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卫帝国天空的德国空军——第1章 德国防空的早期历史和理论

正文共: 19105字 22

预计阅读时间: 48分钟


德国空军的历史,尽管是一个具有巨大内在兴趣的主题,但由于严重缺乏原始文献,对严肃的历史学家来说,几乎是一个无法克服的挑战。一些文件由于轰炸机对柏林的德国空军总部的袭击而丢失。大部分作战单位的记录被故意销毁,在投降前被最高指挥部下令烧毁。据估计,95%的记录都丢失了。此后,许多有价值的文件出现了:在拒绝交出被烧毁的飞行日志的飞行员的个人物品中,在各盟军机构的档案中,甚至在德国档案馆本身也 "找到 "了。本文所需要的数据,特别是战斗行动的细节,从数百个来源中收集和核对,其中许多是由一小批德国空军历史学家和爱好者维护的私人档案,还有德国空军老兵。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由此翻译产生的任何事实或语气上的错误,敬请谅解。

序言

从1939年9月4日到1945年5月欧洲战争结束,德国空军的日间战斗机部队一直在努力保卫德国领空,以抵御敌人的攻击,首先是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司令部,后来是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的四引擎轰炸机群。保卫祖国的战斗不是德国人计划中的战斗,然而到了1944年,它已经演变成一场涉及数千架飞机、高射炮、复杂的雷达和战斗机控制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人员的巨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德国的日间战斗机部队被击溃,使战斗前线失去了空中掩护。从任何角度来看,帝国的空中卫士--帝国空军(RLV)--都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许多优秀的书籍对这场为期六年的战役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一些关于德国空军整体历史,详细介绍了其整体战略、战术以及最终演变成为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历史学家们对个别空战进行了一些杰出的研究。还有一些关于RLV最重要的部队的详细的单位历史,为这场战役提供了一个微观但宝贵的观点。对德国空军的主要飞机--甚至是比较冷门的飞机--的技术研究比比皆是,许多研究显示出了彻底的研究和高度的技术准确性。一些著名的指挥官和飞行员都留下了他们的回忆录--尽管这样做的人太少了。还有一些关于高射炮部队和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的综合历史。然而,日间战斗机的努力却没有得到类似的对待。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涵盖了数十支飞行部队在对抗盟军数百次重大突袭中的活动,而且还涉及到德国空军的理论和战略、指挥和控制原则、组织、技术发展和德国战争经济。
本文追溯了德国空军战斗机防御概念的理论基础,并展示了这些概念在长达六年的战斗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对防御战役的主要阶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考察,并对主要的空中行动提供了新的和经过细致研究的描述。飞行员培训、技术演进、战术创新和指挥与控制的发展等主题贯穿整个叙述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幸存的飞行员和指挥官本人提供了数十份第一手资料,其中许多是首次提供给历史学家的。从德国空军最高指挥部的权力走廊,到各师的作战室,再到带有RLV独特的彩色机身条纹带的战斗机驾驶舱,这文对德国日间战斗机对抗盟军轰炸机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研究。相信这是对二战航空史的一个独特视角。

第一章

德国防空的早期历史和理论 1914-1939

1944年初,德国的防空(Reichsluftverteidigung,RLV)由帝国空军(Luftflotte Reich)负责,该组织拥有1300多架昼夜战斗机和数千门重型高射炮(防空),并有一个复杂的预警和指挥控制系统作为支持。这种结构,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在四年前几乎不存在。帝国空军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实力当然要归功于战时的随机应变和不断恶化的军事形势,然而它的许多组织要素、作战概念和指挥安排可以追溯到德国航空业的黎明时期,特别是1930年代的航空重整和理论制定的肥沃时期。

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军事航空的熔炉,而德国日间战斗机的防御故事也是从那里开始的。参战国以小型航空武器开始空战,到1916年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军事组织,在国防预算和工业能力中占有很大份额。这些努力的大部分用于支持西线巨大的消耗战的航空业,指挥官们将空中观察、炮兵侦察、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中拦截等作战能力磨练到了极致。德国和西方大国的战斗机的性能和效率的提高尤其引人注目,尽管这些战斗机大部分还是被投入到前线的空中优势战中。随着战略轰炸的发展,僵局也迎来了 "全面战争 "的时代--空袭的目标不是敌人的作战部队,而是维持战争的工业、交通网络和人口。在战争早期,这些空袭采取了由小群飞机对炼钢厂等目标进行孤立攻击的形式,这些目标在夜间很容易被发现。德国齐柏林飞艇和重型轰炸机对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目标的袭击,不仅刺激了1918年4月1日皇家空军(RAF)的成立,而且也刺激了英国防空力量的增长和报复的呼声。由休-特伦查德爵士指挥的独立部队在战争的最后五个月对德国的工业和运输目标进行了持续的空袭。

有组织的滑翔机飞行训练是两战期间德国有航空意识的年轻人的一个主要出路。这是格哈德-赫尔佐格在Grunau 初级滑翔机中的照片,约1933-1934年。赫尔佐格后来在西班牙的秃鹰军团服役,成为JG26战斗机联队的第一个战争伤亡者,于1940年5月11日被俘。

盟军轰炸力度的增加迫使德国人更认真地思考国土防空问题。早期对德国领土的空袭导致了1915年五个防空区的建立。空情报告处(Flugmeldedienst)在前一年成立,并最终通过电话与探照灯和高炮部队联系起来。在战争开始时,德国军方认为防空炮兵将承担保卫祖国领空的最大责任。到了1915年,飞机也开始发挥了作用。"驻扎在前线的战斗机部队在轰炸机越过防线时,通过与它们作战,间接地帮助了祖国的防空。但是,德国的日间战斗机防御真正开始于1915年秋天,当时一所战斗机飞行员培训学校承担了保卫德国北部巨大而脆弱的齐柏林飞艇库房以抵御英国空袭的任务。

