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耳院士”以科技助力陕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陕诚菌粮院士专家工作站筹备工作启动。“小木耳,大产业”。2017年,李玉团队奔赴柞水县开启科技扶贫,团队为柞水选育的5个木耳移栽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柞水凭借木耳实现了脱贫摘帽,柞水木耳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李玉在吉林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带领村民依靠种植木耳脱贫摘帽。在全国40多个贫困县(市),李玉团队都留下足迹,带领农民精准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60亿菌袋,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

四十年菌物研究的不解之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在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中深耕40多年,以食用菌带动地方脱贫致富。自1978年考取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后,李玉就和菌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见证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他骄傲地说: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短短40年时间,我国食用菌产量从5.7万吨发展到近4000万吨,整整翻了700倍。

食用菌栽培技术走出国门2019年李玉推动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了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我国首个菌物类本科专业。李玉团队还将食用菌栽培技术带出了国门。从2014年开始,李玉参与国家援赞比亚农技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首次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8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李玉院士说:“我国不仅要当食用菌大国,更要当强国,摆脱种子、加工设备的进口依赖,全产业链条实现创新迫在眉睫。”李玉院士,男,汉族,1944130日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菌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7年,李玉本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68年至1981年,担任吉林省白城农科院技术员;1978年至1981年,在吉林农业大学学习微生物,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至1985年,担任吉林农业大学讲师;1985年至1988年,担任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1988年至1992年,担任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1992年至2004年,担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1996年,担任英国皇家植物园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至2000年,在日本筑波大学学习生物圈环境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担任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成为火炬手,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李玉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

人物评价 李玉在菌类资源发掘、保育及其工程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为中国生态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评)李玉院士是中国食药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他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科教兴农、产业扶贫的路上。(《吉林日报》评)李玉为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及菌物学科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网评)

人物影响 李玉院士科技奖金2010年,李玉与浙江省庆元县签约,建立了“院士企业工作站”,他将政府奖励他个人的480万元无偿捐出,设立“李玉院士科技奖金”,用于奖励为庆元食用菌作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构建全新菌物系统分类体系
【食用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有菌类才有和谐的大自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食用菌有啥用?
2019年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会暨《菌物学报》、《Mycology》、《菌物研究》编委会在云南大理举行
公开课丨李玉院士:菌物与人类
喜讯丨李玉院士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