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开放日走进张店“高南遗址”考古现场

62日对大伙儿来说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我来说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将第一次走进考古现场。
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市文旅局、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作为一名文物古迹爱好者,当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按照活动集合时间,一早便来到张店金晶大道上的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院内,一会将随咱们市考古院的老师们走进考古第一现场,去看看考古现场是什么样的,实地了解一下考古工作者是怎样工作的。

据本次活动的领队介绍,活动地点是位于张店人民西路与原山大道路口处的“高南遗址”考古工地。当看到车窗外闪过的那道绿色围墙,便知道即将到达考古工地所在地了。
今天参加活动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在门口集合完毕,领队介绍了大致的活动安排并强调了纪律。整个活动大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先看展板,看文物,随后在主要发掘区域参观游览,最后有一个互动体验的环节。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一定注意安全,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进入发掘区域。
随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大部队走向远处的考古现场。
为什么叫“高南遗址”?是因为该遗址位于张店区房镇镇原高南村地块。根据现场出土的陶器等文物确认这是一处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时期基层聚落遗址,兼有少量的宋元和明清时期的墓葬。

在工作人员休息区域,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高南遗址的基本情况和龙山文化。
在介绍之前特别强调两个注意事项。一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二也是重要的一项,就是不要拍摄探方发掘的内容。因为目前考古还正在进行当中,考古成果还没有公开发表,所以不能对外展示。
淄博市拥有非常悠久的文化,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历史时期都有非常著名的遗址。高南遗址是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共同来发掘的,发掘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

高南遗址主要是龙山文化的一个史前遗址。龙山文化是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为什么叫龙山文化呢?考古学有句话就是第一次发现的最早地点命名的原则。龙山文化是在济南市章丘区的龙山镇被发现的,所以它就叫“龙山文化”。
山东地区是典型龙山文化。典型龙山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这个陶器制作特别精美,有黑、光、亮、薄这些特点。其中蛋壳陶是龙山文化最有名的一个器物。其次比较典型的一个器物是陶鼎,它的鼎有鸟首形的足。这个鸟首形可以说是龙山文化它们对鸟的一种崇拜,很多东西都是做的像鸟一样,就比如说这种鼎足,还有像鬶做的也是像鸟形的。

高南遗址是配合基本建设发现的一个遗址,前期经过勘探确定了遗址的基本范围和文物埋藏情况。现在考古队进行的是第二部分工作,就是发掘的工作。整个遗址大概有两万四千平方米,目前只发掘了两千五百平方米,相对于整个遗址的范围比只是发掘了很小的一部分。
考古院的老师对结合遗址的发掘讲了人们对于考古认知的偏差。大多数人对于考古的理解就是挖墓,其实不是,考古队绝大多数工作还是在挖遗址、发掘遗址。就是通过考古发掘去了解去复原他们当时在这儿是怎么生活的、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他们的房子有什么配套设施,比如说什么水井啊,道路啊。他们会挖一些坑,这些坑有的可能是用来倒一些垃圾,也有可能是他们为了储存,比如说他们摘了很多果子,他们吃不了他们就得储存起来。考古主要是在做这样一些工作,就是复原古代人生活的一个状态一个环境。而墓葬的发掘只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

在展板的旁边则是一溜长桌,上面放出些器物的碎片,据现场的老师讲,这些都是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些文物。主要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陶器有陶鼎、陶鬶、陶豆等。这里展示的几件陶鼎并不是完整的,只有鼎足。因为龙山文化主要是在山东,山东史前是东夷人,是以鸟为崇拜的,所以它这个鼎足也做成这种像鸟首、鸟喙形的样子。其中几个鼎足有着非常的形象的鸟的眼睛、鸟的嘴巴,也由此看得出东夷人对鸟的崇拜。

红陶鬶(资料图)

老师介绍的另一件器物是一件“白衣红陶鬶”。整个鬶的形态也是仿照鸟的它的形态来进行制作的,只是鬶的上半部分是已经残破了。整个鬶是由流、腹部、袋足及它配的把手几部分组成。它的整体的形状就像一只昂首啼鸣的鸟。
除了出土了一些陶器,还出土了一些石器。展示的有石矛、石镰、石钺,还有一些石料。除了石器,还又出土了一些蚌器,其中展示的是一件带有穿孔的蚌刀。龙山时期的先民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和使用的器具就是这种陶制、石制、骨制、蚌制的器物。这些器物对于研究古代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古代人的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完这些土出文物,则是激动人心的参观田野考古发掘现场,曾经在警戒线外驻足观察了很久。
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说了,因为考古现场尚处于发掘阶段,考古成果还未对外公布,不宜向外界展示,所以考古现场并没有拍摄,还请大家谅解。也提醒大家不要到考古现场航拍、探访等。考古重地,严禁进入。

其实考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深奥的、神秘的。从现场可以看到整考古工地是紧张有序的,数名工作人员正蹲在探方里,顶着烈日在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清理着土层。考古工作者则细致地观察着土层的变化。
考古是一项复杂、严谨、细致的科学工作。每天领队会安排大家到指定的发掘区域开始作业,民工会用镐头和手推车等工具配合做清理工作,考古工作人员则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注意观察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的变化,平剖面结合,通过不断地刮面,确定遗迹范围,再遵循从晚及早的顺序,开始逐个发掘各个遗迹。

其实野外考古相当辛苦,冬天寒风凛冽,夏日烈日当头,而且长时间的保持蹲姿刮面也容易使肢体僵硬酸痛,这就需要每个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经验、耐心、体力、活泛的思维和严密的组织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关键是这项工作急不得,据现场的一位考古队员讲述,他在清理一个直径1.8米的灰坑的时候,用了5天的时间才清理出来。

跟随着引导员围着这考古探方转了一圈来到工作区域不远处,工作人员已经划出了一块区域,准备了洛阳铲,小铲子等工具,在工作人员指导讲解下,利用洛阳铲打探眼,观察土层,体验了一把野外考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炎黄文化定位及其黄帝故都问题商榷
远古人的高品质时尚生活——大汶口文化遗址
铜石并用时代晚期
石峁玉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三星堆发现夏代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