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梅、白糖治大病(彭子益遗稿)

文/彭子益 ◇◇◇ 编辑/九九


作者简介:彭子益,清末民国年间著名医学家。其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


他生前遗留下来的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为代表的16种医学著作,是我国中医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九九有话说:本文是彭子益老先生的遗稿,原载于《山西医学杂志》1966年01期。民国时期的文字总有那么几分艰涩难啃,你们懂的。于是九九又找来了被轻度白话过的文章,修改了里面不计其数的错漏,补录了原稿中神一样闪亮的医理分析,再把文字整理通顺,然后重读整理好的文章,居然毫无违和感,读着读着都有点小激动呢~~


治温病用乌梅白糖汤,处方简单到没人性,应用却广泛到不可思议。不得不衷心向彭老先生致敬!!


***********************************************

学温病须先学伤寒。


《伤寒病》表里分清:病伤寒者,里气不动。必荣卫表病,不得汗解,里气乃动。阴脏之气动,则病寒而用附子;阳腑之气动,则病热而用大黄;荣卫表病则用桂枝汤、麻黄汤以发汗。理路分明,易得办法。


温病表里不分,荣卫未病,里气先病。里气不分腑脏,只分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荣卫不可发汗,此其难治者一也。


何以荣卫未病,里气先病?只因温病之起,起于本身疏泄偏盛,收敛偏衰,相火不藏,中气不足。不感时气之疏泄,已有病了。一感时令疏泄之气,遂病起来,此其难消者二也。


有此二点,故下药甚难。


然按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血分、病在肠胃的界限,去用心认定,自己总能想出办法。内伤外感,临证多后,方知此篇编法之妙。


【验案一】山西冀宁道署教育科高科长病温病半月,潮热神昏,日夜谵语,口臭、舌苔黄黑干燥,渴而腹满,不痛、不拒按,十日不大便,身卧不自转侧,病势颇危,脉沉而弱。


就诊于予,予曰:胃家津液已竭,用乌梅三十枚,白糖二两。


服后安卧一夜,次早大便下半干屎少许,热退进食而愈。


按语:昔人谓舌有苔忌服乌梅者,胃热初起不宜乌梅收敛也。


此病舌苔黄黑而干,又病潮热、腹满,十日不大便而用乌梅者,此时之胃热全因胃液干枯。故重用乌梅以生胃液,而和木气。胃液生、木气和,则运动复而诸病愈也。


【验案二】昆明刘澄志同学幼女,病猩红热,发热昏倦,面色污红,小便不利,大便时时欲行不得,咳嗽。


服乌梅二大枚,白糖一两,二便通利,热退而愈。


按语:木气败则二便不能疏泄,乌梅大补木气助疏泄也。


【验案三】南宁何姓妇有孕五月,当夏季极热之时,呕吐不止,饮食不进多日,身软不能起动,百治无效。


求诊于予,以服乌梅四枚,冰糖二两,呕吐顿止,遂进饮食。


按语:此案非温病,因夏月极热之时,热乃木气疏泄之气。热极则木气疏泄失根,有升无降,故呕吐百治无效。乌梅平疏泄、补木气、养中气,木气得根,乙木升而甲木降,故呕吐愈。呕吐者,胆经不降,胃经亦逆也。


【验案四】南京清凉山一岁半小孩发热,口渴喜饮,饮后仍吐,大便亦泻水,小便全无。医以五苓散为治不效。


求诊于予,予用乌梅二大枚,冰糖五钱,煮至极烂,取汤频频进之。


不吐,忽然小便通畅,热退泻止。


按语:乌梅酸收,止吐宜矣。小便得利者,木气复其疏泄之能也。凡夏日小便不利,皆木气退化不能疏泄之过。乌梅补木气助疏泄,故服后小便利。木气衰则不能疏泄,或妄疏泄,乌梅补起木气,疏泄复其正常,故乌梅能平木气之疏泄,又能助木气的疏泄。


