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手记---古代部分佛教珠宝

收藏手记--古代部分佛教珠宝  

2010-04-06 08:56:08|  分类: 随笔 |字号 订阅

关于宝石在首饰中的完美运用,最早的创造者就是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谱写了灿烂亚述文明的苏美尔人。在对那一地区的Pu-Abi皇后墓的考古发掘中,人们见识了公元前3500年制作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美首饰。皇后的头冠、项链、耳环、戒子、身上的长袍、护身符、梳妆盒、装饰品等,都是宝石与金银结合制作的完美艺术品。而后在埃及金字塔出土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门墓中的公元前1350年的饰品更将这一工艺发挥到了极致。所有这些饰品无一例外地运用了绿松石、天青石、玉髓、玛瑙等宝石及琉璃制品。而我在加都老皇宫广场收藏到的流传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上述古老宝石珠子,正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印度文明交流的历史见证。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宝石珠子的历史与实际运用做一些回顾与鉴赏。

                   天青石

天青石,它是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城邦贵族们中最为注重使用的一种宝石。如Pu-Abi皇后的头冠、项链、公山羊摆件,如古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胸饰等等,都是将天青石作为主宝石与金银组合成精致的饰品。天青石在我国的使用也历史悠久,据《拾遗记》记载:“昔始皇为冢,敛天下瑰异……以琉璃杂宝为龟鱼。”。这里所称的琉璃,非现在我们所指的玻璃器,因为琉璃一词是外来语音词汇,是源于梵语“吠努璃耶”,意思是“远山之宝”,是古时对天青石等青绿宝石的统称。所以,《拾遗记》中所称的琉璃,是指天青石。因天青石色相庄重,且表面附有金黄色亮点,犹如群星点缀蓝天,故古人将其与上天的概念和威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秦始皇将天青石用来制作陪葬的龟鱼,也许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天青石用于帝王丧葬的最早记载。佛教传入中国后,天青石被佛家称为吠努璃或璧琉璃,并被推崇为佛教七宝之一,天青石的色相作为了佛家庄严的形象色彩。《大方等大集经》中说:“佛不以恶事加众生,故得发色金精相。”。佛家认为,终身修炼行善最终成道时,发髻会呈天青石的色相。所以,几乎所有的寺庙,佛的头发均以天青石色饰之。而古代帝王们更对其青睐有加,如清代每逢举行祭天仪式,皇帝或主祭人所佩之玉饰规定必须使用天青石。祭坛设宝多为深蓝色,如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即以天青石的颜色为主色。在古代的传统礼制中,如果白玉代表真龙天子,那么天青石代表的却是天帝。古人将天青石的颜色称为帝青石,世间佛像、人间宗教殿堂里的天帝宝座以及佛学理论中的天堂环境,无不以此装饰。

天青石在古代还有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名称。它的主产地是今天的阿富汗,所以远在一千多英里以外的古埃及,由于缺乏这种宝石,其价值当时比黄金还高,工匠们最后想出了用玻璃制品涂上天青石的颜色来替代。可见,古埃及人是制作宝石赝品的鼻祖。

天青石是一种钠、铝和硫的硅酸盐,属方钠石族矿物,具有玻璃或蜡状光泽。摩氏硬度5—6,不透明。以颜色深蓝、均匀纯正、无裂纹、无杂质、带有晶亮的金星为上品。

                  绿松石

绿松石,又名松石。也是最早运用于首饰制作的宝石之一。在我国古代,它的别名有琅玕、碧殿子、碧甸子等。在距今3800多年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用作装饰的绿松石珠。《尚书·禹贡》中记载:“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这儿指的厥,是地方,即古代波斯(今伊朗为中心的古代帝国),而球琳琅玕,即指天青石与绿松石。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对其它众多美玉皆以玉统称,惟独对天青石与绿松石加以特别的定名和记载,可见其在古代的珍贵及古人对它们的偏爱。《清会典图考》中记载:“月坛用绿松石。”,说明在我国清代,天坛以天青石为主色,而月坛以绿松石为主色。我国湖北荆襄一带产绿松石,在古代称“荆州石”或“襄阳甸子”,而波斯产的绿松石在中国古代称作“突厥玉”或“回回甸子”。

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天蓝色或青绿色,质地细腻,抛光后会有像上了釉的瓷器般的光泽,故还被称作“瓷松石”。它的摩氏硬度4—6,不透明。以色彩艳丽、质地细腻、面纹优美者为上品。

