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对工作人员说:帮我带句话给后人

“毛主席是战神!”

1973年5月8日,湖南省韶山市的毛主席旧居里,被特赦的前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和宋希濂在参观结束后,忍不住发出了这句感慨。

要知道毕业于黄埔一期的杜聿明曾经可是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军事能力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认可,一度是其手下的“明星将领”。

他到底在毛主席旧居里看到了什么,竟然说出这样高度的赞美?

杜聿明为代表的这些国民党曾经的名将,是真心地想要悔过吗?

被特赦的杜聿明

1959年8月24日,毛主席写信给刘少奇提出:今年是国庆十年纪念,也许可以考虑赦免一批悔过从善的战犯?

看到这个建议,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都十分赞同,于是在9月17日,刘少奇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中共中央也发出了《关于特赦罪犯的指示》。

经过仔细的审查,12月4日,33名战争罪犯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其中杜聿明就排在第一位。

这个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什么得以首批释放呢?

他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改造”后为什么主动写信策反国民党将领呢?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带领着蒋介石最精锐的五大主力之一,在淮海战场战斗,从这也能看出,他有多受看重。

尽管杜聿明有着极优秀的军事素养,但最终依然战败,数十万黄埔嫡系部队溃不成军,他本人也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俘虏。

一开始,本就拖着病体战斗的杜聿明彻底放弃了希望,他清楚一个战俘会有什么下场,可当他来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尽管这里关押的都是“敌人”,但共产党并不会虐待战俘,杜聿明虽然是个囚犯,但病弱的他反而得到了十分精细的照顾。

考虑到他患有肺结核、肾结核等多种慢性病,管理员们自己吃的是粗糙的窝头,但还会给他提供红烧鱼、鸡蛋、牛奶等食物

这让杜聿明开始意识到,共产党也许是真的尊重着每一个人民,除此之外,他们这些被捕的将领还需要每日读书、劳动改造。

在这简单却充实的生活里,杜聿明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好,而且开始体会到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感受。

这时候再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持久战》这些书籍时,他开始发现国民党政策的问题,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为劳苦大众服务。

于是杜聿明彻底放下了曾经的身份认知,他不仅主动配合各种改造,还要求“立功”。

1949年三月,他把自己读书的心得笔记都寄给了曾经的好友——国民党军长马师恭,进行策反。

收到信件的马师恭仔细看完,心里也是大有感触,负责防守长江防线的他在渡江战役前夕突然放弃了指挥,悄悄离开了

渡江战役

这一举动让共产党的百万雄师中的第三野战军成功突破了防线,这也成为了杜聿明“改造”成功后的功绩。

在此后的战俘生活里,杜聿明一直表现得非常良好,也正是因为这些表现,他才成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

在被特赦之后,杜聿明选择就在北京定居,并给躲去美国的妻子曹秀清写信,不久后,在女婿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终于返回北京和丈夫团聚了。

而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更是让杜聿明认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在得知他被特赦之后,台湾方面便开始给曹秀清写信,让她赶紧回台湾。

国民党当局甚至还派人恐吓她:“到大陆去你一定会后悔!”

杜聿明和曹秀清

这一切为的不过就是拉拢杜聿明夫妻的女婿杨振宁。

但这一切都是白费劲,十分清楚杜聿明生活状况的曹秀清没有被蒙蔽,而是毅然返回大陆。

有了妻子的陪伴,杜聿明的生活更加悠闲了,已经57岁的他精神满满地工作着,为了让更多人可以了解曾经的历史,他将自己曾经的见闻都写了下来。

1964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杜聿明等人被安排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亲眼见证共产党领导下,各地发生的美好变化。

一路上,杜聿明都激动不已,他此刻再回忆起曾经自己的选择,不免有些遗憾,幸好最终幡然醒悟了。

当来到韶山毛主席的故居时,他更是充满了期待,但谁知道因为形成的改变,这次参观很快就结束了,这让杜聿明心里始终难以忘怀。

主动提出二次参观

仓促的韶山之行让杜聿明非常遗憾,于是1973年,杜聿明主动申请,希望可以到毛主席故居再次参观学习。

这个申请很快也得到了批准,5月8日,杜聿明和好友宋希濂一起来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两位已经年过半百的老人激动得像孩子一样。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两人慢慢地在屋子里走着,当走到抗日战争图片展的时候,两人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看着上面的景象,他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全国上下一心对抗外敌的时候,他们也都是战功赫赫。

要知道当年杜聿明作为国民党军队中的猛将,带领的也是蒋介石手下装备最好的部队,对抗的也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真是一次次死里逃生。

杜聿明慢慢回过神来,感受着现在解放后的平静,他忍不住笑了,多亏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今天的这一切啊。

两位老人边交谈边继续前行,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解放战争图片室,宋希濂看到这个屋子,脸上立马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他摆摆手想要转身离开,杜聿明却拉住了他,问道:“怎么还不敢进去了?”

宋希濂看着自己的老友恼羞成怒:“咱们这些败将进去,不就是自取其辱嘛!”

宋希濂

杜聿明听了哈哈大笑,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自己的好友竟然还因为这些事感到不自知。

他坦然劝道:“你呀,你就不想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输?当年好歹也是个将领,自己差在哪不想知道?”

看着宋希濂表情有了松动,杜聿明叹了口气继续说:“这点你还真得跟陈毅学,人家之前都坦然承认被打败过,这才是名将风范呢!”

