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泰山岱庙国宝级重要石刻“宣和碑”和“秦泰山刻石”


上期我们讲到出了遥参亭的北门便是岱庙的南门,正阳门。这一期我们进入岱庙去参观一下。
我们现在从遥参亭北门出来了,前面就是岱庙了。在岱庙和遥参亭之间有一石坊,这是岱庙坊又叫玲珑坊,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山东布政使施天裔主持修建的,坊为四柱三门式,宽9.8米,进深3米,通高11.3米。南北抱鼓石上各有四个石狮子,重梁四柱上雕有各式各样的祥禽瑞兽和花卉纹样,石坊中柱南北两面刻有楹联。整个石坊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看起来十分精美,堪称“齐鲁第一坊”,是清代石雕艺术的珍品。记得以前的时候可以从坊下随意穿行的,现在都用围栏围了起来了。

岱庙坊后高大宽阔的城门就是岱庙的正门-正阳门,始建于宋代,在上世纪中叶的时候被毁,我们看到的这个是1985年在明城墙基础上仿照宋代建筑风格重修的。清乾隆年间泰安人聂剑光所著的《泰山道里记》记载:“泰山,〈虞书〉谓之'岱宗’。〈风俗通义〉曰:'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白虎通·德论〉曰:'东岳为岱宗者,言万物之相代于东方也。’”岱庙,始建于汉代,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与北京的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曲阜的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现在是中间的门开着,游客都由此出入,以前的时候那可是只有帝王才能走的。现在疫情期间,需要查验健康码和测体温的。门票20元,说实在的相比动辄上百元的景区,该价格还是挺良心的,我记得零几年来的时候就是这个价,貌似也是一二十年没有变化了。
验票进门,咱们开启岱庙之旅。这岱庙的总面积有10万平方米,我们就走马观花,沿东路到后门再从西路回,着重看一下岱庙内重要的碑碣刻石和文物古迹。

我们先登上城墙去看一看,前面咱们说过这城墙是在明城墙基础上修复的,通高19米,四个角都有角楼。这个是东南角的巽楼,因为在八卦中东南方为巽位。咱沿着马道登上城墙看一看,中间这个城门楼子是五凤楼,楼高11米,这个也是近代修复城墙时修复的。在城墙上往南可以俯看岱庙坊和遥参亭。往北可以看岱庙和泰山。
岱庙碑碣林立,现存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碑碣石刻211通,素有“岱庙碑林”之称。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高大的石碑,是汉柏院门外的“宋宣和宇文粹中修庙碑”,也就是常说的“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它是岱庙内体量最大的一通石碑了,立于北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整个碑需要仰望,实在是太大了。据资料记载,通高9.25米,宽2.1米,厚0.7米,光这个赑屃碑座就有1.9米高,4.8米长,这个碑是一整块巨石雕凿而成的,重约20吨。碑阳是由宋代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文,朝散大夫张漴奉敕书并篆额的。主要记载了宣和年间重修泰岳庙的事。我们转到背面看一下还有什么内容啊。“万代瞻仰”这四个字可够大的啊,资料记载这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由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题,田东作书的,每个字径大约在1.2米,这是岱庙里最大的字了。

从宣和碑所记载的内容看,它追溯泰山祭祀的历史,叙述了自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至宣和四年的21年间“诏命屡降,增治宫宇的情景”,粉饰了徽宗时的太平盛世。但是我们翻阅北宋的历史,这已是到了北宋末年了。这宋徽宗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甚高,但是作为皇帝就差点事了,不但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对外还饱受金兵的骚扰和威胁。这宣和碑所立第二年,也就是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攻打北宋,并直逼汴京,徽宗见势危急,将皇位禅让给太子钦宗。而后的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兵兵临城下,逼宋议和。次年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再次攻打宋朝,攻克汴京,徽、钦二帝都被俘掳而去,北宋灭亡,是为有名的“靖康之难”。

中路的配天门,由于疫情没有开放,咱就不看了,咱们还是沿东路走,这还陈列着众多石碑,穿过这一众石碑,右手边的这座庭院是东御座,(今天带大家看一个国宝中的国宝,就是在这东御座里边)原为迎宾堂,康熙年间增置三茅殿,乾隆三十五年改建为行宫,称为驻跸亭。这里面有一方刻石,相当有名,叫“秦泰山刻石”又称“李斯小篆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纪功刻石之一。这个是今天参观岱庙的重点。


我们看左前方就是秦泰山刻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群臣封泰山,在泰山极顶举行盛大的祭礼,立石颂德。《史记·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这件事和刻辞全文。(我现在是在泰山的岱庙,我身后就是号称国宝中的国宝,有“中华第一石刻”之称的“秦泰山刻石”。据说是由秦相李斯撰写的,大家看一下。)根据史料记载,原石共有四面,三面为秦始皇刻辞144字。在刻辞中,他着重宣扬了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了治理国家的决心。一面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东封泰山所刻诏书79字。北宋时期,秦始皇刻辞已大部分磨灭,到了明代尚存二世诏书中的29字,但是自清代以后残存的泰山刻石就剩十个字了,就是我们看到的:“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据专家鉴定两次刻辞均为丞相李斯所书。
秦泰山刻石原立岱顶,后来几移其所,自清代移至岱庙后保护至今。

(泰山刻石安国北宋拓本-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泰山刻石安国北宋拓本-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泰山刻石明拓本-故宫博物院藏)

秦泰山刻石之所以是国宝,因为其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书法价值,对于研究帝王封禅史和秦代“书同文”现象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学过历史的都应该知道,秦统一六国后,采取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比如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统一的文字就李斯等人整理创造的小篆体。宋刘跂[qí]在《泰山秦篆·谱序》中称赞:“李斯小篆,古今所师。”这不仅在书体上,而且在书法神韵上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篆、行、真、草都有较大影响。元代郝经《赞泰山石刻》诗云:“拳如钗骨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清代王家榕赞颂其:“零星两片石,卓越两千年。”别小看这仅仅十个字,这可是公元前209年由秦朝的丞相李斯用小篆体撰写的。

李斯碑就是顶上这一小块,底下的两块石碑分别是宣统二年(1910年)由泰安知县俞庆澜写的序和徐宗干题的跋。外面这个门式的碑龛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建的,算起来也近百年了,也算是文物了。
从东御座出来往中路走,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岱庙的第三个门-仁安门。
    下期我们继续探访岱庙仁安门后的主体建筑-天贶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岱庙
“千古一碑”秦泰山刻石
高清:写篆书此帖不可绕过
有些穷是因为蠢:嫌来看宝物的人太多,竟然把它毁掉!
李斯篆书《封泰山碑》释文高清欣赏
中国书法经典欣赏(一)|秦泰山刻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