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一生坚持阅读“活页历史”

如果把史书比作凝固了的历史的话,那么及时记载每日、每周或每月天下大事的报章杂志,则是“活页历史”,一个人,倘若只埋头于发黄的史书的“故纸堆”里,就难免会脱离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

所以,一生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的毛主席,把阅读报章杂志看得比史书更重要,更紧迫。“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这是从延安时期流传下来的毛主席的一句名言。

毛主席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纸杂志的习惯。他曾经是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同盟会主办的《民主报》、《民报》的热心读者,后来更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热心读者。这些报刊给毛主席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青年》,对毛主席的思想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主席曾自己主编过一份报纸,就是著名的《湘江评论》。

毛主席在学生时代嗜读报刊是为了增进知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在其后漫长而紧张的战争岁月,以更加迫切的心情如饥似渴地阅读报刊,则是直接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正如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说的:“为着了解敌人的情况,须从敌人方面的政治、军事、财政和社会舆论等方面搜集材料。”

井冈山时期,因受敌人严密封锁,读报十分困难。在战争中要打胜仗,就要知己知彼,读报纸自然是了解敌情的一个重要渠道。那时毛主席常常为看不到报纸而焦急和苦恼。1928年,有一次他专门派出一个营去打谭延闿的家乡茶陵县的高陇,搜罗了一批报纸上山,战斗中还牺牲了一些干部和战士。

1929年,下井冈山到了赣南闽西,可以看到报纸了,情况大为改善。毛主席为此而高兴的心情,可以从当时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一个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说:

“在湘赣边界时,因敌人的封锁,曾二三个月看不到报纸,去年九月以后可以到吉安、长沙买报了,然亦得到很难。到赣南闽西以来,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且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

1935年9月21日,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哈达铺是个不大的集镇,但有一家邮政代办所。这里有很多种全国的和地方的报纸,对于消息闭塞的红军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

毛主席到哈达铺后,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先到邮政代办所取走了所有能找到的报纸,然后到了宿营地同中央其他负责人翻阅报纸,查找消息。

据当时《晋阳日报》报道,陕北有红军5万余人。《大公报》也报道:关于农村“赤化”问题,陕北甚于陕南。还报道陕北红军完全占领者有5县城,为延安、延长、保安、安塞等,靖边一度为红军所占。毛主席一边翻阅报纸,一边把有用的消息勾下来。

正在这时,聂荣臻通讯员也送来一张报纸。这张《山西日报》刊载着阎锡山正在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同时,叶剑英在驻地也搞到一张报纸,报道“国军”进攻陕北刘志丹所领导的红军的新闻。叶剑英马上把报纸拿给彭德怀看,彭德怀看后忙赶往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人通过分析报纸透露的消息,确切知道了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并且徐海东的25军也在那里。毛主席认为,陕北地域辽阔,群众生活艰苦,又是穷乡僻壤,还有几万红军,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的好地方。他们几个人经过初步讨论研究后,决定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彭德怀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叶剑英。他说:“你提供的报纸很重要,老毛和其他同志已初步决定去陕北投靠刘志丹。”

9月22日上午,毛主席在驻地召开了中央负责人会议。会议经过讨论,中央正式决定到陕北去。这一决策,为确立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在陕北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几份报纸,决定了中央红军的去向。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报纸刊物比较容易收集到,毛主席订阅的报刊多起来了。

根据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为毛主席管理图书的史敬棠回忆,毛主席当时订阅的报纸有:《中央日报》、《扫荡报》、《大公报》、《益世报》、《新华日报》、《新蜀报》、《时事新报》、《商务日报》、《新民日报》、《秦风报》、《工商日报》、《西京日报》、《前线日报》、《新工商》、《大刚报》、《新中国日报》、《光华日报》、《国家社会报》等。刊物有:《世界知识》、《群众》、《经济建设季刊》、《人与地》、《中农月刊》、《财政评论》、《四川农情报告》、《农业推广通讯》、《中国农村》、《四川经济季刊》、《中国农民》、《新闻周报》、《文化杂志》、《经济论衡》、《西南实业通讯》、《国论》、《新经济》、《民主周刊》、《文萃》、《中苏文化月刊》、《国讯》等。1941年3月1日,毛主席曾致电周恩来、董必武,请他们订阅一批报纸书刊,在上述目录中以外的,还有《四川经济参考资料》、《贵州经济》、《日本对支经济工作》、《列强军事实力》、《中外经济年报》、《中外经济拔萃》。

延安《解放日报》是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的。这份党中央的机关报一直是在毛主席的关怀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毛主席不仅亲自为它撰写社论,还直接计划安排组稿工作。他读到报上的好文章、好新闻,立即通知各报转载,广为传播。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阅读的报纸杂志数量更多了,范围更宽了,不只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还有文学的、自然科学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至讲琴棋书画之类的报刊文章,都在他涉猎之列。他每年订阅的报刊,包括报社、出版社赠送的。都在百种以上。1956年,毛主席开始考虑适当摆脱一些政务、用更多的时间研究理论问题后,从1958年起,他又增订了全国各主要高等院校出版的综合性的学报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报。

