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居家办公后,你开始赞同“生命在于运动”?

自疫情以来,人们对居家办公并不陌生,谷歌、推特等公司更是推行了永久远程办公的政策。

但是近期发布的一份《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显示,仅有57%的人对自己在远程居家办公的经历表示满意,其中相当一部分“打工人”,则对居家办公的现状十分厌恶:

“不再是摸不摸鱼的问题,而是担心老板担不担心我摸鱼的问题”

“去公司上班只需要营业8小时,而居家办公则需要营业24小时”

“本想借机好好静养,但却越养越废,越养越累”

“果然生命在于运动,生物钟乱了的我一天天浑浑噩噩”

居家办公一段时间后我们为什么更喜欢花时间通勤去办公室?到底为什么越是静养我们却越累?

到底是静养还是坚持运动?

运动其实是一门科学。

有人说:人是动物,应该运动。

但“应该”一词,用得就非常巧妙,其内核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应该就有不应该。

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三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刚做完了大手术、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体质差、营养不良者其实都不能运动或者说不能剧烈运动。

But,2021美国杂志《BMJ》发表了一项研究。

工作人员将1500名志愿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每周进行2次高强度的运动。第二组每周进行2次中高强度运动。第三组则按照卫生部门的最低建议运动标准进行锻炼。

经过5年的持续跟踪,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组相比,第一组中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更好,死亡率也更低。

还是那句话,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就是适量、张弛有度。到底是静养还是坚持运动要看我们自身的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

持续“摆烂”、坚决不动,身体会发生什么?

经常听到不喜欢运动的朋友说“生命在于静止,你看乌龟一动不动,所以得以千年。”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如果人一直摆烂、坚决不运动会怎么样?以下是一段鬼故事:

如果你不运动,肌肉“悄悄出走”

从27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每10年减少约1.6公斤的肌肉。适当的运动锻炼配合必要的营养补充,可以延缓肌肉衰老的进程。每周一次的运动是维持肌肉质量的底线,在运动后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让肌肉的增长率提高49%。

“鱼尾纹”爬上来

到了35岁左右,人体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开始慢慢减少。因此,当你微笑或者眯眼的时候,眼角就会出现鱼尾纹。除去护肤品、防晒霜,口服胶原蛋白等常规手段,我们还可以用跑步来给自己的脸部做一次免费的美容。长时间的跑步使机体产热增加,简直是像在给脸部“蒸桑拿”,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汗水把脸上的“脏东西”纷纷清洗干净。

视力开始衰退,只有朦胧没有美

43岁后,随着年龄增加,眼球中的晶状体会慢慢缺乏弹性,就像橡胶逐渐老化失去弹性一样。除了佩戴老花镜,把手机和电脑屏幕的字体调大外,研究发现有跑步习惯的人,罹患近视和老化的概率较一般人低。分析认为,那些跑步的人每天都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让眼睛可以直视远方,这对眼睛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天使开始亲吻面颊,老年斑出现了

如果你已经45岁了,那么你最好观察一下自己的颧骨周围,如果看到这些部位出现了棕色或白色的斑点,那就说明你的色素生成细胞受到了损害,老年斑开始形成。而运动有助于延缓老年斑的出现,因为它能改善代谢,不断产生新细胞,老旧废物也会随着汗水一起排出,让肌肤看起来更年轻。

“零件”严重磨损,关节开始出现疼痛

如果你到了65岁,很长时间没有运动,那么在一次稍远距离的步行或快走以后,双手、双膝和髋部等如果出现了疼痛感,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关节炎的表现症状。

慢跑能使骨骼“年轻”,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对经常慢跑和不运动的两组研究对象对比发现,常慢跑者的椎骨、股关节、腿骨和臂关节等部位的骨骼密度,均比不运动者高40%左右,这种骨骼密度接近二十几岁的骨骼状态。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运动可治愈一切?

到底为什么居家办公一段时间后我们更喜欢花时间通勤去办公室?越是静养我们却越累呢?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或许可以帮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2022科学年会上,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一项大型研究再次支持了运动有益于降低血管疾病风险这一结论。并且该团队还无心插柳地发现,由于运动有调节与压力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活动的潜力,焦虑抑郁人群从运动中获得的心血管保护幅度是其他人群的两倍!

据悉,这项研究纳入了50359名成人,参与者覆盖面广泛;年龄中位数为59岁;身体健康情况复杂多样,既往患有心梗、中风的情况不限,具有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在15%~48%;并且参与者患有焦虑或抑郁非常普遍,有34%(16995人)被诊断为焦虑症,20%(14015人)被诊断为抑郁症。

在5万人大样本中随访时间的中位数约1.8年。最后数据显示,在这期间共有4033人发生了冠状动脉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梗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在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年龄、性别的影响后,与身体活动未达标相比,达到或超过活动量目标的人群,冠状动脉MACE风险明显减少了约16%。

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中,活动量达标对心血管的保护效应更明显,冠状动脉MACE风险降幅为22%;没有焦虑或抑郁的人群中,活动量达标后上述风险降低10%。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Hadil Zureigat博士表示“运动并不是只对焦虑和抑郁的人有效,对这部分人群获得的心血管益处相对更大,我有个好的预感也许运动真的可以治愈一切。”(文/达尼亚)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佛超5万人研究:运动缓解压力、保护心脏,焦虑、抑郁人群获益翻倍!
生命在于运动,让我们一起运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后一定要拉伸
生命在于运动!这三种运动对延年益寿效果最棒
冠心病治疗方法的演变和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