两架来自多贝里茨的Reklamestaffel(表演中队)Mitteldeutschland的He 51战斗机,展示了民用航空的标志;当时德国空军尚未成立。

1916年12月8日,德国空军领导层设立了 "本土防御指挥官 "一职,直接隶属于空军司令部,负责监督 "防御本土空袭所需的所有安排和措施 "。到战争结束时,本土防空部队共部署了896门高射炮,454个探照灯,204挺高射机枪和9个战斗机中队。皇家空军在1918年夏天对德军的一些突击行动损失惨重。例如,在1918年7月31日对萨尔布吕肯的铁路设施的任务中,第99中队投入的12架德-哈维兰DH 9飞机中,有7架被击落。在1920年的一本纪念德国各空军部队成就的官方书籍中,雨果-格里姆少校讲述了以下的战斗故事,这次是针对法国空袭的编队。

1934年10月28日在布雷斯劳拍摄的 "魏玛空军"。最前面的飞机是Klemm 25型;第二架是Heinkel 72型Kadett。

瓦尔特-韦弗将军,新德国空军的第一任参谋长。韦弗将德国的航空部门塑造成一个进攻性的模式,同时认识到德国空域的防御需要关注。米尔奇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在能力上接近德国总参谋部之父冯-毛奇的参谋长。

在清晨来临之前,几个战斗中队已经准备好起飞--事实上,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而恰恰在凌晨3点15分,空情报告处传来一份关于 "一个中队正在接近斯图加特 "的报告。由于空情报告处的出色工作,两个战斗中队有时间在斯图加特和法国中队之间拦截,以便爬到后者的上方,并在高射炮发射的照明弹的引导下,俯冲攻击。一场真正的空战开始了;在三架飞机被击落起火后,法国人很快就逃走了。在追击过程中,法国人又损失了四架,由于云层的出现,最终逃掉了两架。
没有任何地方必须像参与国土防空的单位那样,各部门紧密合作。飞行员、高射炮、飞艇、探照灯、机枪、空中报告和气象服务,都在和谐和成功的合作中一起工作......德国的航空部门保护了德国的国土。
事实上,根据德国人自己的统计,战争期间,他们在西线遭受了不少于1200次空袭,1918年发生了650次空袭(主要是白天)。尽管防空部队未能阻止攻击者到达目标,但对德国战争潜力的实际损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德国空军总参谋部历史司司长赫胡特-冯-罗登将军在他的评估中更加谨慎。他指出:"在1918年战争结束时,我们既不能说是空战,也不能说是我们今天所设想的有组织的防空。"然而,构成第三帝国1943-1945年强大防空系统的大部分要素都在这里。这些要素包括:预警系统、区域防御指挥部、专门的拦截部队,以及不断变化的战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效能。未来几代德国空军将有充分的理由重新审视第一次空战的这些经验教训。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在1916-18年控制这些防御系统的中央指挥部直到1944年才重新建立,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四年多。

JG 132战斗机联队第四大队(后来的JG 2战斗机联队第4大队'里希特霍芬大队'Richthofen)的第4大队的一架He 51B-1,约1936-1937年。鲜艳多彩的机身标记是战时各国战斗机部队的典型涂装。这支部队的识别色是红色,以纪念红男爵。

魏玛时期

战争结束后,德皇退位和逃亡后,德国建立了一个联邦民主制的弱小中央政府,即魏玛共和国。《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拥有一支规模不大的防御性部队,即10万人的帝国国防军,但没有作战航空部队或飞机。在 "戴着单片眼镜的天才 "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指导下,少数航空军官被允许加入帝国国防军;几年来,他们必然被限制在参谋职责范围内。他们与地面部队的军官参谋们一起,开始对以后的战争进行严格的分析。这些军官研究了1914-1918年战争中的主要空中力量问题,包括战术航空、争取空中优势的作战、战略轰炸和防空。分析是本着批判性的自我检讨的精神进行的,结论是德国空军过于偏重于防御。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采用的建立防御性战斗机巡逻队的空中屏障(Luftsperre)的技术受到了特别的批评;它浪费了稀缺的资源,而且未能阻止法国人夺取战场上空的控制权。德国人喜欢等待法国和(特别是)英国飞机越过防线再与之交战的战术确实给盟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它也丧失了主动权。未来的德国空军不会再犯这种错误。虽然不能忽视对关键城市和设施的防御,但单座和双座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友军空中力量的行动自由,同时阻止敌人的行动自由。参谋们还指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包括在前线急需的驱逐机中队--被英国人用来防御少数德国齐柏林飞艇和Gotha重型轰炸机的袭击。

JG 131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的 Ar 68F-1型的特写镜头。

JG 131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后来的JG 1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的Ar 68F-1型,约1937-1938年。该中队以黑色为标志,其第2中队的机身条纹为白色。

战后分析项目的成果在1926年的手册Richtlinien für die Führung des operativen Luftkrieges(《空战行为准则》)中得到了体现。这份杰出的文件阐述了现代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可能采取的多种行动。它是德国人对 "空中作战 "概念的第一次明确阐述。根据这一概念,德国空军将以各种方式为整个战争做出贡献:积极获得并保持空中优势,通过拦截和直接支援协助地面部队,以及通过攻击关键的 "重点目标 "和敌人的 "力量源泉"。

这架是He 51B型。奥斯卡-迪诺特,是JG 234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后来的JG 26 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的第一任指挥官,1937年初在科隆-奥斯特海姆的射击校准台上。战斗机的整流罩是橙色的,是该中队的识别色。左边的人物是该部队的首席机械师。