                   玛瑙与玉髓

玛瑙是玉石家族中重要的品种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文明中运用最早的宝石之一。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祖先们用其制作了无数精美的艺术作品。在古代,玛瑙有赤玉、琼玑、睿珠、瑶碧、文石等别名,《山海经》、《诗经》、《离骚》、《九歌》中都有这些名称的记载。玛瑙的佛家释名为“摩罗迦隶”或“阿湿溥揭波”,它也是佛经中所称的佛教七宝之一。

古人认为玛瑙是避邪之物,故用它制作成各种佩饰挂在身上。《拾遗记·高辛》记载:“玛瑙者,言是恶鬼之血凝成此物。”“丹丘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玛瑙也。”古人认为被诛杀的恶鬼流出的鲜血凝结成玛瑙,用其制成佩饰挂在身上鬼魅定惧怕避而远之。

玉髓和玛瑙同属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的隐晶质玉石,所不同的是玛瑙有块体纹带结构,而玉髓没有。玉髓和玛瑙纯者均为白色,因含色素离子或其他杂质才会出现红、绿、蓝、黄、黑、褐、灰等颜色。《格古要论》中说:“玛瑙无红一世穷。”,说明玛瑙的颜色与其的价值关系极大。在行业中还有“千样玛瑙万样玉”的说法,说明玛瑙的品种很多,如红色的称作红玛瑙,蓝色的称作蓝玛瑙,纹构呈丝状缠绕的称作缠丝玛瑙,纹构呈柏枝状的称作柏枝玛瑙,红白相间的称作夹胎玛瑙,黑白相间的称作截子玛瑙;还有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雨花玛瑙等等。玉髓在古代西亚经蚀刻被加工成各种花纹的工艺艺术品,其中的一种特殊的蚀刻珠子在传入中国西藏后,成为了一种神秘而神圣的宗教信物—天珠。

玉髓和玛瑙的摩氏硬度6.5—7,半透明,呈玻璃或蜡状光泽。以色泽纯正艳丽、无杂质无裂隙为上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玛瑙,国外以巴西盛产玛瑙。

                    琉璃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玻璃,那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居住房子的窗户、照明的灯具、畅饮的酒具、拍照的相机;医院的X光、显微镜、温度计;电脑、手机等等等等,无不需要玻璃。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被玻璃文明覆盖的世界里。现在,有人将一些手工制作的玻璃工艺品称作琉璃。这是一种复古的称谓,在我国西汉时期,就称玻璃为琉璃。这使我想起玻璃最早的使用也是作为佩戴的饰品的。

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内,藏有一块出土于伊拉克境内的公元前2100年的玻璃熔块。因此专家断定,玻璃大致诞生于5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随后经过阿拉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当时由于叙利亚海岸拥有优质的可用于制作玻璃的砂料,古代腓尼基人可能在无意中发现了玻璃制造的技术。于是他们开始了玻璃的生产,炼出玻璃溶液后再制成玻璃球或珠子,并将它们运往世界各地,由此揭开了人类的玻璃文明。

虽然玻璃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但考古发现中真正可以确定日期的最早玻璃器则属古埃及。如出土的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甲壳虫护身符,就是在滑石上涂上蓝绿色玻璃质熔液(珐琅)的制品。在古埃及女王啥舍苏墓葬中出土的4000年前的珠子则是仿造绿宝石和天青石的玻璃。而后,古埃及的人们将玻璃制作发挥到了更高的水平,他们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

据考古出土的实物证明,我国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有玻璃制品了。春秋时期是我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经能炼制七种颜色的玻璃了,最为著名的就是蜻蜓眼玻璃珠,它是用多重彩色套环粘贴技术制作而成的。

我国汉代称玻璃为“璧琉璃”和“吠琉璃”;晋代时称“药玉”;唐宋时称“玻黎”、“颇梨”;元代时称“药玉”、“罐玉”;明代时称“料”、“罐子玉”、“烧料”、“料器”、“硝子”。在古代文献上,琉璃一词要比玻璃出现的早,玻璃一词出现于南北朝以后。琉璃的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清代以后琉璃一词逐渐转指釉面砖瓦了。

玻璃在佛教经典《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智度论》中也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

我在加都收集到的玻璃珠子,当属冶炼技术比较原始时期的产品,玻璃的纯度较低,看起来有点像半陶半玻璃的制品。不过,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今天能见到色彩斑斓的原始玻璃珠,它们最早是被穿起来当作首饰的。