【验案五】南京燕子矶高星垣同学之戚某君病外感,发热,服麦冬、石膏等药,热反加。辗转更医,不外苦寒之剂,病更重,热更增,有名医生主用竹叶石膏汤甚坚。


高君曰:热大而舌无苔,此正彭子益先生所谓乌梅汤证,非用乌梅收回相火不可。乃用乌梅二大枚,冰糖二两,煮烂温服。


服后安卧睡两小时,热退病愈思食,行动照常,前后如两人。


按语:高君为中央国医馆特别研究班学员,盖学圆运动学而能明了原理者,乃遍告同学认为此病的效,乃乌梅能收相火解温热之证。于是同学乃有敢用乌梅退热者。


特别研究班同学,皆多年医家,皆为新感伏邪之说所深锢者。“新感”二字的意义,盖谓今年所感受时令的温气,既由口鼻而入腹内,应该用药散之清之升之;“伏气”二字的意义,盖谓今年去年冬令感受的寒气,伏藏人身,交春变为温毒,更应该用药散之清之升之也。原理错误,相习不察,盲从日久,认为当然。所以一开乌梅汤,皆惊曰,将温气敛住,必烧心烂肺死也。


【验案六】太原兴荣钱局学徒某病温病,经医先汗后下又补,大热不退,牙龈皆血,数日不眠,小便短极而赤,喘息摇肩,时时谵语,脉小而数。


予以乌梅四枚、白糖二两,浓煎尽剂。


是夜汗出,安卧喘平,天明尿利热退,索粥。


群医笑曰:温病用乌梅,岂不将温气敛住,烧心烂肺而死。此之得愈乃万幸云。


【验案七】山西阳曲县何科长春间病外感,满身疼痛,恶寒发热,神识昏迷,脉象洪数、重按模糊。


求诊于予,予曰发热昏迷,脉象模糊,此温病也。用乌梅白糖,酸甘相得,温服一大碗,汗出而愈。


何君曰,去年亦病此病,两月乃愈,几濒于危。


【验案八】太原电报局吕君病温病,经医用麦冬、石膏等药,热不退病反重。十日,神短气微,脉亦微少,舌有干黄苔,不大便已十日。


求诊于予,予曰:不大便十日,此病可治;如大便滑泻,便难治矣。


乌梅四枚,白糖二两,徐徐服下,满身微汗。


次日热退神清,胸微胀痛,不思食。用大黄末一分,分三次噙咽,舌苔黄退,能食稀粥,调理半月而愈。


【验案九】太原电报局局长陈晴波儿女数人,每患温疹,屡求诊于予,予均以乌梅白糖、乌梅冰糖,屡服屡愈。


【验案十】山西闻喜县王氏子病温病,大烧热。用酸菜汤加盐少许以代乌梅汤,温服汗出而愈。


【验案十一】昆明何姓子发热倦怠,面色青黄。服乌梅二大枚、白糖一两,汗出热退而愈。


【验案十二】南宁朱姓子,夏月头生疙瘩,色红累累。大如荸荠。服乌梅、白糖、黑豆而愈,亦平疏泄、养木气之效也。


【验案十三】成都国医专校同学庞存厚,其弟夏日发热不退,精神不支,服药不效。用乌梅白糖汤,热退而安。


【验案十四】又同学张文焕,治一妇科,七十余岁。夏日发热气短,用乌梅白糖三豆饮同煎。服后满身出疹,热退而安。


以上十四条,病状不同,皆服乌梅白糖而愈。除上列数案外,用乌梅白糖汤治愈之温疹发热太多,载不胜载。


予常用乌梅白糖黄豆黑豆,治愈风温各证,亦由原则以求病理,由病理以立药方之意也。


【本文摘自《山西医学杂志》1966年第一期,由九九编辑修改,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喜欢“最美中国方”今天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热爱中医、注重健康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微信“最美中国方”。可选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 请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里查找“最美中国方”

② 或者点击本文右上角按钮后,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关注”


也欢迎告诉我们你的经验和体会,你的思索和疑惑。我们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子益冬温论治: 温病若发现于冬季(冬...
1.乌梅、白糖治大病(彭子益遗稿)2.秋天咳嗽季到了!轻松止咳的小儿推拿法!
中药|大话乌梅之二:乌梅水神奇之效
古方新用,彭子益治温、瘟:梅苏丸、​乌梅白糖汤
乌梅,医家名方里的孤胆英雄
载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温病本气篇 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