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唤醒式教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马克思也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巴特勒·叶芝如是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可见,教育就是唤醒、推动和点燃。

一、唤醒式教学概念

“唤醒”在心理学上就是当你在一种状态下的时候,别人或自己用一些方法让你改变这种状态。“唤醒教育”依据“激发内心动力,唤醒心中巨人”这一原则,着重持续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热情成为激情,成为他们强大的动力,成为一个苏醒的巨人。关于唤醒式教学的概念,朱绍水老师提出“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学生内在自我成长力量。”[3]阎亚军老师说:“教学即唤醒,这也意味着教学是释放并唤醒学生内部成长力量、使学生得以自由发展的重要方式。”[4]由此我们可以说,唤醒的意义是唤醒意识,激发潜能,培养能力。

综上所述,唤醒式教学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以唤醒学生意识、点燃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运用适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唤醒式教学特征

 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5]基于此,唤醒式教学一方面要适合教学内容、类型、课程、模式、法则和策略等,另一方面要适应本地区教学实际。根据我区学生“不爱学习”的现状,我们需要努力唤醒学生学习主人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我们筛选出唤醒式教学四大特征:兴趣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反馈性。

(一)兴趣性

 被称为“世纪伟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6]著名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7]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顽强的意志。相反,如果没有激发兴趣,学生也不过是表面地、形式地去理解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斗志,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学习的有心人,是唤醒式教学的重要的特征之一。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坚持不断地在探索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那么,就必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取得成绩,反复感受学习的乐趣。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就是一节典型的“激趣”示范课。课前,老师进行了“激发”谈话——老师自我介绍,学生介绍自己——创建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气氛;课中,老师设计了三个场景:第一个是在复习分数意义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第二个是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时故意 “找碴”,第三个是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时用“找朋友”的游戏增添学习乐趣;课尾,老师留下扩展题,让学生课下解答。这个课,从情绪调节到问题激发,从设卡找碴到快乐游戏,一路上都在“激趣”,直到下课,学生还沉浸在快乐学习中流连忘返。

(二)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等特征。而主体性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塑造灵魂、建构方法、培养能力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特质,是学生主体是否得以确立的依据和标志。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素来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只有实现主体地位的转化,才能最终实现整个课堂教学从被动向主动转化,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只有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把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公。

唤醒式教学主张,“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服务。换句话说,“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要做到这点,教师就要科学安排和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要做到这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会,会中巧,巧中创;要做到这点,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人人展示主动学习的机会。例如《蚂蚁做操》:

1.动动手指,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分别学习三种方法)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有什么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直接报告给老师也行。

2.做做实验,集体探究

(尝试学习方法,汇报并检验学习成果)

师:请代表说说各组所用的方法和思维过程。

生:表格法。

生:点子图。

生:竖式法。

主体性可用下图来说明:

  


      在本教学中,“尝试学习”和“小组合作”就是很好地突出主体地位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一条主线是从提出问题到展示成果,学生唱主角,教师跑龙套;另一条主线是在“动动、做做”等两“动”的训练中,人人动手动脑,全员参与,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说了算。唱主角是定位主体地位,两“动”是突出表现主体地位。主体性不是一时一刻,而是贯穿全过程。

(三)实践性

唤醒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性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

实践性强调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思维的正确性。没有实践,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实践,创造性就会变形或是被误用,所以,实践性是唤醒式教学的根本特征。

唤醒式实践性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如游戏、演示、表演、实际操作等。其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一味示范一路讲解的形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外,教师应创造机会,把学生推到“先头兵”的位置,使学生真正体会参与实践的价值。

在我们交流的《蚂蚁做操》案例中,本课最突出的一个特征要数实践性强。单就“小组合作”这个环节,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操作三种不同的方法,包括自己动手、组内交流和集体探究。我们在听课时发现,全班有6个小组,其中探讨点子图的就有3个,表格法的有2个,仅1个小组学习竖式。可喜的是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制表、画图、数数、计算、分析和推理等一系列“动”的体验,得到了思维与实践相一致的结果,这无疑是对唤醒式教学实践性特征一个给力的诠释。

