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化时代,客户增长的底层逻辑(满满干货!)

  • 来源:国海咨询自有原创方法论体系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上一篇文章跟大家介绍了中国企业下半场的增长方式《2022年企业寻增长——中国企业下半场增长密码》,如果上半场是野蛮式的增长,下半场注定是靠实力的增长。“连接”和“信任”是企业下半场增长最主要的增长思维。今天再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在寻求增长的路上,我们究竟如何找到目标客户群体,把过去我们不曾注意的重新补上。

01

用户场景“你知多少”

过去,我们中国大部分的企业擅长的是销售的实践,在销售上招数和我们山寨别人的东西一样无所不在,最后的价格战下血流成河。

改革开放的前30年的销售,更多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受限于产品的选择和采购渠道的选择,以及普遍的购买力,注定大部分用户需求都基本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大众化”时代。所以创造早,布局早的企业,都抓住了这波改革开放的红利。

今天产品严重过剩,技术驱动渠道多元化的速度肉眼可见,大众的购买力提升也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样。一个50、60、70、80、90、00后并存的时代,消费的分化是注定的。如果你还想生产一个产品覆盖所有人,简直是“痴人说梦”。

企业的存在是因为能解决目标群体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因此谈增长,谈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把“用户画像”这一课做到专业化。以前的逻辑,消费者买产品,多是迫于解决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如今的逻辑,不同细分群体的需求点完全不同,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性。

我们前面文章说过,关于营销,人对了,场景对了,感知方式对了,产品销售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品牌之所以活得好活得久的逻辑,是因为占据了用户心智,而用户心智也不容易改变。

一个人的心智,是指他对世界的认知。

具体到一个产品或服务上,是指一个人对一个产品/服务有认知,始于他的需求,有了需求才会关注,产品的心智才会成长。

举个例子:就拿生活中常见的配眼镜这件事来说。

作为眼镜经销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眼镜产品的市场匹配,看看消费者通常有需求的时候,是如何选择产品的。

场景1: 眼睛近视的人

目标客户:眼睛近视的人,特别是度数较高,影响日常生活的人。

购买理由:体检的时候,医生告诉他,赶紧去配眼镜。

近期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看东西老是要睁大眼睛使劲看,体检的时候,医生就明确告诉他,你的眼睛度数已经很高,估计你过去用眼习惯特别不好,比如经常看电子屏幕,躺着看书看手机,不能再强撑着,这样下去不行的,会越来越严重,赶紧配一个眼镜。

场景2: 小孩子的家长

目标客户:有小朋友上幼儿园、小学的家庭家长,平时小朋友用眼习惯不好,且有点小近视。

购买理由:越来越多小朋友很早就戴着度数很厚的近视眼镜,早发现早戴上,防止加重。

在小朋友近视且严重影响课堂学习的时候,家长才会带小朋友去配眼镜呢?不一定。每次学校放学去接小朋友,放眼望去,不少小朋友年龄不大,却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最近发现自家小鬼看电视时候老是眯着眼睛,真担心他以后戴着上千度数的眼镜,还是赶紧去验一下度数,如果轻微配个近视眼镜,趁现在度数不高还不严重;如果加深了,也要赶紧改进用眼习惯,尽早做预防。

 

场景3: 时尚爱美的年轻人

目标客户:18-28岁时尚爱美,愿尝试新鲜事物,希望自己生活更加精致有情调。

购买理由:有趣好玩,很酷,做自己,给生活增加仪式感。

这个群体,平时爱护肤,喜欢聚餐、游玩,出去游玩运动服、运动鞋、头巾、帐篷,太阳镜、装饰镜都是他们追求精致生活的体现。

限于篇幅,我们仅罗列3种情况,现实不止这些场景。同样的配眼镜,我们发现不同场景下的客户群体完全不同,企业如何在这种人群细分的场景中,科学的进行用户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增长策略呢?

02

用户场景信息,内行“看门道”

场景一:眼睛近视的人

需求分析:明显是刚需,到了不得不解决问题的时候。过去眼睛厂商主要解决的就是这群人的问题,所以针对这群人解决近视问题的产品是严重同质化的。从人性层面看,解决的是基本的生理需求,用户的痛点。

群体规模分析:从眼视光行业统计的数据看,眼睛近视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大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近视率增加,所以这是一个逐渐增加的大众群体,群体规模巨大。

存量/增量分析:这个群体存量市场巨大,每隔1-2年要换一次眼镜,而且近视率的增加,越来越多人需要配备近视眼镜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增量市场也相对稳定。但是供应商家逐年增加,也是打的头破血流。

增量市场往往是小众认知,需要市场教育,好比前几年的电动汽车市场。

存量市场是大众认知,往往产品同质化,竞争红海。

群体用户决策点:医生是专家,是KOL驱动,因医生推荐而购买。

品牌/品类分析:近视的人是品牌需求,因为市面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知名的博士眼镜、宝岛眼镜等。