该手册对防空有很多论述,但有很大一部分讨论强调了在现代空战中依靠防御态势是徒劳的。它断言:
空中的拖延战或纯粹的防御否认了空军的基本特性......飞机不能像地面上的机枪火力点一样,用来向敌人的侧翼开火。天空中没有地面战争中存在的强点或弱点......天空的广度和它的三维特性使防御成为不可能。
它进一步指出,"航空战术不承认'防御'一词",并谴责在使用大量飞机进行防御性屏障时 "对人员和物资的浪费和无意义的使用"。1926年手册的作者在一份声明中预示了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关于 "轰炸机总是会飞越 "的观点,警告说:"士兵和平民必须知道,无法阻止敌方飞机飞越他们自己领土的上空,他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御和掩护。"
1926年条例的惊人之处在于它与战时其他主要空军思想家的思想相似。休-特伦查德谈到 "攻击是最好的防御",而朱利奥-杜埃特认为防空是徒劳的,防空是 "毫无价值的、多余的、有害的 "杜埃特明确指出。
从它的真实情况来看,空战不允许有任何防御,只有进攻。因此,我们必须接受敌人对我们发动的进攻,同时努力将我们的所有资源用于对他发动更猛烈的进攻。这就是必须指导空战发展的基本原则。
威廉-"比利"-米切尔将军在他1925年的经典论战《空中防御》中认为。
在欧洲战争中证明,对空袭的唯一有效防御是在空战中打击敌人的空军。换句话说,掌握主动权,迫使敌人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防御,攻击他最重要的地面阵地,威胁他在地面、机库、机场和工厂的飞机,这样他就会被迫采取空中防御。坐在自己的地盘上等着对方来,就是在行动开始前就被打击了。
然而,德国的空中力量思想家们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国家很容易受到来自空中的攻击。作为中欧地理环境的俘虏,帝国发现自己有可能被驻扎在法国、波兰、英国或美国的敌对轰炸机群包抄。因此,帝国空军的规划者不能像美国或英国的飞行员那样忽视防空和空中驱逐的需要。攻击可能是最好的防御,但该手册确实提出了建立一个本土防空系统的方法,该系统可能 "阻碍,或至少大大限制 "针对某些关键目标的空中轰炸的效果。这个组织,一个 "单一的、统一的本土防空组织",将由一个本土防空指挥官领导,就像在大战期间存在的那样。其任务是
1. 观察空域(空情报告处)
2. 在靠近目标的地方与敌机交战(防空)。
3. 向企业和民众发出警告(警报服务)。
4. 防止敌人的空中观察(伪装处)。
然而,它的最后一段又回到了文件的总体主旨。" 必须记住,1926年的条例在许多方面是一份理论性文件,用来作为未来规划的基础;当时的德国没有空军。然而,即使在应急计划中,使用战斗机进行本土防御也被淡化了。1927年6月30日,帝国国防部的战争动员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包含飞机预警服务和高射炮的本土防御总部,但指出任何可用的战斗机中队都不会被用于本土防御,而是由前线作战指挥官来支配。

1937年7月,JG234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队(后来的JG26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的He 51B战斗机在野外演习。在和平时期,这样的演习对部队人员来说总是一年中的亮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被分析和消化了。一个全面的空战理论被束之高阁,耐心地等待着德国在空中重新武装起来的那一天。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空军将采取进攻性行动,通过发动自己强大的空袭来抵御对本土的打击。高射炮部队、探照灯和空情报告处将防范敌人的空中攻击。建立一个现代防空系统的架构,包括预警、高射炮、战斗机、指挥和控制以及民用防空保护,开始出现了。

国家社会主义者(纳粹)统治下的防空

纳粹于1933年1月30日上台(是被德国人民选举上台的),激发了德国空中力量的增长。在两年内,迄今为止被掩盖的空中力量将准备好揭开面纱。飞机工业正在扩大,帝国时代的理论论文正在被提炼成实际的作战理论。然而,在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的头几个月,德国仍然几乎没有武装。1933年10月25日,国防部的一份指令有点宿命论地指出。"不考虑军事成功的前景,帝国政府决心对任何敌对行动进行局部武装抵抗。" 德国空军负责 "在柏林和德国中部工业区上空进行防卫,主要重点是柏林。" 德国空军可用于实现这一适度目标的力量本身就有限。
1. 一个装备有Ar 65的战斗机群,仍在多贝里茨的组建过程中。
2. 在施莱斯海姆(Schleissheim)的一所战斗机训练学校,在那里有可能启动一到两个临时的战术中队,使用可用于训练的Ar 64和Ar 65飞机。教官组来自帝国国防军和德国商业航空学校,在利佩茨克(俄罗斯)和意大利接受过战斗机飞行员训练。
3. 一个可以使用的空情报告系统。
4. 有权下令采取被动防空措施。
事实上,德国的航空规划人员认识到,1933-1934年将是新政权的一个危险时期。因此,一位航空理论家罗伯特-克瑙斯(Robert Knauss)博士提议建立一支 "风险德国空军",这是一支由轰炸机组成的强大力量,在更广泛的重整军备过程中发挥威慑作用。帝国领土本身将由 "强大的防空部队来保护,这样就可以限制战斗机的生产,转而生产轰炸机。
德国空军在其短暂的存在期间,是德国总参谋部的专业精神和强烈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混合体。在进攻与防守的问题上,这两种传统相互加强。专业军官团认为,1914-1918年战争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德国空军应该向敌人发起进攻,即使不利的军事平衡要求进行临时的战术防御。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早期的德国军事思想家如沙恩霍斯特、克劳塞维茨和冯-毛奇等人相呼应。同时,希特勒的外交政策议程中提出的雄心勃勃的目标要求德国空军在最短的实际时间内建立其进攻性力量。希特勒的公开重整军备计划,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以及消除凡尔赛时期的耻辱的承诺,在军官队伍中找到了许多现成的追随者,其中包括德国空军第一任总参谋长瓦尔特-韦弗将军。
新的德国空军于1935年3月1日成立。它得益于总司令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 的政治支持,并在新德国拥有特权地位。戈林实际上从他的帝国空军部(RLM--德国空军部)指挥着德国航空的所有方面,包括民用和军用。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布隆贝格(Werner von Blomberg)元帅热情地将一流的陆军和海军军官调到新的航空部门,并表示纳粹的航空部门必须成为 "一支具有狂暴攻击精神的精英军团 "。虽然希特勒和帝国空军部长赫尔曼-戈林规划了德国空军的政治方向,前汉莎航空公司总裁艾哈德-米尔奇负责其技术和工业基础,但像韦弗这样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和他的参谋们将塑造新成立的空军的实际作战能力。

