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秋拍】宋镜涵先生旧藏“开元二年雷霄斫”凤势琴赏析

Lot 4307


“凤势”式古琴

通长:123 cm 肩宽:19.6 cm 尾宽:15.6 cm

来源:宋镜涵先生旧藏。

参阅: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吴钊主编,《中国古琴珍萃》,1998年,紫禁城出版社,页52、57、181。

故宫博物院编,郑珉中主编,《故宫古琴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页48、89.


此“凤势”琴原为天津琴家宋镜涵先生(1889年-1970年)珍藏。宋镜涵又名宋兆芙。天津人,曾留学日本学习经济学,归国后从事金融工作,曾在河北省银行任总稽核。1935年,宋镜涵在天津首创民办的“音乐传习所”,并向杨宗稷之子杨葆元、弟子金致淇请教学习。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天津的古琴活动才得以开展和普及。先生平生共蓄四琴,分别是唐开元二年款“凤势”、宋“万壑松”、宋“奔雷”和明“淇竹流风”。 其中明“淇竹流风”琴于1958年就被先生捐给了音乐研究所,“万壑松”与“奔雷”二琴则在先生去世后由其后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捐赠给了故宫,“凤势”琴因有唐开元年款,为宋先生生前所珍且以唐琴目之,故仍庋藏家中,后由其后人释出。


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


故宫博物院藏奔雷


音乐研究所藏淇竹流风


“凤势”琴名由清初梁知先题,盖以式命名。其材面桐底梓,鹿角灰胎,通身髹黑漆,面两侧近肩翅处有栗殻色旧漆透出,弦路下多有磨痕,为旧主常操弄之故。琴身发通天小蛇腹断纹,间有流水、牛毛等细密断纹,琴面近岳山处还有大片冰纹断。


琴面断纹


琴背断纹


上海省博物馆藏春雷


樊伯炎旧藏松石间意


故宫博物院藏玉玲珑


现存唐代凤势琴样皆作方额,著名者有汪孟舒旧藏唐“春雷”、故宫藏中唐“玉玲珑”等。而此“凤势”琴额作圆弧状,项腰间各出一峰,肩部以上特征与“凤嗉”① 和“神农”② 式基本相似,额肩宽度和比例近唐旧制。纵观其整体形制,与“松石间意”这种北宋宣和间出现的新式样较相近,仅项腰间峰起处有尖圆之别而已。肩落三徽,虽阔不比唐琴,然垂势不减。琴底龙池凤沼均作圆形,池沼内贴有大片桐木,是谓双层面板者。这种做法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辽宁博物院所藏的中唐“九霄环佩”琴就是这种结构,尔后于宋琴中又多有所见,同为宋镜涵旧藏的宋“奔雷”琴,池沼内也是如此做法③ 。


龙池细节


当池沼之边沿处,有漆制的贴格。以指探之,可知贴格向内凸起略高于底板。关于这种工艺特点,宋赵希鹄在其《洞天清录·古琴辩》中的“雷张槽腹法”一文中有过详细明确地记载,原文曰:


雷张制槽腹有妙诀,于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葢谓于龙池凤沼之弦,微令有唇,余处悉洼之。正如今铜钱之背,穿眼处有弦凸起,令声有闗闭。既取其面底若如瓦相合,而池沼之唇又关闭不直达,故声有所匮而不散。岂论琴腹坚深也?余尝见毕文简公张越琴,于池沼间以指探之果如此。


即唐代雷氏与张越所制琴器,在琴底龙池凤沼的边沿会有略高出底板的“唇”,与铜钱穿眼处凸起的部分相似,此做法是为了延长琴韵,令“声有所匮而不散”。故宫的郑珉中先生在其论述唐宋琴年代的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这种特点④,故宫所藏晚唐连珠式“飞泉”琴、浙江省博物馆藏唐雷霄款凤嗉式“谷应”琴、山东博物馆藏南宋初年御制“南风”琴和此宋镜涵旧藏的“凤势”琴,其池沼间都具有贴格向内高出底板的制作特点,与赵希鹄书中所记完全一致。


故宫博物院藏飞泉


浙江省博物馆藏谷应


山东省博物馆藏南风


右侧刻“开元二年雷霄斫”

刻“古吴张顺修重修”


“凤势”琴龙池内有两行刻款,右侧刻“开元二年雷霄斫”,左刻“古吴张顺修重修”七字并填青。此“唐开元二年雷霄斫”款并非古人刻意伪作,按宋末元初人邓文原在《巴西集》中记⑤:


处士曽大父事宋髙宗……(高宗)又遣使蜀购异材,仿唐雷氏式弦琴三百。宋雅乐散逸中原而南渡后犹存古遗则,今世所传宋尚方琴腹有雷氏识者,皆处士曽大父时物也。


从邓氏的这个记载可知,北宋末期(高宗)赵构尚在东宫时,曾遣使入蜀购良材,命工仿制唐雷氏琴三百张,腹内俱落雷氏款识。会如此落款,无疑是高宗赵构对唐雷氏的仰慕之意。及靖康之难该批琴器多有散佚流失,宋南渡后世所传琴器中凡有雷氏落款者,均为赵构早年命工所仿制。按此,则此“凤势”琴和吉林博物馆藏唐雷霄款“松风清节”琴、浙江博物馆藏唐雷霄款的“谷应”、山东博物馆藏明鲁王墓出土的唐雷威款“天风海涛”等琴,均能与邓文原所记相合了。


落重修款的张顺修,是明代著名制琴家族古吴张氏的族人。除了张顺修外,族中知名者还有敬修、睿修、浚修等多位。张顺修所制琴器仍有不少存世,现山东博物馆所藏明代蕉叶琴“砚香”即出自其手。


梁知先篆文题跋


琴底池上有清初人梁知先篆文题跋一段曰:“圣世之瑞,太古之音,假良材而来仪,爰作式以命名。亗之朗朗,息之深深,可以解愠,可以修身。君子珍之,喜其遏邪淫,正人心,而囗囗于和平”。池下有“梁知先识”、“朗公氏”二篆文方印填朱。梁知先⑥,字朗公,号寄庵,山东邹平人,清初顺治丙戌(1646年)进士。初督理工部郎中三山旧事,后任武昌府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工部员外郎等职。


① 《中国古琴珍萃》,晚唐太和丁未款“独幽”琴

② 《故宫古琴图录》,唐至德丙申款“大圣遗音”琴

③ 《故宫古琴图录》,宋“奔雷”琴透视图

④ 郑珉中著《蠡测偶录集》,其中《论唐琴的特点及其真伪问题》、《唐琴辨》、《漫谈中国古琴珍萃中的唐琴》、《论安徽、山东所见的四张古琴》等文中均有提及

⑤ 邓文原著《巴西集》,据《北京图书馆珍藏古籍珍本丛刊》第92册

⑥ 四库本《浙江通志》等有载


- The End -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巡展 Exhibit

10/27-10/28

武汉大学 万林艺术博物馆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衲琴考(郑珉中) - chengkang201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故宫古琴馆(上)
琴上玉玉声:故宫博物院藏宋琴综述
漫谈中国古琴珍萃中的唐琴
古琴之王背后的故事
名琴简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