(四)反馈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存在着很强的反馈性。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们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便于对教学过程做出出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唤醒式教学就是通过不断反馈去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因势利导,通过管理督促、强化训练、有效监控等手段,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生能力。下面这个模式就是反馈性规则的范例,其流程以下:

 

       流程中,“创设情境”以“唤醒兴趣”作为习惯形成的基础位居榜首,是整个模式的“火车头”;在“策略指导”下学生的“尝试学习”是习惯形成的“热身”阶段,是反馈产生的“兵工厂”;“合作探究”作为“强化训练”的重头戏,以其独特的“合作”形式共同参与学习,始占据居着流程的重分量量;“自我强化”以“主人”的身份在“有效监控”下积极投身实践,起着制约成败的“前卫”作用;“形成习惯”是最终目标,是检验整个操作流程“优劣”的“反馈中心”。例如《蚂蚁做操》片断:

1.说说思路

师:你会怎么想?怎样列式?

生:每行12只蚂蚁,有4行,一共有4个12等于48只蚂蚁。

生:12+12+12+12=48

生:12×4=48

2.算算结果

师:谁能口算得出得数。

生:4个12是48

生:4个12相加等于48

师:除了口算,还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表格法。

生:点子图。

生:竖式法。

教学中,老师通过问题导航让学生尝试学习,遇到问题提交小组,小组解决不了递送全班讨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反馈,小组合作和集体订正也是反馈,学生展示和成果分享更是反馈。正如执教者所言,这个课的目的是力求做到在反馈中找答案,在反馈中求异同,在反馈中寻突破。由此可见,唤醒式教学的反馈性特征是做目标达成的助推手。

二、唤醒式教学原则

唤醒式教学唤醒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认识和一种行为;实施的是一种原则、一种模式和一种策略,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认识和接受,是否具有发展趋势,是否达到全面发展。故唤醒式教学遵循思想性、科学性、发展性、启发性、合作性和整体性教学原则。

一)思想性

我们之所以要“唤醒”,是为了改变学生“厌学”、“怕学”现状。在学习中,学生走到十字路口时往往会迷茫。此时,我们是给他们一支拐杖还是一个路标?“唤醒”的一切实践不外是让学生学会“过马路”,最终到达终点。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后者——坚决而彻底地丢掉拐杖,让学生在明确路标指引下学会“行走”。过去那种“怕迷路、怕摔倒和怕受伤”的观念要从头脑中刷新并保存为 “过去式”,切实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宗旨,贯穿于“唤醒”过程始终。我们不仅仅是学生前程的工程师,更是学生思想和智力的“开发者”。“开发者”要做的不是拐杖牵引而是路标明示,不是灌输而是学生被唤醒后的自我激发。在《乡下人家》案例中,就有“拐杖”与“路标”的易位的体现。如在 “成果展示”节,老师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一选“屋前搭瓜架”,小组二选“门前种鲜花”,小组三选“屋后春笋冒”。这三处并不是老师伸出的“拐杖”,而是学生循着老师标示的“路标”自己边“认”边“走”出来的。即学生是在标示下自我意识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故唤醒式教学实施原则应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