JG234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后来的JG26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的一架He 51B,拍摄于1937年7月。

这些军官中的大多数都声称意识到了德国对空袭的脆弱性。他们指出,帝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人口密度、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与现有原材料相连的重要工业的集中,以及复杂的电力供应网,使其容易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空袭。然而,在韦弗看来,"不可能在建立无限数量的充分防御空袭的地区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 另一位军官认为,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本土取得全面的空中优势都是一种 "幻想"。
因此,韦弗和他的合作者确保了德国空军将继续表现出强烈的、几乎是一心一意的进攻方向。德国的 "空中作战 "概念在其1926年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要求德国空军与其他两个军种,特别是陆军一起实现战略决策。在任何重大战争开始时,它的首要任务是获得空中优势。整个德国空军将通过对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的轰炸以及空对空的战斗来参与这一努力。

1937年,JG234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后来的JG26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的Ar 68在杜塞尔多夫的检阅中。最前面的飞机机身上似乎没有个人或单位标记。它要么是新出厂的,要么是照片上被故意抹去了。

所有这些都在一本最重要的理论手册--《德国空军手册16:空战行为》(Luftwaffendienstvorschrift 16: Luftkriegführung,以下简称L.Dv.16)中得到了有力的表述。该手册认为:
自己的武装力量和自己的国家不断受到敌人空军的威胁。这种危险不能仅仅通过在自己的领土上采取防卫措施来对抗。对本国土地进行空袭的危险要求空军在自己的领土上对敌人的空军采取进攻性行动。
阿道夫-加兰德(Adolf Galland)在战后的一份声明中,尖锐地批评了这种普遍的态度,他说。"许多战后被审讯的德国空军将领都同意加兰德的评价;米尔奇和约瑟夫-"贝波"-施密德将军等人批评了对进攻的坚定不移和对本土防卫能力的相应缺乏。
记录下另一个参与者的观点才是公平的。1943年,德国空军的一名成员认为,美国空军将战斗带入帝国领土,是在正确运用德国战前的理论。他沮丧地指出:
现在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应该如何在英国上空作战......我只是在读一本手册,这通常是我最后做的事情。L.Dv. 16就是这本手册,它确切地描述了如何着手进行这项工作。由韦弗将军亲自撰写......
德国空军总参谋部的历史分析部门的成员同意;1944年,他们得出结论:"敌人已经从我们的空战行为中吸取了教训,学生已经变成了主人!" 无论如何,德国空军最终会被证明既无法通过进攻手段获得胜利,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空中防御。
带着对1939年至1945年空战实际结果的了解,1935年的空战条例成为引人入胜的读物。虽然题为 "防御 "的部分明显从属于涉及进攻性战斗力的作战部分,但1935年的条例在处理德国空军在1942-1945年与美国空军的白天战斗的一般形式和一些具体细节方面被证明是非常有远见的。手册建议建立作战中心,配备 "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通信网,将空中报告系统与下级单位联系起来 "。通过采取及时和适当的行动,并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敌人攻击的影响 "。

1937年野外演习期间拍摄的混合阵容。JG 234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的Bf 109B战斗机在前景,JG 234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的 Ar 68战斗机在后面。

韦弗的手册设想了一种前线防御,防御的战斗机尽可能地靠近前线驻扎。他的指示强调及时定位敌方编队,"以便在到达防空区之前识别敌人,并在其攻击之前、期间和之后将其带入战斗。"尽管有效的防空需要一定程度的集中控制,但成功取决于飞行单位指挥官的主动性和判断力。
成功取决于几分钟;通过防御指挥官下达命令要花费时间。因此,战斗机的指挥官在起飞时间、部署部队和领导战斗行动方面拥有独立的权力。
该手册进一步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高射炮和日间战斗机之间的联合行动概念是有效的。它建议在高射炮和战斗机的防区之间进行相当严格的划分,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种武器的效能,同时暗示战斗机在这种安排中是需要合作的小伙伴。
战斗机和高炮部队之间的合作需要最彻底的联络。由于对我们自己的战斗机有危险,通常不会由防空武器和战斗机对同一敌方编队进行同时攻击。
战斗机应该在敌人进入防空区之前与之交战;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攻击可以驱散轰炸编队,为防空创造有利条件。当敌人到达防空区时,战斗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决定是脱离并让防空部队接管防御,还是继续坚持进攻。考虑到自身火力损失的可能性,他可以决定让一些战斗机自由猎杀进入目标区域的敌人。

1938年初在演习的机场上。JG234战斗机联队第四大队(前景)现在有Bf 109B战斗机;JG234战斗机联队第二大队的Ar 68战斗机在后面。

尽管人们可能会指责L.Dv. 16对进攻性空中作战的看法过于乐观,但该手册肯定与其他新兴航空大国的航空理论有相同的特点。事实上,至少在解决现代防空中固有的一些问题方面,它肯定比大多数人更现实。指挥安排、与高射炮的合作、通信的重要性、对战术和行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的需要,甚至战术细节,如遇到敌人护航战斗机掩护轰炸机撤退的可能性--所有这些都在1935年的德国空军手册中得到了明确的描述。

