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英崇高的家国情怀



文/徐长才
        张英,字敦复,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朝廷设南书房,张英有幸入直,康熙恩赐张英府第在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由此开始。康熙与儒臣讨论经义时,张英必定参加,他总是清早进去到晚上才回家。一旦被皇帝召见,他立即放下碗筷,迅速入宫。张英一向思维缜密,为人谨慎,做事勤奋,皇帝对他越来越信任。康熙帝到南苑和巡游四方,张英必须伴行。朝廷制诰行文,多出自张英之手。张英最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所以桐城人尊称张英为张宰相。不言而喻,张英是清初重臣。
        张英是位爱国忠君之臣。张英认为,为官要对国家、对朝廷忠诚不二。张英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以国家事、朝廷事为重,竭力为朝廷出谋划策,为天下生民谋幸福。在这方面,他从不懈怠,也从不敷衍,更不欺诈。有不少时候,张英勤政为民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张英还认为,为官要爱民惜民。张英为官时,生性不爱看戏。他说:京城一席之费,动逾数千金,徒有应酬之劳,而无多少乐趣,不如以其费济困赈急,对人对己作用大矣。张英说:一个人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其快乐胜过天天吃大鱼大肉。张英六十岁时,本该做寿,但他却不收贺礼,不办寿宴,而与妻子商定,把办寿宴估算要花的钱,全部拿出来“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他此举深得同僚和百姓们的赞赏。
        张英身为皇帝近臣,总是忠敬诚直,表里一致,既不献媚奉承,也不讨好卖乖,更不阳奉阴为。他与康熙帝一直推心置腹,言无不尽。这种君臣关系,在中外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康熙帝最大的特性,是勤学好问。早朝时,康熙帝到乾清门聆听大臣们议政和收取奏本;退朝后,康熙立即召见张英至懋勤殿讲经论史,讨论军国大事。张英分外勤政用心用功,常常是晨入暮出。他运用文章和自己的学问竭诚开导与辅佐君主。他与康熙帝促膝交谈,常常把时间都给忘记了,可见,当年他们君臣之间的热乎劲儿是多么的大!张英参预朝廷机密,一向小心谨慎,生怕出了纰漏。张英在朝三十多年,从未离开皇帝一日。他参与军国大政,康熙悉倚裁决。张英心中只有社稷黎民,从不考虑个人身家荣禄。他对一切民生利弊,四方水旱,从不瞒报,总是知无不言,好让康熙帝与朝廷早早知晓,釆取正确的方法而妥善地处置之。张英一生耿介亷静,坚守道义法则,外宽内介,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旦遇到对国家和人民不利不能办的事,他便断然拒绝之,从不依违曲从。身正不怕影子歪。由于张英以身作则,光明磊落,不行旁门左道,不干苟且之事,虽然有少数奸佞之人,想找他的短处和岔子,找他从政的黑暗面,来打击他,来扳倒他,却一直找不到,觅不着,只得望脊兴叹,败兴作罢。张英能绝远权势,不接受外人的请吃与馈送,不给人行走后门之机、之便,因而张英家门无私谒。   一旦有官吏富家求他办点私事,讲点交情,走个后门,他都一概正色严词而拒之,但他也不决向别人说起这样的事,故而也就没有什么人记恨他。张英与妻室相约,都要遵纪守法,亷洁自守,因此也没有人敢走他夫人与子女们的后门。张英处理政事,与皇帝商讨的事宜,他能替国家绝对保密,从不向妻子儿女和亲戚朋友吐露半点信息,他的同僚想知道也知道不了。张英常向康熙帝举荐贤人能士,他也从不向举荐者说:“你是我举荐的”,致使被举荐者始终不知道是谁举荐了自己。康熙帝曾对人说起张英,他“每有荐举不令人知,而得公荐者,或亦终身不明公之实荐己也。” 张英立朝,容忍宽释,无所寄怨,和气待人,淡泊名利,从不与人竞进退,因而他与人无怨无恨,他真正做到了与世无争。张英所具有勤政谨慎的懿行美德,赢得了皇帝的欢心与放心。康熙帝对张英的才学智慧和优秀品质极为赏识与看重,故而倍加器重他,倚重他。康熙帝每次到北京南苑狩猎或阅兵以及巡行四方时,都一定要让张英随从伴驾。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一高兴,就给张英很多的赏赐。康熙帝也格外地无比地信任张英,这是其他大臣无法企及的。康熙帝常在大臣们面前夸奖赞赏张英:“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张英在朝为官,一心是为着朝廷的好,国家的好,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使大清能国泰民安。他的所言所行,正应了顾炎武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英在朝为官,实绩让人敬慕不已,德行操守堪称楷模,实乃真正的忠臣和正人君子。
