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说宋代点茶是古代茶艺杰作,为什么会被抛弃,没能传承下来?

在北宋初期,除了点茶以外,还有其他的冲点方式,比如说唐代的煎茶法,烹茶法等等。但是到了宋仁宗时期,建州茶成为主导,茶叶冲泡方式则完全被点茶所取代。特别是宋徽宗,他自己本身是斗茶高手,擅长点茶,在他的《大观茶论》中,也对点茶方法做了很详细的解释说明。由于他的大力推崇,导致民间和官府都对点茶认可度大大提高,变成整个宋朝时期的主流饮茶方式。

但是,我们都知道,除了宋朝以外,往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继承和发扬宋朝的点茶文化,这一古代茶艺茶道文化的巅峰之作就这样默默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目前,除了日本茶道中还有类似宋朝点茶茶艺的影子外,在国内几乎看不到点茶的现象。为什么如此高超的茶艺杰作,会被直接抛弃,无法传承下来呢?

一、传统华夏文明出现断层,导致宋代茶文化未能完整传承

在蒙元灭掉南宋一统中原之后,虽然结束了几百年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割据局面,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版图。但元朝统治者对华夏文明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元朝建国以后,将国人分成四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而当时的南宋统治区域内的汉人,除四川以外,全被成为南人,地位最为低下。

每个等级之间在文化风俗等社会生活方面都有严格的管制,如果反抗,则严厉镇压。虽然到了元朝后期,四等级之间的界限有所松动,但仍然限制了民间的交流和融合。

当时,家国不存的“南人”,也就是汉文化的主体人群,生活困顿,极度压抑。而茶艺文化是一种淡泊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国泰民安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将其发扬光大,但是一旦国破家亡,哪有人还有心思整天沉迷茶道。

再加上宋朝点茶程序非常繁琐,耗时耗力,而且茶饼很贵。总体来说,点茶是一件金钱消耗极大的活动。所以,经过元朝时期的严格管制和奴役,宋朝茶文化与华夏传统文化一起,出现了严重断层,没能完整传承下去。等到明清时期,时代已经变了,斗茶之风不存,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二、宋朝的龙团凤饼茶,制作工艺极其变态,与后世饮茶理念不符

宋朝斗茶中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茶汤要白,宋徽宗曾在自己的茶学著作《大观茶论·色》做过解释:点茶之邑,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压膏不尽,则色青暗。说白了,点茶的汤色纯白最好,青白次之,接下来灰白和黄白更差。汤色青白是因为蒸茶的时候火候小了,蒸的有点生,灰白是因为蒸茶的时候火候老了,蒸的过熟。

更关键的是,在宋朝片茶的制作过程中,对于茶汁要求必须榨干净,一点都不能留。这和我们现代饮茶的理念完全相悖。现代人饮茶,讲究的是原汁原味,尽可能的不要损失茶汁。明青时期的饮茶风气,大体上和现代人的习惯相差不大。

而我们看看宋朝人对于茶汁压榨去除,兼职到了“丧尽天良”的地步,讲究“一点不剩”。根据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茶病》记载:“蒸芽必熟,去膏必尽。蒸芽末熟则草木气存,去膏未尽则色浊而味重。”在宋人看来,只有将茶汁榨干,才能在点茶时冲出最完美的白色汤花。

说点不敬的话,在我们现代普通人看来,宋人喝茶,喝的已经不是茶味。因为茶的味道已经被压榨殆尽,毫无保留了。宋人饮茶,更多的是将茶饼研成细末,与之冲水送服。

这种饮茶文化在朱元璋“罢造龙团”之后,就逐渐被淘汰了。因为,明清时代,茶叶制作已经完全由散茶主导,饮茶方式也已经改为冲泡了。既然与自然规律和后世饮茶理念不符,肯定会被淘汰。

三、宋茶制作成本过高,后世工艺转变,限制了点茶茶艺发展

宋朝的蒸青团茶制作工序极其复杂,虽然大类上只有七个工序,包括采茶、拣茶、蒸芽 、榨茶、研茶 、造茶、过黄等,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非常繁琐,耗时耗力。据记载,宋茶龙凤饼一斤需要至少600个茶工的辛苦付出,前后制作时间跨度半月以上。“建州北苑焙,所产腊茶,每岁漕司,费钱四五万缗,役夫一千余人”,由此可见,宋朝制作成本太高。

虽然宋朝的品质好,但是如此高昂的制作成本,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虽然上面的记载是建安贡茶的制作成本,但民间也低不到哪里去。宋朝的商品经济活跃,老百姓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裕,还可以勉力支撑。但到了元朝以后,虽然疆土扩大,但经济生活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穷,渐渐就无力支撑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罢造龙团”,就是考虑到高昂的制作费用,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都无力承担。所以,改制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的散茶。散茶在冲饮时,也不再需要研磨成粉末,直接沸水冲泡即可。当然,由于没有经过压榨去汁工艺,即使散茶研磨,也无法使用点茶法冲泡,因为不可能形成白色的汤花。

宋朝人点茶尚白,而散茶则青绿,这种差距无疑对宋朝点茶是一大冲击和消解。所以,宋朝灭国之后,点茶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埋葬进时间长河之中了。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茶叶造假不是现代才有的现象,早在唐宋时期,随着民间饮茶之风的盛行,就已经出现。因为当时的建州茶价格高昂,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消费得起的。所以,民间就出现了很多掺假造假者,“阴取沙溪茶黄,杂就卷而制之”,成为当时茶叶制作的一种特有现象。这个造假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茶的品质,导致最终被人们所弃用。

由此,宋朝的点茶茶艺文化,随着南宋覆灭,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没能完整传承下来。

参考文献:

1.潘小兴.建瓯北苑茶叶考证[J].福建茶叶

2.陈椽.茶业通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黄仲先.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艺是干什么的?
喝茶为什么要讲究饮茶文化
2018年中级茶艺师理论考试习题及答案
品茶论道(十二)
中国茶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之----魏晋南北朝茶文化(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