验证

L.Dv. 16阐明了有关使用空中力量的重大问题,而对无数的操作细节却没有涉及到。德国空军总参谋部官员和作战指挥官们试图设计出可行的战术、指挥安排和作战程序。总参谋部军官保罗-戴希曼(Paul Deichmann)是L.Dv.16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他认为,成功保卫德国的关键工业区需要高炮和战斗机之间有效而灵活的协调。" 他的意思显然是,一个飞行员,而不是高炮指挥官,应该全面控制防空部队,这与 "防御性 "问题也有 "进攻性 "解决方案的普遍想法是一致的。
战后,戴希曼进一步阐述了日间战斗机的防御原则。
1936年,德国空军总参谋部作战处编制了战斗机部队的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在和平时期,足够数量的战斗机部队将以这样的方式驻扎在德国,即沿着整个边境线建立一条战斗机防线,并由进一步的战斗机部队支持,以棋盘模式驻扎在整个德国,并适当考虑防空的主要努力区域,这样,任何在突袭中进入德国的敌人空军都会遇到战斗机的防御,并将不断受到反复攻击......
在规划这个系统时,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现有战斗机的打击范围太小...。
其他参谋人员和指挥官则更多地关注在战斗中处理战斗机部队的操作细节。1936年10月22日,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监察局的约翰-雷特尔少校发表了题为 "战斗机部队的技术、组织和行动 "的演讲。由于德国异常容易受到敌人的空中攻击,因此首要任务是获得空中优势,以抵御这一威胁。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以集中的方式运用所有的空中力量来对付敌人的空军,包括空中和地面,因此需要一个独立的空军指挥部。在这个强制性的序言之后,他转向了他的主要议题:战斗机如何打击和摧毁敌人的轰炸机和侦察机,以保护祖国。
莱特尔意识到,没有足够的战斗机力量将整个德国作为一个 "单一的大型防空区域",因此有必要确定要保护的具体目标。这些区域包括高射炮区,位于目标附近,在保护它的高射炮的有效射程内。其次是内部的Schutz-Zone(保护区),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通常在目标周围30-40公里的范围内,这代表了战斗机与来袭的敌人轰炸机交战的最后机会。在舒兹区的行动需要高射炮和战斗机之间有很大程度的协调。接下来是Einsatz-Zone(行动区),敌方轰炸机和德国战斗机之间的大部分空战都将在此发生。这个区域的大小取决于敌人轰炸机编队的速度和德国拦截机的反应时间和速度。雷特尔计算过,海克尔(He)51,一种标准的德国战斗机,其Einsatz-Zone的宽度为80公里;对于梅塞施密特-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109(缩写为Bf109,当时仍在开发中),他设想它将扩展到100公里。很明显,尽早与敌机交战是可取的。

1938年在杜塞尔多夫机场的JG234战斗机联队,该战斗机联队现在已经完全装备了Bf109战斗机。

为了确保成功,赖特尔强调了空情报告网络的重要性,它可以向战斗机和高炮防御系统通报敌人飞机编队的高度、方位和数量。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该系统在复杂性和效率方面都有所发展,但基本要求没有改变(实际上将一直持续到雷达时代)。1937年5月12日的一份指令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这些要求。
1. 监视敌方的空中活动,以提供必要的数据来建立对空中情况的估计。
2. 迅速报告发现的敌机,以确保防卫部队及时采取反击行动,特别是给战斗机部队足够的时间在敌人到来之前达到作战高度。
3. 及时向空袭警报部门报告接近的敌机......以便在实际的空袭开始之前有可能实施预先计划的防空措施......。
空情报告服务由若干飞机报告中心组成,这些中心从间隔约9-11公里的各个空情观察站收集报告。"通过他们的地面观察员,他们提供连续的空中观察线,这些观察线纵横交错于德国的整个领土。这些平行线的间距约为80-100公里,在边境附近的间距较小。" 空情报告处的控制权属于德国内陆的德国空军司令部;在作战区,它由分配到陆军总部的德国空军将军(Koluft)管理。
最有趣的是,赖特尔还提议使用德国远程侦察机和轰炸机来侦察敌人的基地,探测敌人轰炸机的起飞,并将其报告给驻扎在前线附近的战斗机部队。他还建议使用这些侦察机 "悄悄伴飞 "来袭的敌人编队,不断报告他们的航线、速度和高度。这肯定是最早提到Fühlungshalter(联络人)飞机的概念之一,在1943-1944年德国上空的大空战中,这些飞机在跟踪美国空军的空中堡垒机和解放者轰炸机编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敌方编队作战的空中战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1936年,德国战斗机参谋部(Staffeln)仍然采用Kette(三机编队)作为基本的飞行编队;在西班牙开发的著名的Schwarm或称 "四指"编队,则是未来的趋势。德国的空中战术家们将拦截问题视为一项相当直接的任务,即在收到空情报告处的信息后迅速采取行动,召集战斗机,并让它们以中队或更多的数量与敌人接触。理想情况下,战斗机将发现自己处于有利的射击位置,在轰炸机的后上方。

厄温-莱考夫(左)和他的机械师,以及他们的Ar 68型战斗机,在1938年执行捷克斯洛伐克任务之前。ZG176驱逐机联队的这架战斗机带有刚涂刷的 "慕尼黑 "伪装色。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依靠一个成熟的德国指挥原则--Auftragstaktik(任务导向战术)。这个概念与德国陆军的学说和规章制度联系最紧密,但它在德国空军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确立。据一位研究德国陆军的学生说。
Auftragstaktik的成功取决于下级指挥官理解他们指挥官的意图,并为实现他的目标而行动,即使他们的行动违反了他们收到的其他指导或命令。根据这一在德国军官队伍中根深蒂固的概念,并在本质上作为一种指挥哲学,指挥官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行动,也许可以忽略一项指令或控制措施,如边界,如果他的行动有助于完成单位的任务。虽然军官这样做要承担自己的风险,但结果可能是惊人的,因为Auftragstaktik的概念允许,如果不是鼓励,军官利用他的主动性来解决战术问题。
一位德国战斗机指挥官描述了它在防空方面的应用。
指派的防空部队越大、越复杂,他们被派往的地区越广,就越需要通过任务分配而不是直接命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任务分配或指令[Auftrag]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行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但让被分配任务的部队指挥官决定要采取的行动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Walter Grabmann,是JG 234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后来的JG 26第一大队)的指挥官,1938年在科隆-奥斯特海姆驾驶他的Bf 109B。这些战斗机在梅塞施密特工厂被涂上了墨绿色迷彩。