水晶

早在新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水晶来制造工具。我国北京人遗址中就有水晶石器。古人对水晶的认识有三种说法,一是水化或冰化之说,这是因为古人对矿石还无法作科学分析,只能凭直观视觉来认识。《潜确类书》云:“水精,千年冰也。”《格古要论》云:“多年老冰为水晶。”二是神异之说。古人相信水晶具有避祟、防腐、疗疾的功效。如唐代《酉阳杂俎》中,就描述了一个水晶碗具有防腐和疗疾的故事。《拾遗记》更是把孔子说成是水晶的化身。大概是想说明非同寻常之人一定脱胎于非同寻常之物的道理吧。儒家称水晶具有五行之中的水德。三是佛宝之说。因水晶有折光,色散能力较强,在光照之下能反射出各种美丽的光泽,古人认为是五色祥云,信之为佛光普照,故称之为菩萨石。因此水晶也被佛教经典列为佛教七宝之一。水晶还有其他佛释名,如放光石、阴精石、婆娑石、摩挲石等。严格的说,水晶或水精的名词由来,最早还是出自佛教经书。

水晶属石英类矿石,摩氏硬度7,透明体。人们将无色透明的称为水晶,将紫色的称为紫晶,将黄色的称为黄晶,茶色的称为茶晶,包裹体如金色毛发状的称为发晶。我国江苏省东海市是盛产水晶的水晶之乡,国外如巴西、墨西哥等国也盛产水晶。

砗磲

在大英博物馆的亚述文物珍宝馆内,有一件公元前9世纪的砗磲女子头雕。在古代近东及周围很多地区发现有公元前10世纪早期的经过雕刻的大型砗磲贝壳。砗磲是太平洋中的一种大型双贝壳,也出现于海湾地区和红海中。它是海蚌里一种介壳软体生物,个体较大,大的直径可达一米五,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

我国汉代《尚书大传》中讲述,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散宜生用砗磲献于纣王,以赎回文王。《西域记》中记载:“西域重堂殿檐皆以七宝饰之,车磲其一。”说明砗磲在古代的珍贵。在佛教经典中,砗磲也被列为七宝之一。在古代,砗磲是作为玉器来使用的

红珊瑚

古代罗马人和意大利人将珊瑚视为防灾避邪之物,常常将其作为护身符佩戴。我国古代,人们视珊瑚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本草纲目》云:“珊瑚刺之汁流如血,以金投之为丸,名金浆,以玉投之为玉髓,久服长生。”

珊瑚的佛释名为“钵摆娑福罗”,被誉为佛门庄严的象征,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化身,如来佛像的须眉和唇舌用的都是珊瑚色相。《大智论》述:“佛舌相色如珊瑚。”《缨络经》述:“佛眉像珠火。”在古代,珊瑚被称作“火树”。它也是佛教七宝之一。

珊瑚是珊瑚虫在海底常年堆积而形成的化石。珊瑚的摩氏硬度为3—4,不透明。以艳红色为极品,粉红色(俗称孩儿面)为上品,暗红色(俗称蜡红或辣椒红)为下品。还有黑色和蓝色的为珍稀品种。上述品种为贵重珊瑚,属深海珊瑚,质地细腻。而浅海珊瑚为造礁珊瑚,纹理粗糙,价值较低。

贵重珊瑚的产地主要在日本海和地中海,黑色和蓝色的珊瑚主要产于喀麦隆。我国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盛产白珊瑚。

琥珀与蜜蜡

琥珀是地质年代中的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在地下石化而成,故被称作树脂化石或松脂化石。民间有“千年琥珀万年蜡”之说,意思是蜜蜡的形成年份要比琥珀还要长。其实,从化学成分上讲,两者是一样的。

琥珀的品种有金珀、虫珀、香珀、花珀、血珀等。它的摩氏硬度为2—3,加热到150℃软化,250℃—300℃熔化燃烧。

琥珀在佛教经典《般若经》中也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因琥珀和蜜蜡自古都属贵重珍宝,故仿制品较多。鉴别琥珀蜜蜡是天然和人造的方法,一是火试法。天然的经火灸后会散发出松脂的清香,人造的要么香味怪异,要么是塑料的臭味。二是透视法。将其置于强光下,人工合成的会有流云状的构造和拉长、扁平的气泡。

自然界的琥珀常产于海滨矿沙和煤系地层中,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在波兰西部的波罗的海南岸一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佛教七宝?
玉石鉴赏
佛教中经常提到的佛教七宝,每一种都非常讲究,千万别乱戴
常见宝石鉴别真假之诀窍
玉石的种类 各种玉石的图片(1)
收藏老珠子?这些珠子你还真不一定都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