二)科学性

“唤醒”不是现买现卖,而是与时俱进,要与科技同步发展。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幅插图,一台播放机等是教学最原始的“四个一”,教育人戏称为教育战场的“小米步枪”。像这种陈朽的教学装备,现在农村或是城乡交叉地带依然不少用,何以适应现代教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要改革,必须变“小米步枪”为“飞机大炮”,把电子白板、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引进学校,带进课堂。这种唤醒功能远远比“四个一”来得更奏效。如许老师在教学《乡下人家》时,开头就播放欢快而优美的影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执教者把歌曲与实景融合在一起加工而成)。这个课老师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影音带进课堂,达到声影具备,图文并茂的功效。“小米步枪”向“飞机大炮”发展是推陈出新,是科学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发展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唤醒式教学的载体,充分利用就会让学习省时实效。大家明白,“班级授课”仅限于一位老师、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统时间;“社区文化”是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的总和,是一个庞大的学习团队乃至硕大的学习场所,它借助平板、微信、社团和文学社等格局不同的社区文化中的强大力量,补充和完善班级授课无法得到的东西。“社区文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环境,把学生从“教室”这一狭小圈子带到更宽阔的学习新天地,让他们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组与组之间在导学案引领下,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交流,完成了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实现了班与组、人与机、班与社的携手同行。因此我们说,在“唤醒”中,与其被圈在小圈子内束手无策,不如走出广阔的天地来得更具发展性。

(四)启发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8]因此,唤醒式教学的实施原则要具有启发性。其基本流程以下:

       首先,唤醒自身的良知。良知,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天赋的道德观念;在王阳明心学里则是核心理念,“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8]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天生的,是对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断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其次,唤醒内在的潜能。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表意识以内的潜能,人类原本具有却没有被开发的能力,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潜能即是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量。第三,撞击沉睡的灵魂。在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灵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为、精神、感情等。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灵魂,并能伴随着其成长发生变化。沉睡的灵魂恰似火花,如果给他一盆水就会泯灭,如果给他一星火就会点燃乃至烧成熊熊烈火。

例如在《乡下人家》中,整个教学过程一路都在“启发”:入课时的影音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新课时的合作探究,触发了团队合作意识;成果展示时的成果分享,获取了成功的动力;拓展练笔时的佳作欣赏,点燃了学习信心;全课小结时的激烈争议,撞击了智慧的火花……

(五)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其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学习形式之一。

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我们先把班级中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的高中低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考虑性格、爱好和家庭条件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4至6人的学习小组,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基本相同.综合水平相当;后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学习委员“当家”,组织实施小组学习任务,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的“领导核心”。

我校2016年研究的唤醒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个案,其流程分五步进行:学生借助导学提纲或导学案,独立学习,遇到问题在合作小组解决,如果在小组内解决不了可把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由全班探讨,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研讨下解决问题。《乡下人家》就是在这一模式下的实践尝试,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可以说明其可操作性。 

(六)整体

我校自开展觉民教育一系列活动以来,尤其是在唤醒式教学的实施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是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既注重深入挖掘潜能,又注重整体发展。其流程是: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外因的作用是创设情景、策略指导、强化训练和有效监控,内因的唤醒兴趣、尝试学习、合作探究和自我强化才是学习习惯和能力养成的根本。因此整体式就是“通过点燃式引领,唤醒潜能,共享共进,觉悟真善美,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助力师生智慧幸福人生。”[13]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合作探究”和“形成能力”上,把目标放在“整体发展”上。例如在《乡下人家》中,教师在“成果展示”环节设计上,通过互动,分别展示三个主段的内容,并用“篇”的要求,让学生把零散的段“串”成乡下人家的“篇”。同时,综合各组的“学法”梳理成“经”供学生参考,达到了以散求聚的整体效应。

四、唤醒式教学策略

唤醒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发内驱,保护学生的自尊,让他们体会到被信任的快乐,从而产生自豪感、上进心,进而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信心。因此我们制定了唤醒式教学策略。

(一)建立民主平和的师生关系

前年听了一位语文教师上《老人与海鸥》一课。当时他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老人为什么对海鸥那么好?

2.你学了这一课后受到了什么教育?