因此,德国战斗机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许多成功,部分源于1940年5月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在马斯河的决定性胜利的同一传统。
所有新兴的航空大国都试图从观察1930年代发生的有限战争中吸取教训。对德国空军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自己参与了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秃鹰军团的故事及其对德国空军未来行动的影响,特别是空对空作战战术,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西班牙学到的关于国土防空的教训充其量是模糊的。一些指挥官认为,西班牙的干预 "对防空原则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们指出,这场冲突凸显了没有护航的轰炸机在白天的脆弱性(这刺激了梅塞施密特Bf110远程战斗机的研发)。事实上,德国空军的标准战斗机,即He 51和Ar 68,不如苏联和西方的最新设计,这有助于推动德国空军的现代化计划。其他观察家认为,西班牙战争对大国之间未来的空战没有提供什么经验。他们认为,战略目标太少,投入的部队规模太小,无法让德国空军领导层对德国的空中防御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技术

韦弗在1935年11月德国空军空战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当然也适用于防空武器和技术的发展。在整个30年代,德国飞机和通信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战术和指挥关系,而程序上的预期改进反过来又加速了改进硬件的发展。战斗机的设计、武器装备、通信设备和探测仪器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努力缩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第一代德国空军的飞机质量参差不齐,德国的计划人员和空军人员敏锐地意识到了他们的缺点。在凡尔赛时代失去的15年时间延缓了德国发动机和飞机的发展,在所有飞机类别中都需要做很多工作。这是一种传统的双翼飞机,性能并不突出,但它确实成为了改进后的Ar 65的试验基地,这是德国空军第一种进入批量生产的战斗机。1934年,Ar 65和He 51装备了第一批(仍然是伪装的)战斗机中队;德国空军的第一个战斗机战斗机联队,JG 132战斗机联队(后来的JG 2 '里希特霍芬'Richthofen),开始时是一个Reklamestaffel(一个伪装成商业广告中队的军事单位)。它是一种双翼飞机,在4,000米的高度时速约为280公里,它的武器装备薄弱(两挺MG17型 7.9毫米机枪),升限有限,而且(对防空来说最麻烦的)航程有限。
第三种飞机贯穿了战斗机部队的形成期:Ar 68型,德国空军最后的双翼战斗机。它被认为是对海因克尔设计的轻微改进,但在武器装备和航程方面表现出同样的整体弱点。这些早期的飞机确实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微不足道的德国飞机工业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并且给初具规模的德国战斗机中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战术发展。
也许没有飞机性能数据那么引人注目,但在考虑对敌方空袭进行控制性拦截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德国在1930年代中期的无线电发展状况。在He 51和Ar 68上使用的无线电设备(FuG VI和FuG VIa套装)的空对地距离只有80公里。较新的无线电设备(FuG VII)正处于开发和测试阶段,并承诺提供更好的性能。
鉴于飞机及其无线电的有限性能,1930年代德国的防空概念和战术倾向于强调对少数选定目标的点防御,而不是集中控制的防空,能够在一定距离内集结拦截机来对付来袭的轰炸机编队,这并不奇怪。瓦尔特-格拉布曼(Walther Grabmann)将军,一位德国空军防空指挥官,也是美国空军战后研究报告的作者,以鲜明的语言阐述了这个问题:
一架战斗机在扣除了起飞、爬升、战斗行动和降落所需的时间后,其最大打击范围只有145公里,只能被认为是一种局部防空武器......由于这个原因,在行动中不可能集中战斗机部队在离基地145公里以外的任何地方形成一个主要防御点。
1936年新的战斗机设计的承诺似乎为有效的防空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被大多数盟国和德国飞行员称为Me10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飞机之一。它代表了德国在国际飞机设计中的平等地位,从双翼飞机转向全金属悬臂单翼飞机,拥有更强大的武器装备,可伸缩的起落架,以及更快的速度和爬升率。它与英国的 "喷火 "和 "霍克飓风 "以及法国的Morane M.S. 406和Dewoitine D. 520同时代。它也是对德国对第二代 "轻型 "战斗机具体要求的回应。
1937年,RLM发布了战斗机发展的指导方针,沿着两条平行的路线--"轻型 "和 "重型 "战斗机。一份德国指导手册指出:
根据他们的任务,战斗机部队被组织成重型和轻型战斗机单位。
驻扎在作战区域内或靠近作战区域的轻型战斗机部队在敌方轰炸机编队穿越前线之前或之后对其进行攻击,并干扰敌方侦察机和敌方战斗机部队在陆军作战区域和沿海防御地区的行动......。
轻型战斗机部队与高射炮兵密切合作,在局部限制的防空任务中投入,将防止敌对部队对他们被指派保护的设施的攻击.
一般来说,重型战斗机部队将承担以下任务。
1. 追击在友军和敌军领土上从事攻击行动的敌方单位。
2. 保护友军轰炸机编队在其目标区域上空飞行。
3. 对敌方防御系统进行攻击。
除了防御任务外,轻型战斗机还为战场上的友军侦察机和轰炸机提供护航,进行进攻性的战斗机扫荡,并以火力和轻型炸弹攻击地面目标。Bf109战斗机,作为一种拦截机和空中优势战斗机,在战争开始的几年里将非常成功地履行这些职责。随着发动机功率、武器装备、高度性能和航程的稳步提高,Bf109战斗机在1945年前一直是德国防空部队的骨干。
随着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发展,德国飞行员认识到需要一种 "重型战斗机",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装备地面攻击中队(Schlachtstaffeln)和保护中队(Schutzstaffeln)的双座 "步兵机 "或 "护航机 "并无不同。早在1936年,战斗机监察局的官员们就注意到了外国开发的双引擎重型战斗机(特别是在法国空军),作为 "驱逐机"--德文的Zerstörer,用于本土防空作战。早期的建议要求配备重型武器(包括一门3.7厘米的航炮和1.5厘米的机枪)。西班牙内战的经验也表明需要一种重型战斗机来作为轰炸机的护航。从防空的角度来看,重型战斗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增加的航程。这种扩展的作战范围将使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摆脱对点状防御的依赖,并允许建立一个真正的 "主要努力的防御点"。另一份1937年的研究报告,由当时的总参谋部少校约瑟夫-施密德(Josef Schmid)撰写,其中特别提到了 "甚至攻击最重的轰炸机类型,将从攻击中返回的敌人编队追到敌人领土的远处,以阻止他们返回基地并摧毁他们。"这些审议产生的规格最终形成了梅塞施密特Bf 110,尽管生产的延迟使其在1939年才批量生产。

