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四年级学生家长一封信

各位家长你们好:

感谢你们抽出时间来阅读这封信。这学期我们将步入四年级,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四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吧。

中年级是小学阶段中一个关键性的年级,我们称它为转折点。四年级处于转折后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和学习内容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忽视了这个阶段的学习,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我认为中年级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内容

从四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到了中年级,学习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该读的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该练的还得练。但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

2、心理方面

孩子长大了,也学会了思考,喜欢的人,他愿意和你交流,不喜欢的人就会跟你对着干。而且有些事他会放在心里,不喜欢和老师、家长交流,如果你关心他了,重视他了,也许他高兴了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你说说、不高兴就埋在心里,让你摸不透他的想法,这样就无法指导他的学习。另外,家长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

3、学习方面

说到学习在座的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辅导了。在一二年级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回家以后,家长在家里帮助他们记记生字,背背课文,到考试的时候还是能考到比较满意的成绩。现在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了,各门功课的作业量相对多了,但也不至于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主要是学习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一种被动学习,而是一种主动学习。但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属于一种被动学习,甚至处于逃避学习的状态。比如,最明显地就是表现在作业上。这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时是被动的接收性学习方法为主,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那么现在进入四年级以后就不提倡这种做法了,学生应该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那么在这里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每一位家长,“今天没有作业”这句话是不成立的。老师每天都布置有一定量的作业,就算老师偶尔没布置作业,学生自己也有一些其他作业等着去完成,如可以预习老师没讲过的内容,也可以复习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因为以上改变,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追求,因此成绩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怕辛苦,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协调,当然这类学生想把成绩搞上去就相对会累一点。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容易拉大差距。这一点务必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4、课堂方面

  四年级的课堂,非常重要。所以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每堂课都精心作为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也明显不同,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回答,如:庞艺辰、李泓佑、陈睿琪、姚梓萌等同学,这一部分孩子课堂效率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常常在抽屉里玩东西,做小动作,或者和同学说“悄悄话”,根本不听老师的讲课,也不积极思考问题。久而久之,成绩下滑很严重,惰性很强。这学期,我希望每一位学生最起码一堂课发一次言,给自己订下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5、成绩方面:

  虽然说几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学业,至少反映了孩子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朋友正确对待分数:中年级,学生分数的波动还是相当大的,不能一看到孩子考得不好就冲孩子大发雷霆,甚至有家长在冲动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人心都差不多,人不是常胜将军,哪会有次次都成功的?所以,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不如意的分数,不能光冲孩子发火和打骂,而是应该耐心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他弄懂意思,改正错误才是上策。请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过程的一些特点比分数更重要。有的学生甚至也能考到95分,但是对语文的兴趣不够高,主动性不高,独立思考不够,与同学们交流的习惯还没养成,他的学习潜力将受到限制。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去帮助他们,学习成绩将会无法得到提高。

 立即阅读>> 

把握时机促进亲子沟通

通过和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调查,我发现放学后这段宝贵的亲子沟通时光没有被利用好。调查结果如下:

(一)放学路上到吃饭前的聊天记录

1、十多位学生自己回家,有时到家直到吃晚饭才能见到家长。

2、二十多位家长接送的学生与家人的聊天内容只有三个话题:(1)学习(今天上课学什么了?)(2)纪律(你今天上课好好听课了吗?)(3)吃(今天晚上吃什么?)

3、有一名学生两次写到了:爸妈骂我

(二)吃饭时的聊天记录

1、一位学生说他们吃饭时不说话

2、学生写到家人催他快点吃,吃完赶紧写作业去。此现象不同学生出现了七次。

3、一部分学生写到家人问他们的话题依旧是学习和纪律。

针对以上聊天又询问了学生感受。一学生说:我妈每次接到我,总问我今天有没有犯错误,有没有让老师批评。这让我觉得很讨厌,就像我总是犯错误似的。我不爱回答她,她就说我态度不好,总说我。

一学生说:我妈问我今天学什么了,我不知道怎么答,就说没什么。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上一天课其实挺累的。

一学生说:我那天竞选为语文课代表了,高兴了一路想第一时间跟我爸妈分享,可是到家发现他们都不在我很失望。

家长如何把握尺度和话题,做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方法得当,放学路上短暂时光才能培养感情。

     我觉得家长每天放学以后总是重复同样的问题,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亲子关系恶性循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于孩子内心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作祟。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了“心事”,不愿意跟家长说,而家长觉得越来越不了解孩子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让家长更愿意问孩子问题,造成孩子的抵触心理,从而才造成“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敞开心扉分享一天的新鲜事,享受亲子间难得的轻松时光呢?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1、多用启发式提问,多从感受出发。

      比如“你今天在学校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给妈妈背首诗,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作业了吗?”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生活。

2、 对话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不能孩子还没讲完就开始习惯性地指责,或者对孩子的感受一点不细心。

比如孩子说不开心,一定要慢慢引导他(她)讲出来,像一个朋友一样给一些解决的建议,最后怎么解决还是交给他(她)自己。

3、学会倾听

孩子满心欢喜地跟你分享学校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兴趣都要做到侧耳倾听,四目相对,给他回应,这样太才会爱说,爱分享。

4、不要把餐桌变成三堂会审的场合。

实际上,餐桌上的分享不只是物质上的分享,更为重要的还应倡导餐桌上的精神分享,文化的分享,学习成果的分享。具体表现在:晚餐时,家人团聚,互相关心一天的生活;谈论交流生活中的趣事,营造餐桌上和谐的氛围;交流各自一日来获得的信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今日家长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家长在家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教好一个学生有多难?
老师特别小心哄着孩子后
作业多到写不完,妈妈请求放孩子一马,老师的做法亮了
您了解我们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吗?
八年级(1)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