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诗歌神话——关于海子的个案分析
一场诗歌神话 ——关于海子的个案分析 〔摘要〕 海子的诗学观念全然涉于西方的诗歌王国,崇尚原始力量, 即悲剧性, 渴望在中国 成就—种伟大的集体的诗, 融合中国的行为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 诗和真理合一的大 诗。 他的独一无二来自将个体生命直接化为诗歌光焰的渴念, 来自他孤军深入的勇气和 “只 能如此”的语言形式。 海子自杀了, 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对信仰的真诚追问, 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为信念而 自杀的诗人, 这其间有其生命的脆弱和偶然因素在内, 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似乎是一场诗 歌神话的覆亡。 当诗人无限的追求“太阳”纯粹时, 也似乎注定了要接受最为炙热的质问和 痛苦,诗人又无疑是孤独的,所以死亡便成了一场在所难脱的劫难。 诗歌中过客形象的出现也带出了诗人两个致命伤:学识不足;过于年轻。 〔关键字〕 太阳;史诗;纯粹;死亡 前言 关于诗人海子的简单介绍:海子,原名查海生, 1961 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农村长 大, 1979 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3 年被分配至北京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 年 3 月 26 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 7 年的时间里,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 他说: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 位戏剧诗人, 甚至不想成为—名史诗诗人。 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为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 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 一 解析海子的经典文本 尸体是泥士的再次开始 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 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 ——海子《土地·王》 刘小枫在《诗化哲学》中宣称: 诗人自杀是 20 世纪最令人震惊的内在事件。 “从某种意 义上讲,诗人的自杀,象征着诗人生命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和确证” 。可见,自杀,尤其 是诗人的自杀, 是一件十分严肃而庄重的事件, 特别是对于海子这个疯狂写作并以自己的鲜 血来献祭的天才诗人来说,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海子,这个对人类苦难充满无限同情、以“短命天才”自诩疯狂写诗的孩子,这个从麦 子之乡走出来的农家之子是如何踏上诗歌的征途, 并最终倒在路上的呢?在艺术堕落成招贴 和装潢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质问一次: 海子的一生对我们有何启示?如何评价海子的诗歌? 我们在海子的诗歌中走近海子的内心和他的诗歌。 1. 诗人的事业 诗人本人是如何看待诗歌和诗人的, 这无疑对于我们理解海子的诗歌和创造甚至是诗人 的本身的悲剧都有很大的意义。 作品创作的内心化, 诗歌抒情表意的私人化, 是我们在进行 诗歌文本解读和意义阐发的中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从作品出发, 落脚于作品的整个体系 之中阐释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和探索过程。 诗人无疑是最为天真和纯粹的, 而且海子又恰恰是一个把诗歌作为生活的诗人, 诗人在 孤立、贫困的创作环境和近似窒息的交际圈中,却恰恰走向了一种英雄之路。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到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一一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 这无疑类似于西方的太阳神崇拜,是纯粹,也是孤独的,当我们陷落在生活的泥沼中, 很少会想到抬头看天, 而诗人却单单奔着太阳的永恒事业而去, 他如同飞蛾扑火, 在瞬间的 光芒中所能照亮的是对于我们业已麻木的震撼,这种纯粹无疑又是孤立的。 