文字有个令人奇怪的地方,如果游仙寺始建于淳化年间的记载可信,似乎只过了不到50年,这个寺院就荒弃了,以至于僧继一云游至此时,需要结草庵居住,后由乡绅张明建佛殿一所三间,现毗卢殿确是面阔三间,看来张明修造的正是毗卢殿。那么毗卢殿究竟是僧辉公和姬子政创建后由张明重修,还是张明始造呢?对于此点学界至今仍有争议,调和两方意见,似可认为张明参与的那次修造也许就发生于初创的淳化年间,多年后其子张玠为其立碑时只记载了家父的德行,而对“同构成佛殿”的姬子政、僧辉公未加涉及。总之毗卢殿当建于淳化至康定年间.


金元时期的高平李氏

 

上文提到的北宋古碑的背面在元代时被再利用,磨平后书刻了《十方慈教院施地记》,当时蒙古已统治山西地区10余年,但还没使用“大元国号”,所以碑末用的是天干地支记年,换为公历是1244年。碑文详细记述了李氏后人李克绍为看护寺院附近的祖先坟茔,施地60亩作寺院田产,在祭祀日僧侣应为李氏先人祈求冥福。李克绍的祖父李晏(谥文简)、父亲李仲略都在《金史》中有传,尤其李晏更是金代名臣,那么游仙寺是如何与李氏家族产生如此特殊的联系呢?

   

由出土的李晏于1185年亲自撰文的《先考正奉君墓志》中记载,高平李氏先祖是唐顺宗(805-806年在位)的十六子福王李琯,李琯有一个儿子被封到泽州作官,后来赶上唐末五代乱世,这一支李姓族人就在高平一带生活下来,传了3代到北宋初年时出了一位李通敏,即李晏的六世祖。清顺治朝编写的《高平县志》中记载李通敏学博识广,散财济世,曾中进士但拒绝为官,在山中隐居,习练辟谷,后来在王屋山成仙,因而后人将他修行的山林称为游仙山。

 

李通敏之后李家数代人熟识诗书,参与科举,直至金代皇统六年(1146年)李晏登经义进士第,李晏历仕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四朝,尤得世宗完颜雍之信任,曾任翰林学士承旨、西京副留守、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要职,一生宦游于华北、辽东、关中,并出使高丽、南宋,是大定、明昌时期的士林领袖与经学权威,在儒士中有极高声望,元初人王恽甚至慨叹 “大定明昌五十年,一时文物说游仙“(李晏自号”游仙野人“),李晏子李仲略在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中进士,后来曾官任泽州刺史(金代的泽州即现晋城市),这一时期李氏在高平是无可争议的大望族,家族墓地就在现游仙寺西侧,李晏等先人均葬于此,这就有了前文说的李克绍施墓田给游仙寺的故事。

 

元碑《十方慈教院施地记》的书丹人(所谓书丹就是撰文人蘸朱砂在碑上书写,再由匠人依笔画刻石)是住持僧善晖,善晖去世后在寺外留下一座七级墓塔,这座元塔1962年尚存,但现在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方善晖和尚塔铭。

 

 毗卢殿的建筑特点


毗卢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宽深均为10.44米,平面接近正方形。

 

梁架结构:殿内用四椽柎后压乳柎用三柱,乳柎压在四椽柎下方在内柱相交,内柱上端用斗拱托举乳柎。四椽柎由自然木材略加工制成,四椽柎上方由驼峰托举平梁,平梁上施蜀柱,连结叉手上撑脊槫。丁柎也由自然弯曲的木材截成。四椽柎以上结构有较多的金元特征,2005年对毗卢殿落架大修时,在一处梁柎和踏头相接处发现了元泰定元年(1324年)的题记,可见毗卢殿的梁架确有后世改动的情况。



毗卢殿的檐下斗栱:柱上用普柏枋施阑额,柱头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耍头亦作昂形,均为批竹式,昂面出峰,这种结构远观给人单抄双昂的错觉。柱间用五铺作两跳华栱,耍头作爵头形。毗卢殿的檐下斗栱保留了较多的北宋特征,应为北宋原构。


 

最后再欣赏一下游仙寺北宋毗卢殿的整体。


参考文献:

《高平游仙寺建筑现状及毗卢殿建筑特征》

《游仙寺石碑中的高平李家》

《高平游仙寺营建历史考略》

《三晋石刻大全-高平卷》

  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965)高平游仙寺
山西现存第二古老的宋代建筑,这里是后来宋代建筑风格的滥觞
晋东南古建秘境(四)晋城
高平游仙寺(北宋.国5)
高平游仙寺(深山藏古寺)
山西平顺:六朝古建龙门寺之下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