品类“需”的营销成本,比品牌需求低,因为品类竞争少。

品类“求”的营销成本,比品牌需求高,因为市场教育成本高。

购买类型分析:近视眼镜属于大众熟知型,单价中低,属于低考量购买类型,需要从过去客户购买的历程中挖掘出客户事实型的购买数据。

高考量购买类型的决策过程,是大脑自主意识的思考购买过程,重在逻辑,重在产品内容的务实。比如买个房、部车等。

低考量购买类型的决策过程,是潜意识决策,速度快,不用大脑思考,重在情感、情绪、体感的表达。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场景二:小孩子的家长

需求分析:怕小朋友以后发展成高度近视,所以在轻微的近视的时候就要赶紧先戴上,免得加重。从我国的小朋友近视率数据来看,这个群体相对是小众的刚需。从人性层面看,解决的是安全需求,家长的焦虑。

群体规模分析:和场景1类似,因为儿童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儿童近视率逐年增加,但总体上而言,儿童近视在儿童总人群中的比例还是相对偏低,因此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群体规模不大。从预防近视的角度看,大部分的家长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但是随着社会教育的普及,意识的加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力增长业务市场。

存量/增量分析:少儿近视预防、近视配镜的数量看,目前还处在小众群体,是一个增量市场,我们觉得更应该聚焦的少儿的近视预防,这个群体潜在规模大,是企业未来不错的业务增长方向。

群体用户决策点:能解决家长焦虑的情绪的产品/服务。

品牌/品类分析:预防近视对的品类需求,因为市面上还没有一个真正为客户解决预防近视的成熟产品,但是市场教育成本高。

购买类型分析:低考量购买类型

场景三:时尚爱美的年轻人

需求分析:年轻人爱美,热爱生活,喜欢新鲜的有趣好玩的。因此装饰用的眼镜不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从需求角度看,他们不是需,是求,期望通过酷酷的眼镜点缀自己的青春生活,留下最美的时刻。从人性层面看,解决的是社交需求,和自己一样年轻群体爱自己做自己。

群体规模分析:95后00后是市场消费主体,而且消费能力强,这个也是大众群体,群体规模体量不可小视。

存量/增量分析:年轻时尚的年轻群体,早几年是一个增量市场,目前大部分连锁商家都关注到这点,逐渐变成竞争更加激烈的存量市场。

群体用户决策点:点缀生活,有趣好玩,悦己,颜值驱动。

品牌/品类分析:品牌需求,有品牌时尚感和尊贵感,才能体现精致生活。

购买类型分析:低考量购买类型。

03

场景分析下,打仗有章法

产品匹配

过去,我们产品矩阵里面去定位产品,对于大企业作用尚可,但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在市场中的位置微不足道,产品矩阵很难清晰的界定企业产品的定位。

在精细化运营的要求下,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产品定位不同,产品的设计、包装、定价、宣传完全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基于细分场景下,基于企业的现状,分析主要核心的增长源场景,针对场景客群打造产品,制定产品各类配称要素。

行业前三名企业:要敢于探索新的用户场景;

行业中游企业:聚集细分客户群,重点打造细分场景的差异化;

行业小微企业:聚焦区域聚焦场景,做透一个区域市场。

渠道选择

每年在市场目标制定后,我们要考虑的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价值的传递。不同场景下的客户,品牌和品类需的客户,需要进行营销的渠道完全不同。

有品牌心智的、刚需场景的客户群,是客户找产品,我们做好露出即可。比如做关键词的搜索排名,形象店的布局等。

品类求的是没有客户心智的场景客户群,是产品找客户,需做好主动出击。比如互联网的内容营销、流量拦截、价格动销等。

实际经营中,每个企业的渠道资源不同,我们在几个意向的渠道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进行科学评估,一般我们会从四个维度进行客户群的细分。

1、产品购买场景匹配度:客户在该场景下购买产品的可能性

2、目标客户群购买数量:预计该类渠道中目标客户购买的数量大小

3、目标客户群购买质量:该类渠道中购买的目标客户的总体质量

4、开发渠道的难易程度:企业是否具备开发这类渠道的能力

营销设计

政策:基于场景对不同场景下的客户群和合作商制定不同的产品政策、活动政策、会员政策等。

比如上述例子,对于大众化的近视人群,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需要适当活动优惠吸引。对于预防近视的品类,则制定足够吸引的销售激励给到销售人员。对于时尚年轻人,则可以和其他时尚产品捆绑搭配销售。

感知方式:用户的感知方式与他的需求类型是与品牌和品类相关。

品牌“需”,深入经营捆绑,占据用户心智

品类“求”,采用场景驱动

品类“需”,塑造品类权威

用户不是固定的,一个陌生客户会变成购买一次客户,会变成购买多次客户,会变成自动推荐的忠诚客户。对于同一个客户不同生命阶段我们的营销设计也应该不同。

04

总结

如果你采用旧思维,永远也找不到新的增长源。

如果你采用新思维,到处都是增长源。

人对了,场景对了,感知方式对了,

价值的传递和变现就变简单了。

客户的心智始于需求,成长于购买历程,终于心理账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惕近视群体低龄化
成熟的商业观,是不再用“结果倒推理由”
用户洞察实操指南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解析常见的数据分析模型——留存分析
战略:TO B 产品如何做用户分析(2)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护眼新物种“远像光屏”如何两年内拿下过亿销售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