1938年,JG234战斗机联队第四大队的通信部队在演习中休息。

雷达,尽管它在战争后期对德国的日夜防御起到了戏剧性的作用,但在德国空军的战前计划中却没有什么地位。事实上,直到二战中期,德国最重要的预警雷达--"弗莱亚 "雷达也是海军的发展成果。德国空军对这种在测试和演习中迅速显示出其效用的新装置的兴趣是冷淡的。一位早期的雷达先驱讲述了与德国空军技术办公室主任恩斯特-乌德特(Ernst Udet)的一次谈话,据说乌德特告诉他:"如果你引进这个东西,你会把飞行的所有乐趣都剥夺掉!" 历史学家Alan Beyerchen总结道: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正在消失的飞行员的苦恼,还可以感受到各军种之间的竞争的普遍性,以及在第三帝国的防务中对进攻精神而非技术进步的内在偏爱。
直到1938年10月,德国空军将军沃尔夫冈-马尔蒂尼才开始尝试使用借用的海军弗莱亚雷达。马蒂尼以德国空军信号部门负责人的身份,随后开始为德国空军购买 "弗莱亚"。然而,和平时期的德国空军没能建立起任何一种充分利用雷达的综合防空系统。多年后,德国空军领导层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疏漏--"进攻教条 "的另一个隐藏成本。

设计一个指挥结构

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指挥安排来实施新开发的作战概念,帝国领土的空中防御就会胎死腹中。1930年代后期,随着思维和技术的改进,以及德国重整军备的势头,德国空军的指挥组织经历了相当大的修改。1936年,德国被划分为七个Luftkreiskommandos(空中区域指挥部),负责监督德国空军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活动。在每个Luftkreis中,该地区高炮部队的高级指挥官被指定为Luftgau(航空区司令部)的指挥官。1937年10月12日,Luftgau的边界被改变,以符合陆军在德国的军团指挥区;到战争结束时,Luftgau-kommandos按照陆军指定军团的做法,用罗马数字标识。
1938年2月4日的进一步改组取消了陆军司令部,取而代之的是三个空军大编队司令部(Luftwaffengruppenkommandos)和两个分别负责东普鲁士和海军航空的空军司令部。这些新的司令部是德国空军在1939年参战的Luftflotte(航空队)司令部的前身,现在包括空军防空区司令部(Luftgaukommandos)。
每个空军防空司令部都控制着本地区的行政、地面组织和供应职能,并负责空情报告和 "协调战斗机和高射炮部队的防空行动"。因此,认识到保护这些特别重要的政治和工业中心的必要性,增加了专门的防空司令部(Luftverteidigungskommandos)。战斗机的支持者们对这些部队持否定态度,因为它们降低了参与战斗机部队的灵活性。

JG 21战斗机联队第一大队(后来的JG 54战斗机联队第三大队)的Bf 109B战斗机在东普鲁士的古腾费尔德机场的排列整齐,约1938年。

1939年2月3日,朝着真正的战时组织迈出了另一大步,三个德国空军大编队(Luftwaffengruppen)被重新命名为航空队(Luftflotten),每个编队都有一些指定的飞行单位,被编入联队。当战争开始时,这些作战指挥部和他们指定的飞行单位将被部署到前方。空军高射炮(Luftgau)指挥部仍然保留着对分配给本土防御的战斗机部队的控制。问题是,前线也需要这些战斗机部队,而德国空军的理论和部
队结构决定了前线的优先权。因此,德国空军司令部后来具有了防空司令部的性质,并且通常由一名高射炮将军领导。
1938年6月,德国最高统帅部建造了西部防空区(Luftverteidigungszone West),将'西墙'的防空扩展到了三层面,这是对分散的防空方式的一个例外。尽管该防御区得到了大约四到五架Bf109战斗机机群的支持,但德国指挥部主要依靠轻型和重型高射炮、声音探测器和探照灯来完成这个被称为 "无间隙屏障 "的工程。整个项目耗费了4亿帝国马克的巨额资金。重要的是,西部防空区的指挥官将直接向戈林报告。这主要不是为了实现防空领域的统一指挥。更简单地说,设立西区指挥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二号和三号战区之间的摩擦,这两个战区的指挥区都包括了'西墙'的一部分。在任何情况下,德国在1940年春季的征服将很快使该区失去意义,而且它从未被完全建立。西墙防空由第三炮兵司令部接管,其中没有飞行部队。