        我国古贤一贯倡导,读书人必须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说,读书人要想善于治理国家,就要首先搞好家庭建设,一个人连家都持理不好,就不会把官做好,把国家治理好的。张英是特别重视持家与教育子女的。他教育孩子,做人首先要慎交友,不要乱交友。张英曾刻一方印章以示子孙,曰:“保家莫如择友”。他将选择交友当作人生第一要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张英要求子女慎交友,显然是对的,是正确的做人之道与交际之道。张英认为,交友不在多,要在精,要在良。与朋友交往,事事必须要合乎规矩法度。他认为,朋友之间要做到,有善相勉,有过相规,有患难相救之。这样的朋友,才是志同道合的真朋友。
        张英在世时,除自觉搞好自己的修身养性外,还一贯重视子孙道德品行的锻造与培养。张英觉得,要把人做好,首先必须认真读书,把书读好。读书是“养生第一妙物”。“读书者不贱”。在张英看来,如果子孙能读书明理,以此安身立命,以此来安父母之心,就是尽了最大的孝道。张英严格要求和督促家人要认真刻苦读书。张英还写就《聪训斋语》,用来警示与教育子孙后代,他并且要求子孙后人终身诵读此文,这就使张氏子孙受益匪浅。张英之后,张氏家族科举大开,名臣迭出。张英六子中,就有四人考中进士,其子张廷玉继父亲之后再跻“宰相”之列,兄弟子侄数十人均成朝廷命臣,且多为经邦济世之才,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和在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诸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更可贵的,是张英家族的做官者中,没有出现过一个贪官污吏和一个奸佞小人!这是张英良好的教育之道和以身示范的结果。张英之家族成了当时闻名于世的优秀的科举世家。
       张英在持家方面,除自己力行节俭以身作则外,还一再教育后代要学会勤俭持家,持家必须以“俭”为宝。他说:“守田者不饥。” 在此思想指导下,他要求子孙力田、俭用,以此体会农家耕作之苦,懂得持家守业的艰难。张英说:“富贵”两字,大都难以长久,子孙可以依靠的还是耕读两字。雍正帝曾在张英之子张廷玉面前夸奖其父:“汝父一生亷洁,无余蓄以贻子孙”。张英留给子孙的不过瘠田数处,每年收入,不过维持生活而已。张英将节俭的内容归纳为“俭于饮食”、“俭于交游”、“俭于酬酢”、“俭于饮酒”等八个方面,他并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他居京数十年,日用开支都做了精细的筹划。除此之外,张英还把每月的钱分成十二份,留下一份,用作做好事、接济贫寒之用。
        张英既是忠君爱国的典范,也是勤俭持家的模范,更是促进桐城文化、教育发展的有功之臣。六尺巷的出现和礼让精神的诞生,无疑是张英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的结晶。张英及其子张廷玉的出现,应是桐城人的骄傲与自豪。有国才有家,无数的家治理好了,国家也就好,社会也就会风清气正。我们应该拥有良好的家国情怀,以利于国家和文明的发展。张英的家国情怀是崇高的,也是纯正的,全然值得我们颂扬与学习。


作者地址与职称:231404  桐城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桐城市作协会员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爱好唯读书与写作

投稿请加微信13338649754   一周内赞赏归作者。稿费文质与阅读量综合计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最幸运大臣张廷玉
一个家族六代之内,出了两个中堂,6个翰林,146个子孙为官,家风就在这7个字
父子宰相家训》前言
家教家风|被康熙帝当面称赞的家族 有何不一般?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集萃
制度』官制:南书房[康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