他的提问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开始着急了。再扫视一遍,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后来勉强有两三个学生作了很含混地回答。这位老师很生气地瞪了学生一眼说:“真笨,简直是一群笨蛋”,接着又批评了部分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

课后有位老师指出了问题:

老师以生硬的批评、挖苦的方式指责一时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因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要增强学生自信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把“学堂”还给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参与讨论发言;探讨时,做到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百“家”争鸣,让学生敢想敢问,允许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做我事”,切实把“教堂”变成“学堂”,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其次,把“人文”还给学生。孔子在《学记》中云:“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9]这句古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包办者”,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皆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等人”,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放下老师架子做学生的“驴”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把和谐还给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仅是错综复杂的教科书,还要共同面对不为人知的更繁杂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应着力营造民主、和谐、亢奋的课堂氛围,积极促成相为尊重、理解和宽容的合作式伙伴关系,努力构建一个宽松、有个性化、有激励性的人文环境。

因此,唤醒式教学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和平等,本质是尊重、理解和宽容。

(二)倡导合作共赢的交往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共同学习的身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同学眉头紧皱,但却能转过身来和后面的同学一起讨论;组长检查作业时,态度端正,严格要求,但平时却能与同学融合相处;小组讨论时,每个小组组内都进行激烈的争论却能携手共进……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他们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进步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猎取了知识也加深了友谊。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在合作中进一步调动起来,学生思维的宽度在相互争辩中被扩展开去,而学生的关系在这唇枪舌剑中也亲密起来了。这就是合作共赢交往关系使然。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合作共赏的生生关系,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在学习过程中同学出现的错误,不能互相歧视、嘲讽,尤其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唤醒学生共同进步的信心。

我班上有一位女孩子,她很少回答问题,更别提主动举手发言了。后来老师从家访中了解到:母亲曾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从一年级开始,就带着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学习,在学习上寄以很高的期望。可是读书不久就发现孩子思维慢,成绩也不是很好,于是平时对她管教得更严。久而久之,孩子开始怕母亲,变得内向,缺乏自信。知道这些情况后,老师开始给这位美丽的女孩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她从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让她相信自己行,自己会成功。老师了解到她的舞蹈跳得很好,于是在学校元旦的文艺汇演中鼓励她与同学一起参加代表班级表演舞蹈,结果荣获学校一等奖。从此,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懂得了尊重,懂得了礼让,懂得了友善……

(三)挖掘学习潜能的思维方法

唤醒式教学的精妙之处就是通过学法指导来挖掘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个性。具体做法是:语文天地悟学法,数学王国创维度。

1.语文天地悟学法

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可按学习字、词、句、篇的不同内容分别进行学法指导。

字词句学法指导

根据汉字的特点,常用的识字方法有结构分析法、看图识字法、形声识字法、儿歌记忆法、想象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识字法等等。比如,运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帮学生识字:情、请、清、晴。“情”是“忄”旁,表示内心活动;“请”是“讠”旁,表示礼貌语言;“清”是“氵”旁,表示水清纯净;“晴”是“日”旁,表示天空晴朗。

  学词句的方法就更多了,常用的有以图解词、词素解词、比较辨析学词、抓关键词学句、抓修辞学句、联系上下文学句等。如《中彩那天》:

师:“……才明白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句中“富有”如何理解?请联系上下文说说。

生1:是指“金钱多,财产多”。

生2:这里的“富有”应该是指精神充实。

生3:我把“富有”放在句中理解,这里不是指钱多,应该是指精神充实,我同意XX同学的说法。

如果说学字词句靠记忆的话,那么段篇章则靠悟学法。我们把学字词句的方法迁移到段篇章上来:抓住中心词学段,抓住关联词学段,抓住上下段学段;联系开头和结尾学篇,联系课题学篇,联系从中心句入手学篇;从重点段入手学章,从主要人物入手学章,从文章类型入手学章等等。

如《鸟的天堂》、《丰碑》、《可爱的草塘》、《珍贵的教科书》、《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题目有的直接揭示文章中心,有的高度概括了全文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用“抓课题”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例如《乡下人家》片段:

(1)老师:课文哪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请找出来。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气氛异常热烈)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问:从这个句子中谁能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