在战争的前夕

1939年夏天,随着与波兰关系的恶化,战争开始显得不可避免,德国空军争先恐后地用单位、设备和人员来填补其现有的组织表。基本的战斗和行政单位是大队(轻型战斗机叫Jagdgruppen;重型战斗机叫Zerstörergruppen)。大队的功能相当于美国空军的大队(group)或英国皇家空军的大队(wing),对于战斗机来说,有一个固定的结构,包括一个由四架战斗机组成的小队(Stabsschwarm),和三个小队共12架飞机的中队(Staffeln)。因此,后者相当于美国或英国的中队(squadron)。德国空军组织包含一个更大的单位,联队(Geschwader),它是最大的流动的、同型机的单位。虽然类似于美国空军的战斗机联队(wing)或皇家空军的联队(group),但与它们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永久性的编制,典型的战斗机联队包括一个直属联队(Stabsschwarm)和三个战斗机大队(Gruppen),总共有124架战斗机。中队、大队和联队的指挥官分别被称为中队长(Staffelkapitän)、大队长(Kommandeur)和联队长(Kommodore),不管他们的实际军衔是什么。1939年的组织中存在许多漏洞;一些联队(Geschwader)没有3个大队(Gruppen),一些大队(Gruppen)是 "孤儿",没有隶属于某个联队(Geschwader)。后来,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编制理顺。
德国空军的单位名称是一个一致性的模型。机群和中队是根据所属的联队(Geschwader)来编号的。大队有罗马数字;中队有阿拉伯数字,在联队(Geschwader)内部有一个单一的序列。因此,I./JG 1的意思是第一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中队,分别叫1./JG 1,2./JG 1,3./JG 1;III./JG 1(第一战斗机联队第三大队)有7.、8.和9.中队。在战争过程中,一个战斗机队的编制数会增加了一倍,但基本组成部分的编号系统从未改变。
在20世纪30年代,有两个基本假设指导了德国国土防空系统的发展。首先,人们普遍认为,以进攻为导向的德国空军可以在敌对空军对德国城市造成严重破坏之前,迅速进行猛烈的打击并使其失去作用。其次,人们希望德国在前线的战斗机部队能够抵御来袭的空袭,而在腹地的高射炮和剩余的战斗机部队将对付任何飞来的轰炸机。1938年秋天慕尼黑协议签订后,德国空军下令将前线力量扩大五倍,新的战斗机正在不断服役,为德国空军的打击力量提供了真正的牙齿。在和平的最后一个夏天,不断扩大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被正式赋予保护德国境内特定地理区域的职责。"除了柏林作为工业中心和政府中心的重要性,以及慕尼黑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党的主要中心,战斗机部队旨在保护所有重要的工业地区。

到1939年中期,大多数战斗机大队都已经装备了Bf 109E-1,这也是他们将要参战的机型。照片中停在地面上的这架战斗机是I./JG26指挥官Gotthardt Handrick少校的飞机。机身上有联队(Geschwader)的标志,他个人的标志,联队长(Gruppenkommandeur)徽章,以及在1939年夏季演习时机身和尾翼上的临时白色机身条纹带。

这些大队将得到一些在1939年夏季刚刚组建的双引擎战斗机大队的支持。大多数部队最终都会装备Bf110,但在当时,很多驱逐机大队(Zerstörergruppen)在等待Bf110的补充时,飞行的是过时的Bf109B、C和D型号。战斗机大队的持续扩张是为了在1939年11月1日之前提供额外的13支战斗机大队和6支驱逐机大队(Zerstörergruppen)。当我们考虑到1943年初德国本土防御的最低状态时,这些部署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直到我们意识到,随着战争的爆发,几乎每一支大队都离开了其和平时期的基地,在前线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对重型战斗机大队的需求尤其大。作为进攻型战斗机,Bf110战斗机(除了在1939年底保卫德国北部海军基地时有过短暂的辉煌)直到1943年下半年才重新出现在白天的防空任务中。剩下的那些国土防卫力量将通过德国空军防空区司令部(Luftgaukommandos)来指挥,其战前的最终安排反映了第四航空队(Luftflotte 4)的加入,该航空队在1938年3月组建之后,部分从奥地利空军中抽调兵力,并由奥地利人亚历山大-洛尔(Alexander Löhr)将军指挥。
1939年的德国本土防空系统并非无中生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基础,飞机预警系统、拦截器和高射炮防御的基本概念已经确立。然而,从1933年(当时只有一个由过时的近程飞机组成的大队保卫帝国首都)到1939年(当时许多由最先进的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组成的大队被部署在德国各地),所取得的进展是非常显著的。这一进展是在德国空军、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和政府内部的巨大反对下取得的。毫无疑问,在德国,与英国和美国一样,进攻性的空中力量运用概念占了上风。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轰炸机的生产以大约3:1的比例超过了战斗机的生产,轰炸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部队吸走了训练机构中许多最好的飞行员。历史学家霍斯特-博格(Horst Boog)最近对战前的防御性准备工作做出了严厉的评价:
战斗机对空域的集中防御的意义只有在战争的后期才能被理解...... "防空 "被视为 "主动和被动防御 "的 "局部问题"......战斗机在那里只是 "作为高射炮的延伸",正如长期担任战斗机部队将军的阿道夫-加兰德在战后所表述的那样。
在1930年代,当然有一些理论家和指挥官试图超越这种局部的防空观点,但资源的缺乏、技术的限制和永远存在的 "进攻的教条 "阻碍了他们的努力。

战斗机防区, 1939年6月1日

1939年9月1日,德国和它的德国空军开战了。帝国境内的近1200架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中的大部分被投入到波兰的战役中。但在战争爆发后的几天内,盟军的轰炸机就寻求打击德国的目标。因此,盟军轰炸机和德国防御者之间的斗争就算是开始了,这场斗争将持续近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空战。

JG26战斗机联队的第6中队,拍摄于战争爆发前的最后一次演习,1939年8月10日。前景中的 "黄色12号机 "的尾翼组件和翼尖带有临时的白色油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德国空军的最后反击:底板行动
最后的圣诞节——1944年12月西线空战简史
二战时美军的轰炸机群有多难打,德军都用了哪些战术和武器,效果如何?
用野猪战术伏击盟军轰炸机:纳粹德国JG301夜间战斗机联队
二战德国空军编制
世界经典战役(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