毛主席阅读报刊也是有所侧重的。每天必读的报纸有:《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大公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上海《解放日报》、《天津日报》等。经常看的杂志主要有:《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新建设》、《文史哲》、《经济研究》、《红旗》、《学术月刊》、《文艺报》、《诗刊》、《文物》、《科学画报》、《大众科学》以及《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现代佛学》等,有时还翻阅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某些刊物。

毛主席最喜欢读的是有关哲学、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文章,所以对《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哲学》、《史学》等专栏特别有兴趣;而对《人民日报》在一个时期比较缺少理论文章和学术文章提出过意见。1964年,他说过:“《人民日报》要注意发表学术性文章,发表历史、哲学和其他的学术文章。”又说:“《人民日报》要搞理论工作,不能只搞政治。《人民日报》最近组织一些学术讨论,这样做好。”

后来《人民日报》加强了理论方面的内容,得到毛主席的称赞,他说:“现在,《人民日报》有看头了,理论上加强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毛主席对报刊上有争论的问题尤为关注。有时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还召集有关专家和人员共聚一堂,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交谈和讨论。

从1958年以来,我国哲学界在报刊上开展了关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思维与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的讨论。凡属这方面的重要文章,毛主席几乎都要看的。1958年6月24日他曾邀集一些同志谈论发表在1956年第二期《哲学研究》的《对“矛盾的统一性”的一点意见》一文,该文对苏联《简明哲学辞典》关于同一性的解释提出不同意见。1960年11月12日,毛主席看到当天《人民日报》登载的一篇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讨论的综合介绍,当即要身边工作人员把文中提到的分别刊登在《新建设》、《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文汇报》上的几篇不同观点的文章全部找给他。

同阅读书籍一样,毛主席阅读报刊也常常写一些批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还批给别人看。

例如,1959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里发表了《如何评价〈文赋〉》一文。作者对陆机《文赋》的价值和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进步意义,作了比较充分的肯定,不同意相反的观点。毛主席将此文批给一些同志看,并说这是“一篇好文章”。

毛主席还注意根据报刊文章中的合理意见,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1958年全国掀起了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运动。对于应不应该消灭麻雀,科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赞成,认为利大于弊;有的不赞成,认为弊大于利;有的认为利弊相当,纷纷在刊物上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各抒己见。毛主席知道了这个情况,要工作人员把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收集起来送给他。送去文章时,工作人员还整理了一个简单材料附上。毛主席仔细看了这些材料。1960年3月16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改变了消灭麻雀的决定,提出“麻雀不打了,代之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接着,3月24日他在天津会议上重申了这个改变,说:这两年麻雀遭殃,现在我提议给麻雀恢复“党籍”。报刊上科学界的意见,对毛主席作出这个决定,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把报刊作为了解国内情况和学术理论动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通过报刊了解国际情况和国际知识。一天几万字的《参考资料》是他每日必看的重要刊物,像读书一样地圈点批划。毛主席十分重视这个内部刊物,是他制定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他常常批给别人去看或印发会议。毛主席除了看重要新闻外,对《参考资料》刊登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的回忆录,也很有兴趣。他说,这些回忆录里写了许多过去我们不知道的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情况,很值得看看。

毛主席对国外情况的熟悉,常常使得一些著名外国记者为之惊讶。1960年斯特朗在回忆她1946年同毛主席的那次谈话时说:“他首先问我美国的情况。美国发生的事有许多他知道的比我还详细。这使我惊讶,……他像安排打仗的战略那样仔细地安排知识的占有。……主席对世界大事的知识是十分完备的。”毛主席对于纷芸复杂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和观察国际动向的敏锐性,同他认真地、一天也不间断地阅读和研究大量国际问题的报刊资料,是分不开的。

毛主席曾对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工作的王方名说:“领导革命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搞科学研究,也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毛主席阅读报刊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思考,因而在分析综合各种问题时都有独立的见解,不受任何干扰。1957年,毛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现在,我们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从两千份扩大到40万份,使党内党外都能看到。这是共产党替帝国主义出版报纸,连那些骂我们的反动言论也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把毒草,把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摆在我们同志面前,摆在人民群众和民主人士面前,让他们受到锻炼。不要封锁起来,封锁起来反而危险。这一条我们跟苏联的做法不同,为什么要种牛痘?就是人为地把一种病毒放到人体里面去,实行'细菌战’,跟你作斗争,使你的身体里头产生一种免疫力。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毛主席用“种牛痘增强免疫力”,来通俗形象地阐述读报刊要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比较分析,从而增强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说博览古典史籍是毛主席从纵向了解中国过去的话,那么坚持读报章杂志则可以说是他从横向了解中国的现状,这样就从纵横两个维度,使毛主席对中国的古往今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洞然于胸。毛主席对中国的了解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无人可及的。至于他“眼底六洲风雨”,对世界大势洞若观火,则更是他数十载如一日地坚持阅读大量报章杂志的结果。

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今日,如果一位“秀才”想足不出户就能对天下事了然于胸,就必须向毛主席学习,坚持阅读报章杂志这一“活页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的书法一绝,各省的报纸都请主席题字,您知道的有哪些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8)
陕北的窑洞小院内充满着阳光,毛主席坐在院内看着报纸!
中国新闻史上的若干之“最”
哪些报纸名称的字体出自毛泽东墨笔?一报纸因是鲁迅字,主席未改
报纸该如何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