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剃头旧事

   文/田野
    剃头,又叫理发。我小的时候,村里人管剃头的师傅为"代匠"。那时整个村子里只有一个"代匠",他给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剃头,往往在剃头的某一个人家里吃个便饭,到年终时,剃头的师傅便挨家挨户的收一点钱,算作剃头费。

      我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剃头的师傅拿着剃头的箱子,来到我家。他在我家的大门后的门栓上,挂上″挡刀布",又用手动的剃须刀给我父亲剃头,再用剪刀将多余的长发剪去,后用脸盆装热水洗头,且用光胡刀刮胡子,不一会儿,父亲便改头换面,剃头后的父亲清爽多了。
     轮到给我剃头了。也许是代匠师傅用力拔动了我的头发,也许是手动剃须刀不快,我的头发被弄得生疼的。我生气地骂了师傅,且挣脱了师傅的手,穿着黑色的大围褂,且跑且骂,而且踉踉跄跄地,因为两只脚被大围褂裹着,走路不利索,而且我只剃了半边头……村子里的孩子们见到我的狼狈相,"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我离开家乡,到城里上大学,然后又在城里工作,农村里的剃头师傅也渐渐地少,有的在村里和镇里及县上开起了理发店,当起了专门的理发师。我在头发长深的时候,总要去街头的理发店理发。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总要求理发师给我用心地理发,且做好看的发型,然后上油,给头发定型。"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说的是一厢情愿。但我那时好看的发型,理发师每每如愿,我觉得自己很美,神清气爽,而且活灵活现的,让人家很羡慕。

      现在给我理发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的手艺好,为人也很热情。我每次来理发,她都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给我系上大围褂,然后用电动剃须刀给我理发,用刮刀光去鬓发和毫发,后洗头洗脸,再光胡子。我理完发后,觉得神清气爽,我就用微信付款,并说声"谢谢",然后离开。理发师傅也说:″刘老师慢走,下回再来。"
      记得有一次,我上午在理发店理发,突然老婆打来电话,说家里厨房里的锅里在煮玉米,而且液化汽没有关。我的头发刚好理了一半,我吓得赶紧停止理发,解下大围褂,三步并做两步,一路跑着回家,关闭了液化气,好在有惊无险。后来,我又回到理发店,继续理发完毕。
      想起当年鲁迅先生理发的故事来。一次鲁迅先生穿着有补丁的长衫来理发,理发师傅见他穿着很寒酸,便漫不经心地随随便便地给他理发。理好后,鲁迅先生从衣袋里掏出一大把银元,给了理发师,显然是多给了。后来,有一次,鲁迅先生又来理发,这次理发师仔仔细细地精心地给他理发,理好后,先生一个钱又一个钱地数给他,一个钱也没有多给。理发师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回答说,上次你胡乱地理,我就胡乱地给钱;这次你精心地理,我就精心地给钱。

       "人情似纸,半张破损,颜面尽失。"理发关系到颜面,剃头师傅,虽说是毫末手艺,却是顶上功夫。我的头发又有点长了,哪天去理发。

作者简介:刘国胜,笔名田野,现就职桐城中华职校图书馆,为陕西省作协《作家前线》签约作家(诗人),有多篇小说、散文、杂文、新诗和古诗词,在各大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津往事(41) | 义津剃匠
自己理发
理发
庚子仲春宅家杂记 《一》
曾传华:剃头匠
汕头的老剃头铺~新华美发厅(大新理发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