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建《落第长安》:考试失利后,你会选择复读吗?

千百年来,考场失意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让他们尝尽辛酸苦辣。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经历过考场失利的读书人把心中的情绪诉诸笔端。唐代诗人常建在进士考试失利之后,曾写下《落第长安》一诗,原文如下: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家园好在尚留秦”,家乡依旧,而我还留在长安。在唐代,进士科考试结束后,考中进士的人到尚书省集合点名,落榜的人就此散去,各回各家。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近郊,在落榜之后却迟迟不愿回家。于是,就有人问诗人:你家离长安这么近,为何还滞留在长安呢?诗人引述别人的问话,以此来引出全诗。

“耻作明时失路人”,耻于做一个在政治清明之时仕途仍然不得意的人。在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人们重视,也最难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考中进士称作“登龙门”。诗人有远大的志向,他要迎难而上,考中进士。因为,在诗人看来,当下政治清明,正是有志男儿大展身手的时候,怎能做一个失败者呢?从侧面反映了盛唐时代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恐逢故里莺花笑”,担心回到家乡后,会遭到莺鸟和花儿们的嘲笑。进士科考试在春季举行,如果此时回家,家乡正值莺飞花艳,更增加心中的羞耻感。在这一句中,诗人使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以“莺”和“花”代指家乡的人们,以“笑”赋予“莺”和“花”人的情感,委婉含蓄地道出了他不回家的另一个原因。因此,他必须留在长安,考取进士,然后再荣归故里。

“且向长安度一春”,那就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吧。在这一句中,诗人提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暂且留在长安,度过这个春天。诗人躲避家乡的莺鸟和花儿,是不愿意让它们引起时光蹉跎之感。诗人留在长安,是想把握住这个春天,在长安寻找一处清净之地,闭门苦读,以待来年再战。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但并没有因此失去斗志。诗人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斗志。在失败之后,诗人调整状态,再次参加科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开元十五年,终于考中进士,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什么叫“失败是成功之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人孟郊的“落第诗”
写下史上最励志考试诗句的人,因为科举失利,觉得自己龌龊又放荡
落第长安[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诗]
这些名篇流传千古,竟是考试给了他们灵感
是屡败屡战,还是就此沉沦,欣赏古人几首落第诗
古人考试写诗,有人欢喜有人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