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周村南郊镇丁家大桥,建于清代,青石修筑,雕有龙头,据说与清末廉吏焦云龙有关

最近有朋友提供信息,在周村南郊镇清泉村东的范阳河上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桥,至今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咱们就去探访一下。

沿北京路南行至海岱大道,右拐就会到一座大桥,是海岱大道孝妇河大桥,桥下便是孝妇河,这儿被建成了湿地公园了,而咱们要去的地方是孝妇河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范阳河。就在旁边,沿海岱大道继续往西走不远处的第二座桥,即是范阳河大桥,在路南的村子就是清泉村,从村子旁的这条小路下去就可以到达范阳河畔。

沿小路来到河边,就能看到有座文保碑,周村区文保单位-丁家大桥。
清泉村原来称为丁家村,所以这座古石桥又称为丁家大桥。桥长22米,宽2.5米,高1米多,横跨范阳河之上。桥面是由巨大的长条青石铺成的。桥墩是由青条石垒砌。这座桥可以与长山永安桥相媲美,虽然不如长山的长,但是它每个桥墩上原来都有一个石雕龙头,也就是避水兽,作为装饰,气势非常壮观。以前在探访长山的永安桥时介绍过了,这种龙头实际是一种避水兽称为蚣蝮,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因为年代久远、风剥雨蚀,长期的风化等多数已残损,而且在桥东头有桥墩的石块也出现了位移了,桥面也有断裂的痕迹。最近几年为了保护古石桥,人们在石桥上面铺设了一层混泥土,并且禁止机动车通行。

关于丁家大桥的建设年代,在文保名录中是标注为但是具体建设年代并没有查到确切的记载,有说是建于清初,距今有三四百年了,但是查阅了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和嘉庆六年《长山县志》都没有关于这范阳河上的丁家大桥的记载,所以个人认为这座桥可能是要晚于这个年代。这桥应该与清末清泉村(原丁家庄村)的焦云龙有关,距今应该有一百余年历史

焦云龙字雨田,被称为一代廉吏。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生于长山县周村区贾黄乡丁家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清泉村)一个普通农耕家庭。自幼读书勤奋,课余不辍习武。为人慷慨倜傥,乐于助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历任陕西省三原、安康、富平、长安、咸宁等县知事,绥德、商川知州,潼关厅同知等职。1901年在潼关抚民厅同知任上,在救灾中“积劳成疾,卒于任所”(《潼关县新志·官师志》)。

焦云龙为官,凡到任之处,革除旧弊,减民负累,兴办教育,移风易俗,教民致力开垦荒田、疏通河道、勤俭耕稼、植桑养蚕、纺织编造,以兴农为本;设育婴堂,创利民事业;提倡教育,兴办塾学,刊印古籍,重修县志。

待其殁,灾民如丧考妣,捶胸顿足,号哭震天。潼关城民皆“手提小笼,头顶孝布”,怀念焦氏之情,可见一斑。《三原县志》记载:“三原父老闻讯,步行数百里,哭倒于灵前。”华阴、洛南等县以及邻省山西、河南邻县的百姓,也连续十多天接踵而至,到潼关厅府衙吊唁。

焦云龙仕宦陕西近三十年,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循声誉满关中。清末陕西巡抚曹鸿勋称其“循绩可风,典型足式”;关中大儒贺瑞麟赞其“洁己爱民,近世罕见”;冯玉祥将军也对其敬佩万分。焦云龙的英名至今仍然在其任职地-西安阎良区为人民传颂。

丁家大桥咱们就先拍到这儿了。据网友提供的信息,在桥东头还有一座丁公墓,咱们再去寻找一下。这条路是新修的沿河骑行道,在这儿骑车一定十分惬意。在草从中有一个牌子,挺像文物责任牌,咱们过去看一下啊。

根据责任牌上的信息,这里并非评级。相关资料记载,丁公墓在1981年的时候封土被夷平了,1982年村民耕地的时候发现了墓室,并且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古钱、铜镜等物品,经确认这是一座元代古墓。因为墓中相关物品有丁公等字样,所以定名为丁公墓,但是墓主的身份无法考证。目前这儿是淄博市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并未评定级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阴最完美的两座古桥
焦云龙丨清末陕西第一循吏的清白家风
【今古传奇】郭志吉丨横水大桥
【中州作家】廖兰岑:记忆深处的小石桥 ​
这个村有座古桥230多年,全部用青石筑就,现在仍非常坚固
漆桥的重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