2.数学王国创维度

在数学王国里,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就得多种多样,随机应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拓思维宽度,挖掘学习潜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会思考和表达数学问题,就会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同样,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意义,就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学习应经常学说三句话:“有什么?”“怎么想?”“为什么?”例如8+5=?用三句话可以这样说:8+5是8个一和5个一相加;见到8,想到2,把5分成2和3,8加2得10,10 再加3得13;因为用凑十法比较简单准确。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学生数学学习也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例如在学习《买文具》时,老师创设了一个生活场景——

师:这是一家文具店,每个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余的当顾客。下面以组为单位,用你手里的10元(10元票面)钱买文具。每人都要买,完了选代表展示。

代表1:我买了一个笔盒5元,一盒水彩笔3元,一共用了8元,我给售货员10元,她找我2元。

代表2:我买了一支毛笔3元,一盒铅笔4元,一共是7元,我付10元,售货员给我找回3元。

代表3:我买了一块橡皮1元,2支铅笔3元,3本练习本6元,三件刚好是10元,不用找赎。

这个片段中,教师创设了顾客和营业员的买卖活动场景,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演绎抽象数学,思维的宽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四)建立资源共享的习作平台

资源共享除了阅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实践就是习作互批互改。为了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真正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把问题标出来,初步对习作的优缺点进行点评,提出修改的建议,然后由作者本人作修改。下面请看这位老师的指导手记。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名人勤奋修改文章的事例比比皆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的,他对《战争与和平》做过7 次修改,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12 次,对《复活》的开头修改过20 多次。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反复修改的典型案例。作为学生应该明白,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意义在于不仅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最重要的是改变过去一经脱稿就再不过目的陋习,把修改习作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批阅习作时,每当我读到学生一针见血的提问、切实可行的建议、适当生动的修改时,心中有说不出的欣喜激动!要知道,学生的一处批改看似是一点小进步却是一次大提升;看似只是只言片语背后却是佳作美文;看似文笔稚嫩却处处弥散着灵动的才思和潜在的智慧。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随着笔尖款款流出,既完成了习作的修改任务,也完成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切身体验。

在每一次的习作评改前,我们都引导学生定出评改的标准和要求,以求评改时有一个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对于习作评改的标准,一般分为两大项,第一项是“常规要求”,这一项要求是每一次习作都必须要修改的内容,如修改错别字、圈画出好词好句、字数充足、书面整洁、书写工整、修改标点符号、结构完整、符合题意等;第二项是“本次习作重点要求”,这是根据每一次习作的不同要求而定的,如写事的作文要求表达有序,过程具体;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突出性格特点等;写场面的要求要用到“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说明文的习作就要求使用说明方法等。

“我批你改”有两层意义:一是总结,一是欣赏。总结优缺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领会修改的方法;共赏则以“厉行相互鼓励,实现资源共享”为原则,力求在“赏”中学方法,“赏”中改习惯、“赏”中求进步。每次习作,老师都从初稿中挑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习作,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全班一起肯定优点,寻找不足,分析原因,给出建议。

(五)开辟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广度的一门很好的学科。其中,一题多解是数学常用的一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一题多解的训练唤醒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妈妈在六一儿童节给我买了一套140元的衣服,裤子价格是上衣的 ,请问裤子与上衣各多少元?

