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旗股份:“差旅包干费“的非常规操作,怎么保证财务核算的真实和准确?

1.   小兵算是看过不少的案例,但是像发行人这种情况,将项目的差旅费用进行包干的情形,确实没有怎么见过。可能在一些经营规模比较小或者在创业初期阶段的企业会存在一些这样的操作,但是在IPO审核的实践中,几乎没有遇到过。
2.  关于这样的操作方式,从发行人的角度来说,非常好理解,那就是核算起来非常简单,直接根据人头以及对应的标准来核算成本就可以。还有一个层次就是,既然是包干了,那么员工可能就会节约费用,限制不必要的浪费或者其他存在的侵占的可能,因为剩下的毕竟都是自己的。但是,从IPO审核我们所理解的内控制度和财务核算准确性角度来说,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就直接不符合要求了呢?
3.  从IPO核查的角度来说,收入不是难点,恰恰是成本和费用的精细化核算是难点,如果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评判考核,如果对每个项目的人工构成、单位成本以及实现的毛利率情况进行核算,如何考核员工的工时问题,如何判断员工薪酬的合理性问题等,可能在这样的包干模式下都会被掩盖,或者说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4.  发行人的业务模式就是做项目,因而员工主要也是出差,那么在实报实销相关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每个项目成本的精准核算,而这种包干模式实在是很难。另外一个方面,员工的很多工资薪酬包含在差旅费包干里,包括很多应该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支出,也会因为这样一个包干而进了成本,从而造成成本和费用核算的不准确。毕竟,发行人也说了,对于员工来说,除了项目差旅包干,其他可以报销的差旅费已经非常有限了。
5.   发行人还解释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给员工服务,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报告期每年35%的员工离职率,对于发行人这样的业务模式以及员工人数来说,确实是高了一些。这么高的员工离职率,仅仅是因为出差太多工作辛苦吗,难道跟这样的差旅包干操作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关系呢?
6.   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这样的包干操作下,员工的个税是怎样缴纳呢,是不是包干的费用都按照薪酬进行缴纳个税,这样的话,员工怎么会接受呢?如果是正常的实报实销我都是没有纳税义务的。而这个问题,审核中没有关注到,发行人也没有解释这个问题。
7.   发行人本来就是业绩在5000多万元的门槛上摇摆,如果这种包干的模式可以帮着发行人节约成本费用的话,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通过这种方式粉饰了业绩,因而审核中也关注到如果包干费用上浮10%或者15%,发行人的业绩会下滑多少?因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也是IPO审核实践中非常普遍的逻辑:企业很多操作看起来对于企业的经营是绝对有利的,但是IPO审核就一定站在企业的对立面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否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盈利水平或者粉饰了业绩?

最近三年及2020年一季度,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中项目出差费用分别为8,407.03万元、9,092.25万元、10,663.13万元、2,310.81万元,主要是项目人员的差旅包干费。

一、发行人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制定的差旅包干费标准是否合理,是否足以覆盖项目人员的食宿等实际支出,是否与项目所在地物价相匹配

项目出差费用主要是项目人员差旅包干费。为了保证项目员工出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鼓励员工努力创造效益、节约成本、同时增加员工收入,鼓励员工跨省工作,公司制订了《EFLAG中国国内差旅管理规定》,对项目员工出差期间的生活费、住宿费、通讯费实行包干制做出详细规定。”

差旅包干费标准的A类城市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B类城市指A类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考虑到A类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差旅包干费标准中A类城市的标准要比B类城市高;另外,公司将新疆和西藏定义为特殊边远城市,除正常差旅费用外,增加其边疆艰苦补贴。同时还考虑到员工出差到家庭所在地、家庭所在地的省份、跨省出差工作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差旅包干费标准。月平均差旅包干费按30.5天计算。

通过不同级别标准的制定能鼓励员工积极提高技术技能,不断晋级,从而获得相应的待遇,形成良性的技术人员储备,使得公司在竞争中保证技术实力。

1、差旅包干费标准
公司制定差旅包干费标准时,进行了充分的行业市场调研,招聘员工时,与员工就薪资、福利、差旅标准等已达成一致。按照公司的差旅包干费标准,各级别的差旅包干费标准的中位数如下:

报告期内,项目人员各级别差旅包干费金额分布情况;

2、公司项目人员级别晋级管理

公司根据项目人员的技术水平考试、专业能力评定和工作绩效考核综合结果,对项目人员的级别进行评定调整。晋级评定周期原则上每年度组织两次,分别在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并对公司认定的少量优秀项目人员提供了实时快速晋级通道。

公司项目人员正常的级别晋升周期如下:

为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公司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结合发行人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报告期内,发行人业务人员收入(基本工资+奖金+五险一金+差旅包干费)中,基本工资+奖金+五险一金,约占45%-48%,差旅包干费约占52%-55%。

发行人的工资结构体系及金额适应发行人自身的实际情况且符合行业特点,具有合理性。

3、若业务人员工资及包干差旅费提高10%、15%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影响如下:

2019年、2020年,假设业务人员工资及包干差旅费提高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额分别减少1,203.60万元、1,335.85万元;假设业务人员工资及包干差旅费提高1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额分别减少1,805.41万元、2,003.77万元。

目前,发行人2019年度和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658.07万元和5,117.01万元,合计10,775.08万元。假设2019年度和2020年度发行人业务人员工资及包干差旅费提高1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852.66万元和3,113.24万元,两年合计金额6,965.90万元,仍满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第2.1.2条第(一)项的规定,即发行人选择的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规定。


4、公司员工报告期内流失率如下:
公司员工流失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目执行地点及项目实施存在高峰低谷的情况导致,离职率较高是行业内普遍现象。