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 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条道路土、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 开 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马的诗人一样、我籍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火焰是纯粹的, 太阳的光焰也是纯粹的, 海子一生的浪漫情怀和梦想就是要 “成为太阳 的一生” ,成为“日” ,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他梦想着“最后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 朽的太阳” 。也正是在这种充溢的激情煎熬下,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更为短暂的七年创作生涯 中,创作了二百多首抒情短诗和七部长诗,共 200 多万字。 “在这一点上,他的生涯等于亚 瑟王传奇中最辉煌的取圣杯的年轻骑士: 这个年轻人专为获取圣杯而骤现, 惟他青春的手可 拿下圣杯,圣杯在手便骤然死去,一生便告完成。 ” 海子的一生堪称英雄的一生,在他身上,有着异常明显的英雄主义情结, “在一个衰竭 实利的年代,我要为英雄主义作证” 。骆一禾说, “他是一位诗歌烈士。在诗歌王国中,他成 了雄心勃勃的史诗竞技者, 在通往太阳的道路土, 他像夸父一样倒在了路土, 成了他宿舍中 早已选好的角色——“短命的王子” 。 2. 诗人的诗歌追求 廖亦武在 《阿拉法威笔记四章》 中回忆九十年代的那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诗歌大潮时写 道: 在艺术堕落成招贴和装潢的今天, 诗人们无疑幸免的进入了商业的动作的轨道, 首先是 汪国真, 然后是在倒汪运动中诞生的诗歌烈士海子和否定诗歌通俗的纯诗标准, 接着是历史 的的大量改写和伪造, 我们这代人已经老了, 开始以商人的精明写回忆录。 重要的是在某年 某月和某某的“历史会晤”中办了一个怎样的刊物、社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文本意义 上的诗歌和批评,几经绝迹了 [3] 当文学失去了其本原的探索及其对其本原身份的评判时, 是否也在把文学的严肃归于了 无地自容。 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如同我们在评价鲁迅时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 悲, 我们很难说海子就是一个现实的英雄, 但至少他在诗歌中渴望自己诗歌中渴望成为英雄。 他说: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 位戏剧诗人, 甚至不想成为—名史诗诗人。 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为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 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 他要张现一种伟大的人类精神, 要成为“人类的集体回忆或造型” 的亚当型巨匠, 并力 图在诗歌中张现一种人类庄严存在, 是人类形象与天地并生。 在那里, 原始力量成为主体力 量, 他们能将自己和民族材料和诗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形象, 并完成全人类的诗篇。 他要以 一种伟大的创造性人格去成就一部伟大的诗篇,直至为王。因此, 海子渴望从抒情出发,经 过叙事,到达史诗,成为原始力量中心的一部分。 海子的诗学观念全然涉于西方的诗歌王国, 崇尚原始力量, 即悲剧性的生涯和生存、 天 才与魔鬼、地狱深渊、疯狂的创造与毁灭、欲望与死亡、血、性与宿命等,因此他痛恨中国 诗歌的文人趣味。他认为文人诗歌苍白孱弱, 自以为是的,他们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 (这 无疑是错误的,这与海子的学识修养有关。 ) 。与此对应,海子提出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 并认为这是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 海子认为, 伟大的诗歌, 不是感性的诗歌,不是抒情的诗歌, 也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断流 动, 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陷入一种宏大之中, 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 动。他力图将自己和民族的材料和诗歌上升一到整个人类的形象。 而不是创造的“碎片”型 诗歌,游走于生活表面或徘徊于灵魂之门的苦闷与顿悟。 海子乐观地认为, 在中国, 必有一次伟大的诗歌和一部伟大的诗篇。 而这就是他作为一 个中国当代诗人最为光荣的梦想。显然, 海子在这里“狂妄” 地认为自己就是拯救中国诗歌 苍白与孱弱的“盖世英雄” 。这种近似狂妄自大与不自量力在无形中贬低其它诗人的价值与 作法, 自然引起其它诗人的不满,这也就造成了诗人在诗人圈中的孤立。可以说, 海子的诗 学观念与时代格格不入, 海子被孤立了。 骆一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到: 海子的生存和诗 歌写作环境,是一种没有环境的环境。