1.方法一:按比例分配求解

从按比例分配知识角度分析,裤子价格是上衣的 ,可以转化成裤子价格与上衣价格的比是3:4。理解过程如下:

           140÷(3+4)=20(元)

           上衣:20×4=80(元)

           裤子:20×3=60(元)

把分数转化成学生已熟悉的“按比例分配”,既突出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既拓宽了思维又得到了多种方法体验,是唤醒式教学难能可贵的方式。

2.方法二:从分数乘法求解

把一套衣服的价格看作单位“1”的量,那么裤子价格占一套衣服价格的 ,上衣价格占一套衣服价格的 。因此用分数乘法意义解答如下:

          上衣:140× =140× =80(元)

             裤子:140-80=60(元)

分数乘法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只要吃准把谁看成单位“1”,问题就迎刃而解。

3.方法三:用等量关系求解

一套衣服的价格可以是裤子价格与上衣价格的和,利用等量关系,可以用方程来解,过程如下:

                 解:设上衣的价格y元。

X+ y=140

                                  y=140

                                       y=140÷

                                  y=80

                      裤子价格:140-80=60(元)

找等量关系是解方程的最基本方法,找准等量是解题关键,在这里,把分数看成“ y的倍数”,使复杂变得简单。

4.方法四:用倍数关系求解

一套衣服140元,可以看作是一件上衣与一件上衣价格的的和,因此可以用倍数知识来解答。过程如下:

               140÷(1+  )

              =140÷

              =140×

              =80(元)

              80×=60(元

总之,一题多解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求异性和联想性等有着很好的诱导作用。同时,在特定的训练环境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理清课堂教学的三大关系

唤醒式教学值得总结和反思的问题必然不少,当务之急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注重点与整体认知以及学案导学与合作探究三大关系。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唤醒式教学强调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唤醒趋向和行为出发,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老师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醒悟”上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地说,教师应改变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的传统教法,切实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动手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思维方法“转”给学生。

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而获得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者,这无疑向唤醒式教学提出了“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定位问题。

在唤醒式教学理念下,学生必须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发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唤醒”不仅要看教师的导向功能,还要看学生具体行为下所获得的主体发展。因此,必须摆正学习角色位置,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例如:                             

认识一千

1.认识一千。

师: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千”有多大这个问题。

生:10个一就是十。(板书:10个一是十,用红笔写“十”。)

生:“十”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计数单位。

师:10个十是多少?

生: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用红笔写“百”。)

师:这一层是一百,这是几个一百?(课件一层一层往上摞,教师跟着问。)

生:一百一百地数。

生:“百”也是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个计数单位。

师:10个一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用红笔写“千”。)

师: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2.拨珠一千

师:通过拨数,你就可以知道“千位”在哪里。请大配额拨一拨。

生:千位在百位的左边。

生:千位在个位的左边第四位。

师: 你们听明白了吗?那这样拨的理由呢?(教师指着百位拨10个珠子的情况。)

生:10个百是一千。

师:有道理!看来,这两种拨法都是一千。可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用千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一千呢?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以前我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时候,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现在百位满十了,应向前一位进一。

在《认识一千》中,老师首先让“大家一起来解决 '一千’有多大这个问题”,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发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主体性的体现;其次,通过“拨珠一千”来表现,如用珠算数位和拨数指导。学生之所以能认识一千,是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已认识的十位和百位,在他们有意识地操作下体验使然——“千位在百位的左边。”“千位在个位的左边第四位。”在这里,学生主体离不开教师主导,教师主导是在学生主体下量“体”而行。

2.关注重点与整体认知的关系

重点就是在教学中占重要内容的,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并强化理解与记忆的。而整体,显然是指内容全部、系统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10] 重点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精华所在,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整体是通过重点要达到的认知全部。唤醒式教学的功能取决于对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把握,在尊重学材的基础上处理好重点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立足点放在重点上,把目标放在整体上。例如《圆的周长》这课,重点是圆的周长公式和计算,难点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其公式推导。如果这个课只是引导学生会计算,没有引导学生理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没有弄清圆周率的产生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那么学生对于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就是片面的残缺的。

诚然,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整体认知。从《丰碑》的教学可略见一斑:

师:读课题,“石碑”大家都见过,“丰碑”可曾知晓?   

生:高大的纪念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昨天预习时,查工具书知道的。     

师:好!读过课题,你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丰碑是纪念谁的?   

生:丰碑是什么样的?    

生:丰碑是在什么情况下立的?    