5、公司员工薪酬与可比上市公司员工薪酬比较

发行人2020年度员工人均薪酬较2019年度下降12.30%,主要系各省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用导致职工薪酬支出减少,加之受疫情影响,2020年度公司业绩未达预期指标,员工奖金水平有所下降所致。

报告期内,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薪酬分别为7.36万元、8.90万元和9.26万元,发行人平均收入分别为9.80万元、10.89万元和9.55万元,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发行人自有业务人员除日常培训及项目间歇期间外,超过95%以上的时间在项目现场提供服务,因此,差旅包干费是其收入构成的重要部分。自有业务人员收入由基本工资、奖金、五险一金和差旅包干费构成,符合行业特点,且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人力成本构成无重大差异。

6、职工薪酬及差旅包干费支付规范性

公司建立严格的薪酬及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职工薪酬及差旅包干费的计算、审批权限管理以及支付流程。职工薪酬与项目出差费用均根据项目人员填报本月考勤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批计提本月费用,下月经财务部门核对无误后通过银行账户足额发放,不存在延期支付员工工资及差旅费包干费的情况。

7、项目出差费用(即:包干差旅费)审批流程

i项目人员填报考勤,考勤内容包括员工工作地、所在项目、工作时间、请假情况等内容,考勤须经项目经理和区域经理审核、审批;

ii月末,各部门将审核后的《员工考勤表》,报送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薪酬专员依此及公司规定的出差标准计算各员工的项目出差费用上限;

iii涉及出差的员工每月将差旅发票提交财务部,财务部负责统计、整理。并将员工差旅发票明细表反馈给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以确定合并工资纳税金额;

iv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将员工月度差旅报销明细表报人力资源部总监审批;

v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根据员工月度项目出差费用明细表汇总整理成按部门列示的月度差旅报销明细表,经薪酬专员及人力资源部总监签字后报送财务部,财务部将此表及差旅发票作为项目出差费用的原始记账凭证;

vi公司每月第15个工作日支付上月的项目出差费用。

8、职务包干差旅费用

担任管理职务或技术职务的项目人员,除享受包干差旅费用外,增加对应的职务包干差旅费用,具体标准如下:

项目出差费用与差旅费的差异

项目出差费用主要是为保障项目员工在异地食宿、交通等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对项目员工给予的差旅包干。公司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制定不同标准上限,不再负担项目员工在异地的食宿、交通等费用。

差旅费主要是项目人员发生项目地调遣、新员工到项目地、项目员工到异地参加等级考试认证、项目管理人员到不同项目地检查工作等发生的交通费用。

综上所述,公司根据行业市场调研制定了差旅包干费标准,差旅包干费与职工薪酬均为员工薪酬的组成部分;公司自有员工薪酬高于可比上市公司自有员工薪酬平均水平;公司的职工薪酬与项目出差费用均为本月计提下月发放,不存在第三方代为垫付工资及差旅费包干的情况。因此,公司制定的差旅包干费标准具有合理性,足以覆盖项目人员的食宿等实际支出,与项目所在地物价基本匹配。”


二、发行人是否针对包括项目出差费用在内的各项成本费用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报销票据是否合规,内控运行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各项成本、费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公司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主要制定了如下与项目出差费用相关的制度:《EFLAG中国国内差旅管理规定》、《EFLAG员工薪酬管理规定》、《EFLAG员工在职考核激励管理办法》、《EFLAG员工福利及其它相关费用管理规定》、《EFLAG员工加班管理规定》、《EFLAG员工手机通讯补贴管理规定》、《EFLAG机票预订管理规定》、《EFLAG车辆租赁采购管理制度》、《EFLAG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制度》、《EFLAG费用付款及报销管理制度》、《EFLAG采购管理规定》等。

2、项目出差费报销票据的合规性
项目出差费用根据经审批的《月度差旅报销明细表》和经审核的差旅费发票,据以报销。差旅费发票必须为合法票据,并由财务人员在国家税务局网站验真,对于未取得合法票据的出差费用,将其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并由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差旅费、市内交通费、认证费用、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测试费等:根据经审批的请款单、日常费用报销单、合法的原始票据等,据以报销。

3、公司内控制度相关流程执行情况
①职工薪酬:
工资:项目人员填报考勤经项目经理和区域经理审批后报送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据以计算员工工资并编制《员工工资明细表》,经薪酬专员和人力资源总监签字后,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次月10日交由银行代发员工工资。
奖金:年初,公司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确定上年度奖金,并由人力资源部计算,编制《员工奖金明细表》,经薪酬专员和人力资源总监签字后,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4月交由银行代发员工奖金。
②项目出差费用:项目人员填报考勤经项目经理和区域经理审批后,提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据以计算各员工的项目出差费用上限;财务部统计、整理项目人员当月已经取得合法票据金额报送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人力资源部计算无票据的出差费用金额,将其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据以计算当月各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薪酬专员将编制完成的《月度差旅报销明细表》报送人力资源总监审批后,报送财务部,财务部门在次月15日交由银行代发出差费用。
③劳务采购费:公司选定合格的供应商进行谈判后,签订劳务采购合同,月末,公司与供应商结算当月实现的工作量,供应商按照合同规定开具发票后,公司按照付款期限予以付款。
④差旅费、市内交通费、认证费用、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测试费等:该等费用一般在发生时,员工按照《EFLAG费用付款及报销管理制度》等规定,填制请款单,并提供合法票据直接报销。
综上,公司已制定包括项目出差费用在内的各项内控制度,报销票据合规,内控运行有效,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各项成本、费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本次IPO被否也预示着公司存在较大的问题,小兵将会在下周一解读电旗股份被否分析,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费用核算明细项目
费用
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公司费用报销管理规定范文_公司报销管理规定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明细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