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导最喜欢听什么样的汇报?

2句话解答:

  1. 言之有物有结构,切换风格人人夸。

  2. 让领导做选择题和是非题,而不是简答题和填空题。

我们在了解领导喜欢听什么样的汇报前,先要了解领导对什么汇报恨之入骨:

  1. 流水账

  2. 没有重点

  3. 前后矛盾

  4. 全是“我觉得、我感觉、我猜、我认为、应该是”

  5. 自己讲嗨了,但完全不顾领导感受

  6. 废话连篇,全是水分

  7. 车轱辘话来回说

  8. 讲话磕磕巴巴,经常说一半

  9. “老板,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0. 不补充了,罄竹难书

作为领导,汇报是了解下属工作进展的重要方式。然而缺乏结构,无法根据不同领导的风格和偏好会影响汇报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在进行汇报时,先要有意识地设计框架结构,然后根据领导的喜好进行设计。如果没有结构,又不切换风格,那汇报就不是汇报,而是找打了。

为什么?因为汇报只是工具和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降低领导的认知负担,帮助他快速作出反馈和决策。

记得曾有个下属对自己一周工作做总结,讲了几分钟,什么内容都涉及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讲,我来模拟下:

老板我讲下这周工作,有很多跟你分享的。周一的时候我和财务部的王总沟通了下培训需求,发现财务部还是很需要我们支持的,因为他们新增了一些同事,有会计,有出纳,有报税的专员,对老流程不了解,老员工又没时间带他们,所以我觉得需要对原来的课件进行增加和打磨,所以我会在周末的时候加个班,做课件。说到课件,我发现一个问题......(此处省略几百字)。

我的血压蹭就升高了,果断打断了他,先说下为什么:

  1. 我喜欢短平快,不喜欢废话

  2. 我喜欢先听重要的事情,平铺直叙,我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自己拎重点

  3. 纯口述没效率,事先给我个大纲,几百个字也好,我可以根据大纲提问,提高效率

  4. 没重点没结构,听了太累,也不利于给建议

打断了然后问:“小张我知道你做了很多工作,很辛苦,如果能有结构,说重点,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大家对你的表达也会有很清楚的理解。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部门的结构化表达培训才是第一位的,大家要知道,向领导汇报,一定要有结构。”

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印一份议事纲要给我,知道汇报的主要议题,让我有个大体概念,然后结构化表达。

结构化汇报

一个好的汇报应该是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这边分享一个汇报的结构化工具PREP:

  • P:Point —— 结论观点先行

  • R:Reason —— 理由数据支持

  • E:Example —— 实际案例类比

  • P:Point —— 再次结论夯实

P:Point —— 结论观点先行

小张需要清晰地陈述问题,让领导了解汇报的核心内容,可以讲问题本身,以及你要采取的行动,这样一目了然,大家要做的就是根据你的建议进行思考。

比如:老板,

  1. 我准备4月10号给财务部提供1天培训

  2. 主要内容是

  3. 业务SOP的介绍

  4. 公司内部协作风格

  5. 办公软件的使用

  6. 主讲是我

  7. 一共4个人参加,都是新人

好了,那我就懂了,你要做什么,然后我可以提供什么支持,但我心里面会有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要做培训?

  2. 是必须的吗?

  3. 要讲什么内容?

  4. 为什么不是别人讲?

  5. 1天时间够吗?

  6. 需要更多人参加吗?

  7. 等等等等

为什么?因为领导的角色是:进行决策并提供资源,前提是我知道你要做什么并且这是合理的,领导站的高度和一线业务层不一样,兼顾的事情更多,所以大家要做到——拉齐。

解决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要让领导知道如何去执行和落实。

R:Reason —— 理由数据支持

你可以有观点,你可以有决策,但一定要有依据,一定要有数据支持,这样才会引导自己反思,相关行动和决定是否合理,并交由领导来判断,结合多方角度去验证。

小张继续:

老板,财务部这次新来4位同事,我跟财务部王总沟通,收集反馈发现新同事有以下几个痛点:

  1. 对业务流程不清楚

  2. 会计小李在拿到申请单之后,忘记确认,导致一个业务单被压了2天

  3. 对公司文化,内部的协作风格不了解

  4. 出纳小王把很多问题放上了内部系统,希望用协作系统解决,但实际上很多简单问题可以直接沟通,结果十来个问题,基本没人回复

  5. 定制化的办公软件不熟悉

  6. 税务小宋用excel的函数做测算,其实我们的系统已经有固定的函数组合,小宋不清楚,还因此抱怨工作量大

E:Example —— 实际案例类比

以上已经做的很好了,还不够,还记得吗?汇报的目的是——降低领导认知负担,那么我们就需要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类比,让领导有形象化的理解,有代入感,以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小张:觉个例子:

  1. 我们的课件里有关于业务流程的详细介绍,上一次针对销售的培训,我们不仅讲了,还收集了销售的反馈,优化了很多用词,还站在业务端的角度,去解读SOP的重点,优化完之后我们还特地和销售同事又过了一遍,参训的同学反馈比之前那一版易懂很多,所以这次我们会用新版的课件,即能提升理解度,还可以从财务端手机反馈,持续优化。

  2. ...

  3. ...

  4. ...

如果你能在案例里,加上一些小故事,不是更加精彩?

P:Point —— 再做总结

所以老板,我准备4月10号给财务部提供1天培训,以解决财务部新同事对SOP不熟悉、沟通协作风格不清楚、定制化软件不了解的问题。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我继续补充。

说到这里,我对下属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那可是门儿清,接下去无非就是几个环节:

  1. 不清楚的地方,继续提问题补充

  2. 有疑问的地方,提问核实

  3. 不同意的地方,提问挑战

  4. 可以优化的地方,给予建议

  5. 发现问题,提供资源和支持

  6. 需要跨部门协调的,我出面代表部门协调

这一切的大大大前提是:下属能清晰、贴合我风格、有结构化地降低我的认知负担,帮助我快速思考和决策啊!

所以,有结构感、贴合领导的需求,能锻炼我们的“对象感”,防止沟通、表达、汇报最容易陷入的一个陷阱:自嗨!

于是我上课的时候一直提醒我的学生们:记住教主的话 —— 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提高职场写作能力,优化职业形象
一到汇报就紧张、哆嗦?怎么办呢?
如何让汇报成为你职场的加分项?
我们与好文章,只有一本“小书”的距离
《杜拉拉升职记》品读之一:如何应对职场“太极'
直属领导特别急躁,我招架不住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