杜聿明没有说出口的是,在他看来,当年的失败也是一件好事,不然拖下去,受苦的还是人民。

这些年来,他再也不是那个只知道打仗的将领,而是跟着身边的共产党将领,学会了怎么才叫为人民考虑。

听完这些话,宋希濂也放下了心里的担心和紧张,主动拉着杜聿明走进了解放战争的照片室。

而这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要不是工作人员担心他们的身体,两位老人还不愿意出来,等到走出展室之后,杜聿明和宋希濂沉默了好一会,互相对视了一眼,忍不住感慨:“毛主席是战神!”

这话一出,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惊住了,不知道该不该提醒,可杜聿明却丝毫不觉得夸张,他还特意对着身边人强调:
一定把这句话记下来给后人看!将来研究历史,研究毛主席的人都知道这句话!

后来这句话传播开来,果然引来了很多好奇,杜聿明到底在展示里看到了什么,才如此崇敬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呢?

“战神”毛泽东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句话,也许还有人会质疑外行,但杜聿明、宋希濂这两位真正从无数场战役中走出的“老将”,自然是真正看到了毛主席的雄才伟略。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被无数人封神的的四渡赤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而毛主席本人也承认,这时他一生的得意之笔。

1935年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动了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导致剩下的3万多红军陷入了包围。

这样的敌我悬殊几乎可以说是绝境了,但毛主席却亲自指挥了四渡赤水,不仅让红军从被动变成了主动,还彻底扭转了战局。

本以为红军一渡赤水后会抓紧逃走,于是蒋介石让各路敌军疯狂追击,可红军却二渡赤水,出其不意地回头,打响了遵义战役,以少胜多歼灭了敌人两个师八个团。

这个消息川汇区之后,蒋介石气得发电报骂人,直言这是国军追击的奇耻大辱!

他气急败坏地飞到重庆,表示自己要亲自统一指挥。

可结果是再一次证明了蒋介石指挥才能上要逊色于毛主席,当他再次派军包围红军时,毛主席又带领红军三渡赤水,伪装出要渡江的假象。

蒋介石果然又“上当”了,他把主力都派到长江防线,放言要一网打尽,但其实毛主席却趁着敌人形成包围圈的时候,再次挥师东进,四渡赤水,让蒋介石的算盘全盘落空。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毛主席却始终带领着军队把控着战局,甚至连敌军都成了他手下的棋子,怎么不让人拍案叫绝呢?

这只是体现毛主席战略布局的一个事例,除此之外,同样让人赞叹不已的还有毛主席的用人之法。

身为蒋介石亲信的杜聿明就非常清楚,自己之所以受到重要,离不开黄埔军校的出身。

对于蒋介石来说,黄埔系和非黄埔系是不一样的,他的军队里的派系也是十分分明,他本人也十分多疑,常常越级管理,这无疑是隐患重重。

但与“名校”出身的蒋介石不同,毛主席并不是军校出身,但看人的眼光非常独到,并且十分善于用人。

这一点在三大战役和粟裕的“三次上报”中就体现了出来,毛主席面对粟裕与中共中央决策的冲突时,竟然收回了原本的命令,听从了粟裕的建议

“全军指挥由粟裕负责”

“可机断专行”一个个现在看来都让人难以置信的指示,彰显着毛主席的用人不疑。

事实证明,主席的决定没有出错,淮海战役取得了奇迹,66天就让杜聿明率领的国民党嫡系部队全军覆没,杜聿明也是因此成为了战俘。

要知道管理这些刀山血海里走出的将领,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毛主席却能把他们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平衡好众人的关系和利益,真不愧是“战神”!

杜聿明也正是看到了这些背后的决策和思想,才深深折服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可以取得胜利,这才说出了这句非常夸张的赞美。

晚年的杜聿明和家人

在这次参观后,杜聿明更加坚定地跟随着共产党的脚步,他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后,一直积极地促进祖国统一。

他不断地撰写文章,到各地发表讲话,劝说台湾的朋友和将领们,希望他们可以走回祖国统一的大道上。

杜聿明的后半生都在为这件事努力,一直到他病危之际,依然不甘心就这样离开,甚至留下的遗嘱也写着:

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为子孙万代造福!

(从左至右)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在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去世了,这个前半生走过弯路,后半生却始终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的老人,留给世人的,是一个个传奇。

而他的家人继承了他的遗愿,继续奔走在为祖国统一奋斗的道路上,其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婿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个。

2022年3月3日,杨振宁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虽然这时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早已去世,但他依然无法忘记这位完美的恋人和曾经相处融洽的岳父杜聿明

当年正是因为这份亲情,杨振宁才和祖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之后的这些年里,在研究之余,他也成为了一位社会活动家。

杨振宁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不断地拉近海峡两岸的关系,并不断地为祖国的科学教育做出贡献,想来这也是对杜聿明最好的一份礼物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3年宋希濂去韶山,不想进毛主席旧居,杜聿明:不要忘记陈毅的话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从展厅出来说:帮我留句话给后人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1959年第一次特赦,国军有上千高级战俘,功德林为何只放这10人?
背叛共产党的宋希濂,晚年在美国坦言:毛主席比蒋介石高明太多了
功德林8位黄埔一期战犯,7名被赦1名被枪毙,周恩来:我没教好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