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好文:自比茶圣的写诗达人陆游,85年人生写茶诗近400首,为啥这么爱茶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北宋,活在南宋,是两宋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在长达85年的生命里,他笔耕不辍,写下了近万首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作品,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根据后人的整理,现存诗作就达到了9300多首,包括《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陆游才华横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写诗的机器,对他来说,写诗就像现代人发微博朋友圈一样容易。

所以,在他的万首诗里,既有大量忧国忧民的佳作,也有享受生活和爱情的小品。古人皆爱茶,而宋人为最。陆游作为宋诗第一人(周总理评价),自然是离不开茶的。根据当代茶人钱时霖、姚国坤、高菊儿编成的《历代茶诗集成》( 唐宋金三卷) 统计,陆游一生写了397首茶诗,比苏轼的80多首高出几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陆游与茶的缘分。

一、与茶圣同宗,爱茶乃继承陆氏家风

我们都知道,唐代出了一个茶圣,名叫陆羽,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虽然根据现有历史资料,我们不能确定陆游和陆羽是否同宗,毕竟陆羽是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陆游家族世居会稽山阴,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人。但是所谓天下一姓,五百年前是一家,陆游把陆羽当作本家先祖宗亲,也无不可。

所以,从陆游的诗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他向本家茶圣的致敬,哪怕是到了83岁高龄,还写了一首《八十三吟》,其中有两句叫做: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这里的“桑苎家”和“茶神”就是陆羽的别称和尊称。因为在《新唐书· 陆羽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上元初,更隐苕溪, 自称桑苎翁, 阖门著书。羽, 嗜茶,著经三篇。时鬻茶者,祀为茶神

这就是陆游在向本家致敬,表达自己的思慕和深情。

其实,这也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华夏文明中,一代一代之间的传承,是文明得以延续,不会中断的根本原因所在。以,为什么国人一定要认祖归宗,一定要落叶归根,一定要建宗立祠,都有这方面的考虑。陆游作为深受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洗礼的宋人,自然是不能免俗的。甚至可以说,在他的骨子里,对于能够继承茶圣陆羽的家风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所以他才在《村舍杂书》中写道:“我本杞菊家,桑苎亦吾宗”,才会自报家门,以陆羽自拟,“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戏书燕几》)。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心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要知道陆游一生坎坷,生于北宋灭国之际,从小接受的就是爱国思想,一生的理想就是王师北定收复故土。但陆游空有才华和抱负,却不能伸张。一开始入仕就遭遇宰相秦桧的排挤,后来官职不大,不过是县主簿、府通判而已,却一心坚持抗金,跟当时主流观点不符遭受排斥。人到中年后,官做大了,心性不改,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后虽复出,但终究没什么实权,做不了主。所以,陆游一生的抱负都没有真正得到施展,所有的才华都化作笔下的文字,成了一个“六十年间万首诗”的牛人。

所以,他自拟陆羽,也是希望通过茶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结,毕竟茶是静心宁神的好东西,可以练就“精行俭德”的良好品德和个人操守。因为陆羽在《茶经》中说过,“茶之为用, 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 凝闷, 脑痛,目涩, 四肢烦, 百节不舒, 聊四五啜, 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游非常彻底的理解了陆羽茶文化的精髓,这也是他茶诗中最突出的体现,更可以说是他一生与茶结缘的真实写照。

二、生在茶乡,爱茶乃应有之义

陆游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老家出产宋朝时期名茶日铸茶,又叫做“日注茶”或“日铸雪芽”。在宋朝时期,建安茶是当时最出名的茶叶,因为它是两宋三百年盛行不衰的朝廷贡茶,不仅皇帝喜爱,王公大臣也不例外。而陆游老家的日铸茶,同样也非常出名。北宋欧阳修《归田录》中提过:“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南宋高似孙也曾在《剡录》写道:“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由此可见,生于茶乡的陆游,打小就接触到茶叶,可能也正是那时就喜欢上了茶,并一生不改。他自己也说:“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陆游一生经历十分丰富,跟茶的缘分不断。孝宗乾道五年(1170),陆游受朝廷征用,出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人从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一路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蜀地是茶叶的发源地,自古产茶,而且名茶众多。陆游好茶,自然不会遗忘蜀茶,在《九日试雾中僧所赐茶》时写道:“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中写道:“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对蜀茶大加赞美。