海子所走的诗歌之路,是一条孤独的英雄主义之路。 他必然感到无限的寂寞与无助, 但同时他又肯定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他就像寻找圣杯的骑 士,挥舞着长矛,孤独而骄傲地在诗歌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留给后人一抹苍凉而悲壮背影。 [4] 3. 诗人的诗歌的精神探索 海子意识到了抒情诗的局限, 并萌发了史诗创作的狂烈追求。 海子身上有着强烈的 “史 诗情结” 。海子对此作过这样一番表白: “我写长诗 ( 即史诗 ) 总是迫不得已,出于某种巨大元 素对我的召唤,也是因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这“巨大的元素”是海子内心里一种隐秘而 强烈的创作冲动。 这种冲动既是一种文化使命感, 同时也是一种从夏娃转变成亚当、 从王子 成为王的英雄主义情结。正如他在短诗《夜色》中所写: 有夜色中 我有三种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的英雄主义情结呈现出一种基督式的拯救情怀。 单纯从诗人所经常运用的意象上就 会发现,诗人喜欢密集地使用一些具有疼痛感的语词或意象:血、斧、刀、鹰、神、王、泪 水、痛苦、死亡、灼伤、孤独、饥饿、黑暗等,而且诗中触目可见断肢残臂,他的诗仿佛一 个人类的屠宰场或解剖室:头、手、血、头颅、断头、盲目、头骨、头盖、腿骨、骨髓、爪 子、 人皮、 心脏、 肝脏、 胃、 尸体等等。 与此相对应, 他的诗中还反复出现诸如此类的动词: 烧、葬、睡、沉、埋、砍杀、撕裂、倒毙、爆裂、爆炸等,从这些意象与动词上可以看出海 子内心极度紧张、痛苦,他仿佛目睹了尘世间所有的死亡、疼痛,呜咽、悲伤、混乱、内焚 和危机。 这近似于新约中的基督受难,而且诗人自杀时随身带的四本书第一本就是《新旧约全 书》 。海子关注和同情人类的苦难,他博大的胸怀似乎装满人类所有的痛苦。他在长诗《土 地》中写道:在这个春天你为何回忆起人类、 你为何突然想起了人类神圣而孤单的一生、想 起了人类你宝座发热、想起了人类你眼含孤独的泪水、那来到冥河的掌灯人就是我的嘴唇。 海子每一首诗中都弥漫着这样的焦灼与伤痛: 大地微微颤动、 我为何至今依然痛苦! 我 的血和欲望之王,鼓,我为何至今依然痛苦! 正是这种对人类的痛苦的一种同情与负疚心情, 仿佛人类的苦难是因他而酿成的。 这让 他感到极为痛苦,他在长诗《太阳》开篇便写道: 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也有人类的气味一一、 我还爱着。 在人类尽头的悬崖上那第一句 话是: 一切都源于爱情、 一见这美好的诗句、 我的潮湿的火焰涌出了我的眼眶、诗歌的金弦 踩瞎了我的双眼、我走进比爱情更黑的地方、 我必须向你们讲述, 在那最黑的地方、我所经 历和我所看到的、我必须向你们讲述、在空无一人的太阳上、 我怎样忍受着烈火、 也忍受着 人类灰烬。 这首诗既是海子刻骨铭心的个体生命的体验,更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当人类恐惧的灵魂抬着我在大地上裸露、 在大地上飞舞、 生存是人类随身携带的无用的行李, 无法展开的行李、一一行李片刻消散于现象之中、一片寂静、代代延续 这是海子站在人类尽头对人类生存本质的绝望而痛苦的质问, 这是海子对人类苦难发出 的凄厉的叫喊, 他透彻的喊声像一束圣火洞穿了黑夜, 将众多长眠的死者和睡去的活者一齐 唤醒。海子的大诗就是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这起于世界的诸多残酷性, “我的人民坐在水 边只剩下泪水耻辱和仇恨” 。他跌进世界午夜黑暗的漩涡不能自拔。面对人类的苦难,海子 愿意以“诗与生命”的“王位”来拯救“那位名叫人类的少女” 情欲老人死亡老人:你是谁 王子:王子 老人:你来自哪里 王子:母亲,大地的胸膛 老人:你为何前来我的国度聪明的王子,你难道不知这里只有死亡 王子:请你放开她,让她回家 那位名叫人类的少女 老人:凭什么你竟提出如此要求 王子:我可以放弃王位 老人:什么王位 王子:诗和生命 老人:好,一言为定 我拥有你的生命与诗 在这里, 海子浪漫主义的幻想仿佛真能拯救了人类。 朱大可说, 海子的诗歌创作可以纳 入“诗歌神学”的形而上框架来考虑: “这神学是对人的生存根基进行终极追问的体系,或 者说, 是针对世界之暗的一种极端的精神反抗运动,它聚集着人的全部怀疑、智慧、勇气和 激情。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他们开辟着对世界之暗进行审判的悲痛事业。 ”在这场“诗歌 神话运动”中,海子的基督式拯救情怀表露无疑。 4. 诗人的精神之父 诗人一生的诗歌创作受到荷尔德林的巨大影响,荷尔德林认为: 世界黑夜就是神圣之夜。 在如此这般的世界时代里, 诗人的总体和诗人之天职出于时代的贫困而这一切也当首先 成为诗人的诗意追问。 [5] 海子在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一文中, 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对荷尔德林诗学思想 的延续: 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这秘密既包括人兽之间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间的 秘密。 „„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 歌唱 那些应该歌唱的。 [6] 海子在短诗《九月》中也写道: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海子认为,既然诸神缺席与退场,那么伴随而来就是人类的神(即灵魂)消逝,虚伪与 谎言欺骗了真理, 欲望与血腥遮蔽了善良, 丑陋与肮脏强奸了美丽, 人世成了一座座无神的 村庄。无神启示着无神性、无神话、无语、无诗、无思、无居,虚无因而黑暗。为了拯救这 座“空虚而寒冷的村庄” ,为引领人走出“人”这肉体的谷仓,为迎候归来的神性和太阳, 这“黑夜之子” ,这“太阳神之子”被迫歌唱。他的歌唱引领我们进入阳光从而深深地进入 黑暗的真理。 在黑暗的年代, 只有英雄才能担当拯救的重任, 海子的拯救情怀实际上就是一种英雄主 义情怀。 后期陷入绝境的他甚至疯狂的幻想要想使自己成为中国的歌德、 但丁要做 “永恒的 太阳” 。这也只能走向一种悲剧,这本不应是一场悲剧,只是诗人将其成就为了一场悲剧。 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这样评论过海子: “海子是一个既不可重复, 也无法仿效的诗歌英雄。 他的独一无二来自将个体生命直接化为诗歌光焰的渴念, 来自他孤军深入的勇气和 '只能如 此’的语言形式。对于那些以消费态度对待诗的人来说, 海子的质量太大了,大到足以磕掉 他们所有的美学牙齿。 ”在唐晓渡眼里,海子就是一个英雄,并且是一个“诗歌英雄” [7] 一、海子诗歌艺术 海子可以说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人, 理想主义的赤子。 他拒绝现实, 在遥远的幻像 和流放中寻找真实, 寻找生命的本真。 天才的诗人用自己独特的写作和言说方式, 找到了抵 达永恒的捷径和暗道。这种追求与选择成就了海子也毁灭了海子。 真正触动海子心灵的是那些遥远的、 古老的、 自然的、美丽的事物。正如他的好友西川 所说“海子梦想着麦地、草原、少女、天堂以及所有遥远的事物,海子生活在遥远的事物之 中,现在尤其如此。 ” 海子拒绝现实、 追求理想和耽于幻想是一体的。他曾引用克利的话说: “在最远的地方,我最虔诚。 ” 。他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对自己 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是他的诗歌理想, 他认为 “应抛弃文人趣味, 直接 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才是“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 。这种理想与追求、憧憬是海子诗歌追求 的全部基础和源泉。 与所有浪漫主义诗人一样,海子不满于现实, 便进而追求神秘、未知的事物,以求得精 神和想象的无限发展。 “自然田园”和“黑夜”正好适合这一目的,诗人便最大限度地驰骋 他的想象力和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雪莱: “当我们周围都是人但他们不对我们表同情时的凄凉境况中, 我们便爱花, 爱草, 爱流水,爱碧空。于是在嫩叶萌发的春天,在蔚蓝的天空,我们找到一种秘密的交感同我们 的心灵相应。 ” 。 诗人可以在自然中释放和发泄人在现实中所受的压抑和冷遇, 幻想人生的美 丽和世界的美好, 一厢情愿地认为世界和人生本应如此。 打开海子的诗集, 我们仿佛穿越了 漫长的时空隧道, 进入了一个原初本真的生存境界, 那里有一种创世之初的博大与宏伟, 海 子早期的抒情诗体现着一种恬静、 纯粹的自然美, 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神性光辉: 在美丽而淡 远的调色板上或许掠过一丝惊喜、 忧伤或孤独。 海子认为那是生命的真实, 是人类生命的神 性存在和永恒存在的境界。骆一禾说海子: “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迷恋于荒凉的泥 土, 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 ” 。 海子把深 情的目光投向那遥远而美丽的神秘的自然意象和意境: “故乡的星和羊群、像一支支白色 美丽的流水、 跑过、 小鹿跑过、 夜晚的目光紧紧追声” , “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我,及其他证人》 。在他看来,星星、羊群、花朵和小鹿都是人类生存的见证人,他要用 诗为人类的生存作证。用诗诉说人类对自然、生命、宇宙、神秘和美的诗一般的信仰:人作 为有限的生命,只有汇入无限的宇宙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谐和永恒。风、水、波 转自——http://wenku.baidu.com/view/102342697e21af45b307a863.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演讲】海子的赤道——解读《太阳 七部书》(2)
钱文亮丨“麦地之子”与1980年代的“远方诗学” ——为海子殉诗30周年而作
海子介绍
34年前,一个天才决定赴死!
海子无比美丽伤感诗歌
张清华丨以梦为马的失败与胜利、远游与还乡:海子诗歌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