师: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课文里,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 42  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丰碑指的是谁?

(检查与汇报)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过雪山的时候,一位军需处长因为没有棉衣冻死了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既完整又精练。那丰碑指的是谁?

生:课文里的丰碑是指一位冻僵的军需处长。    

师: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从字面上看,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位冻僵的老战士被大雪覆盖后所隆起的碑,但它并不是高高耸立的,为什么要称它为“丰碑”呢?文中的“丰碑”究竟指的是什么?

《丰碑》中,老师从课题入手,紧紧抓住“丰”字展开。“丰”是重点,“碑”是整体,教学就从这里开始径走“三点一线”,完成点与线的结合:①丰碑是什么?②“丰”是什么意思?③既然碑不大,为什么叫丰碑?接着老师把学生带进文本,问题解决后又从“丰”回到“碑”这个整体上,巧妙地处理了关注重点与整体认知的关系。

3.学案导学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教具是什么?学具是什么?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教与学的工具才叫工具。在现代教学中,模式、方法、方式甚至策略都可以叫做工具,即大家常说的“学材”。唤醒式教学认为,教具就是导学案,学具则是合作探究。

教师课前准备一份导学案,这就是一种制作精良的教具,而学生借助众人的智慧,依靠团队的力量,把学习任务顺利而圆满地完成,这就是有效而充分地使用了学具。那么,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

首先,如何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紧密联系。

其次,怎样合作探究。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成目的,通过观察审阅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联合行动,必须在自主的前提下组织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最后,弄清两者关系。课堂上,学生有了导学案,就是有“物”可想有“事”可做,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实践,进而不知不觉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学案毕竟仅是一种学习草案,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学生独立完成以外,一些高大难的问题还得依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种合作。例如《位置》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检查助学,汇报情况

(小组交换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学案助学,找出数对

  (学生利用学案学习)

师:说说班长的位置。需要几个信息才能迅速准确地确定班长的位置?

生:2个  

生:第几组,第几个  

师:用这两条信息谁能说一说班长的位置?  

生:班长在第3组的第4个座位

合作探究,找出位置

(观察小青班的座位图。)

师:注意你们是在哪里观察(角度)?

生:观察者是站在老师的位置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一组、第二组等等)

师:小青的在什么位置?

生:第3组第2个(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小青的位置。)

师: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刚才我们用一对数(3,2)表示位置,这种方法也叫做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的表示方法怎样?

生:“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通常要在两个数字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  

生:读作:数对32 这里的3和2表示第3组,第2个  

生: 3是表示第3列,2是表示第2个。

师:第3组第2个和(3,2)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正确处理好学案导学与合作探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导学案的使用率和参与实践的分量上。例如教学《位置》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分组检查学案助学情况,汇报与位置有关的问题,实现了导学与实际同步;二是让学生借助学案进行必需的热身学习,达到自主与合作并举;三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和调整方法找到位置,完成了导学与实践的检验。这节课,老师把三个活动紧密连在一起,一气呵成,溶导学与探究关系于一炉,集助学、合作、体验于一体,把独立思考与小组学习、唤醒学习与接受学习、学案导学与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搭建了一个开放、立体、动态、和谐的学习平台。

总而言之,唤醒式教学志在“唤醒”,重在“点燃”,成在“自我”。换言之,唤醒式教学不仅要有外因的点燃式引领,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内因的自我激发。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杰克森译. 什么是教育[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52.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48—549.

[3]朱绍永 .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J]江苏:江苏教育研究,2008,(10).

[4]阎亚军 .知识.教学.唤醒——对教学的一种解读[J] .大学教育科学,2007(3).

[5]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 [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5 .

[6]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1979:144.

[7]托尔斯泰.少年时代[J],北京:作家出版社,1982:132.

[8]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85.

[9]乐正克.礼记·学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丰平校长谈271高效课堂模式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与例文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做到有话可说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及其案例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上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