淳熙五年,也就是公元1178年,陆游53岁,诗名日盛,受到孝宗皇帝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这两个地方,是宋朝最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福建的建安茶更是皇家贡茶,龙团凤饼冠绝天下。宋朝曾设置专门机构,从事茶叶的生产和经验,陆游提举福建常平茶事,让他掌握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制作过程,对茶叶的知识储备更上一层楼。陆游作《建安雪》:“建溪宫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以此表达对建安茶的喜爱之情。类似的诗作还有很多:“小饼龙团供玉食,今年也到浣溪村”,“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等等。

晚年卧居乡里,理想抱负难伸,陆游只能寄情山水,醉心农事。所以,在他晚年的诗作中,留下了大量种茶、采茶和制茶的记录。比如说“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等等。虽然有些无奈和心酸,但也正是因为有茶,才可以稍稍排解忧愤的心情,让他回归平和,变得更加从容不迫。

三、陆游茶诗,是生动丰富的茶学史料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茶叶发展最兴盛的一段时间,所谓“兴于唐盛于宋”就是这个意思。陆游生活在这个时代,自身又极爱茶,时常以陆羽自居,更留下了300多首的茶诗,这对我们后世研究宋茶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透过陆羽的茶诗,我们可以找到50多种宋朝名茶,比如著名的建安贡茶,“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比如家乡的日铸茶,“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自候银缾试蒙顶”的蒙顶茶,“自作蒙山紫笋茶”的紫笋茶,“旋置风炉煎顾渚”的顾渚茶。另外,还有安乐茶、茱萸茶、壑源春、叶家白等,大家并不是特别了解的宋朝名茶。

宋茶中最富盛名的一项活动就是分茶,也就是茶百戏,另外,还特别喜欢斗茶。分茶是文人雅士的最爱,甚至宋徽宗都专门在皇宫里开茶会,邀请他人斗茶赏乐。分茶时体现出的一种高超的技巧,将团茶研磨冲泡,通过不断搅动来幻化各种图案,既有花鸟鱼虫,也有文字图像。陆游作为爱茶人,自然也不例外,专门学习过分茶的技巧,也写过“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除此之外,在陆游的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宋朝点茶的详细技巧。茶磴、茶灶、茶瓯等泡茶器具也多次出现。比如“茶磴无声看霏雪”,讲的就是研磨饼茶的茶磴,而在《村舍杂书》中“雪落红丝磴,香动银毫瓯”,就提到了茶瓯。茶灶则更是多次出现,例如《夏臼湖上》、《泛湖》和《春雨》等。与此同时,陆游诗中还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农村农事发展。宋朝茶叶种植十分广泛,但茶税也非常苛刻,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茶,最后不过是“茶户供官处处忙”宋朝茶叶贸易之所以兴盛,得益于民间茶事活动的繁荣,茶叶采摘和销售一直从春天延续到秋天,“采茶歌里春光老”,“溪姑负笼卖秋茶”。

以茶待客是国人传统,这种茶俗从何而来不可得知,但是在陆游的诗中,我们看到了大量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联络友情的宋代茶俗茶情。这说明,以茶待客的茶俗活动,在宋朝已经非常普遍,同时说明茶叶在宋朝时期已经是寻常百姓家庭等同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品了。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宋朝全民饮茶的风俗。

- End -

来源 | 予言茶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游与古代绍兴的那些茶事
历史上的五大著名茶人
陆游的茶诗与愿望
陆游茶诗续《茶经》
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这几位古代著名茶痴,你知道几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